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於丹:智者不惑


    能夠做到仁愛,已經很了不起了,但在這個世界上任何好東西都會過猶不及。什麽叫智者不惑?仁愛也有底線,如果說仁愛是一種感性的思維,那麽智慧就是一種理性的行動,作為仁愛的補充。孔子的學生曾經問老師,“以德報怨何如?”怨,就是世界給你的傷害,不公正,德就是自己的美德。用美德來回報外界給我們帶來的不幸,怎麽樣?中國人大多數認為以德報怨是一個褒義詞,沒什麽不好。但孔子不同意,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也就是說,別人給我們的不公平、傷害、欺詐,我們麵對著它們,還要包容、理解、忍受,那別人對我們真正的關懷與善良,我們又應當用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報答呢?


    於是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什麽叫以直報怨?世界上的不公平、傷害、冷漠,我們用一種正直、坦蕩的態度,用一種正直的準則去麵對。而那些真正的善良、美好,才需要我們用美德去回報。


    學生又問,什麽是智?孔子說,“知人。”什麽叫知人呢?不管我們了解多少知識,那都是知識,不是智慧,而真正的智慧隻有一種,就是能夠順著人心上的每條紋路,走進心靈的深處,真正觸摸到他的歡喜和憂傷,真正看清他所有的歷史和未來的夢想。了解一個人才能與之相處,每個人都不是世界上簡單的符號,每一個人的此刻都是他所有歷史的綜合,一定要站在此刻懂得他所有的歷史。知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也是最難的事情。


    人其實最難知道的是自己。中國古代的一位神醫扁鵲,有一次他和魏文王聊天。魏文王說,我聽說你家裏三兄弟都學醫,而你現在是神醫,那其他兄弟倆怎麽就沒學出來呢?扁鵲應聲而答,大王您錯了,我們家我大哥醫術最高,二哥其次,我是三個人裏學得最差的。魏文王非常驚訝。於是扁鵲解釋說,大哥醫術最高,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而二哥能治人病之初起,疾病有一點點苗頭,二哥就能把人治好;至於我,就是因為沒有他們倆學得好,我必須當病入膏肓之時,再去下虎狼之藥起死回生,所以大家才覺得我是一個妙手回春的天下神醫,所以我的醫術是最差的,隻是世俗人都不懂這其中的道理罷了。《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利,自勝者強。”隻有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知人的困難,更在於我們甚至也不一定就了解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其實愛人不見得就意味著了解。有一對漁村的夫婦,少年結髮,相親相愛,一輩子相敬如賓。這個妻子特別賢惠,她每天都把打來的魚,畢恭畢敬地把中段切割出來,或者紅燒或者清蒸,給丈夫端上餐桌,自己在廚房把頭尾胡亂一燒,吃了就了事。兩個人一輩子彼此沒紅過臉,也都沒提過什麽願望,就這樣和和美美地走到了暮年,兒女長成,老夫妻在黃昏裏相對。


    有一天,老先生非常惆悵地長嘆了一口氣。他說,唉,我一輩子也沒對你提過什麽要求,如果現在再不提就有點晚了,你什麽時候能給我做一頓紅燒魚頭吃啊?我從小就愛吃魚頭,我也不知道為什麽,自打娶了你,這輩子都沒見過魚頭。他妻子一聽眼淚就下來了,她說,我從當姑娘的時候就認為魚肉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我就是因為愛你,我把最好的部分全做給你了,我吃了一輩子我不愛吃的魚頭,我也從來沒想過你是愛吃魚頭的。


    愛別人不難,但是我們最大的誤區就是以自己的方式愛別人,我們最缺乏的是真正懂得別人的心。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曾經給自己最愛,最在乎的人辦錯過事?這個世界上其實最大的誤區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愛的方式。


    因此,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能真正知道,連我們自己的親人都不能真正知道,我們何談了解團隊,了解社會,去與整個世界相處呢?所以孔子非常強調智慧。他有個學生子路,特別勇敢,有一次就問老師,“子行三軍,將誰與?”意思是說,老師如果你今天帶兵打仗,你會用什麽人呢?孔子回答說,如果有一個人拍著胸脯對我說,赤手空拳就敢打老虎,沒船沒橋也敢過河,這種人,我絕對不敢用。


    子路聽了很沮喪,因為孔子其實是在批評他。孔子又說了八個字的標準,“臨事而懼,好謀而成。”這其實也就是對子路的告誡。“臨事而懼”,就是麵臨一件事情時,心裏有所畏懼,知道害怕,這裏的懼,其實是一種敬畏與謹慎,意味著對任務的高度重視和應有的緊張感。“好謀而成”,就是謹慎地把這件事接下來,再好好地用自己的智慧去謀劃,最終保證完成。這是大智慧,也正是教我們今天的用人之道。不受表象的誘惑,看清實質,抓住效率,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沉穩要謹慎,而且要用行動去證明,這也就是中國儒家所說的君子“欲敏於行而訥於言”。


    為什麽說智者可以不惑?這個物質世界給我們多元選擇,但這麽多選擇蓋在一顆心上,你能不迷惑嗎?客觀的選擇,我們不能讓它減少,然而,當我們用智慧把這顆心托起來,就是不惑的選擇。所謂迷惑與不惑,就是客觀選擇與一顆心之間的較量。智慧對我們來講是內心的歷練,在這個世界上知識固然重要,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比經驗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悟性。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用google和百度在網際網路上到處可以搜到知識,但知識不是一切,經驗比它重要,而在經驗裏麵提煉出方法來,那就是悟性。智慧也並不是不犯錯誤,而是犯錯誤之後,能夠反省改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第8章 於丹:勇者不懼


    有了仁和智,還需要勇敢。勇者不懼,是因為今天我們可懼怕的事情太多了。冰災、地震、毒奶粉事件,以及洶湧而來的世界,經濟危機,這一切,難道不令我們心存憂懼嗎?麵對這一切,我們的心不勇敢怎麽前行,不勇敢怎麽樣改變這個世界,不勇敢怎麽樣去承諾責任呢?


    什麽是勇?《莊子·秋水篇》裏記載過一個孔子的故事:孔子在匡這個地方遊學,有一天被一幫宋人包圍了。孔子自己在屋裏彈著琴,唱著歌,頭都不抬。他的學生子路慌慌張張地推門跑進來指著老師說,“何夫子之娛也?”你老先生還在這裏傻樂什麽呢?你看外頭給圍得。


    老師跟他說,你過來,聽我給你說。子路啊,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礁石者,那是漁夫的勇敢;在陸地行走,不怕犀牛猛虎野獸者,那是獵人的勇敢;當白刃相交於前,可以視死若生,大義凜然,那是烈士的勇敢;但是還有一種勇敢,就是一個人,每臨大事有靜氣,泰山崩於前而不驚,一事壓下來的時候,自己的心能夠辨明是非真偽,能夠平靜坦蕩,渡過危險迎接一個光明的結局,這樣的勇敢是君子的勇敢。孔子說,我的命運怎麽樣我知道,你在旁邊稍安毋躁,等著吧!


    話音剛落,宋人在外麵敲了門,進來作揖說,對不起,我們的仇人是陽虎,你們倆長得太像了,我們弄錯了。然後就撤兵了。大家假設一下,如果憑子路那暴脾氣,有人竟敢圍困我的老師了,那可不行!不分青紅皂白,拔出劍來先殺十個八個。最後一問,哦,弄錯了!那該是什麽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慧的星空:聆聽大師心靈的聲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智慧的星空:聆聽大師心靈的聲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