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看到,父母普遍會動不動就批評他們的孩子。卡耐基認為,孩子並不是不可以批評,但是,卡耐基說:“在你批評孩子之前,請讀一讀美國新聞報導的典型文章之一《不體貼的父親》。”這篇文章首先登在《家庭紀事》雜誌的社論欄中。
《不體貼的父親》是篇小品文——因一時內心的感覺而寫出來的——卻打動了很多讀者,引起人們心弦的共鳴,以致成為被大家最喜歡讀並一再轉載的文章。自從這篇文章第一次刊載出來以後,《不體貼的父親》的作者李文斯登·勞奈德寫道:“全美國成百上千的雜誌和報紙都轉載過,在外國也有著差不多同樣的情形。我自己就同意過成千上萬的人,讓他們在學校、在教堂以及在演講台上宣讀這篇文章。它還在無數的機會和節目中廣播出去。奇特的是,大學刊物登載它,中學刊物也登載它。有的時候一篇小文章卻神奇地透達人心。這一篇小文章確實也產生了同樣的效果。”
這篇文章的啟示是,我們不要責怪別人,我們要試著了解他們,我們要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麽會那樣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而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寬恕。”
卡耐基的處世藝術的確很特殊。他首先要求人們先深入到自己的內心,先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然後才能指出他人的錯誤和不足,使別人能心悅誠服地接受。這種處世方法,我們也不妨試試。
二 正視別人的批評
卡耐基認為,在與他人相處時,在與他人交換意見時,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有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樣做,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卡耐基舉了自己經歷的一件事為例加以說明。他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上;但是從他家步行一分鍾,就可到達一片森林。春天的時候,黑糙莓叢的野花白白一片,鬆鼠在林間築巢育子,馬糙長得高過馬頭。這塊沒有被破壞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園——它的確是一片森林,也許跟哥倫布發現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沒有什麽不同。他常常帶雷斯到公園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頓鬥牛犬,它是一隻友善而不傷人的小獵狗;因為在公園裏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他好象迫不急待地要表現他的權威。
“你為什麽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他申斥卡耐基。“難道你不曉得這是違法的吧?”
“是的,我曉得,”卡耐基回答,“不過我認為它不會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麽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子。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這隻狗沒有係上鏈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園裏,你就必須去跟法官解釋啦。”
卡耐基客客氣氣地答應遵辦。
可是雷斯不喜歡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歡它那樣,因此決定碰碰運氣。事情起初很順利,但接著卻碰了麻煩。一天下午,他們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奇qisuu書]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
卡耐基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他說:“警官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託辭,沒有藉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罰我。”
“好說,好說,”警察回答,“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麽一條小狗出來玩玩。”
“的確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這是違法的。”
“象這樣的小狗大概不會咬傷別人吧,”警察反而為他開脫。
“不,它可能會咬死鬆鼠,”卡耐基說。
