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事不關己地依舊喃喃著瘋話。
弟弟妹妹們嚇哭了。
母親淚流滿麵卻不知所措。
來了幾位好鄰居,往我口中灌積酸菜的水,用雪擦我前胸後背……
我第二天醒來時已近中午,弟弟妹妹們一個也不在家,隻有服了安眠藥的哥哥睡在炕另一邊,發出輕微的鼾聲。還有母親,她斜蜷雙腿坐在我和哥哥之間,麵朝我,背對哥哥。
母親臉上毫無表情,一夜之間她更瘦了,幾無血色。以後,母親當時那張臉,深深地刻印在我記憶中了。
母親說:“我將你弟弟妹妹打發到鄰居家去了,單等著你醒過來。”
我閉上了眼睛。
“紹生,你想怎樣?”
母親的聲音很小,但是在我聽來,似乎被擴音器擴大了一百倍,以至於我的耳膜都被震得起了回聲似的。
良久,我才訥訥地說:“想死。”
我的聲音也很小,由自己聽來,如同一千裏之外的老舊電話中的耳語,伴著某種雜音——我的中耳炎被烈酒燒得復發了。又良久,我聽到母親一字一句地說:“大兒子那樣,二兒子這樣,你父親又遠在幾千裏之外,半夜的時候,我也起過想死的念頭。”我的心咯噔一下。
母親語調冰冷地問:“如果我真的死了,你怎麽打算?”我眼角淌下淚來,信誓旦旦地說:“那我就挑起咱們這個家的擔子,照料哥哥,帶大弟弟妹妹。”
“聽你這話的意思是,我死了對於咱們這個家也不要緊啦?”是生氣的口吻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內心產生了莫大的冤屈。
“知道我為什麽改變了想死的念頭嗎?”母親的話又恢復了平靜。
“媽你別問了行不行?”母親的話每一句都使我難受極了,我幾乎叫喊起來。
“因為你的行為說明你是個忤逆之子!我要是將你哥將你弟弟妹妹拋遺給你,那就害苦他們了!”母親的聲音突然大了,聽得出她情緒失控了,她一邊譴責一邊劈頭蓋臉地打我,而我用被角蒙住了頭,“全中國就我們一家有一個精神病患者嗎?還有人家媽媽瘋了的呢!還有人家爸爸瘋了的呢!還有一家出了兩個瘋子的呢!全中國就咱們家不幸啊!小紅樓裏有戶人家父母雙雙自殺了,人家是初中生的女兒也沒想死!你這麽經不住事,哪裏配是我的一個兒子?”
小紅樓是馬路邊幾年前蓋起的一幢六層小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簡直就是醜小鴨。可在當年,它出現於我們那個貧民區附近,引起了普遍的羨慕甚至嫉妒實屬必然。住在小紅樓裏的,十之八九是各文藝單位的中青年人,大抵是重點培養對象。在“文革”前,那體現的是優待性的關懷。在“文革”中,當然就成了“資產階級文藝路線”的罪證。我曾在小人書鋪認識了一個家住小紅樓裏的女孩,還到她家去借過書。她家其實也不算大,兩室一廳六十幾平方米的麵積而已。但給我的印象,卻如同冬妮婭的家最初留給保爾的印象。我和她之間的關係雖然並不屬於保爾和冬妮婭的那麽一種關係,雖然我壓根兒就沒幻想過那麽一種關係,但母親的話還是立刻使我替她擔憂了。我猛地掀掉被子,一言不發就匆匆穿鞋。
“你要哪兒去?”母親嚴厲地瞪著我。
我說去上廁所,話一說完,人已衝出了家門。
我好幾天沒走到小紅樓那裏去了,我暗想母親所說的那種不幸,肯定無疑就是這戶人家的不幸了。
我才拍了幾下門,門就開了,我認識的女孩從家裏探出頭來,詫異地問:“是你呀,有事嗎?”
我問:“你還好吧?”
她點點頭。
我吞吞吐吐地說我很替她難過。
她反問:“你也知道了?”
