席上,劉邦說:“諸位愛卿,請真實地告訴我,我得天下與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麽?”王陵首先說:“陛下平時待人傲慢,動不動就發脾氣,但是賞罰分明,量才授職,肯分賞有功之臣,所以將士都願為您效勞。項羽表麵很仁慈、恭敬,但剛愎自用,猜疑功臣,戰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的原因。還有,陛下派人攻城略地,並用來分賞給各位將士,和大家共同占有這種利益;霸王項羽則不同,他加害有功之臣,猜疑賢能之士,這也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不完全同意王陵的看法,他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定國家,穩定後方,充實軍餉,我不如蕭何;統率軍馬,衝鋒陷陣,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此三人可謂當今豪傑, 天下奇才。但我能悉心委用,所以得天下。而項羽隻有一個範增,尚不得重用,這就是他滅亡的緣故。”


    眾臣聽了心悅誠服,紛紛下座拜伏。


    東晉的劉裕則認為,與其用庸才,不如不用。當時劉裕身兼揚州、徐州、袞州三地刺史,心存代晉之意。劉道憐是劉裕的同父異母兄弟,他的母親蕭氏是劉裕的繼母。劉裕稱宋王後, 尊蕭氏為太妃,相當恭敬孝順。劉道憐曾追隨劉裕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有一年,劉裕辭去揚州刺史的職務,而任命自己才十四歲的兒子劉義真擔任此職位,鎮守石頭城。劉道憐很想擔任這一職位,但又不便開口要官,便央求母親蕭氏為其說情。劉裕去見蕭氏,蕭氏對劉裕說:“你兄弟道憐曾與你同甘共苦,又立有戰功,可以讓他當揚州刺史。”劉裕十分了解劉道憐,雖追隨自己轉戰南北,立有戰功,但為人蠢笨,才幹平庸,又非常貪婪放縱,根本無力勝任揚州刺史這一要職。而當時,劉裕正準備奪取晉朝江山,揚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劉裕說:“揚州乃要害之所在,關係到我的前程命運,要務繁多,道憐恐無力勝任。”蕭太妃一聽,滿臉的不快,問道:“五十多歲的道憐,難道還不如十幾歲的義真嗎?”劉裕解釋道:“義真雖為刺史,但事無大小,都由我作主。道憐年紀已大,如果什麽也都由我作主,怕影響不好。如果讓他自己作主,又怕難以負重。無論是為國,還是替道憐著想,他都不適合擔當此職。望母親見諒。”蕭太妃這才無話可說,隻好作罷了。


    唐玄宗早年也堪稱一代明主,而這與他知人善用也有很大關係。


    第一部分:人才用才——世不患無才(2)


    公元713年,唐玄宗和姚崇在渭水邊遊獵後,玄宗皇帝讓姚崇就國家軍政大事陳述意見。姚崇說:“臣願以十事聞,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辭。”玄宗說:“試為朕言之。”於是,姚崇便把要玄宗實行的十件事講了出來:一是政先仁恕;二是不幸邊功;三是法行自近;四是宦豎不與政;五是租賦之外一切禁絕;六是戚屬不任台省;七是接臣以禮;八是群臣得犯顏直諫;九是絕道佛營造;十是禁外戚幹政。玄宗皇帝聽完大喜,說:“朕能行之。”第二天,玄宗皇帝下詔拜姚崇為夏官侍郎(即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崇拜相後,勤勉能幹,深得玄宗皇帝的賞識,凡事都同他商議。有一次,姚崇染病不能入朝,凡軍國大事,玄宗就令另一位宰相源幹曜去姚崇府邸諮詢。源幹曜所上奏的事,如合玄宗心意,玄宗便說:“一定是姚崇謀劃的。”如不合,則反問源幹曜:“為何不去問問姚崇?”直到源幹曜承認確實未問姚崇,玄宗皇帝才停止追問。玄宗皇帝為便於詢問政事,命姚崇搬到四方館居住。姚崇任相期間,對邊疆的屯田地點、兵馬器械的情況,都了如指掌,成為玄宗皇帝的得力助手,被譽為開元名相。


