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們驚訝的是,在我們的樣本中,有將近 37%的人承認他們經常生活 在這種恐懼中。許多人在年近 30 的時候,才察覺一件事:即從十幾歲的時候開始,他們便期望著能逃過別人的偵察。就如其中一個人說的:“我總是在 祈禱,千萬不要讓那些老師發現我實際上知道得很少。”然而,這種態度不僅是出現在學生時代。在五位說這種話的人當中,有三位從學校過渡到工作 世界的時候,會在不自覺中把他們逃避老師偵察的態度用到他們的上司身上。他們原先的恐懼感並沒有隨著離開學校而消失,反而跟隨他們到社會上。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害怕什麽,隻籠統地感到焦慮。有趣的是,他們在下意識裏卻阻止自己弄清楚這種焦慮的感覺。因為如果他們說:“老闆在身 邊的時候,我必須留神點——我必須確定他不會發現我到底做了多少,或知道多少,”下麵一個問題自然是:“為什麽?你想掩藏什麽?”為了避免他 人或自己問這個問題,他們總生活在一種難以名狀的緊張狀態中,同時又盡量地表現出很盡責的樣子。 他們怎麽應付自己這種情緒呢?那就是不斷地採取快速的行動。那些覺得自己有些事情必須隱瞞的人幾乎毫無例外地相信,保衛自己最好的辦法就 是不斷地行動——動作上或口頭上都可以。他們在這件事上最常發表的意見是:“你無法打中一個老是在移動的標的。” 停下腳步,在一個地方駐留長久一點的時間,可能會促使不利的後果產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人們會看穿你這個人,”一個 29 歲的青年這麽說,“這時你就完了。你會喪失你的魅力(在這裏指的是有能力的形象),沒有 人會想和你來往。這可能使你失掉工作。”


    從所有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多年累積下來的惡性循環。這些人在 學生時代並不覺得自己學到什麽東西,所以他們很高興自己能夠畢業,或留下自己大部分的缺點不為人發現。可是當他們正式進入社會工作時,他們又 覺得自己尚未做好適度的準備。為了支持自己身為專業人士的形象,他們不得不偽裝自己,然而很快地,他們所戴的假麵具就不再足以使人信服(人們 正逐漸看穿它),於是新的矇騙手段又應運而生。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使他們的職位與能力、知識之間產生愈來愈大的裂fèng,終使他們不得不想法轉 換工作環境。但這樣做將使他們更難以靜下心來填補原有的裂fèng,為更高一級的職位做準備工作——即使他們已獲得了更高的職位。


    我們在這兒所要強調的並不是他們名不副實,更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不 斷地調動工作,他們沒辦法真正安定下來,了解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是什麽,並全力朝這個方向發展。他們不但不能專心工作,而且還必須耗費大量的時 間去隱藏自己技不如人的秘密。


    因此我們對下麵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就工作而言,每個人每天花多少時 間在擔心自己的底細被揭穿上?就算有些人的回答僅是一天 15 分鍾那麽短的時間,我們仍看得出這對他們事業的發展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當然,這類 潛在的損害因素必須隔一段相當長的時日才會顯現出來。那些害怕自己能力不足的人,往往會做下麵兩件事,致使他們自己及他們事業的成長受到傷害。 第一,他們不想法增長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第二,他們在加強自己能力方麵所做的努力微乎其微。就算有些人早具備良好的基礎來嚐試不可知的事 物,但他們仍覺得這是孤注一擲的冒險。他們避免在公開場合學習,因為他們認定這樣做很可能會把他們的無知暴露出來。 結果是他們必須假裝自己擁有這些技能,甚至可順理成章的要求升遷。


    這聽來也許很奇怪,但如果我們了解他們的心理,就不會覺得這件事有什麽 怪異了:他們私底下希望自己能被提升到“不會再被人質詢”的位置。


    但他們現在卻發現天底下沒有這檔子事。


    二、讓別人感受到你的獨特性


    獨立與反抗


    當人們年幼時,經常需要父母提醒他們說“你好”、“再見”、“請”、“謝謝”及“我可以嗎?”等禮貌語。等上小學以後,這種禮貌語變得格外 重要:師長會根據這些來決定他們的操行成績。在父母及師長眼中,操行成績不好就和學業成績不好似地一樣令人不快。


    進了初中之後,一般人對學業的重視開始淩駕於品行之上,到了高中, 這種轉換變得更加明顯。雖然行為的好壞有時仍會影響到成績,但它已不像 小學時那麽重要了。


    到了大學,品行已無法完全左右一個人的成績了。前述史坦利的反應就 是一種典型的例子。學生們經常會因為自己一下子被容許有這麽多個人自由而感到驚訝與興奮。學校當局除了學業以外並沒有什麽其他的要求,所以有 些名列前茅的學生穿得像乞丐一般也沒人管。


    大學生所需服從的範圍逐漸縮小,且通常以學業為主。他們必須熟悉課 堂上所教的,否則就有被當的危險。然而一旦踏入社會,一個人行為舉止的重要性卻又忽然增加了,甚至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不守規矩的孩子, 為人父母者可能會斥責甚至於體罰,然而他們之間的關係卻不會因此而破壞。對於年紀較小的學生的調皮搗蛋和惡作劇,為人師長者也能適度容忍, 知道這是這個階段所無法避免的。然而做老闆的人,卻不太可能寬恕員工在工作上有太多逾矩的行為。事實上,每個公司都存在著一些無形的行為準則,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然而公司卻期望每個成員都能遵守。如同琳恩所說的,“從前上課時我隻需要對老師微笑,然而現在我卻必須不斷地對所有的上司 微笑。”羅伯的感受更是難堪,科長要求他每天經過辦公桌前要說“早安”,他懊惱地告訴我們:“簡直又像回到了七歲!”其實羅伯還算是很幸運的。 我們發現有些上司雖然討厭某個屬下粗魯的行為,但卻不會坦誠相告;反之,他們會向其他的同僚提及這件事,或是在這位部屬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借題發 揮。


    總之,工作世界中存在著一種反民主的氣氛。而美國許多公司的規模日 趨擴展及近年來流行的企業接管,更擴大了這個問題。雖然美國人並不喜歡獨裁,但在工作世界裏,服從被視為必要的條件,不服從則會遭到處罰。


    一般的工作者和學生並非不知道這種現象,但他們總認為,隻要能夠及 早打算,他們一定可以設法逃避。“如果我喜歡聽命於人,我早就去當兵了。”


    亨利。柏克說,但他並不想這麽做。念完研究所以後,亨利進入一家小規模 的顧問公司工作,在那兒可以像隱士般地獨自解決電子工程方麵的問題。“大部分的時候,這個地方就像陳屍間般的安靜,”亨利快樂地說道。除了工作 環境安靜這一點令他很滿意以外,能在穿著上依然不修邊幅也令他很高興。


    他的頭髮又長又油膩,身上總是穿著一條褪色的牛仔褲及一件骯髒的汗衫。 在這家公司工作了 4 年以後,他決定轉到別家規模較大的電腦公司做係統工程師。在新環境裏,他的辦公室比原先的大三倍,而更重要的是,一打 開門就可以看到許多人。他原先工作的公司裏隻有 10 個人,而這家公司的員工卻超過 1000 人。 光看亨利的行為表現,我們絕無法了解環境不同對他的差別。他注意到新環境的噪音(“這兒比較吵,但如果我覺得受到幹擾的話,關上門就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為人處世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戴爾·卡耐基並收藏為人處世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