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朝內楊嗣昌和太監高起潛暗中主持與清廷和議,盧象升痛心疾首,入京見崇禎帝慷慨主戰。心中無底的青年皇帝聞此,為之色動心壯,發內帑萬金犒軍,支持他與清軍正麵交戰。


    由於主和的兵部尚書楊嗣昌和太監高起潛暗中阻撓,盧象升的軍事計劃多不得實現。他當時名義上是總督“天下援兵”,其實手中不過一萬多兵馬。由於不久陳新甲(原宣府巡撫,也被“奪情”視事。此時恰好楊嗣昌、盧象升、陳新甲三位重臣,皆是孝服在身,其兆不祥)又至昌平,盧象升隻能又分兵馬與他,這使得自己軍力更單薄。


    麵對洶洶而來的清軍,盧象升主張合集數路援軍,齊銳共擊清軍,崇禎帝不納。無援無餉之下,盧象升手下隻有幾千疲卒,在巨鹿附近屯兵。


    畿南三郡父老聞言,苦請他召集民兵,休整再戰。盧象升感泣:“自從我與流賊相戰,數十百戰未嚐敗績。今手下僅疲卒五千,大敵西沖,援師東隔,事由中製,加之食盡力窮,死在旦夕!死則死爾,為國為民,我不願連累百姓遭兵。”鄉野村民聞言,哭聲雷動,紛紛捐出家中僅存的口糧給盧象升當軍糧。


    陰曆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進至賈莊。當時,太監高起潛擁關寧鐵騎重兵在五十裏以外的雞澤(地名),盧象升派人求援,高公公怯戰不應。


    盧象升行至蒿水橋,突遇大隊清兵,雙方遂戰。從半夜戰至天明,清軍鐵騎數萬,裏三層外三層把盧象升幾千明軍包圍。盧象升指揮兵士,拚死力戰。“自辰迄未(六個小時),炮盡矢窮”,最終明軍士兵皆戰死,惟剩盧象升一人,身中數創,仍舊手提三尺劍,親手殺掉數十清兵。刀劍矛槍之下,盧象升壯烈殉國。


    對於如此戰場犧牲的大明烈士,太監高起潛逃回城後,竟掩蓋他的英勇戰死的事跡。楊嗣昌小人,也想上報“下落不明”來陰構盧象升“臨陣逃脫”。最終,當地父老尋得大英雄屍身,楊嗣昌竟然連扣了八十多天,不驗屍,不上報,仇及死人,真是jian刻大陰。


    盧象升殉國時,年僅三十九歲。其後,其家族死於國難者一百多人,可謂一門忠烈。


    清軍大掠河北後,呼嘯奔馳至山東,四處殺掠,並攻陷堅城濟南,生俘明朝宗室德王朱由樞。清軍在濟南展開大屠殺,近十六萬人被殺,整個城市被搶個精空。


    這時候,各地的明朝勤王軍已有十來萬人,由大學士劉宇亮以及陳新甲統領。明軍人雖眾,但他們怯生生一路尾隨清軍,根本不敢進攻。


    轉年二月,多爾袞等人攜無數金銀財物及數十萬被擄漢民、牲畜,自天津渡水還東北。明將皆遠遠觀望,沒有一部敢於趁清軍半渡運河時出擊,眼睜睜看著清兵滿載而去。


    此次冀魯侵掠,清軍克七十多座城池,殺明官明將一百多人,生擒德王等宗室三人,平民被殺二十多萬。


    半明半滅大明朝(8)


    此後,崇禎十五年深秋,鬆錦大戰後清軍又攻掠了山東一次,殺掉魯王朱以派(被俘自殺)。清軍轉戰八月有多,俘漢民近四十萬,掠財物無數,飽搶而歸。這第五次入口殺掠,也是清軍入關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掠擾。


    楊嗣昌柄權以來,喪師丟地,言官為此上章彈劾。崇禎皇帝剛愎自用,認為是他本人親自擢用楊嗣昌,聽不得異議,貶逐上書言官。同時,他對這位書生臣子寵眷不衰,讓他負責評議“文武諸臣失事罪”,追究清兵入口以來各地守官的責任。


    楊嗣昌十分賣力,詳細列出五等罪:守邊失機、殘破城邑、失陷藩封、失亡主帥、縱敵出塞,然後按罪抓人,大興刑獄,共殺包括巡撫、總兵、總監在內的官員三十六名,而他——這位最重要的廷中指揮者,則沒有任何責任。一時間朝野大嘩。


