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樂娜和羅伯的生活變得比以往更難以平衡,而介於他們事業與生 活之間的心理鴻溝也愈變愈寬。工作被視為是一種令人懊惱的時間浪費,一個不會帶給他們足夠報酬的活動。隻有在不工作的時間,他們才能享受各種 樂趣,所以,一想到他們休閑的時間會被浪費,就令他們恐懼、不舒服個老半天。這種現象剛好和那些熱衷於工作,而且後來在事業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相反。
簡言之,在他們工作的頭十年裏,羅伯和樂娜的思想過程一直是圍繞著 以上五點來回打轉。每轉一圈,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就產生更深一層的幻滅感。
因此,他們也更渴望能擁有一個能帶給他們滿足的私生活。
由於他們認定工作是一切煩惱的來源,如何打敗工作製度就成為他們最 關注的事。通常,他們所採取的攻勢是分兩方麵進行的:一是用衣著做表麵工夫,一是渴望能迅速升到管理階層的位置。
羅伯和樂娜早已對他們的工作喪失信心,不相信工作能帶給他們任何成 就。“這似乎毫無意義可言!”這是他們對自己及公司裏的同事經常發表的工作評論。“如果這個地方明天就從地球上消失,又有誰會懷念它呢?”樂 娜以尖酸的口吻問道;她所指的是她第三任僱主。接下來,她又自行答道:“我可是不會的!”對於他們的工作,他們是局外人,而就像一般局外人一 樣,他們也很注意一件事:它的目標。在他們眼中,他們的工作根本就缺乏任何目標。他們所不能看到的,正是那些熱衷於工作的人最常注意到的一件 事:投入工作所帶給他們的樂趣及痛苦。
由於他們覺得工作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在表現,所以他們開始把 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衣著上麵。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當初的假設是,當人們對工作失去興趣時,他們在工作場所的穿著會變得比較隨便些。但羅 伯和樂娜的表現卻正好相反。他們愈是不關心自己的工作,就愈注意自己的穿著。在他們的想法裏,這是使他們獲得成功的秘訣。“看起來,合乎工作 身分這點對我很重要,”羅伯不隻一次這麽說。樂娜也愈來愈常發表類似的 評論。
穿著整齊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看起來的確很吸引人,而在別人心目中製造良好的印象也確實很重要。問題是除了外表這張牌以外,羅伯和樂娜拿不 出其他任何東西來爭取名利。就如私底下所承認的,他們已對辦公室裏的日常活動完全喪失興趣。然而,他們又急切地渴望升級與加薪。如果他們的工 作不會替他們發言的話,他們的衣著就得如此做。羅伯甚至學會如何拉鬆他的領帶,就如他說的:“拉開的程度要剛剛好,讓人覺得我很忙碌。”
當他們邁入 30 歲的階段時,他們開始公開地談論著要在管理階層獲得一 個職位。“我以前不能做這種要求,”羅伯 32 歲時說。“因為那時我看起來太年輕了。”樂娜也覺得自己的年紀已大到可以要求一個經理的職位。“你 知道,我在這兒已待了一段時間,”她說,“我有資格做這種要求。”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非常簡單:在工作世界裏,時間就是最好的資格證明文件。 他們已工作了十年,因此有資格要求一個值十年時間的經理位置。不過,不管他們怎麽施展交際手腕或在外表上下工夫,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他們仍沒 有獲得什麽升遷的機會。這是一個他們會定期抱怨的話題。
盡管如此,在不斷的失敗中仍有令羅伯和樂娜感到勝利的地方。年輕時 期,當他們背棄分數時,他們獲得同輩朋友的讚許。在公開場合假裝自己並不在乎學校的成績,使羅伯和樂娜可以和他們的同學打成一片,並一起討論 打敗學校的製度。“我把考試的答案寫在手腕上,”羅伯在 15 歲時得意洋洋地告訴他的朋友。
試著打敗工作製度就和試著打敗學校製度一樣,有其社交上的利益。隻 是在 10 到 15 年後的今天,它卻變成和朋友談話的主題。當我們想到那些試圖打敗任何製度的人時,我們總想像著他們正在找尋一個能立刻產生成效的 伎倆來。但在工作世界裏,人們為了打敗工作製度而做的每一件事,並不見得都是有意識的行為。也許在羅伯和樂娜這方麵,不賣力工作以報復僱主給 他們的薪水太少是一種蓄意的作為,但注重穿著及誇口該有個經理職位卻不見得是蓄意的。事實上,當他們這麽做時,他們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 而且也無法真正地明白原因為何。想迅速地往上升隻是他們下意識裏想打敗工作製度的一種方式罷了。如果一切真如他們所願,他們就可以享受自己所 渴望的財富與地位。“我可以想像自己每天早上被司機用豪華轎車接去上班 的情景,”羅伯34 歲時說。
