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給部下目標中心的職務記述書。
(3)利用對部下有意義以及配合他目的之促進動機計劃。
(4)告訴部下如何與公司的目標調合,以及工作的重要性。因為每一件工 作都與公司目標有關連。
(5)適當的讚揚部下,並且表示器重他。不過不能過度,否則將失去其意 義。讚揚他時,不宜籠統地說:“你很會做事”。而應該舉出他的業績,實 實在在地讚揚。
(6)給予部下提高業績的機會。業績達到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動機促進。
(7)認識個人的目標,再把它跟公司的目標連接在一起。
(8)使部下獲得有價值的結果,為他慎重的計劃該走的方向及方法,並且把它們組織化,助他養成及保持達到目標的精神。
(9)由部下自己設定自我啟發的目標,你再助他達到這個目標。關於達到 這個目標的方法,將於下一章討論。
(10)重視部下的目標達到,隻要這一點廣被公司裏的員工知道,就能滿 足部下受重視的需求。
(11)使部下確實相信,公司及上司都很重視他。
(12)告訴部下,他現在所做的工作是很有價值的,並且告訴他理由。
(13)告訴部下進步的程度。其實,部下對這件事一向很關心。關於這一 點,將在後麵詳細地敘述。
(14)認真的傾聽部下的問題、想法以及抱怨。管理者或許認為這是芝麻 小事,不過,他們卻認為那是天大的事。
(15)告訴部下,如何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使他理解個人及部門,成功 地達到理想業績的方法。
(16)管理者在跟部下相處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忽略目標、無視 於目標以及忘掉目標。因此,必須特別的小心。
實施正規的評價計劃隻要是人,通常都很想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麽。正因為如此,管理必須 不斷的在職務方麵,輔導他們,使他們能夠有所進步。在這以前,上司都喜歡採取“我一語不發時,表示你所做的事沒有問題”的態度。這實在很不妥 當。現代經營指導者,不但要對業績展開評價,同時也得跟部下談論他的業績。總而言之,必須把這種正規的方法,帶進企業組織裏麵。關於實施正規 的評價計劃,有如下的三個大理由。
(1)想要審查關於工作的行動,非有一定期間不可。檢討過去的缺陷,可 作為修正的借鏡,並且能夠提高業績,檢討從業員熟悉的區域,可強化其區域,同時也能夠促進從業員的動機。如果再加上建議或指導,即能夠使部下 認識過去的實績,再把眼光放置於未來的進步上。
(2)憑正規的評價計劃,就能夠取得對升遷決定有幫助的資料。正規的評 價,能夠使評價的過程更為客觀,容易在從業員之間做個比較。
(3)這種分析,可利用為工資以及薪水的調整,或者紅利等金錢獎勵政策 的基礎。
設置正規的評價製度
欲設置正規的評價製度時,必須考慮到四個問題:(1)應該由誰來評價。
(2)評價的過程應該使用什麽標準。(3)以什麽人為評價的對象。(4)選擇的業 績水準之評價,應該使用何種技巧。
(1)應該由誰來評價——大多數的公司,都指定直屬上司對部下展開評 價。因為直屬上司有最多的機會看到部下的業績之故。所以能夠一麵跟組織的目標對照,一麵展開評價。
另外一種方法是,推舉跟從業員接觸最頻繁的管理者,組成評價委員會。 這種方式,可防止一個管理者評價時,可能產生的先入為主的觀念,而且又可擴大到全體性的評價。
在一部分企業裏,流行所謂的同事間的評價。也就是說,同樣水準的從 業員彼此間的評價。此種方法在軍官學校辦得很成功,不過在實業界到底有限。例如,同事之間可能變成敵對者,在這種關係之下,評價不可能正確。 另外一種方法是,委託產業心理學者等外麵的專家評價。除此之外,亦可以使各從業員自我評價。有些公司則把多種方法混合起來使用。
(2)評價的過程應該使用什麽標準——選擇的標準必須能夠反映評價的 主要目的。如果評價的目的,在於職務業績的改善,那麽,所謂的標準應該以業績為中心。如果社會性的技能或者人格,和現在或者將來的職務有重大 關連的話,這一點就非重視不可。