    清軍飽掠而去,明廷稍稍鬆了口氣。楊嗣昌不閑著,於崇禎十二年初出主意,欲從各鎮邊兵中抽練精兵。經過“精密”計算,數目可達七十餘萬。崇禎皇帝很滿意這個數字,覺得手中如果真有七十多萬虎狼之兵,平“賊”平“虜”應該有足夠的把握。但是,說話容易,行事極難。練兵七十萬,軍餉哪裏出?崇禎十年時加派“剿餉”稅,本來是一年的暫征,現在根本未停,又多出一筆龐大開支。


    楊嗣昌自然有辦法:增派“練餉”,很快搜刮到七百多萬兩白銀。這些人民的血汗錢,絕大多數打了水漂,各地將領、官員玩命虛報兵員數字,無非是借名搜刮斂財,沒有幾兩銀子真正用於“練兵”。


    更壞的後果是,橫徵暴斂使得饑民雪上加霜,紛紛拋荒田地逃散。所以,崇禎十三年看似空前的“自然災害”,實則是加派“練餉”斂賦的人禍。如此,精兵沒練成,更多的農民逃亡,不少人加入農民軍,明政府實際是得不償失。


    清兵進犯的壓力減弱後,明廷注意力自然轉向在穀城附近“就撫”的張獻忠等部農民軍,暗中調兵遣將,準備一勞永逸解決掉這群人。


    張獻忠大jian巨猾之人,在政府軍內多有耳目,他來個先發製人,在崇禎十二年夏五月重新造反,攻占了穀城縣城。羅汝才等部農民軍聞訊響應,幾路合軍,打下房縣。令朝廷惟一可幸的是,均州一帶投降官軍的王光恩等五部首領“恥於反覆”,歃血為盟,效忠朝廷,這才保證了均州的安全。


    收受張獻忠無數金銀財寶的“總理”熊文燦聽說“賊軍”復反,如五雷轟頂,慌忙派左良玉部自襄陽出發殺向房縣。


    此部明軍糧食供應匱乏,一路上除殺馬外,不得不採摘野果充飢。明軍苦行軍十天抵達房縣,在播箕寨正落入張獻忠的埋伏圈,一萬多人被打死。左良玉命大,僅帶千把人逃出。均州部分早先“投降”的農民軍聞官軍敗訊,除王光恩一人外,餘皆叛去。


    崇禎帝氣得發瘋,立即削去熊文燦官職,逮之下獄。老熊坐在獄中幾乎後悔死,又撞牆又搧自己耳光,後悔自己在太監公公麵前講大話。不然的話,他現在正在兩廣安享榮華富貴。


    楊嗣昌人精,當然不會再保他(當然,疏中楊嗣昌也說熊文燦“勞苦功高”,實際上是私庇老熊以烘襯自己無過)。熊文燦被關一年多,問成死罪,秋決時押赴西市砍頭。


    思來想去,覺得“流賊”復熾鬧得遍地燎原太傷腦筋,臣子中實在無合適人才可用,崇禎帝就直接批示給他的“心肝寶貝”楊嗣昌,讓他以閣臣身份(其兵部尚書一職當時由前四川巡撫傅宗龍代任)出朝督軍,任剿賊“前線總指揮”。


    在朝內“諸葛亮”當了好幾年,多處大誤皇帝沒加追究,現在指派自己出去幹事,楊嗣昌還真不好也不能借辭推託。他急趨宮內,醜表功作忠勇狀,奏稱:“君言不宿於家,臣朝受命,夕啟行!”崇禎皇帝聞言大悅:“卿能如此,朕復何憂!”


    君臣二人上演一場讓人“感動”的好戲。


    轉天,崇禎下詔賞賜楊嗣昌金銀帛緞大筆,並賜宴送行,親手斟酒三杯,禦賜贈詩:“鹽梅今暫作幹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鹽梅乃人生不可或缺之物,比擬宰相(內閣大學士),意即指老楊以相爺之尊出為大將,可立漢朝周亞夫(其營上曰“細柳”)那樣的不世功勳,並希望他一舉成功,回朝後仍舊輔帝教養民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亡天下:南明痛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梅毅/赫連勃勃大王並收藏亡天下:南明痛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