“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他告訴卡耐基,“我們這麽辦吧,你隻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感嘆地想,那位警察,也是一個人,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因此當他責怪自己的時候,唯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寬容的態度表現慈悲。
卡耐基處理這種事的方法是,不和他發生正麵交鋒,承認他絕對沒錯,自己絕對錯了,並慡快地、坦白地、熱誠地承認這點。因為站在他那邊說話,他反而為對方說話,整個事情就在和諧的氣氛下結束了。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免不了會遭受責備,何不搶先一步,自己先認罪呢?聽自己譴責自己比挨人家的批評好受得多。
你要是知道有某人想要或準備責備你,就自己先把對方要責備你的話說出來,那他就拿你沒有辦法了。在這種情況下,十之八九他會以寬大、諒解的態度對待你,忽視你的錯誤——正如那位警察所做的那樣。
費丁南·華倫,一位商業藝術家,他使用這個技巧,贏得了一位暴躁易怒的藝術品顧主的好印象。
“精確,一絲不苟,是繪製商業gg和出版品的最重要項目。”華倫先生事後說。
“有些藝術編輯要求我們立刻完成他們所交下來的任務,在這種情形下,難免會發生一些小錯誤。我知道,某一位藝術組長總是喜歡從雞蛋裏挑骨頭。我離開他的辦公室時,總覺得心裏不舒服,不是因為他的批評,而是因為他攻擊我的方法。最近我交了一件很急的完稿給他,後來他打電話給我,要我立刻到他辦公室去,說是出了問題。當我到他辦公室之後,正如我所料——麻煩來了。他滿懷敵意,終於有了挑剔的機會。在他惡意地責備我一頓之後,正好是我運用所學自我批評的機會。因此我說:‘某某先生,如果你的話不錯,我的失誤一定不可原諒。我為你工作了這麽多年,實在該知道怎麽畫才對。我覺得慚愧。’“他立刻開始為我辯護起來。‘是的,你的話並沒有錯,不過畢竟這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隻是——’“我打斷了他。‘任何錯誤,’我說,‘代價可能都很大,叫人不舒服。’“他開始插嘴;但我不讓他插嘴。我很滿意,有生以來我第一次在批評自己——我真喜歡這樣做。
“‘我應該更小心一點才對,’我繼續說。‘你給我的工作很多,照理應該使你滿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來。’“‘不!不!’他反對起來。‘我不想那樣麻煩你。’他讚揚我的作品,告訴我隻需要稍微修改一點就行了,又說一點小錯不會花他公司多少錢;畢竟,這隻是小節——不值得擔心。
“我急切地批評自己,使他怒氣全消。結果他邀我同進午餐,分手之前他開給我一張支票,又交代我另一件工作。”
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僅可以消除罪惡感和自我衛護的氣氛,而且有助於解決這項錯誤所製造的問題。
《不體貼的父親》是篇小品文——因一時內心的感覺而寫出來的——卻打動了很多讀者,引起人們心弦的共鳴,以致成為被大家最喜歡讀並一再轉載的文章。自從這篇文章第一次刊載出來以後,《不體貼的父親》的作者李文斯登·勞奈德寫道:“全美國成百上千的雜誌和報紙都轉載過,在外國也有著差不多同樣的情形。我自己就同意過成千上萬的人,讓他們在學校、在教堂以及在演講台上宣讀這篇文章。它還在無數的機會和節目中廣播出去。奇特的是,大學刊物登載它,中學刊物也登載它。有的時候一篇小文章卻神奇地透達人心。這一篇小文章確實也產生了同樣的效果。”
這篇文章的啟示是,我們不要責怪別人,我們要試著了解他們,我們要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麽會那樣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而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寬恕。”
卡耐基的處世藝術的確很特殊。他首先要求人們先深入到自己的內心,先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然後才能指出他人的錯誤和不足,使別人能心悅誠服地接受。這種處世方法,我們也不妨試試。
二 正視別人的批評
卡耐基認為,在與他人相處時,在與他人交換意見時,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有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而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樣做,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卡耐基舉了自己經歷的一件事為例加以說明。他住的地方,幾乎是在紐約的地理中心點上;但是從他家步行一分鍾,就可到達一片森林。春天的時候,黑糙莓叢的野花白白一片,鬆鼠在林間築巢育子,馬糙長得高過馬頭。這塊沒有被破壞的林地,叫做森林公園——它的確是一片森林,也許跟哥倫布發現美洲那天下午所看到的沒有什麽不同。他常常帶雷斯到公園散步,雷斯是他的小波士頓鬥牛犬,它是一隻友善而不傷人的小獵狗;因為在公園裏很少碰到行人,他常常不替雷斯係狗鏈或戴口罩。
有一天,卡耐基和他的小狗在公園遇見一位騎馬的警察,他好象迫不急待地要表現他的權威。
“你為什麽讓你的狗跑來跑去,不給它係上鏈子或戴上口罩?”他申斥卡耐基。“難道你不曉得這是違法的吧?”