    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個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親近賢士,疏遠佞臣,特別是對陳橋兵變中的功臣趙普,更是視為肱股,委以丞相重任,並經常與他單獨商議軍機要事,共飲同榻,親密無間。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裏,操勞一天的趙普剛卸衣入睡,就聽家奴通報:“聖上駕到!”趙普慌忙穿衣迎接。趙普把皇上接到客廳,並吩咐燒炭備酒,與宋太祖飲酒暢談,無拘無束。


    酒過三巡,趙普問道:“如此大雪紛飛之夜,陛下不辭勞苦,親自下顧,不知有何教誨?”


    太祖嘆息說:“朕睡而不能安枕啊!四境之外都是它邦啊!”


    趙普說:“陛下是憂心天下尚未統一。以愚臣之見,憑陛下之聖賢,蕩平天下,指日可待。不知聖意如何?”


    太祖沉吟片刻,說:“朕想發兵攻打北漢,爾後南征,卿意如何?”


    當時,宋據黃河中下遊地區,而南方的廣大地區還有南唐、吳越、後蜀、荊、湖和閩等大小政權並立;東北則有強盛的遼國虎視眈眈,又有契丹貴族卵翼下的北漢政權占據著太原。趙普對當時形勢早已掌握,他稍停頓一下,便向太祖進言:“權衡利弊,北漢地處邊陲,不如暫時留下太原,先削平南方各國,然後揮師北上,這樣北漢就成為囊中之物,不攻自破。”


    太祖聽後,大加讚賞,說:“愛卿之計,正合朕的心意,剛才朕提出先打北漢,隻是試探愛卿一下罷了。”


    趙普被太祖的雪夜問計所感動,積極為太祖統一天下出謀劃策。後來,太祖統一了南方。太祖死後,他的弟弟繼承統一事業,到公元979年,中原與南方基本上統一,從而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麵。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崛起於布衣,更是知道要打天下,必須用天下之賢士。


    朱元璋率軍打下徽州後,大將鄧愈向他推薦說:“附近有個人叫朱升,擔任學政,飽覽經書,在徽州一帶很有名聲,大帥何不訪求?”


    朱元璋聽後大喜,立即和鄧愈等人離開帥帳,前去拜訪朱升。 來到朱升住處後,朱元璋親自叩門,隻見一老者走出來。朱元璋作揖問道:“請問,先生莫不是名士朱升?”


    老者答道:“老朽正是朱升,不知將軍尊姓大名?”


    鄧愈搶先答道:“這就是攻克徽州的紅巾軍主帥朱元璋。”


    朱元璋謙遜地說:“我本布衣,為了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 拯救百姓,舉起義旗。聽說先生是有學問之人,今日特來求教。”


    朱升聽到這兒,連忙下拜:“原來是朱元帥到了,久仰大名,十分欽佩。老朽乃村野農夫,何勞元帥屈尊!”說罷引朱元璋等人入屋敘談起來。


    倆人促膝暢談,從衣食住行、風土人情說到國家大事、百姓疾苦。


    朱升談吐不凡,鞭辟入裏。朱元璋連連稱是。朱升也覺得朱元璋平易近人,胸懷大誌,頗具將帥氣度。兩個人一見傾心,互相敬慕。


    言談間,朱元璋問道:“以朱老先生之見,當今天下之勢, 我該如何是好?”朱升早已揣度出朱元璋有平定天下之心,沉思片刻,答道:“以老朽之見,大帥想成就大業,要遵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三句話,如此,元帥大業可成。”朱元璋聽後,連聲稱讚:“先生勵言警策,重如泰山!操練兵馬,積蓄實力;獎勵農耕,積有食糧;諱露鋒芒,勿早樹敵。當真是見識宏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全書·冰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民]馬道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民]馬道宗並收藏曾國藩全書·冰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