結果,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奇怪的景象:羅伯和樂娜這兩位有才智的人, 情願把想像力與創造力全部放在打敗工作製度上麵,卻不願花在工作本身上。雖然到頭來他們會發現自己的成果極其微小,但畢竟仍有點收穫。在遭 遇到一連串所謂的“事業挫折”以後,羅伯和樂娜卻在社交圈裏得到一點意外的收穫——他們找到一個話題,使他們可以不斷地和朋友,及工作態度與 他們一致的人談論。如果寂寞是一個他們在工作及閑暇時都無法忍受的東西,那麽“打敗工作製度”這個題目更可在社交場合中拉近他們與朋友及同 事之間的距離。
選擇職業方麵的決定
我們相信不僅是在我們的樣本裏,而且在社會上,羅伯和樂娜都代表著 占絕大多數的某一類型工作者,但他們卻絕不是唯一的類型。在後麵,我們將會討論到一些其他類型的工作者。然而,由於有太多的人是像羅伯和樂娜 這個樣子,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他們的心態背景。
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工作占據了我們大部分人的成年生涯,雖然它和以 往在學校時的活動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完全不同的地方更值得我們重視。
許多學生對學校漠不關心(好獲得同學的讚許)或隻想隨便混過,這在校園 生活時並不見得會是一種悲劇。理由有二:第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學校隻是短時期的活動;它在大多數人 25 歲以前就已結束。第二,在這段期間,還 有一大堆其他的事情發生,譬如說生理上的成長、性成熟及社交、運動等各方麵技能的發展等。他們這時內外所受的壓力都很強烈,可是由於師長、朋 友的從旁輔助,他們仍能維持在平衡的狀態中。
然而,一旦學生離開學校,踏入社會以後,以往能給予他們協助的人都 退了開來。大多數我們研究過的人,在實質上倚賴自己的程度比他們覺察到的還要多出許多。那些父母還健在的人,會覺得父母張開的保護網(雖然經 常令他們感到憎惡)能使他們不受傷害。在某些方麵,這也許是實情,但在工作上卻非如此。
和歐洲及日本的學生比起來,美國的學生在選擇職業方麵,決定的時間 往往太遲,以致有許多人從來沒有真正做過任何決定。不管禍福如何,在完成學業以後,他們照樣踏入社會工作,並在那裏再度用大學新鮮人的態度來 對待他們的工作,就好像自己仍有充足的時間慢慢選擇職業一般。雖然許多人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但在工作 10 年後,他們仍無法決定自己在職業上該 走的方向。他們到這個時候,唯一能下的結論是:“我想做個成功的人物。”
簡言之,在他們工作的頭十年裏,羅伯和樂娜的思想過程一直是圍繞著 以上五點來回打轉。每轉一圈,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就產生更深一層的幻滅感。
因此,他們也更渴望能擁有一個能帶給他們滿足的私生活。
由於他們認定工作是一切煩惱的來源,如何打敗工作製度就成為他們最 關注的事。通常,他們所採取的攻勢是分兩方麵進行的:一是用衣著做表麵工夫,一是渴望能迅速升到管理階層的位置。
羅伯和樂娜早已對他們的工作喪失信心,不相信工作能帶給他們任何成 就。“這似乎毫無意義可言!”這是他們對自己及公司裏的同事經常發表的工作評論。“如果這個地方明天就從地球上消失,又有誰會懷念它呢?”樂 娜以尖酸的口吻問道;她所指的是她第三任僱主。接下來,她又自行答道:“我可是不會的!”對於他們的工作,他們是局外人,而就像一般局外人一 樣,他們也很注意一件事:它的目標。在他們眼中,他們的工作根本就缺乏任何目標。他們所不能看到的,正是那些熱衷於工作的人最常注意到的一件 事:投入工作所帶給他們的樂趣及痛苦。
由於他們覺得工作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在表現,所以他們開始把 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衣著上麵。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當初的假設是,當人們對工作失去興趣時,他們在工作場所的穿著會變得比較隨便些。但羅 伯和樂娜的表現卻正好相反。他們愈是不關心自己的工作,就愈注意自己的穿著。在他們的想法裏,這是使他們獲得成功的秘訣。“看起來,合乎工作 身分這點對我很重要,”羅伯不隻一次這麽說。樂娜也愈來愈常發表類似的 評論。
穿著整齊的時候,他們兩個人看起來的確很吸引人,而在別人心目中製造良好的印象也確實很重要。問題是除了外表這張牌以外,羅伯和樂娜拿不 出其他任何東西來爭取名利。就如私底下所承認的,他們已對辦公室裏的日常活動完全喪失興趣。然而,他們又急切地渴望升級與加薪。如果他們的工 作不會替他們發言的話,他們的衣著就得如此做。羅伯甚至學會如何拉鬆他的領帶,就如他說的:“拉開的程度要剛剛好,讓人覺得我很忙碌。”