(3)以什麽人為評價的對象——大多數的公司,從最低層的作業群體到管 理階層,全部的從業員都得接受評估。當然啦,一般從業員及管理者的待遇並不一致,關於這方麵的差別,將留待後述。
(4)應該使用何種技巧——最廣被利用的業績評價方式,不外是圖表式的 評價尺度。擔任評價的人,針對從業員的連串特徵,把他的評價分數記入圖表。受到評價的對象有:工作的質與量,有關各人職務方麵的知識、協調性、 創造性、機敏度,及個人的資質方麵。擔任評價的人針對各種特徵,以“優”、“特優”、“可”、“不可”等的評價記入所定之欄。每一個從業員的評價 及分數都會被計算出來。監督者必須針對每一個受到評價的人物,寫出簡單 的人物評論。
使用圖式的評價尺度時,與其詳記每一件事的特徵,不如記錄成果比較 理想。例如——以自己的見解,評價部下的工作量、積極性、創造性等的特徵,雖然無可厚非,然而總不及評價達到的成果好。
雖然這是目標管理型評價的基本,然而,不必限定於目標管理的範圍。 成果中心的評價尺度,可利用於以“量”表示成果的場合。當然啦,如果包含有販賣額,或者所謂的生產單位等,以“量”表知的記載,那就更方便於 利用了。不過,像特定的目標達到(類似管理者的養成),個人目標達到等的不確定領域,亦可以利用。
以成果中心的評價方式來說,評價人對於抽象性的特徵,不必依賴自己 主觀性的判斷,隻要考慮到期待部下的種種事,以及他們滿足你的期待到何種程度就行了。利用於評價從業員的標準,必須設定一段期間,待這個期間 過去,就必須對這個標準展開評價。如此,就能夠產生新的目標,又能在下期的一段時間內利用它。
以目標管理方式來說,一直遵從目標管理的原理,去擬定目標。至於其 他的方法,不是管理者連同部下一起設定目標,就是管理者單獨設定目標。
不過,以糅合此兩者的方式最為普遍。
除了這些以外,比較常用的評價法,還有所謂的規定等級。根據各人的 測定標準,從最上位到最下位,規定每一個從業員的等級。尤其以小集團為對象者,的確有效果。上階層與下階層的等級規定比較簡單,中階層的等級 規定就很難了。
還有一種類似“規定等級”的方法,那就是“對象比較”。首先,必須 把接受評價的各從業員的名字,書寫在一張卡片上麵。然後就評價對象的每一項特徵,再同部門的職員之間展開比較。也有一種使用加大規模、強製分 配等的數學方式,補充單純評價的缺陷。
(3)利用對部下有意義以及配合他目的之促進動機計劃。
(4)告訴部下如何與公司的目標調合,以及工作的重要性。因為每一件工 作都與公司目標有關連。
(5)適當的讚揚部下,並且表示器重他。不過不能過度,否則將失去其意 義。讚揚他時,不宜籠統地說:“你很會做事”。而應該舉出他的業績,實 實在在地讚揚。
(6)給予部下提高業績的機會。業績達到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動機促進。
(7)認識個人的目標,再把它跟公司的目標連接在一起。
(8)使部下獲得有價值的結果,為他慎重的計劃該走的方向及方法,並且把它們組織化,助他養成及保持達到目標的精神。
(9)由部下自己設定自我啟發的目標,你再助他達到這個目標。關於達到 這個目標的方法,將於下一章討論。
(10)重視部下的目標達到,隻要這一點廣被公司裏的員工知道,就能滿 足部下受重視的需求。
(11)使部下確實相信,公司及上司都很重視他。
(12)告訴部下,他現在所做的工作是很有價值的,並且告訴他理由。
(13)告訴部下進步的程度。其實,部下對這件事一向很關心。關於這一 點,將在後麵詳細地敘述。
(14)認真的傾聽部下的問題、想法以及抱怨。管理者或許認為這是芝麻 小事,不過,他們卻認為那是天大的事。
(15)告訴部下,如何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使他理解個人及部門,成功 地達到理想業績的方法。
(16)管理者在跟部下相處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忽略目標、無視 於目標以及忘掉目標。因此,必須特別的小心。
實施正規的評價計劃隻要是人,通常都很想知道自己正在做些什麽。正因為如此,管理必須 不斷的在職務方麵,輔導他們,使他們能夠有所進步。在這以前,上司都喜歡採取“我一語不發時,表示你所做的事沒有問題”的態度。這實在很不妥 當。現代經營指導者,不但要對業績展開評價,同時也得跟部下談論他的業績。總而言之,必須把這種正規的方法,帶進企業組織裏麵。關於實施正規 的評價計劃,有如下的三個大理由。
