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公而論,楊嗣昌的戰略在理論上沒什麽漏洞,但壞就壞在紙上談兵。而且,明朝各地將領、官員的執行是否到位,也是檢驗這種策略的“法寶”。
要實現“十麵之網”打大仗,必然要有錢,因為“十麵之網”需要增兵十餘萬。有兵,就要有餉,餉銀哪裏來?崇禎皇帝已經明確告訴他:“內帑空虛”,大內無錢。這樣,就隻有把餉銀進行攤派和轉嫁。
如果是按以前盧象升的建議實行“因糧”(即田多的地主應該多交糧),不算是壞事。要命的是,楊嗣昌病急亂投醫,他改“因糧”為“均輸”,即平攤在一般百姓身上。如此一來,為叢驅雀,為淵驅魚,使得無數本來就活不下去的“良民”,鐵下心加入“流賊”隊伍。
崇禎用楊嗣昌是錯,而這楊嗣昌用人更是錯。他認為總督河南的王家楨軟弱無能,就推薦福建巡撫熊文燦代任。
熊文燦乃大言虛妄之人,在其福建任上,專以金銀財寶實施“買通”的安撫政策,招降海盜鄭芝龍等人,然後“以賊殺賊”,依賴鄭芝龍之力平定閩地的海賊。兩廣總督任內,他還是依恃鄭芝龍,平滅了大海盜劉香。
由於在閩廣之地為官日久,熊文燦手中奇珍異寶無數,拿出不少送入京中權門貴府,企盼自己能久鎮嶺南,坐享一方富貴。
其間,崇禎帝懷疑海盜頭子劉香不是真死,就派太監以採買貨物為名前往廣東察驗虛實,同時觀察熊文燦為人。
身為“中央特派員”的公公到後,熊文燦金山銀山地招呼,留飲十日,極盡奉承巴結。特派員公公高興,言及中原“流賊”方熾。當時老熊喝多了酒,拍案大罵:“諸臣誤國!如果我熊文燦前去,豈能令鼠輩猖獗如是!”
大公公聞言大喜,起身拱手:“我來此地非為採買貨物,實是奉皇上之命觀察您熊公的為人。熊公有當世大才,隻有您可以殺平中原流賊。”
熊文燦嚇得一下酒醒,傻眼了,後悔得要打自己的嘴巴,情急之下,他馬上湊弄出自己去中原剿賊的“五難四不可”。
大公公也樂,說:“熊公您甭推辭了,我回去入稟皇上,倘若陛下有意,您也不能推辭大任。”
崇禎帝知道此事,就問楊嗣昌。楊嗣昌立刻推薦,說熊文燦絕對是人才。其實,楊嗣昌對老熊為人一無所知,他在朝中的好友姚明恭與熊文燦是姻親,勸他把老熊當成心腹助手來用,故而有此推薦。
於是,明廷詔下,拜熊文燦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
熊“總理”得詔後,聞知明將左良玉兵精,立刻調其六千精兵為自己貼身護軍,又招募廣東當地人兩千多名,攜“高科技”火器赴任。
過廬山時,熊文燦見到昔日好友高僧空隱。大和尚勸他說:“流賊不同海賊,招撫之計不可輕用。如果師出不勝,性命不保。”
熊文燦悔得腸子發青,卻隻能硬頭皮前行。
左良玉乃桀驁宿將,其下屬與廣東兵說話如雞同鴨講,天天邊走邊互罵毆擊,亂成一團。不得已,熊文燦隻得打發粵兵回家,但左良玉兵又不聽他指揮。楊嗣昌知道情況後,另調五千邊兵歸熊文燦調度。
楊嗣昌在崇禎麵前拍胸脯說:“三月平賊。”他自己確實賣力,嚴肅紀律,大用賞罰,加上陝西總督洪承疇、陝西巡撫孫傳庭以及曹變蛟、賀人龍、左光鬥、黃得功等將領有才略有勇氣,在甘肅、四川等地打得李自成等部連連敗退,幾乎全殲農民軍主力。
