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


    我正巧在讀《毛姆隨想錄》,所以時不時地總想起他的話。關於愛,我比較同意他的意見:愛,一是指性愛,一是指仁愛(我猜也就是指宏博的愛願吧)。前者會消逝,會死亡,甚至會衍生成恨。後者則是永恆,是善。


    可他又說:“人生莫大的悲哀……是他們會終止相愛。……兩個情人之中總是一個愛而另一個被愛;這將永遠妨礙人們在愛情中獲得完美幸福……愛情總是少不了一種性腺的分泌,這當是無可置疑的。對於極大多數的人,同一的對象不能永久引發出他們的這種分泌,還有隨著年事增長,性腺也萎縮了。人們在這個問題上十分虛偽,不肯麵對現實。……難道愛憐與愛情可以同日而語嗎?”性愛是不能忽視荷而蒙的,這無可非議。但性愛就是愛情嗎?從“這將永遠妨礙人們在愛情中獲得完美幸福”一語來看,支持性愛的荷而蒙,並不見得也能夠支持愛情。由此可見,性愛和愛情並不是一碼事。那麽,支持著愛情的是什麽呢?難道“性腺也萎縮了”,一對老夫老妻就不再可能有愛情了嗎?並且,愛情若一味地拘於荷而蒙的領導,又怎能通向仁愛的永恆與善呢?難道愛情與仁愛是互不相關的兩碼事?


    三十


    單純的性愛難免是限於肉身的。總是兩個肉身的朝朝暮暮,真是難免有互相看膩的一天,但,若是兩個不甘於肉身的靈魂呢?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難,一同去輕蔑現實的限定,一同眺望那無限與決定,於是互相發現了對方的存在、對方的支持,難離難棄……這才是愛情吧。在這樣的棲居或旅程中,荷而蒙必相形見絀,而愛願彌深,衰老的肉身和萎縮的性腺便不是障礙。而這樣的愛一向是包含了憐愛的,正如苦弱的上帝之於苦弱的人間。毛姆還是糊塗哇。其實憐愛是高於性愛的。在荷而蒙的激勵下,昆蟲也有昂揚的行動;這類行動,隻是被動地服從著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最多是肉身間短暫的娛樂。而憐愛,則是通向仁愛或博愛的起點啊。


    仁愛或博愛,毛姆視之為善。但我想,一切善其實都是出於這樣的愛。我看不出再這樣的愛願之外,善還能有什麽獨具的價值,相反,若視“正當”為善,倒要有一種危險,即現實將把善製作成一副枷鎖。


    三十一


    耶穌的話:“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林語堂說:“這就是耶穌溫柔的聲音,同時也是強迫的聲音,一種近二千年來浮現在人了解力之上的命令的聲音。”


    我想,“正當”也會是一種強迫和命令的聲音,但它不會是溫柔的聲音。差別何在?就在於,前者是“近二千年來浮現在人了解力之上的聲音”,是無限與絕對的聲音,是人不得不接受的聲音,是人作為部分而存在其中的那個整體的聲音,是你終於不要反抗而願皈依的聲音。而後者,是近二千年來人間習慣了的聲音,是人智製作的聲音,是肉身限製靈魂、現實挾迫夢想的聲音,是人強製人的聲音。


    三十二


    我希望我並沒有低估了性愛的價值,相反,我看重這一天地之昂揚美麗的造化,便有愁苦,便有憂哀,也是生命鮮活地存在。低估性愛,常是因為高估了性愛而有的後果。將性腺作為愛的支撐,或視為等值,一旦“春風無力百花殘”或“無邊落木蕭蕭下”,則難免怨屋及烏,嘆“人生苦短”及愛也無聊。尚能飯否或尚能性否,都在其次,尚能愛否才是緊要,值得雙手合十,謂曰:善哉,善哉!


