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並不像李鴻章預料的那麽稱心如意。他滿懷希望地趕到九江,但曾國藩卻藉口軍務太忙,沒有相見。李鴻章以為他隻是一時忙碌,幾天之內定可召見,誰知在旅舍中閑住了一個月,竟沒得到任何消息。他心急火燎,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李鴻章得知曾國藩幕府中的陳鼐,是道光丁未科進士,與他有“同年”之誼,也住過翰林院庶吉士,又算是同僚,就請陳去試探曾國藩的意圖。


    李鴻章既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曾國藩何以對他如此冷落?這實在令人費解。就連陳鼐也不明所以,便對曾國藩說:


    “少荃與老師有門牆之誼,往昔相處,老師對他甚為器重。現在,他願意藉助老師的力量,在老師門下得到磨練,老師何以拒之千裏?”


    曾國藩冷冷地回答說:“少荃是翰林,了不起啊!誌大才高。我這裏呢,局麵還沒打開,恐怕他這樣的艨艟巨艦,不是我這裏的潺潺溪流所能容納的。”陳鼐為李鴻章辯解說:“這些年,少荃經歷了許多挫折和磨難,已不同於往年少年意氣了。老師不妨收留他,讓他試一試。”


    曾國藩會意地點了點頭。就這樣,李鴻章於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進了曾國藩幕府。


    其實,曾國藩並不是不願接納李鴻章,而是看李鴻章心地高傲,想打一打他的銳氣,磨圓他的稜角。這大概就是曾國藩這位道學先生培養學生的一番苦心吧。


    曾國藩很講究修身養性,規定了“日課”,其中包括吃飯有定時,雖在戰爭時期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國藩的規定,每頓飯都必須等幕僚到齊方才開始,差一個人也不能動筷子。曾國藩、李鴻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習慣頗有不同。曾國藩每天天剛亮就要吃早餐,李鴻章則不然。以其不慣拘束的文人習氣,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對這樣嚴格的生活習慣很不適應,每天的一頓早餐實在成了他沉重的負擔。一天,他假稱頭疼,沒有起床。曾國藩派弁兵去請他吃早飯,他還是不肯起來。之後,曾國藩又接二連三地派人去催他。李鴻章沒有料到這點小事竟讓曾國藩動了肝火,便慌忙披上衣服,匆匆趕到大營。他一入座,曾國藩就下令開飯。吃飯時,大家一言不發。飯後,曾國藩把筷子一扔,板起麵孔對李鴻章一字一頓地說:


    “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告訴你一句話:我這裏所崇尚的就是一個‘誠’字。”說完,拂袖而去。


    李鴻章何曾領受過當眾被訓斥的滋味?心中直是打顫。從此,李鴻章在曾國藩麵前更加小心謹慎了。李鴻章素有文才,曾國藩就讓他掌管文書事務,以後又讓他幫著批閱下屬公文,撰擬奏摺、書牘。李鴻章將這些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甚為得體,深得曾國藩賞識。幾個月之後,曾國藩又換了一副麵孔,當眾誇獎他:


    “少荃天資聰明,文才出眾,辦理公牘事務最適合,所有文稿都超過了別人,將來一定大有作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許你要超過我的,好自為之吧。”


    這一貶一褒,自然有曾國藩的意圖。而作為學生的李鴻章,對這位比他大十二歲的老師也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鴻章在未入曾幕之前,曾先後隨團練大臣呂賢基及安徽巡撫福濟,此二人既非戡亂之才,對於領兵作戰更是缺乏經驗,李鴻章在他們手下帶兵及處幕,自然沒有本領可學。曾國藩所以能在舉世滔滔之中產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就是因為他能以子弟兵的方法訓練湘軍,使他們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而他自己所擬訂的通告全局、十道分進、對太平天國展開全麵防堵圍剿的戰略方針又極為正確,因此方能使他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掌握主動,著著進逼,終於使太平天國政權完全傾覆。假如曾國藩也像當時一班督撫大帥那樣不能高瞻遠矚,那麽,曾國藩不免也會像向榮、和春、勝保、福濟等人一樣碌碌無成,李鴻章也決不能從曾國藩那裏學到卓越的打仗要領。曾國藩死後,李鴻章作聯挽之,說: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裏,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此聯的上半,充分道出了李鴻章師從曾國藩而盡得其軍事政治才能的事實。


    另外,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曾國藩還在一摺奏稿中,疏議大清每年選派十三四歲至二十歲的人三十名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留學,十五年後學成回國,目的是使西方擅長的技術,中國人能夠掌握,之後就可以漸漸謀圖自強。留學生去前要考試,在讀期間不準加入外國籍,逗留國外,或者私自另謀職業,學成後聽候派用,委以重任。以二十年計算,約需庫銀一百二十萬兩。留學一事,雖是丁汝昌動議,李鴻章也多次來信與曾國藩商議,但他們兩人都不及曾國藩德高望重,所以真正促成留學一事的人應該說是曾國藩。


    第一部分:人才用才——世不患無才(1)


    ◆原文


    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牛不可以捕鼠;騏驥不可以守閭。千金之劍,以之析薪,則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墾田,則不如耜。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則牴牾而終無所成。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魏無知論陳平曰:“今有後生考已之行, 而無益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當戰爭之世,苟無益勝負之數,雖盛德亦無所用之。餘生平好用忠實者流,今老矣,始知藥之多不當於病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即使有好的藥物,如果不對病症,還不如一般的藥物有效;雖然有賢才,如果工作不適合他的特長,就不如普通人。質地好的木樑可以沖開城門,卻不可用它去堵洞穴;強壯的水牛不可以去捕捉老鼠;也不可以用駿馬去看守家門。用價值千金的寶劍來砍柴,還不如斧子好用;三代的寶鼎,用它開墾荒田,還不如用犁。在一定的時間,麵臨一定的事情,普通人也可以發揮神奇的效果。不然,分辨不清,就將一事無成。因此說世上不害怕沒有人才,怕的是用才的人不知道使用人才。魏無知在評論陳平時說:“現在他很懂得孝德,但不懂得打仗勝負的謀略,您怎麽用他呢?”當國家處於戰亂時,如果不是掌握勝負之數的人,雖然有大德,也是沒有什麽用的。我生平喜用忠實可靠的人,如今老了,才知道世上藥物雖多,但大多不對病症。


    ※詳解


    曾國藩認為,世上怕的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確使用人才、此論確有振聾發聵之功用。從歷史上來看,往往是那些善於發現人才,又善於運用人才的人最後取得了成功。關於這一方麵的歷史事實是很多很多的。


    漢高祖劉邦則把自己的成功完全歸功於用人得當。劉邦在楚漢相爭中取得了最後勝利,對這一勝利,他當然是萬分高興的。因此,他即位之後,立即著手安撫百姓,分封有功之臣。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劉邦在洛陽南宮大開筵宴,款待全體文武功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全書·冰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民]馬道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民]馬道宗並收藏曾國藩全書·冰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