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周名全斌,道上人稱‘銅錘’”。
李元旦起身抱拳道:“原來是山東好漢周大俠,失敬,失敬。”
周全斌抬頭詫異道:“兄弟想必也是道中人?”
李元旦道:“對道上的事略知一二。”
冒辟疆道:“他是江左有名的李元旦。”
“人稱‘刀中花’的李元旦?”周全斌問。
“正是在下。”李元旦道。
“失敬,失敬!原來是李大俠。”
談笑之間,三人談得很投機。不知不覺,周大俠已喝了兩壇酒。他一抹嘴道:“酒逢知己千杯少。”
他問道:“二位乃江南人,可知投軍投向何處更好?”
“史可法。”冒辟疆脫口而出。
“好吧!我就去投史可法。”說罷背上行李,拱手道:“二位後會有期。”轉身而去。周全斌此去投在史可法帳下,劃撥給鄭成功部。在後來攻打瓜州時,他刀劈清軍守將左雲龍而名載史冊,成為一代猛將。
冒辟疆看著他遠去的身板感嘆道:“好漢就是好漢,沒有半點世俗的客套,真英雄也。”董小宛道:“多幾條這樣的漢子,明朝不會完。”單媽一邊收拾一邊插話道:“再多?人心不夠吃了。”
就在他們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的那天早上,董小宛碰上一個人,這個人對她的一生起過關鍵作用。她第一眼看見他時,卻沒認出來。
當時,她正站在路邊看幾個家丁將裝滿字畫的箱子抬上大車,那是最近一段時光所獲得的珍品,仿佛為了彌補往昔歲月的痛楚而獲得的必要饋贈。而另一邊,冒辟疆正在指揮幾個人將棚屋的破洞補好,他決定將棚屋留著,讓過路人避避雨。棚屋上“收購字畫”的條還在。
誰也沒看見那個男人怎樣走來的。董小宛聽見身後有人問:“夫人,我有幅字畫想賣,不知誰在收購?”
她轉過頭,見到一個瘦高男人,頭髮零亂,鬍子拉碴,著一身骯髒的錦袍,背著一具典型的北方牛皮袋。看樣子是個落魄公子,他的目光極有神韻。她說:“我收購字畫。”
就在她轉過身來的一剎那,那人怔住了,張大了嘴,目光異常的古怪:噙滿了淚水,卻並非完全悲哀,而有部分激動的喜悅。她甚至看見那眼底深處像遊魚一樣正晃過死的陰影。她眼神朝中偏一點,避開他的眼光。她說:“不知公子有何寶物慾售?”
那人卻嘆了口氣,緩緩地從背上取下牛皮袋,解開繩子,從中取出一軸畫放到桌上。他的動作太沉重了,仿佛放下一塊石頭。事實上,他放下的是精神上的大包袱,它是他苟延殘喘的一個幻覺。現在他輕鬆了一些。
董小宛依舊沒有認出他,隻是受到他鄭重動作的感染,她也不得不慎重地將畫徐徐地展開,這是一幅古老的山水。
趁著董小宛還沒有被畫吸引,還來得及喚醒她的記憶。瘦男人伸出一隻纖細的手按住畫幅,輕聲問道:“夫人可是秦淮河上的董小宛?”
董小宛這一驚非同小可,她猛一抬頭,手也跟著抬起,“嘶”的一聲,畫幅被長長的指甲挑破一條縫。她卻沒顧著畫,仔細地打量這個瘦男人。的確有點麵熟。
她遲疑地問道:“公子怎麽認得董小宛?”
這時,冒辟疆看見有人賣畫,也興沖衝過來。他老遠就瞧見那畫的古色古香,心知必是好貨,何況那位公子雖髒兮兮的,氣質卻非凡,想來不是普通人。
瘦男人正要回答董小宛,看見冒辟疆,心裏也是一驚。他拱手道:“這位公子可是江左才子冒辟疆?”
冒辟疆愕然道:“正是在下。敢問公子高姓大名?何故認得在下?”