“是的,我曉得,”卡耐基回答,“不過我認為它不會在這兒咬人。”
“你不認為!法律是不管你怎麽認為的。它可能在這裏咬死鬆鼠,或咬傷小孩子。這次我不追究,但假如下回我再看到這隻狗沒有係上鏈子或套上口罩在公園裏,你就必須去跟法官解釋啦。”
卡耐基客客氣氣地答應遵辦。
可是雷斯不喜歡戴口罩,卡耐基也不喜歡它那樣,因此決定碰碰運氣。事情起初很順利,但接著卻碰了麻煩。一天下午,他們在一座小山坡上賽跑,[奇qisuu書]突然又碰到了一位警察。
卡耐基決定不等警察開口就先發製人。他說:“警官先生,這下你當場逮到我了,我有罪。我沒有託辭,沒有藉口了。上星期有警察警告過我,若是再帶小狗出來而不替它戴口罩就要罰我。”
“好說,好說,”警察回答,“我曉得在沒有人的時候,誰都忍不住要帶這麽一條小狗出來玩玩。”
“的確是忍不住,”卡耐基回答,“但這是違法的。”
“象這樣的小狗大概不會咬傷別人吧,”警察反而為他開脫。
“不,它可能會咬死鬆鼠,”卡耐基說。
“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嚴重了,”他告訴卡耐基,“我們這麽辦吧,你隻要讓它跑過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卡耐基感嘆地想,那位警察,也是一個人,他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因此當他責怪自己的時候,唯一能增強他自尊心的方法,就是以寬容的態度表現慈悲。
卡耐基處理這種事的方法是,不和他發生正麵交鋒,承認他絕對沒錯,自己絕對錯了,並慡快地、坦白地、熱誠地承認這點。因為站在他那邊說話,他反而為對方說話,整個事情就在和諧的氣氛下結束了。
所以,如果我們知道免不了會遭受責備,何不搶先一步,自己先認罪呢?聽自己譴責自己比挨人家的批評好受得多。
你要是知道有某人想要或準備責備你,就自己先把對方要責備你的話說出來,那他就拿你沒有辦法了。在這種情況下,十之八九他會以寬大、諒解的態度對待你,忽視你的錯誤——正如那位警察所做的那樣。
費丁南·華倫,一位商業藝術家,他使用這個技巧,贏得了一位暴躁易怒的藝術品顧主的好印象。
“精確,一絲不苟,是繪製商業gg和出版品的最重要項目。”華倫先生事後說。
“有些藝術編輯要求我們立刻完成他們所交下來的任務,在這種情形下,難免會發生一些小錯誤。我知道,某一位藝術組長總是喜歡從雞蛋裏挑骨頭。我離開他的辦公室時,總覺得心裏不舒服,不是因為他的批評,而是因為他攻擊我的方法。最近我交了一件很急的完稿給他,後來他打電話給我,要我立刻到他辦公室去,說是出了問題。當我到他辦公室之後,正如我所料——麻煩來了。他滿懷敵意,終於有了挑剔的機會。在他惡意地責備我一頓之後,正好是我運用所學自我批評的機會。因此我說:‘某某先生,如果你的話不錯,我的失誤一定不可原諒。我為你工作了這麽多年,實在該知道怎麽畫才對。我覺得慚愧。’“他立刻開始為我辯護起來。‘是的,你的話並沒有錯,不過畢竟這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隻是——’“我打斷了他。‘任何錯誤,’我說,‘代價可能都很大,叫人不舒服。’“他開始插嘴;但我不讓他插嘴。我很滿意,有生以來我第一次在批評自己——我真喜歡這樣做。
“‘我應該更小心一點才對,’我繼續說。‘你給我的工作很多,照理應該使你滿意,因此我打算重新再來。’“‘不!不!’他反對起來。‘我不想那樣麻煩你。’他讚揚我的作品,告訴我隻需要稍微修改一點就行了,又說一點小錯不會花他公司多少錢;畢竟,這隻是小節——不值得擔心。
“我急切地批評自己,使他怒氣全消。結果他邀我同進午餐,分手之前他開給我一張支票,又交代我另一件工作。”
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僅可以消除罪惡感和自我衛護的氣氛,而且有助於解決這項錯誤所製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