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以上兩方麵的幸運之外,起碼還有以下諸方麵權利,乃是從前任何時代的中國青年連夢想都不敢夢想的:


    跨國交往與謀求人生發展的權利——這一點其實已毋庸置疑。僅要指出的是,在從前的時代,一名青年,哪怕隻不過其家庭有所謂“海外關係”,包括有香港、澳門和台灣方麵的三代以上的遠親關係,人生的底片似乎便有了可疑的背景。哪怕幾封有時僅僅一封父輩甚或祖父輩與“海外”的正常通信,都會使一名青年在政治上被劃入“另冊”,而自己渾然不覺,任憑多麽地努力向上,都難以獲得學校、單位、時代和社會的親和對待。自然的,至“文革”,這一點發展到了壓迫他們的程度……


    學習權利——在從前的時代,家庭出身和以上一點,決定一名高考成績優異的青年,不配或隻配被什麽樣的大學錄取,並決定他們畢業後的分配去向和人生前途……


    擇業權利——在從前的年代,除了少數高幹子女,一名青年自己是絕然沒有什麽擇業權利可言的。被分配到什麽地方、什麽行業、什麽單位,其人生的句號便往往註定了標在那裏。出國謀業是“天方夜譚”。“外企”意味著是一個外星詞……


    人權——在從前的年代,無論普遍的中國人,還是普遍的中國青年,所能享受到的幾乎僅僅是生存權。生存權以外的其他種種權利,都嚴重缺乏法律應該規定的種種保障。其單位的領導,往往自認為權力的化身,有時幾乎是可以代表法律來對一個中國人或一名中國青年實施製裁的。公檢法往往無須調查取證,而根據某級組織的建議,對其依“法”逮捕,審訊拘押和判刑。現在,任誰都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人權了。新聞和社會等方麵,也都能擔負起對中國人維護合法權益的關注和對司法公正的監督了……


    人生觀的自由——在從前的時代,中國人及中國青年,一旦被認為“人生觀”有問題,那麽幾乎就意味著是時代的“次品”了。現在的中國,從理念上不但允許而且認可“人生觀”的多元化是正常的自然的社會現象。一個人及一名青年,在不危害社會與他人的前提之下,哪怕自踐及時行樂的人生觀,那也僅是其個人的事,僅體現其對自己的人生責任罷了。時代的主流理念,雖倡導人對自己的人生應負有責任,但並不對某些人自己寧願的活法橫加幹涉,更不至於予以剪除式的打擊。


    真的,當代中國青年的人生觀及愛情觀、婚姻觀,既不但五花八門,而且得以在最大程度上自以為是……


    道德觀——道德觀包含在人生觀中。時代僅僅劃出了“道德底線”,告誡青年們若突破那底線,便可能觸犯法律的邊線。因為道德的底線與法律的邊線幾乎是粘連著的。當代青年,享受著中國從前任何時代都不曾批準給青年們的,最大程度的道德指責“豁免權”,致使某些青年,將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揮霍在“道德底線”上,也將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線”上,而且自以為是最現代、最瀟灑、最自由的活法。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尤其一名青年,終日活在“道德底線”上是沒什麽意思的,掰開了揉碎了說,更沒什麽瀟灑可言。


    我個人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倘有太多的青年以活在“道德底線”上為最快意的活法,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堪憂的。這不會使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青年成為世界上多麽壞的一批青年,因為畢竟有法的邊線與道德底線粘連著,電網似的威懾著他們的突破;但卻也不能使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青年成為世界上多麽可愛的一批青年。因為據我了解,別的國家、別的民族的青年,其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也都以活在“道德底線”上為快意的活法。相反,他們普遍主張尋求超越“道德底線”之上的活法。那麽一種活法也許更不負青春和人生意義,那麽一些青年也許更可愛……


    生活方式——當代中國青年正享受著極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在這一點,時代、社會和青年,已形成了中國以往任何時代都不曾出現過的寬鬆、相互接受的局麵。


    文化娛樂——當代中國人,尤其青年,在文化娛樂方麵的幸運,是接近著當代世界水平的。僅僅由讀小說、看電影和看戲劇構成文化娛樂內容的時代已成歷史,一去不返。當代文化娛樂的內容,二十年間膨大了何止十倍!


    綜上所述,既不但是當代中國青年的幸運,也體現著當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


    一個人,尤其是一名青年,終日活在“道德底線”上是沒什麽意思的,更沒什麽瀟灑可言。但當下許多青年麵對聒噪不休的大文化,內心痛苦、沮喪,而且倍感低賤和屈辱——中國文化也應該及時反思。


    然而,倘以為當代中國青年全體生逢著以上種種的幸運,便也順理成章地全體浸泡在注滿了幸福液的時代的浴缸裏,那麽我幾乎等於在這裏進行欺世之說了。


    不,不是這樣的。


    時代發展和進步的惠利,永遠不可能像同一鍋爐加溫的、使人的身體舒適無比的淋浴水,通過統一的蓮花噴頭遍灑在每個人身上,而且可以由每個人自己來控製水溫。


    人類社會還從未經歷過如此美好的時代。


    由於青年們家境的不同,個人的先天資質和條件不同,決定著他們出生以後,不可能在同一起點上開始自己的人生。比如有的出生於寒門;有的成長於富家;有的父母操權握柄;有的父母積勞成疾;有的被上帝賦予了好的容貌、嗓子和身姿,打理人生的能動力加上令人眼羨的機遇,人世不久便成為演員、歌星、節目主持人、模特、運動員,等等,於是年紀輕輕住豪宅、開名車,並且愛情浪漫美滿,於是春風得意,人生一路順遂,喜事接踵;而有的卻以殘疾人的體貌,自幼開始在這世界上的唯一一次“競走”,人生對於自己等於磨難不休的代名詞……


    那些都叫“命運”。是如基因一樣純粹先天的人生元素,與時代和社會無涉的,也是難以依賴時代和社會的扶持與幸運者們共舞的。隻能靠自己後天對人生的耐受力和對磨難的堅忍,像戰士一樣而不是像這世界的貴客和嘉賓一樣實踐人生……


    但,時代和社會的原因,畢竟是影響更多數青年人生季節的大氣象。使當代中國青年中的一部分,雖幸逢“改革開放”卻也實際上並無幸福可言。比如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均衡問題;比如傳統大工業的解體造成的失業問題;比如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比如社會保險和慈善事業不完善的問題;比如官員的作威作福,揮霍、浪費和貪汙腐化漠視百姓疾苦的問題,使中國有些省份農民的生活仍處在很低很低的水平線上,使有些城市裏一批接一批地產生新時期的城市貧民——這樣一些家庭中的青年,其人生無疑仍是舉步維艱的。倘要追求到人生的一點點滿意,無疑是極不容易的。對他們一味回憶從前時代的苦,以啟發他們感受現在的甜,是既不能使他們真的覺得幸運,更不能使他們真的覺得幸福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忐忑的中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曉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曉聲並收藏忐忑的中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