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官員們吸什麽煙、飲什麽酒、紮什麽皮帶、穿什麽鞋被曝光了嘛!不就是他們的兒女幹了不爭氣的事兒了、他們的夫人拎什麽包也被曝光了嘛,那人家今後小心謹慎就是了嘛!被揪住了不給個說法網民們不肯罷休的,降了撤了就是了嘛!中國還缺幹部嗎?
我說網絡首先利好於政府,理由如下:
人人都可以上網發泄種種不滿,社會不良情緒便大麵積地消解於網上了。有革命衝動者,可通過網絡實行“虛擬革命”,想像自己真的革命了一把。過足了革命的癮,於是離開電腦轉身回歸自己一如既往的社會角色。又於是,現實社會之不安定因素大減,盛世更加太平。
人人都可以上網揭露官員的腐敗現象及社會的不良現象,而這就既幫助了各級紀委又匤正著社會風氣。紀委得到幫助也是黨得到了幫助,社會風氣好轉也是各級政府所樂見之事。
民間有冤情,哪一級政府不作為,甚或捂蓋子,一旦在網上引起公憤,準會有上級官員下指示督辦之,於是凸顯了上級官員的親民、愛民。既是網民的正義獲勝了,實際上也使一些官員獲得了好名聲。
政府因某種愚蠢做法被“拍磚”,可促使各級政府自我反省,以後變得不愚蠢,甚至聰明。
政府若看著某些人不順眼(通常是知識分子),抓住其什麽把抦,可調動“水軍”滅其一把。現而今,滅知識分子,幾乎仍和“文革”時一樣,還會有許多人參與“網誅”、“網伐”。滅“大知識分子”,連“小知識分子”也樂於參與的。
不知有沒有統計過,四億多網民中,有百分之多少其實隻不過是網上看客?網上雞鳴狗盜、汙穢不堪之事層出不窮,倘恰恰是那樣一些事最吸引中國看客之眼球,那麽對政府是更加的有利了。好比孩子眾多的家庭,娃們終於有了整天玩兒也玩不夠的東西,那家長少操多少心啊!
網絡當然已改變了世界。
也當然已改變了中國。
許許多多的事已可足不出戶就在網上辦了怎麽能說沒被改變呢?
但誰若言靠了網絡,足夠加快中國民主、文明、進步的過程,我以為是太樂觀了。
一個網上看客多多的國家,並且還是一個在“頂層設計”方麵急待有所改變的國家——依我想來,是一個挺可悲的國家。
看客隻不過是看客。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進步是靠本國看客推動的。
恰恰相反,看客越多的國家,它的進步越遲緩。
因而,我曾以網絡對我們中國做出過另一種比喻——看客之中國。
我在創作電視劇《知青》時,每覺自己是在“走鋼絲”。一個情節、一個細節、一句台詞,經常猶豫再三,遲遲難以落筆。因為,倘考慮不周,寫了也白寫。不但白寫,也許還會成為劇本變成電視劇、電視劇被允許播出的障礙。“走鋼絲”者,雙手是須握著平衡杆的。我深知,我所能握的創作“平衡杆”,無非“極左”年代在人心裏也還是未完全泯滅的人性之真、善、美而已。
於是想到,對於我們中國,也好有一比,曰“鋼絲駐足台上的中國”。
走鋼絲者,不論從左向右,還是從右向左,總之先要登上駐足台。那是開始邁向鋼絲前,唯一可以站立的一小塊地方,麵積也就半張小學生課桌麵兒那麽大。而站在其上的,自然非是雜技表演者,而是中國的“大公僕”們。全中國都在望著他們,全世界也都在望著他們。握在他們手中的“平衡杆”,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為各種各樣利益集團的難以限製的特權,腐敗以及社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公平,社會問題的多年積累,那樣的“平衡稈”本身便一頭極輕,一頭極重,是名副其實的“不平衡稈”,還不如什麽都不握容易掌握平衡。但那本身不平衡的“平衡稈”,卻又是“大公僕”們情願也罷,不情願也罷,必須握在手中的。因為那也是他們的使命象徵。
中國之改革,歷經三十餘年風風雨雨,走到今天,無論國人有多少失望,不滿甚至憤怨,有一點是肯定的——退是退不回去了。而且,原地踏步不前也不行。不前許多弊端不能從實際上得到解決,人民不再答應。若進,幾乎每一步都會麵臨那些難以解決的新老問題,形同“走鋼絲”。
革命比造反覆雜。
改革比革命複雜。今日之中國,改革之複雜性,又如同“戴著鐐銬舞蹈”。革命的一貫策略是藉助群眾運動。所以革命在中國每曰“搞革命”、“鬧革命”。而改革因其複雜性,不能圖一時快哉地去“搞”、去“鬧”,要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比號召革命的說服工作難多了。
何況,國際國內,望向“鋼絲上”的目光中,確乎有等著幸災樂禍的看客的目光。
若中國的“大公僕”們,能以大智慧、大膽識走過一道道“鋼絲”,則我認為,完全可以斷定地認為,中國之當代史上,將必會記載下幾位值得國人發乎真心來紀念的名字。就像美國人民紀念華盛頓、林肯。
寫到此處,又將中國好有一比,曰“曾經的遊戲般的中國”。
小時候,我的同代男孩們,幾乎都喜歡撿冰棍簽子,攢冰棍簽子,玩“挑冰棍簽子”的遊戲以搏輸贏。
怎麽個“挑”法呢?