瘦男人嘴角一挪,一個簡單的笑,包含許多淒涼和歲月的變故。他沒說什麽,徑直走進一所棚屋。
冒辟疆和董小宛怔怔地看著,努力在記憶中搜索他的影子。歲月像謎一樣無法解釋。時光泉水不停的流淌,尖銳的石塊被磨成卵石,混雜在眾多的卵石中,再也無法單獨將它挑選出來,從而揭示與它有關的記憶。瘦男人就是這種卵石,他的形象不具有特殊性,無法和記憶發生聯繫。
瘦男人走進棚屋脫掉髒衣袍,換上一身褐紅色的錦繡袍服,用手指重新梳了頭髮,紮了新的頭巾,腰上掛了一柄鯊魚皮做鞘的寶劍。他走出棚屋,仿佛換了個人,金色的劍穗在膝間飄擺。
“啊!”董小宛一驚,想起了他是誰。她記憶的弦發出一串顫音,潛伏的往事如泉湧現。她永遠不會忘記秦淮河邊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個男人朝彈琴的她擲出一隻讚美的金樽,那閃亮翻飛的金光在她記憶中重新飛入雲空。這瘦男人就是奪去她童貞的狀元郎向迎天。
冒辟疆內心“嘣”的一聲,記憶的弦像石子投入池塘一樣產生了迴響。他記起來了,他在北京見過這位公子。
她和他幾乎同時脫口而出:“向迎天!”
兩朵紅雲飛上董小宛的臉,令她措手不及,她多年沒紅過臉,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掩飾它。同時,她心裏有渴望同他一談的念頭,也有對冒辟疆的深深歉意。另一邊,冒辟疆心裏有股怪滋味,臉色有輕微的變化。
桌上攤開的畫幅使三個人都找到了掩飾內心情緒的目標。這是一幅好畫,右上角分明寫著《廬山高》及幾十行入木三分的小字。畫幅比較寬大,滿紙崢嶸,氣勢逼人。
冒辟疆喜道:“好畫。本朝沈周妙筆,名不虛傳。恭喜向公子得此傳世作品。”
向迎天道:“好劍當配豪傑。我乃凡胎,不配擁有它。”他這話其實是一語雙關,暗暗指了董小宛。
董小宛極聰慧之人,立刻聽懂了。她卻未發一言,隻顧看畫。但見危峰陡壑,長鬆巨木,起伏軒昂,雄偉瑰麗。近景坡頭,一人迎飛瀑背向而立,與高聳入雲的山峰相比顯得極小,卻正合題意。此圖布景高遠深幽,縝密繁複,山石皺法,多用披麻解索技,濃墨點苔,墨豐筆健,大氣氤氳,寓有高傲的人格。看過之後,令人振奮。她將題圖之字輕輕念了一遍:“廬山高,高乎哉!鬱然二百五十裏之盤,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西來天塹濯甚足,雲霞日夕吞吐乎其胸……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淩天風。”
她贊道:“真豪氣也!”
冒辟疆問:“向公子,此畫欲轉手嗎?”
“當然。”向迎天道:“手中羞澀,欲濟窮圖。”
“欲售多少銀子?”董小宛問。
“識此貨者分文不取。”
“何謂識此貨?”冒辟疆問。
“知其來歷者當奉送。”
董小宛笑道:“比畫乃當年沈周贈某啟蒙老師之作,其師姓陳名寬。此畫乃寓其品格高貴,為人所仰視。不知對不對?”
“宛君見識廣闊,此畫非你莫屬。”
董小宛也不客氣,將畫收下,欲贈向迎天一些銀兩。向公子堅辭不受。這時,單媽奉上茶來,三人閑談。言及國事,向迎天長嘆不止。說起闖賊攻打北京時的氣象,頓時覺得明朝回天無術了。原來,向迎天當時也登上城樓,看見賊兵全穿黃衣,歷史上稱為:“黃雲蔽日。”因而放棄了力戰的主意,跑回家略略整頓便混在難民中逃出了京師。
李元旦起身抱拳道:“原來是山東好漢周大俠,失敬,失敬。”
周全斌抬頭詫異道:“兄弟想必也是道中人?”