我點頭。
她邁出了家門,真摯地說:“謝謝你這麽關心我啊!”——指指上一層樓,又小聲說,“不是我的爸媽,我爸媽接受批鬥去了。是五樓一戶人家的事。”我抬頭朝樓上望一眼,復看著她,內心一時感慨萬端。
“瞧你連棉襖也沒穿就到這兒來了,進屋暖和暖和吧……”她從門旁閃開的同時拉開了門。
我猶豫。
她苦笑著說:“可惜沒書借給你了……一本也沒有了。你在我家見過的那些書,我幫著父母全都偷偷燒光了……”“那麽做是正確的!”——我一說完這一句愚蠢的話,猛轉身跑下樓去。
我進入家門,弟弟妹妹也都從鄰居家回到了家裏。母親很照顧我是二哥的自尊心,沒再當著弟弟妹妹的麵說什麽使我無地自容的話。但弟弟妹妹們接連幾天躲避我,他們對哥哥還並不那樣。他們看我時的目光是陌生而又忐忑的,我想他們都是被我的行為大大地驚嚇了一場,這使我內疚不已。
第二年也就是1968年的5月,北大荒某農場的人來到二十九中作“上山下鄉”動員報告。一聽每月可掙32元工資,我頓時心嚮往之。報告會剛一結束,便迫不及待,不,簡直可以說是心急火燎地報了名……
自從我成了一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確切地說是自從我每月能夠掙到41元多的工資了(我所在的一團屬於寒帶地區,每月另有9元的寒帶補助),我再也沒做過撿錢之夢,一次都沒做過。想想吧,我每月至少可以往家寄20元錢了,多時可以寄25元。十幾年來,父親也隻不過能每月往家寄40元或45元。我終於成了父母的兒女中第一個可以為家庭掙份錢的人了。我如願以償了,什麽艱難困苦,對於我都是根本不值一提的事了。每月的生活費多了一半,對於一戶城市裏的窮困人家,那是多麽大的境況改善啊!我每月寄回家裏的錢,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我對父母的報恩願望。一想到母親臉上的愁雲定會因而減少,我心欣然。我也不再做與哈爾濱師範學校有關的夢了。對於我,哈爾濱師範學校不存在了。
我開始做另一種夢了。
世上的人其實也可這麽分為三類——一類是有生理基因的人。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人。生理基因即所謂先天遺傳,它對人生的影響很大,而且人對那種影響幾乎無法擺脫。縱然是負麵的影響,大抵也毫無辦法。第二類是不但有生理基因,還具有後天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人。文化“基因”究詰起來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前提若非遺傳,“基因”之說便不成立。這裏所說之文化“基因”,是指人文思想充沛、人文元素飽滿的書籍對人的影響。那一種影響如果從一個人的少年時期就開始產生了,那麽其無法擺脫性起碼是難以擺脫性,與先天遺傳的生理基因對人的影響是完全可以視為同樣的。第三類也是具有所謂文化“基因”的人,但那所謂文化“基因”,是另一類書籍所給予的。而那另一類書籍,根本不承認有什麽“超階級的”、普世的人性原則之存在,也大抵根本否認除了一種被定義為“革命”人格之外,人另外還應恪守什麽人格底線。更不承認除了所謂“革命”的人格之外還有什麽可敬的人格可言,更不承認另外還有什麽崇高的人格可言。而他們所謂之“革命”,並不是以改革社會為使命,而是以專革別人的命為己任。
弟弟妹妹們嚇哭了。
母親淚流滿麵卻不知所措。
來了幾位好鄰居,往我口中灌積酸菜的水,用雪擦我前胸後背……
我第二天醒來時已近中午,弟弟妹妹們一個也不在家,隻有服了安眠藥的哥哥睡在炕另一邊,發出輕微的鼾聲。還有母親,她斜蜷雙腿坐在我和哥哥之間,麵朝我,背對哥哥。
母親臉上毫無表情,一夜之間她更瘦了,幾無血色。以後,母親當時那張臉,深深地刻印在我記憶中了。
母親說:“我將你弟弟妹妹打發到鄰居家去了,單等著你醒過來。”
我閉上了眼睛。
“紹生,你想怎樣?”
母親的聲音很小,但是在我聽來,似乎被擴音器擴大了一百倍,以至於我的耳膜都被震得起了回聲似的。
良久,我才訥訥地說:“想死。”
我的聲音也很小,由自己聽來,如同一千裏之外的老舊電話中的耳語,伴著某種雜音——我的中耳炎被烈酒燒得復發了。又良久,我聽到母親一字一句地說:“大兒子那樣,二兒子這樣,你父親又遠在幾千裏之外,半夜的時候,我也起過想死的念頭。”我的心咯噔一下。
母親語調冰冷地問:“如果我真的死了,你怎麽打算?”我眼角淌下淚來,信誓旦旦地說:“那我就挑起咱們這個家的擔子,照料哥哥,帶大弟弟妹妹。”
“聽你這話的意思是,我死了對於咱們這個家也不要緊啦?”是生氣的口吻了。
“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內心產生了莫大的冤屈。
“知道我為什麽改變了想死的念頭嗎?”母親的話又恢復了平靜。
“媽你別問了行不行?”母親的話每一句都使我難受極了,我幾乎叫喊起來。
“因為你的行為說明你是個忤逆之子!我要是將你哥將你弟弟妹妹拋遺給你,那就害苦他們了!”母親的聲音突然大了,聽得出她情緒失控了,她一邊譴責一邊劈頭蓋臉地打我,而我用被角蒙住了頭,“全中國就我們一家有一個精神病患者嗎?還有人家媽媽瘋了的呢!還有人家爸爸瘋了的呢!還有一家出了兩個瘋子的呢!全中國就咱們家不幸啊!小紅樓裏有戶人家父母雙雙自殺了,人家是初中生的女兒也沒想死!你這麽經不住事,哪裏配是我的一個兒子?”
