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工作兩星期後,貝利解釋他的動機,“學費很貴,其他東西也是如此。” 盡管這個解釋聽起來很合理,但還有一個真正的理由他並沒講出來:他想兩方麵都嚐試一下,看看哪一方麵較行得通。他很想知道工作世界的情況,但 同時又想保留進入研究所的取捨權。他明白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不見得會是最好的職位,但仍想體驗一下在商界工作的實際情況。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對企業機構有什麽貢獻,”他搔著頭說。雖然在生 產部門已工作了兩個星期,他仍與自己工作的這家紙業產品公司有很深的隔閡。貝利在學生時代並不是沒在假期工作過,但這回的情況卻不相同。這回 很嚴肅,可能意味著他未來的人生都是如此。他的反應如何?他心裏有什麽感受?“很不舒服,”他答道。他現在所處的環境對他而言,是那麽地陌生, 使他十分難過。這不是因為他蔑視這個新環境,而是因為自己一時之間無法適應。“在這兒,我覺得自己像條離開水的魚。”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有兩件事一直讓他印象很深刻,而他也經常提到 它們。他過去所受的訓練使他看事時習慣於綜觀全局,並由此賦予每件事一些意義。但在辦公室裏,他卻看不出每個人做的事有什麽意義。就如他所言:“這些人做的事實在很荒謬,荒謬極了!”在他眼中,辦公室裏的每一件事 都缺乏意義與目標,更別提整體的價值與目標了。


    第二件事與第一件有關,但對他則更為重要。歷史這一行之所以一開始 就吸引他,是因為它充滿了“行動”。大規模的行動在他腦海裏製造出來的活動畫麵,要比任何電影更令他心醉。“它使我忘卻自己,”大二、大三時 他興奮地說,“並把我帶入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但現在一切卻突然停頓下來。不管他怎麽努力,他仍無法不去注意他周 圍同事行事瑣碎的現象。“他們談論的都是一些無聊的事,”他憎惡地說道,“而且做的也都是一些瑣碎、無聊的事。”研讀歷史所帶來的壯觀景致此時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在他眼裏所謂的“瑣碎”行動。 令他朋友感到吃驚的是,夏天結束以後,貝利並沒有去芝加哥,“去做什麽?”他在 9 月底問道。“去拿一個比我現在更不容易找到工作的博士? 與其那時候再考慮轉行,倒不如趁著還年輕時這麽做。”誠然,分析家可以輕易地說,工作市場狀況影響到職業的選擇,並舉出一些統計數字做說明。 但對貝利而言,決定改行並不是一件單純、容易的事。而且這件事的影響也不會因為做好決定而立刻消失。相反的,在大多數我們研究的例子中,最嚴 重的後果往往要在日後才會顯現出來。


    貝利對他工作的第一家公司並沒有什麽感情,而且仍昏眩於新環境所給 予他的那種瑣碎、無意義的感覺,這甚至也影響了他對自己的看法,到後來他甚至覺得自己僅有非常微小的機會成為一個成功的歷史學家。“我現在的 情況(在企業界)絕不會比我將來(在學術界)糟,”他就事論事地說道。


    此外,他原先那種難過的感覺到了 9 月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輕度的嫌 惡感。“我還可以忍受得了,”他在 10 月時這麽說他的工作,“如果別人都能,我也能。”


    守本分就有升遷加薪的機會


    在接下來的 3 年裏,貝利繼續留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可是卻被轉到另一 個部門,原因和他們公司買進另一家公司有關。隨後,他又跳槽到一家對手公司上班,並在那兒待了 4 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兒我們又看到一個例子,說明在社會工作的頭 10 年裏,有些人雖不喜愛自己的工作,但仍可以表現不錯。我們常以為,光是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並不足以使自己快速升遷,實際上,這是 因為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許多有能力的人在事業上發展的情形,而產生的誤解。隻要守本分,不管對工作是不是真有興趣,都不會妨礙他升遷加薪的機 會。


    貝利辭職以後,我們到他原先工作的公司訪問幾位高級主管。我們向克 特——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問及這種現象。他笑著說:“我們如果要求聘用的人都要真正熱愛工作,那麽這裏就會隻剩下 5 個人,而非 500 人了。” 由於這種要求員工熱愛工作的期望太高,所以很少有僱主會做這種要求。這使和貝利一樣仍處於過渡階段的人,能自在地逃避被人看穿的可能,同時能 獲得升遷的機會。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他們需要時間及適當的報酬來幫助自己下定決心,看看自己是否樂意把下半輩子花在企業界裏。


    有趣的是,在我們的樣本裏,僅有少數幾個人察覺自己內在的感情生活 與所從事的工作之間有一大段距離——他們等於置身於舞台上;而貝利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像個演員,隻差沒在百老匯的舞台 上表演罷了,”他在工作第 5 年時說。這使他兩年後以一種嶄新的眼光看他 父親。


    “我過去一直不明白我的老爸怎能忍受得了,”貝利 28 歲時說。“我早 上起床上學,他起床去工作。看得出來他並不愛自己的工作,但他仍每天去,毫無怨言。這使我很困擾,因為這似乎毫無意義可言。我那時希望自己的人 生不僅是如此而已;但我想我現在也在做同樣的事。”


    這個發現使貝利心情輕鬆不少。雖然他從來沒和他父親談過這件事,但在隱約間,他仍覺得自己一定會得到後者的贊同,這又使他比以往任何時候 更放鬆自己的情緒。在同一年,他換到一家規模小很多的公司上班(原先工 作的公司有500 個員工,這家隻有 56 個),並一直留在那兒。


    他現在工作的這家公司並不是沒有遭遇過業務上的問題。近年來,紙產 品工業有景氣和不景氣的時候,但到了貝利 31 歲時,他個人與辦公室工作的距離再也不會影響到他的事業生涯。有幾回他會突然靜下心來向自己提出質 詢(“我為什麽在這裏?”“我為什麽做這些事?”),但逐漸地,他的注意力開始集中在工作上(“我喜歡做這些事,”他說,“我真的很喜歡。”)。 這段過程花費了他 9 年的時間。


    這是一段冗長而又辛苦的過程。也許和主修數學、語言、藝術或哲學的 人比起來,貝利的經歷還不算辛苦;但和學會計的人比起來,他顯然遭受更多的壓力。通常,學會計的人所經歷的過渡期為時最短,就如一位主修會計 的人在工作 14 個月以後說的:“替教授做或替客戶做審計的工作,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大學主科表一:轉換工作的過渡時間會計(職)0.5 護理(職)0.7 藥劑(職)0.8 教育(職)1.2服裝設計(職)1.3圖書館學(職)1.3建築(職)1.4電腦程式設計(職)1.7 化學(學)1.8 企業管理(職)1.9 新聞(學)2.0工程(職)2.2生物(學)2.4地質(學)2.5心理(學)2.9 統計(學)2.11物理(學)3.1經濟(學)3.4數學(學)3.10人類學(學)4.1舞蹈(學)4.1 社會學(學)4.7 藝術(學)4.11 外國語文與文學(學)5.2 宗教(學)5.3政治(學)5.7音樂(學)6.6歷史(學)7.5英語(學)8.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為人處世哲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戴爾·卡耐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戴爾·卡耐基並收藏為人處世哲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