    我曾在另外的文章裏猜想過:性愛,原是上帝給人通向宏博之愛的一個暗示,一次啟發,一種象徵,就像給戲劇一台道具,給靈魂一具肉身,給愛願一種語言……是呀,這許多器具都是何等精彩,精彩到讓魔鬼也生妒意!但你若是忘記了上帝的期待,一味迷戀於道具,糜菲斯特定會在一旁笑破肚皮。


    三十三


    性愛,實在是藉助於肉身而又要衝破肉身的一次險象環生的壯舉。你看那姿態,完全是相互融合的意味;你聽那呼吸,那呼喊,完全是進入異地的緊張、驚訝,是心魂破身而出才有的自由嗬!性愛的所謂高峰體驗,正是心魂與心魂於不知所在之地——“太虛幻境”或“烏托之邦”——空前的相遇。不過,正也在此時,魔鬼要與上帝賭一個結局:也許他們就被那精彩的器具網羅而去,也許,他們由此而望見通向天國的“窄門”。


    三十四


    因此,我雖不是同性戀者,卻能夠理解同性戀。愛戀,既是藉助肉身而衝破肉身,性別就不是絕對的前提,既是心魂與心魂的相遇,則要緊的是他者。他者即異在。異性隻是異在之一種,而且是比較習常的一種,比較地拘於肉身的一種,而靈魂的異在卻要遼闊得多,比如異思和異趣,尤其是被傳統或習常所歧視、所壓迫著的異端,更是呼喚著愛去照耀和開墾的處女地。在我想,一切愛戀與愛願,都是因異而生的。異是隔離,愛便是要衝破這隔離;異又是禁地,是誘惑,愛於是有著激情;異還可能是棄地,是險境,愛所以溫柔並勇猛(我琢磨,性腺的分泌未必是愛的動因,沒準兒倒是愛的一項後果或輔助)。這隔離與誘惑若不單單地由於性之異,憑什麽愛戀隻能在異性之間?超越了性之異的愛戀,超越了肉身而在更為遼闊的異域團聚的心魂,為什麽不同樣是美麗而高貴的呢?


    三十五


    人與人之間是這樣,群、族乃至國度之間也應該是這樣——異,不是要強調隔離與敵視,而是在呼喚溝通與愛戀。總是自己戀著自己,狹隘不說,其實多麽猥瑣。黨同伐異,群同、族同乃至國同伐異,我真是不懂為什麽這不是猥瑣而常常倒被視為骨氣?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對別人懷有寬容和關愛,怎麽長大了倒糊塗?作為個人,謙虛和愛心是美德,怎麽一遇群、族、國度就要以傲慢和警惕取而代之?外交和國防自然是不可不要,就像家家門上都得有把鎖,可是心裏得明白:這不是人類的榮耀,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千萬別把這不得已而為之看成美德,一說“我們”便意味著遷就和表彰,一提“他們”就已經受了傷害。


    三十六


    “第三者”怎麽樣?“第三者”不也是不願受肉身的束縛,而要在更寬闊的領域中實現愛願嗎?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比如詩人顧城的故事,開始時仿佛是,結果卻不是。“第三者”的故事各不相同,絕難一概而論。


    “第三者”的故事通常是這樣:a和b的愛情已經枯萎,這時出現了c——比如說a和c,嶄新的愛情之花怒放。倘沒有什麽法律規定人一生隻能愛一次,這當然就無可指責。問題是,a和b的愛情已經枯萎這一判斷由誰做出?倘由c來做出,那就甭說了,其荒唐不言而喻;所以c於此刻最好閉嘴。由b做出嗎?那也甭說,這等於沒有故事。當然是由a做出。然而b不同意,說:“a,你糊塗哇!”所以b不退出。c也不退出,a既做出了前述判斷,c就有理由不退出。我曾以為其實是b糊塗,a既對你宣布了解散,你再以什麽理由堅持也是糊塗。可是,故事也可能這樣發展:由於b的堅持,a便有回心轉意的跡象。然而c現在有理由不閉嘴了,c也說:“a,你糊塗哇!”於是c仍不退出。如果詩人顧城最初的夢想能夠在a、b、c間實現,那就會有一個非凡的故事了。但由b和c都說“a,你糊塗哇”這件事看來,a可能真是糊塗——試圖讓水火相融,還不糊塗嗎?可是,糊塗是個理性概念,而愛情,都得盤算清楚了才發生嗎?我才明白,在這樣的故事裏,並沒有客觀的正確,決不要去找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這不是理性的領域,但也不是全然放棄理性的領域,這是存在先於本質的證明;一切人的問題,都在這樣的故事裏濃縮起來,全麵地向你提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病隙碎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史鐵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史鐵生並收藏病隙碎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