李元旦道:“對道上的事略知一二。”
冒辟疆道:“他是江左有名的李元旦。”
“人稱‘刀中花’的李元旦?”周全斌問。
“正是在下。”李元旦道。
“失敬,失敬!原來是李大俠。”
談笑之間,三人談得很投機。不知不覺,周大俠已喝了兩壇酒。他一抹嘴道:“酒逢知己千杯少。”
他問道:“二位乃江南人,可知投軍投向何處更好?”
“史可法。”冒辟疆脫口而出。
“好吧!我就去投史可法。”說罷背上行李,拱手道:“二位後會有期。”轉身而去。周全斌此去投在史可法帳下,劃撥給鄭成功部。在後來攻打瓜州時,他刀劈清軍守將左雲龍而名載史冊,成為一代猛將。
冒辟疆看著他遠去的身板感嘆道:“好漢就是好漢,沒有半點世俗的客套,真英雄也。”董小宛道:“多幾條這樣的漢子,明朝不會完。”單媽一邊收拾一邊插話道:“再多?人心不夠吃了。”
就在他們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的那天早上,董小宛碰上一個人,這個人對她的一生起過關鍵作用。她第一眼看見他時,卻沒認出來。
當時,她正站在路邊看幾個家丁將裝滿字畫的箱子抬上大車,那是最近一段時光所獲得的珍品,仿佛為了彌補往昔歲月的痛楚而獲得的必要饋贈。而另一邊,冒辟疆正在指揮幾個人將棚屋的破洞補好,他決定將棚屋留著,讓過路人避避雨。棚屋上“收購字畫”的條還在。
誰也沒看見那個男人怎樣走來的。董小宛聽見身後有人問:“夫人,我有幅字畫想賣,不知誰在收購?”
她轉過頭,見到一個瘦高男人,頭髮零亂,鬍子拉碴,著一身骯髒的錦袍,背著一具典型的北方牛皮袋。看樣子是個落魄公子,他的目光極有神韻。她說:“我收購字畫。”
就在她轉過身來的一剎那,那人怔住了,張大了嘴,目光異常的古怪:噙滿了淚水,卻並非完全悲哀,而有部分激動的喜悅。她甚至看見那眼底深處像遊魚一樣正晃過死的陰影。她眼神朝中偏一點,避開他的眼光。她說:“不知公子有何寶物慾售?”
那人卻嘆了口氣,緩緩地從背上取下牛皮袋,解開繩子,從中取出一軸畫放到桌上。他的動作太沉重了,仿佛放下一塊石頭。事實上,他放下的是精神上的大包袱,它是他苟延殘喘的一個幻覺。現在他輕鬆了一些。
董小宛依舊沒有認出他,隻是受到他鄭重動作的感染,她也不得不慎重地將畫徐徐地展開,這是一幅古老的山水。
趁著董小宛還沒有被畫吸引,還來得及喚醒她的記憶。瘦男人伸出一隻纖細的手按住畫幅,輕聲問道:“夫人可是秦淮河上的董小宛?”
董小宛這一驚非同小可,她猛一抬頭,手也跟著抬起,“嘶”的一聲,畫幅被長長的指甲挑破一條縫。她卻沒顧著畫,仔細地打量這個瘦男人。的確有點麵熟。
她遲疑地問道:“公子怎麽認得董小宛?”
這時,冒辟疆看見有人賣畫,也興沖衝過來。他老遠就瞧見那畫的古色古香,心知必是好貨,何況那位公子雖髒兮兮的,氣質卻非凡,想來不是普通人。
瘦男人正要回答董小宛,看見冒辟疆,心裏也是一驚。他拱手道:“這位公子可是江左才子冒辟疆?”
冒辟疆愕然道:“正是在下。敢問公子高姓大名?何故認得在下?”