將一捆一百幾十根冰棍簽子,豎著用力往地上猛地一蹾,於是四散開來。那單獨散在一旁的,自不必挑,撥一下就贏到手了。但更多的,十之八九會支棱八叉、參差不齊、重重疊疊,這根壓住那根,那根壓住這根,犬牙交錯,哪一根都難以挑開去。
這種情況下怎麽辦呢?
便須借力。
若颳大風,或突發地震,當然那犬牙交錯的情況也就變了。但我們小時候玩時,從沒突起過大風,更沒地震過。遊戲規則卻允許趴在地上,對著一堆冰棍簽子,鼓起腮幫大口吹氣。還允許摘下帽子脫了上衣扇風。一吹一扇之下,一堆冰棍簽子的複雜格局,往往也就有了些鬆動,有了些變化。一有變化,某幾根冰棍簽子就挑得開去了。一次挑得開去幾根,看似不可破解的複雜性,就一次又一次地逐漸化解了……
中國之當下情形,又很像那樣一堆冰棍簽子,期待著偉大的改革家來“挑”。
一般改革者之智慧對於中國已無濟於事。
是的,今日之中國,這也迫切那也迫切,最迫切的是需要一批改革家,有大膽識也有大智慧的,稱得上偉大的改革家……
4. 每一個國家都患有各自不同的國家病
1、特拉維斯先生是美國人,我認識他已有二十多年了,那還是磁帶錄像放映機剛開始在中國普及的年代。甚至可以說,我不但認識他,還特別熟悉他、了解他。我們每一次相見,都能進一步增加我對他的了解,以及對他的某些不尋常言行的理解。
我說網絡首先利好於政府,理由如下:
人人都可以上網發泄種種不滿,社會不良情緒便大麵積地消解於網上了。有革命衝動者,可通過網絡實行“虛擬革命”,想像自己真的革命了一把。過足了革命的癮,於是離開電腦轉身回歸自己一如既往的社會角色。又於是,現實社會之不安定因素大減,盛世更加太平。
人人都可以上網揭露官員的腐敗現象及社會的不良現象,而這就既幫助了各級紀委又匤正著社會風氣。紀委得到幫助也是黨得到了幫助,社會風氣好轉也是各級政府所樂見之事。
民間有冤情,哪一級政府不作為,甚或捂蓋子,一旦在網上引起公憤,準會有上級官員下指示督辦之,於是凸顯了上級官員的親民、愛民。既是網民的正義獲勝了,實際上也使一些官員獲得了好名聲。
政府因某種愚蠢做法被“拍磚”,可促使各級政府自我反省,以後變得不愚蠢,甚至聰明。
政府若看著某些人不順眼(通常是知識分子),抓住其什麽把抦,可調動“水軍”滅其一把。現而今,滅知識分子,幾乎仍和“文革”時一樣,還會有許多人參與“網誅”、“網伐”。滅“大知識分子”,連“小知識分子”也樂於參與的。
不知有沒有統計過,四億多網民中,有百分之多少其實隻不過是網上看客?網上雞鳴狗盜、汙穢不堪之事層出不窮,倘恰恰是那樣一些事最吸引中國看客之眼球,那麽對政府是更加的有利了。好比孩子眾多的家庭,娃們終於有了整天玩兒也玩不夠的東西,那家長少操多少心啊!
網絡當然已改變了世界。
也當然已改變了中國。
許許多多的事已可足不出戶就在網上辦了怎麽能說沒被改變呢?