(1)想要審查關於工作的行動,非有一定期間不可。檢討過去的缺陷,可 作為修正的借鏡,並且能夠提高業績,檢討從業員熟悉的區域,可強化其區域,同時也能夠促進從業員的動機。如果再加上建議或指導,即能夠使部下 認識過去的實績,再把眼光放置於未來的進步上。
(2)憑正規的評價計劃,就能夠取得對升遷決定有幫助的資料。正規的評 價,能夠使評價的過程更為客觀,容易在從業員之間做個比較。
(3)這種分析,可利用為工資以及薪水的調整,或者紅利等金錢獎勵政策 的基礎。
設置正規的評價製度
欲設置正規的評價製度時,必須考慮到四個問題:(1)應該由誰來評價。
(2)評價的過程應該使用什麽標準。(3)以什麽人為評價的對象。(4)選擇的業 績水準之評價,應該使用何種技巧。
(1)應該由誰來評價——大多數的公司,都指定直屬上司對部下展開評 價。因為直屬上司有最多的機會看到部下的業績之故。所以能夠一麵跟組織的目標對照,一麵展開評價。
另外一種方法是,推舉跟從業員接觸最頻繁的管理者,組成評價委員會。 這種方式,可防止一個管理者評價時,可能產生的先入為主的觀念,而且又可擴大到全體性的評價。
在一部分企業裏,流行所謂的同事間的評價。也就是說,同樣水準的從 業員彼此間的評價。此種方法在軍官學校辦得很成功,不過在實業界到底有限。例如,同事之間可能變成敵對者,在這種關係之下,評價不可能正確。 另外一種方法是,委託產業心理學者等外麵的專家評價。除此之外,亦可以使各從業員自我評價。有些公司則把多種方法混合起來使用。
(2)評價的過程應該使用什麽標準——選擇的標準必須能夠反映評價的 主要目的。如果評價的目的,在於職務業績的改善,那麽,所謂的標準應該以業績為中心。如果社會性的技能或者人格,和現在或者將來的職務有重大 關連的話,這一點就非重視不可。
(3)以什麽人為評價的對象——大多數的公司,從最低層的作業群體到管 理階層,全部的從業員都得接受評估。當然啦,一般從業員及管理者的待遇並不一致,關於這方麵的差別,將留待後述。
(4)應該使用何種技巧——最廣被利用的業績評價方式,不外是圖表式的 評價尺度。擔任評價的人,針對從業員的連串特徵,把他的評價分數記入圖表。受到評價的對象有:工作的質與量,有關各人職務方麵的知識、協調性、 創造性、機敏度,及個人的資質方麵。擔任評價的人針對各種特徵,以“優”、“特優”、“可”、“不可”等的評價記入所定之欄。每一個從業員的評價 及分數都會被計算出來。監督者必須針對每一個受到評價的人物,寫出簡單 的人物評論。
使用圖式的評價尺度時,與其詳記每一件事的特徵,不如記錄成果比較 理想。例如——以自己的見解,評價部下的工作量、積極性、創造性等的特徵,雖然無可厚非,然而總不及評價達到的成果好。
雖然這是目標管理型評價的基本,然而,不必限定於目標管理的範圍。 成果中心的評價尺度,可利用於以“量”表示成果的場合。當然啦,如果包含有販賣額,或者所謂的生產單位等,以“量”表知的記載,那就更方便於 利用了。不過,像特定的目標達到(類似管理者的養成),個人目標達到等的不確定領域,亦可以利用。
以成果中心的評價方式來說,評價人對於抽象性的特徵,不必依賴自己 主觀性的判斷,隻要考慮到期待部下的種種事,以及他們滿足你的期待到何種程度就行了。利用於評價從業員的標準,必須設定一段期間,待這個期間 過去,就必須對這個標準展開評價。如此,就能夠產生新的目標,又能在下期的一段時間內利用它。
以目標管理方式來說,一直遵從目標管理的原理,去擬定目標。至於其 他的方法,不是管理者連同部下一起設定目標,就是管理者單獨設定目標。
不過,以糅合此兩者的方式最為普遍。
除了這些以外,比較常用的評價法,還有所謂的規定等級。根據各人的 測定標準,從最上位到最下位,規定每一個從業員的等級。尤其以小集團為對象者,的確有效果。上階層與下階層的等級規定比較簡單,中階層的等級 規定就很難了。
還有一種類似“規定等級”的方法,那就是“對象比較”。首先,必須 把接受評價的各從業員的名字,書寫在一張卡片上麵。然後就評價對象的每一項特徵,再同部門的職員之間展開比較。也有一種使用加大規模、強製分 配等的數學方式,補充單純評價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