瘦男人嘴角一挪,一個簡單的笑,包含許多淒涼和歲月的變故。他沒說什麽,徑直走進一所棚屋。
冒辟疆和董小宛怔怔地看著,努力在記憶中搜索他的影子。歲月像謎一樣無法解釋。時光泉水不停的流淌,尖銳的石塊被磨成卵石,混雜在眾多的卵石中,再也無法單獨將它挑選出來,從而揭示與它有關的記憶。瘦男人就是這種卵石,他的形象不具有特殊性,無法和記憶發生聯繫。
瘦男人走進棚屋脫掉髒衣袍,換上一身褐紅色的錦繡袍服,用手指重新梳了頭髮,紮了新的頭巾,腰上掛了一柄鯊魚皮做鞘的寶劍。他走出棚屋,仿佛換了個人,金色的劍穗在膝間飄擺。
“啊!”董小宛一驚,想起了他是誰。她記憶的弦發出一串顫音,潛伏的往事如泉湧現。她永遠不會忘記秦淮河邊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個男人朝彈琴的她擲出一隻讚美的金樽,那閃亮翻飛的金光在她記憶中重新飛入雲空。這瘦男人就是奪去她童貞的狀元郎向迎天。
冒辟疆內心“嘣”的一聲,記憶的弦像石子投入池塘一樣產生了迴響。他記起來了,他在北京見過這位公子。
她和他幾乎同時脫口而出:“向迎天!”
兩朵紅雲飛上董小宛的臉,令她措手不及,她多年沒紅過臉,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掩飾它。同時,她心裏有渴望同他一談的念頭,也有對冒辟疆的深深歉意。另一邊,冒辟疆心裏有股怪滋味,臉色有輕微的變化。
桌上攤開的畫幅使三個人都找到了掩飾內心情緒的目標。這是一幅好畫,右上角分明寫著《廬山高》及幾十行入木三分的小字。畫幅比較寬大,滿紙崢嶸,氣勢逼人。
冒辟疆喜道:“好畫。本朝沈周妙筆,名不虛傳。恭喜向公子得此傳世作品。”
向迎天道:“好劍當配豪傑。我乃凡胎,不配擁有它。”他這話其實是一語雙關,暗暗指了董小宛。
董小宛極聰慧之人,立刻聽懂了。她卻未發一言,隻顧看畫。但見危峰陡壑,長鬆巨木,起伏軒昂,雄偉瑰麗。近景坡頭,一人迎飛瀑背向而立,與高聳入雲的山峰相比顯得極小,卻正合題意。此圖布景高遠深幽,縝密繁複,山石皺法,多用披麻解索技,濃墨點苔,墨豐筆健,大氣氤氳,寓有高傲的人格。看過之後,令人振奮。她將題圖之字輕輕念了一遍:“廬山高,高乎哉!鬱然二百五十裏之盤,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西來天塹濯甚足,雲霞日夕吞吐乎其胸……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淩天風。”
她贊道:“真豪氣也!”
冒辟疆問:“向公子,此畫欲轉手嗎?”
“當然。”向迎天道:“手中羞澀,欲濟窮圖。”
“欲售多少銀子?”董小宛問。
“識此貨者分文不取。”
“何謂識此貨?”冒辟疆問。
“知其來歷者當奉送。”
董小宛笑道:“比畫乃當年沈周贈某啟蒙老師之作,其師姓陳名寬。此畫乃寓其品格高貴,為人所仰視。不知對不對?”
“宛君見識廣闊,此畫非你莫屬。”
董小宛也不客氣,將畫收下,欲贈向迎天一些銀兩。向公子堅辭不受。這時,單媽奉上茶來,三人閑談。言及國事,向迎天長嘆不止。說起闖賊攻打北京時的氣象,頓時覺得明朝回天無術了。原來,向迎天當時也登上城樓,看見賊兵全穿黃衣,歷史上稱為:“黃雲蔽日。”因而放棄了力戰的主意,跑回家略略整頓便混在難民中逃出了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