自崇禎十一年秋至十三年秋兩年多時間內,李自成隻有百十號人在河南深山老林裏瞎轉悠,官府認為他非死即傷,基本不再注意他的動向。
當時,張獻忠、“闖塌天(劉國能)”、“過天星”等部農民軍勢大,在官軍大力圍剿打擊下,逐漸不支。懼怕之下,他們提出要投降。
如果遇上洪承疇或孫傳庭等人,肯定不吃這一套,農民軍假降詐降不是一兩次,殲此“窮寇”,可謂千載一時。可巧,一直吃慣了“安撫”甜頭的熊文燦“總理”見京營軍民屢戰屢捷,自己寸功未立,心裏很急。他一到安慶,就派人去正在湖北麻城一帶活動的張獻忠和劉國能處招降。
劉國能首先投降,這位庠生出身的“賊頭”為母所勸,還是真降。張獻忠不死心,四處流竄,他本人幾乎被左良玉打死。窮蹙之下,他隻得表示投降,送給熊文燦大筆奇珍異寶“孝敬”。朝中楊嗣昌聽說此事,怕張獻忠詐降,主張趁機剿殺。關鍵時刻,崇禎帝自作主張,下詔主撫。於是,張獻忠在穀城外造房數百間,買地種糧,與民間交易往來,看似解甲歸田,實則伺機待動。
半明半滅大明朝(7)
崇禎十一年到十二年五月間,由於張獻忠、劉國能的“示範效應”,農民軍頭目羅汝才、“整十萬”、“十反王”、“托天王”等人紛紛向熊文燦表示投降。得到同意後,這些人並非立刻被遣散,而是分營於當地駐紮“待處理”。也就是說,“受撫”期間,農民軍得到了最寶貴的喘息和休整機會。特別是張獻忠最富心機,在獅子大開口向明政府要糧餉的同時,本部人馬高度戒備,刀不離身。
在熊文燦及楊嗣昌等人斡旋下,張獻忠得地,得官,得關防。羅汝才(綽號“曹操”)在房縣倒沒有索餉,但其所部一直保持戰時編製,隻是暫時不打官軍不掠民財而已。
一直殺氣騰騰搞“十麵三網”殺絕農民軍的楊嗣昌,看主子崇禎皇帝臉色,也附和起熊文燦主撫招降。當時,也有頭腦清醒的地方官如鄖陽撫治戴東渂密奏,希望朝廷下令讓農民軍繳械,然後乘機剿殺,以絕後患。對此建議,崇禎朝廷未嚐不想。但邊警忽起,皇太極的清兵嗷嗷而至,明廷一時間顧不過來,沒有認真對付這些閉齒似瞑的群狼。
崇禎十一年(1638年)秋八月,極擅用兵的皇太極自己統領一軍在大淩河一帶做出大舉進攻狀,把不少明軍牽製在自己附近。同時,清軍真正入侵的主力在豪格、嶽托以及多爾袞率領下,分成數隊,遠攻明朝內地。
嶽托一軍直奔密雲,破邊牆而入。依理講,密雲的牆子嶺長城隘口十分險峻,但守此處的明朝總兵吳國俊正給派來軍中當“監軍”的鄧公公過生日,兵將們大多正排隊叩頭祝壽,痛飲壽酒。清兵來襲,明守軍猝不及防,故而任由辮子兵們一鼓作氣殺入長城以內。多爾袞所部進展也順利,在青山關口破牆而入。兩部清軍於通州會師,棄北京不攻,到涿州後再分成數部自北而南,在華北平原上縱情馳騁蹂躪。
崇禎帝趕忙下令京師戒嚴,命令各地人馬趕來勤王。
清軍此次來,算起來已經是第四次入口侵掠。此次防禦作戰的重任,落在了宣大總督盧象升身上。
盧象升,江蘇宜興人,天啟二年進士。雖然文士出身,但這位白皙頎長的俊雅男子善騎she,嫻將略,能治軍,乃真正的文武全才。自崇禎六年開始,盧象升以按察使身份在山西等地“討賊”,屢立戰功,成為農民軍最懼與之交戰的方麵大帥。清軍入口時,盧象升正丁父憂,聞難奉詔,穿孝服督師。