當他們邁入 30 歲的階段時,他們開始公開地談論著要在管理階層獲得一 個職位。“我以前不能做這種要求,”羅伯 32 歲時說。“因為那時我看起來太年輕了。”樂娜也覺得自己的年紀已大到可以要求一個經理的職位。“你 知道,我在這兒已待了一段時間,”她說,“我有資格做這種要求。”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非常簡單:在工作世界裏,時間就是最好的資格證明文件。 他們已工作了十年,因此有資格要求一個值十年時間的經理位置。不過,不管他們怎麽施展交際手腕或在外表上下工夫,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他們仍沒 有獲得什麽升遷的機會。這是一個他們會定期抱怨的話題。
盡管如此,在不斷的失敗中仍有令羅伯和樂娜感到勝利的地方。年輕時 期,當他們背棄分數時,他們獲得同輩朋友的讚許。在公開場合假裝自己並不在乎學校的成績,使羅伯和樂娜可以和他們的同學打成一片,並一起討論 打敗學校的製度。“我把考試的答案寫在手腕上,”羅伯在 15 歲時得意洋洋地告訴他的朋友。
試著打敗工作製度就和試著打敗學校製度一樣,有其社交上的利益。隻 是在 10 到 15 年後的今天,它卻變成和朋友談話的主題。當我們想到那些試圖打敗任何製度的人時,我們總想像著他們正在找尋一個能立刻產生成效的 伎倆來。但在工作世界裏,人們為了打敗工作製度而做的每一件事,並不見得都是有意識的行為。也許在羅伯和樂娜這方麵,不賣力工作以報復僱主給 他們的薪水太少是一種蓄意的作為,但注重穿著及誇口該有個經理職位卻不見得是蓄意的。事實上,當他們這麽做時,他們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 而且也無法真正地明白原因為何。想迅速地往上升隻是他們下意識裏想打敗工作製度的一種方式罷了。如果一切真如他們所願,他們就可以享受自己所 渴望的財富與地位。“我可以想像自己每天早上被司機用豪華轎車接去上班 的情景,”羅伯34 歲時說。
結果,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奇怪的景象:羅伯和樂娜這兩位有才智的人, 情願把想像力與創造力全部放在打敗工作製度上麵,卻不願花在工作本身上。雖然到頭來他們會發現自己的成果極其微小,但畢竟仍有點收穫。在遭 遇到一連串所謂的“事業挫折”以後,羅伯和樂娜卻在社交圈裏得到一點意外的收穫——他們找到一個話題,使他們可以不斷地和朋友,及工作態度與 他們一致的人談論。如果寂寞是一個他們在工作及閑暇時都無法忍受的東西,那麽“打敗工作製度”這個題目更可在社交場合中拉近他們與朋友及同 事之間的距離。
選擇職業方麵的決定
我們相信不僅是在我們的樣本裏,而且在社會上,羅伯和樂娜都代表著 占絕大多數的某一類型工作者,但他們卻絕不是唯一的類型。在後麵,我們將會討論到一些其他類型的工作者。然而,由於有太多的人是像羅伯和樂娜 這個樣子,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他們的心態背景。
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工作占據了我們大部分人的成年生涯,雖然它和以 往在學校時的活動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完全不同的地方更值得我們重視。
許多學生對學校漠不關心(好獲得同學的讚許)或隻想隨便混過,這在校園 生活時並不見得會是一種悲劇。理由有二:第一,在大多數情況下,學校隻是短時期的活動;它在大多數人 25 歲以前就已結束。第二,在這段期間,還 有一大堆其他的事情發生,譬如說生理上的成長、性成熟及社交、運動等各方麵技能的發展等。他們這時內外所受的壓力都很強烈,可是由於師長、朋 友的從旁輔助,他們仍能維持在平衡的狀態中。
然而,一旦學生離開學校,踏入社會以後,以往能給予他們協助的人都 退了開來。大多數我們研究過的人,在實質上倚賴自己的程度比他們覺察到的還要多出許多。那些父母還健在的人,會覺得父母張開的保護網(雖然經 常令他們感到憎惡)能使他們不受傷害。在某些方麵,這也許是實情,但在工作上卻非如此。
和歐洲及日本的學生比起來,美國的學生在選擇職業方麵,決定的時間 往往太遲,以致有許多人從來沒有真正做過任何決定。不管禍福如何,在完成學業以後,他們照樣踏入社會工作,並在那裏再度用大學新鮮人的態度來 對待他們的工作,就好像自己仍有充足的時間慢慢選擇職業一般。雖然許多人並沒有察覺到這一點,但在工作 10 年後,他們仍無法決定自己在職業上該 走的方向。他們到這個時候,唯一能下的結論是:“我想做個成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