但誰若言靠了網絡,足夠加快中國民主、文明、進步的過程,我以為是太樂觀了。
一個網上看客多多的國家,並且還是一個在“頂層設計”方麵急待有所改變的國家——依我想來,是一個挺可悲的國家。
看客隻不過是看客。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進步是靠本國看客推動的。
恰恰相反,看客越多的國家,它的進步越遲緩。
因而,我曾以網絡對我們中國做出過另一種比喻——看客之中國。
我在創作電視劇《知青》時,每覺自己是在“走鋼絲”。一個情節、一個細節、一句台詞,經常猶豫再三,遲遲難以落筆。因為,倘考慮不周,寫了也白寫。不但白寫,也許還會成為劇本變成電視劇、電視劇被允許播出的障礙。“走鋼絲”者,雙手是須握著平衡杆的。我深知,我所能握的創作“平衡杆”,無非“極左”年代在人心裏也還是未完全泯滅的人性之真、善、美而已。
於是想到,對於我們中國,也好有一比,曰“鋼絲駐足台上的中國”。
走鋼絲者,不論從左向右,還是從右向左,總之先要登上駐足台。那是開始邁向鋼絲前,唯一可以站立的一小塊地方,麵積也就半張小學生課桌麵兒那麽大。而站在其上的,自然非是雜技表演者,而是中國的“大公僕”們。全中國都在望著他們,全世界也都在望著他們。握在他們手中的“平衡杆”,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為各種各樣利益集團的難以限製的特權,腐敗以及社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公平,社會問題的多年積累,那樣的“平衡稈”本身便一頭極輕,一頭極重,是名副其實的“不平衡稈”,還不如什麽都不握容易掌握平衡。但那本身不平衡的“平衡稈”,卻又是“大公僕”們情願也罷,不情願也罷,必須握在手中的。因為那也是他們的使命象徵。
中國之改革,歷經三十餘年風風雨雨,走到今天,無論國人有多少失望,不滿甚至憤怨,有一點是肯定的——退是退不回去了。而且,原地踏步不前也不行。不前許多弊端不能從實際上得到解決,人民不再答應。若進,幾乎每一步都會麵臨那些難以解決的新老問題,形同“走鋼絲”。
革命比造反覆雜。
改革比革命複雜。今日之中國,改革之複雜性,又如同“戴著鐐銬舞蹈”。革命的一貫策略是藉助群眾運動。所以革命在中國每曰“搞革命”、“鬧革命”。而改革因其複雜性,不能圖一時快哉地去“搞”、去“鬧”,要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比號召革命的說服工作難多了。
何況,國際國內,望向“鋼絲上”的目光中,確乎有等著幸災樂禍的看客的目光。
若中國的“大公僕”們,能以大智慧、大膽識走過一道道“鋼絲”,則我認為,完全可以斷定地認為,中國之當代史上,將必會記載下幾位值得國人發乎真心來紀念的名字。就像美國人民紀念華盛頓、林肯。
寫到此處,又將中國好有一比,曰“曾經的遊戲般的中國”。
小時候,我的同代男孩們,幾乎都喜歡撿冰棍簽子,攢冰棍簽子,玩“挑冰棍簽子”的遊戲以搏輸贏。
怎麽個“挑”法呢?
將一捆一百幾十根冰棍簽子,豎著用力往地上猛地一蹾,於是四散開來。那單獨散在一旁的,自不必挑,撥一下就贏到手了。但更多的,十之八九會支棱八叉、參差不齊、重重疊疊,這根壓住那根,那根壓住這根,犬牙交錯,哪一根都難以挑開去。
這種情況下怎麽辦呢?
便須借力。
若颳大風,或突發地震,當然那犬牙交錯的情況也就變了。但我們小時候玩時,從沒突起過大風,更沒地震過。遊戲規則卻允許趴在地上,對著一堆冰棍簽子,鼓起腮幫大口吹氣。還允許摘下帽子脫了上衣扇風。一吹一扇之下,一堆冰棍簽子的複雜格局,往往也就有了些鬆動,有了些變化。一有變化,某幾根冰棍簽子就挑得開去了。一次挑得開去幾根,看似不可破解的複雜性,就一次又一次地逐漸化解了……
中國之當下情形,又很像那樣一堆冰棍簽子,期待著偉大的改革家來“挑”。
一般改革者之智慧對於中國已無濟於事。
是的,今日之中國,這也迫切那也迫切,最迫切的是需要一批改革家,有大膽識也有大智慧的,稱得上偉大的改革家……
4. 每一個國家都患有各自不同的國家病
1、特拉維斯先生是美國人,我認識他已有二十多年了,那還是磁帶錄像放映機剛開始在中國普及的年代。甚至可以說,我不但認識他,還特別熟悉他、了解他。我們每一次相見,都能進一步增加我對他的了解,以及對他的某些不尋常言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