要實現“十麵之網”打大仗,必然要有錢,因為“十麵之網”需要增兵十餘萬。有兵,就要有餉,餉銀哪裏來?崇禎皇帝已經明確告訴他:“內帑空虛”,大內無錢。這樣,就隻有把餉銀進行攤派和轉嫁。
如果是按以前盧象升的建議實行“因糧”(即田多的地主應該多交糧),不算是壞事。要命的是,楊嗣昌病急亂投醫,他改“因糧”為“均輸”,即平攤在一般百姓身上。如此一來,為叢驅雀,為淵驅魚,使得無數本來就活不下去的“良民”,鐵下心加入“流賊”隊伍。
崇禎用楊嗣昌是錯,而這楊嗣昌用人更是錯。他認為總督河南的王家楨軟弱無能,就推薦福建巡撫熊文燦代任。
熊文燦乃大言虛妄之人,在其福建任上,專以金銀財寶實施“買通”的安撫政策,招降海盜鄭芝龍等人,然後“以賊殺賊”,依賴鄭芝龍之力平定閩地的海賊。兩廣總督任內,他還是依恃鄭芝龍,平滅了大海盜劉香。
由於在閩廣之地為官日久,熊文燦手中奇珍異寶無數,拿出不少送入京中權門貴府,企盼自己能久鎮嶺南,坐享一方富貴。
其間,崇禎帝懷疑海盜頭子劉香不是真死,就派太監以採買貨物為名前往廣東察驗虛實,同時觀察熊文燦為人。
身為“中央特派員”的公公到後,熊文燦金山銀山地招呼,留飲十日,極盡奉承巴結。特派員公公高興,言及中原“流賊”方熾。當時老熊喝多了酒,拍案大罵:“諸臣誤國!如果我熊文燦前去,豈能令鼠輩猖獗如是!”
大公公聞言大喜,起身拱手:“我來此地非為採買貨物,實是奉皇上之命觀察您熊公的為人。熊公有當世大才,隻有您可以殺平中原流賊。”
熊文燦嚇得一下酒醒,傻眼了,後悔得要打自己的嘴巴,情急之下,他馬上湊弄出自己去中原剿賊的“五難四不可”。
大公公也樂,說:“熊公您甭推辭了,我回去入稟皇上,倘若陛下有意,您也不能推辭大任。”
崇禎帝知道此事,就問楊嗣昌。楊嗣昌立刻推薦,說熊文燦絕對是人才。其實,楊嗣昌對老熊為人一無所知,他在朝中的好友姚明恭與熊文燦是姻親,勸他把老熊當成心腹助手來用,故而有此推薦。
於是,明廷詔下,拜熊文燦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
熊“總理”得詔後,聞知明將左良玉兵精,立刻調其六千精兵為自己貼身護軍,又招募廣東當地人兩千多名,攜“高科技”火器赴任。
過廬山時,熊文燦見到昔日好友高僧空隱。大和尚勸他說:“流賊不同海賊,招撫之計不可輕用。如果師出不勝,性命不保。”
熊文燦悔得腸子發青,卻隻能硬頭皮前行。
左良玉乃桀驁宿將,其下屬與廣東兵說話如雞同鴨講,天天邊走邊互罵毆擊,亂成一團。不得已,熊文燦隻得打發粵兵回家,但左良玉兵又不聽他指揮。楊嗣昌知道情況後,另調五千邊兵歸熊文燦調度。
楊嗣昌在崇禎麵前拍胸脯說:“三月平賊。”他自己確實賣力,嚴肅紀律,大用賞罰,加上陝西總督洪承疇、陝西巡撫孫傳庭以及曹變蛟、賀人龍、左光鬥、黃得功等將領有才略有勇氣,在甘肅、四川等地打得李自成等部連連敗退,幾乎全殲農民軍主力。
自崇禎十一年秋至十三年秋兩年多時間內,李自成隻有百十號人在河南深山老林裏瞎轉悠,官府認為他非死即傷,基本不再注意他的動向。