小紅樓是馬路邊幾年前蓋起的一幢六層小樓。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簡直就是醜小鴨。可在當年,它出現於我們那個貧民區附近,引起了普遍的羨慕甚至嫉妒實屬必然。住在小紅樓裏的,十之八九是各文藝單位的中青年人,大抵是重點培養對象。在“文革”前,那體現的是優待性的關懷。在“文革”中,當然就成了“資產階級文藝路線”的罪證。我曾在小人書鋪認識了一個家住小紅樓裏的女孩,還到她家去借過書。她家其實也不算大,兩室一廳六十幾平方米的麵積而已。但給我的印象,卻如同冬妮婭的家最初留給保爾的印象。我和她之間的關係雖然並不屬於保爾和冬妮婭的那麽一種關係,雖然我壓根兒就沒幻想過那麽一種關係,但母親的話還是立刻使我替她擔憂了。我猛地掀掉被子,一言不發就匆匆穿鞋。
“你要哪兒去?”母親嚴厲地瞪著我。
我說去上廁所,話一說完,人已衝出了家門。
我好幾天沒走到小紅樓那裏去了,我暗想母親所說的那種不幸,肯定無疑就是這戶人家的不幸了。
我才拍了幾下門,門就開了,我認識的女孩從家裏探出頭來,詫異地問:“是你呀,有事嗎?”
我問:“你還好吧?”
她點點頭。
我吞吞吐吐地說我很替她難過。
她反問:“你也知道了?”
我點頭。
她邁出了家門,真摯地說:“謝謝你這麽關心我啊!”——指指上一層樓,又小聲說,“不是我的爸媽,我爸媽接受批鬥去了。是五樓一戶人家的事。”我抬頭朝樓上望一眼,復看著她,內心一時感慨萬端。
“瞧你連棉襖也沒穿就到這兒來了,進屋暖和暖和吧……”她從門旁閃開的同時拉開了門。
我猶豫。
她苦笑著說:“可惜沒書借給你了……一本也沒有了。你在我家見過的那些書,我幫著父母全都偷偷燒光了……”“那麽做是正確的!”——我一說完這一句愚蠢的話,猛轉身跑下樓去。
我進入家門,弟弟妹妹也都從鄰居家回到了家裏。母親很照顧我是二哥的自尊心,沒再當著弟弟妹妹的麵說什麽使我無地自容的話。但弟弟妹妹們接連幾天躲避我,他們對哥哥還並不那樣。他們看我時的目光是陌生而又忐忑的,我想他們都是被我的行為大大地驚嚇了一場,這使我內疚不已。
第二年也就是1968年的5月,北大荒某農場的人來到二十九中作“上山下鄉”動員報告。一聽每月可掙32元工資,我頓時心嚮往之。報告會剛一結束,便迫不及待,不,簡直可以說是心急火燎地報了名……
自從我成了一名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確切地說是自從我每月能夠掙到41元多的工資了(我所在的一團屬於寒帶地區,每月另有9元的寒帶補助),我再也沒做過撿錢之夢,一次都沒做過。想想吧,我每月至少可以往家寄20元錢了,多時可以寄25元。十幾年來,父親也隻不過能每月往家寄40元或45元。我終於成了父母的兒女中第一個可以為家庭掙份錢的人了。我如願以償了,什麽艱難困苦,對於我都是根本不值一提的事了。每月的生活費多了一半,對於一戶城市裏的窮困人家,那是多麽大的境況改善啊!我每月寄回家裏的錢,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我對父母的報恩願望。一想到母親臉上的愁雲定會因而減少,我心欣然。我也不再做與哈爾濱師範學校有關的夢了。對於我,哈爾濱師範學校不存在了。
我開始做另一種夢了。
世上的人其實也可這麽分為三類——一類是有生理基因的人。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人。生理基因即所謂先天遺傳,它對人生的影響很大,而且人對那種影響幾乎無法擺脫。縱然是負麵的影響,大抵也毫無辦法。第二類是不但有生理基因,還具有後天形成的文化“基因”的人。文化“基因”究詰起來是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前提若非遺傳,“基因”之說便不成立。這裏所說之文化“基因”,是指人文思想充沛、人文元素飽滿的書籍對人的影響。那一種影響如果從一個人的少年時期就開始產生了,那麽其無法擺脫性起碼是難以擺脫性,與先天遺傳的生理基因對人的影響是完全可以視為同樣的。第三類也是具有所謂文化“基因”的人,但那所謂文化“基因”,是另一類書籍所給予的。而那另一類書籍,根本不承認有什麽“超階級的”、普世的人性原則之存在,也大抵根本否認除了一種被定義為“革命”人格之外,人另外還應恪守什麽人格底線。更不承認除了所謂“革命”的人格之外還有什麽可敬的人格可言,更不承認另外還有什麽崇高的人格可言。而他們所謂之“革命”,並不是以改革社會為使命,而是以專革別人的命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