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明白成不成功要由好兒女來證明。


    而好兒女起碼分為以下幾類:


    1、一個善良的、正義的人;對謀生技能具有進取精神的人;一生平凡但不失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2、一個所謂精英人士。或曰成功人士。倘為官,官運亨通;倘經商,財源茂盛;倘從藝,必是明星大腕;倘從文,名滿利豐,迎送皆鴻儒,往來無白丁;倘是獨女,待嫁豪門;倘是獨子,光宗耀祖。


    3、既能實現以上人生目標,同時善良又正義,不但活著有好口碑,死後也經得起歷史評說;包括坊間流傳之野史的圈點。


    4、如二者無法兼得,管他什麽厚黑學,什麽潛規則,什麽權錢交易,什麽出賣色相,百般手段一齊用上,黑白兩道都吃得開,達到目的就是好樣的。許多別人都已變得鮮廉寡恥,自己不擇手段又何必感到羞辱?爸爸媽媽更不會因而臉紅。別人指背那叫羨慕嫉妒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5、絕對不允許兒女平凡。平凡就是平庸無能!容忍一個平凡的兒女,豈非容忍一個完全沒出息的兒女?若竟一輩子平凡,想想還莫如當初做掉的好!父母都由一輩子平凡而一輩子平庸了,全指望你當兒女的使祖墳冒青煙了!你實現不了我們對你的指望,你算什麽好兒女?


    於是,父母成了家庭教練員,兒女成了家庭運動員,而家庭成了培訓基地,與學校達成這麽一種共識——雙方合作,不將一個孩子推入重點大學的校門誓不罷休,因為重點大學是培養將來不平凡的人的殿堂……


    所以諸位,僅就以上五類培養兒女的方向而言,我們究竟遁著哪一方向盡父母的家教責任?姑且不論使命。說使命未免太沉重——我們畢竟隻不過是父母,而且又都是平凡的普通的父母。我們不是“聖父”、“聖母”,世界並不非要我們的兒女去拯救。依我看世界也並沒比從前糟到哪兒去,故我們當僅以平常心來談談父母的家教責任就行的,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首先我要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天下父母皆有之。那麽也就可以說,幾乎是百分之百的父母都會有的一種期望。起碼,孩子出生時,心中會閃過那麽一線期望之光。這無可厚非,符合父母之人性。


    但一個事實乃是——那第二類、第三類兒女,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他們永遠是世界新生代中的極少數,這一點在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因父母家教有方的例子是有的;與父母基因遺傳有些關係的例子不勝枚舉;自幼胸懷大誌,成功於個人刻苦勤奮的才俊人物也不少。可如果進行一項統計將會發現,更多的才俊人物其實屬於“天賦”優異,再加上時代因素的促成,以及所謂“運氣”。“天賦”的優異與父母的基因沒什麽關係,故“天賦”是無道理可講的,“運氣”更無道理可講。那麽,此等兒女,乃萬分甚至百萬分、千萬分之一的比例。若天下父母全都抱此期望,不是好比每一個買彩票的人都專執一念非中頭獎那麽“二”嗎?


    故我認為,兒女呱呱落地時,能這麽想的父母才是具有起碼明智的父母——我一定要保證我的兒女將來的人生,不至於連普遍人的日子都過不上。


    如果父母的家教責任始於此點,那麽家教責任就會變得輕鬆一點兒的。也就等於做父母的首先在思想上明白了以下人生理念:


    平凡與平庸是不同的。


    平凡者也可以平凡得較為優秀。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能力表現優秀,勝任自如;在平凡的家庭中是平凡的好兒女、好父母、好夫妻;在平凡的人際關係中,是平凡的好同事、好鄰裏。


    這樣的一個人,將平凡得可愛。


    而可愛之人,人人喜歡他。


    而生活在被許多平凡的別人喜歡的平凡的階層中,心中未必全無平凡的幸福感。


    平庸則不同,平庸是主觀上的懶、混。


    為父母者,如果真想通了以上道理,便會自覺地教育兒女,將來萬勿做第四種人。而自己也絕不做難以容忍兒女的將來平平凡凡的父母。


    雷夫?艾斯奎斯是當今美國備受稱讚的中學教師。他來到中國與眾多中國同行對話時,多次強調:


    我們要培養善良的學生……


    如果我們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善良的人……


    聰明不是那麽重要,品格遠比學習成績重要,正派、得體遠比考試得高分重要……


    雷夫明白,善良是人之良好品格的第一塊基石。如果沒有良好的品格,所謂“天賦”和“運氣”不會始終青睞某一個人的。反之,良好的品格有助於人獲得信任、幫助、倚重。那時,連自己和父母都不曾從自身發現過的正能力,便有了施展的機會。


    我們中國的父母如今最不重視的是對兒女的善良教育、好人教育、好品格教育。


    我們中國仿佛變成了古代斯巴達國。


    我們的父母和教育體製,似乎“合謀”在這麽打算——要麽使一個孩子成為將來的斯巴達勇士,要麽視為“廢品”。


    一個孩子獲得了大學文憑,隻不過意味著在文化知識方麵獲得了成為平凡的城市人的資格。


    研究生文憑其實也隻能證明這麽一點。


    而我們許多父母包括兒女,似乎仍停留在出了大學校門我當然已與眾不同的過去時。


    進了大學校門,證明著一種幸運;出了大學校門,也證明著一種幸運。


    一種“獲得了成為平凡的城市人的資格”的幸運。


    因為城市對“平凡的城市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不入大學校門,若想成為合格的“平凡的城市人”,將付出更大努力的。


    想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等於想明白了——平凡其實沒那麽可怕,可怕的倒是,害怕平凡的人生如本能地害怕死亡。


    竊以為,這樣的人,他逐漸不平凡起來的可能,比平凡的人少多了。


    8.他們起訴中國


    我近來做一荒誕夢——夢到有幾位外國先生起訴咱們中國。都是極可敬的先生。不僅我自己一聽到他們的名字便肅然起敬,許許多多的同胞們也是。他們的名字在全世界享譽久矣,故我不能按咱們中國人時下的習慣說他們是“老外”。


    他們是——歐?亨利、雨果、莫裏哀、果戈裏、契訶夫、巴爾紮克、馬克?吐溫、易卜生,等等。


    他們的起訴理由是——中國通過現實生活“剽竊”了他們的小說或戲劇構思,企圖使他們的代表性作品變得平庸無奇,而這分明意味著是對他們的羞辱。


    有關部門嚴禁對此事進行報導,連泄露到網上去的消息也被定性為“謠言”,並遭到屏蔽。


    開庭是秘密進行的。


    朋友想辦法為我搞到了一張旁聽許可證。座位靠後,我可以看到正襟危坐的法官們,卻不知為什麽看不清他們的臉。那似乎是一些沒有五官的臉。是的,不是五官模糊,是似乎就沒有。當然他們不可能沒有五官。也不是光線的原因,而是我自己的眼睛那一天很不正常。我看原告們的臉卻能看得清清楚楚,看其他旁聽者的臉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唯獨看法官們的臉時,居然看不到五官。我的眼睛那一天究意怎麽了,我自己也不明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忐忑的中國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曉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曉聲並收藏忐忑的中國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