當時,張獻忠、“闖塌天(劉國能)”、“過天星”等部農民軍勢大,在官軍大力圍剿打擊下,逐漸不支。懼怕之下,他們提出要投降。
如果遇上洪承疇或孫傳庭等人,肯定不吃這一套,農民軍假降詐降不是一兩次,殲此“窮寇”,可謂千載一時。可巧,一直吃慣了“安撫”甜頭的熊文燦“總理”見京營軍民屢戰屢捷,自己寸功未立,心裏很急。他一到安慶,就派人去正在湖北麻城一帶活動的張獻忠和劉國能處招降。
劉國能首先投降,這位庠生出身的“賊頭”為母所勸,還是真降。張獻忠不死心,四處流竄,他本人幾乎被左良玉打死。窮蹙之下,他隻得表示投降,送給熊文燦大筆奇珍異寶“孝敬”。朝中楊嗣昌聽說此事,怕張獻忠詐降,主張趁機剿殺。關鍵時刻,崇禎帝自作主張,下詔主撫。於是,張獻忠在穀城外造房數百間,買地種糧,與民間交易往來,看似解甲歸田,實則伺機待動。
半明半滅大明朝(7)
崇禎十一年到十二年五月間,由於張獻忠、劉國能的“示範效應”,農民軍頭目羅汝才、“整十萬”、“十反王”、“托天王”等人紛紛向熊文燦表示投降。得到同意後,這些人並非立刻被遣散,而是分營於當地駐紮“待處理”。也就是說,“受撫”期間,農民軍得到了最寶貴的喘息和休整機會。特別是張獻忠最富心機,在獅子大開口向明政府要糧餉的同時,本部人馬高度戒備,刀不離身。
在熊文燦及楊嗣昌等人斡旋下,張獻忠得地,得官,得關防。羅汝才(綽號“曹操”)在房縣倒沒有索餉,但其所部一直保持戰時編製,隻是暫時不打官軍不掠民財而已。
一直殺氣騰騰搞“十麵三網”殺絕農民軍的楊嗣昌,看主子崇禎皇帝臉色,也附和起熊文燦主撫招降。當時,也有頭腦清醒的地方官如鄖陽撫治戴東渂密奏,希望朝廷下令讓農民軍繳械,然後乘機剿殺,以絕後患。對此建議,崇禎朝廷未嚐不想。但邊警忽起,皇太極的清兵嗷嗷而至,明廷一時間顧不過來,沒有認真對付這些閉齒似瞑的群狼。
崇禎十一年(1638年)秋八月,極擅用兵的皇太極自己統領一軍在大淩河一帶做出大舉進攻狀,把不少明軍牽製在自己附近。同時,清軍真正入侵的主力在豪格、嶽托以及多爾袞率領下,分成數隊,遠攻明朝內地。
嶽托一軍直奔密雲,破邊牆而入。依理講,密雲的牆子嶺長城隘口十分險峻,但守此處的明朝總兵吳國俊正給派來軍中當“監軍”的鄧公公過生日,兵將們大多正排隊叩頭祝壽,痛飲壽酒。清兵來襲,明守軍猝不及防,故而任由辮子兵們一鼓作氣殺入長城以內。多爾袞所部進展也順利,在青山關口破牆而入。兩部清軍於通州會師,棄北京不攻,到涿州後再分成數部自北而南,在華北平原上縱情馳騁蹂躪。
崇禎帝趕忙下令京師戒嚴,命令各地人馬趕來勤王。
清軍此次來,算起來已經是第四次入口侵掠。此次防禦作戰的重任,落在了宣大總督盧象升身上。
盧象升,江蘇宜興人,天啟二年進士。雖然文士出身,但這位白皙頎長的俊雅男子善騎she,嫻將略,能治軍,乃真正的文武全才。自崇禎六年開始,盧象升以按察使身份在山西等地“討賊”,屢立戰功,成為農民軍最懼與之交戰的方麵大帥。清軍入口時,盧象升正丁父憂,聞難奉詔,穿孝服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