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宋代大家蘇東坡的手筆,就是有名的《枯木竹石圖》。”


    “什麽?”蘇元芳驚得瞪圓雙眼,怔在路中間,她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這幅畫價值連城隻花了十兩銀子。


    這幅畫通過冒老爺的不斷考證,證明是模仿之作,非蘇軾原作。但其氣韻也不同凡響,且年代也很久遠,也值得收藏。


    那天夜裏,董小宛摟著冒辟疆,告訴他一個好想法。她認為可以到涼風口去設個茶棚,專門收購字畫古玩。那些南逃的王公貴人將寶貝當廢品扔,實在可惜。冒辟疆也覺得這個想法極好。


    五月初九,董小宛和冒辟疆一道出發去涼風口,還帶上了單媽來照應大夥的生活。為了保證三十口銀箱的安全,李元旦率領二十個精壯家丁隨行護衛。一行人威風凜凜到了涼風口。


    涼風口本來沒有人戶,這段時間卻被精明的人看重,搭些簡易涼棚掙些碎銀子,從北方逃來的人實在太多。冒辟疆到達時,那裏已有二三十個棚屋,大都經營飲食。


    李元旦指揮家丁砍來幾十根圓木,他曾在暗暗研習兵法的歲月裏學習過搭橋術,此刻派上了用場,搭建的棚屋又結實又實用。他一口氣指揮搭了三個,本來已經夠用,但他自己太欣賞自己的才幹了,又乘著夜色搭了第四個,後來就順理成章成了冒辟疆待客之處。先到達涼風口那些人心中狐疑,搞不懂這班人來幹嘛,旁敲側擊地打聽,也沒弄懂。那天夜裏,誰也沒過得安穩。


    第二天,兩根竹竿橫挑一條綢布字幅,上書“收購字畫古玩”。人們才知道他們此來的目的。冒辟疆得意洋洋,身著青藍綢袍,手持摺扇,頭頂方巾,像一位寶號商客。他下令:“開張。”幾個家丁便放了兩掛鞭炮,硝煙隨風飄去之後,便開始做生意。冒辟疆、董小宛負責鑑定,十個家丁保護銀箱,李元旦總管全局,單媽燒水做飯,另挑兩名家丁採購食物,其餘的隨叫隨到,到處查漏補缺。


    令董小宛吃驚的是,他們第一批購進的字畫卻不是南逃的人出賣的,而是周圍這些大字不識的商販。當他們看見新來這夥人時,還有些猜忌,知道他們的意圖後,不僅疑慮消失,而且欣喜若狂,因為這段日子裏,他們手頭實在也積了不少的字畫,大多是南逃者低價賣出,或換一餐充飢,或換幾點碎銀作繼續南逃的盤纏。這些商販們正愁字畫沒處銷,此刻紛紛跑進自家的棚屋,然後又紛紛跑到冒辟疆和董小宛處。


    董小宛和商販們按質論價,當然,價格極便宜。有時候,她甚至假裝指責一幅神妙之作是三流貨,一文不值,商販們對她的權威已經深信不疑,便捶胸頓足大呼上當受騙,白損失三鬥米,這樣,他們認為多少換回一點也好,求她低價收購。


    於是,她用極低的價格便買進了極好的畫。有一次,甚至有個商販氣得幹脆把畫送給了她,反正一文不值。她心裏高興極了。她的鬼聰明也深得冒辟疆讚賞,反正銀子還得留著,以便購買更有價值的字畫。


    南逃的人果然很多。許多商販告訴董小宛,如果她早來一個月,不知能購買多少畫。這令她非常遺憾沒早點來。連續幾天,她都買到了一些古董和字畫,這稍微安慰了一下她的惋惜之情。逃難的人也帶來許多可怕的消息,這讓冒辟疆更加憂心忡忡。特別是聽說清兵竟一天一夜將李自成追殺了八百餘裏,更使他意識到清軍的強大實力,要知道明朝軍隊和李自成打了許多場大戰,都沒占多少便宜啊!看來這江南大地遲早都會被吞併的。


    董小宛的美貌也惹來一場小 的風波。那天,突然下起了暴雨。董小宛正在客棚中悠閑地喝茶,聽著雨點打在棚頂上的聲響,像無數的沙粒在上麵不停地跳動。這使她想起秦淮河上的畫舫中聽到的雨聲,年幼的她總是仰著臉仔細聆聽,有時能悟到新穎的曲調。此刻,她獨自一人感受到的是寂靜以及內心的深深懷念。四個北方來的官兵打破了她的冥想,他們是被大雨追趕進來的。


    四個官兵罵罵咧咧闖進來,不停地跺腳想踢掉鞭子上的爛泥。看見董小宛,他們立刻安靜了,目光中先露出了驚訝,然後露出貪婪。他們彼此交換了淫邪的笑。董小宛立刻意識到了麻煩,她大聲喊道:“單媽,來客人了。”


    單媽端著個茶盤(盤裏有幾盞茶)冒雨跑向客棚,泥漿大塊大塊地朝後飛,有幾塊甚至讓抱著手在棚簷下的李元旦誤以為是單媽跑掉了鞋子。


    單媽剛跑到門前,便被董小宛的一聲驚叫嚇得手一軟,茶杯摔了一地。原來幾個官兵正在動手動腳,單媽也尖叫起來。


    李元旦操根鐵棍跑過來,見狀大吼一聲:“住手!幾個畜牲。”


    四個官兵看了看他,道:“大膽刁民,竟敢妨礙軍務。找死!”各自乃操刀在手,朝李元旦撲過來。


    一陣乒桌球乓的打鬥之後,李元旦穩穩地站著,四個官兵卻在地上討饒。要不是冒辟疆趕來攔住李元旦,這幾個官兵就會喪命的。四個官兵一邊道謝一邊飛一般逃出去,竄上一輛大車冒雨而去。原來,他們是兵部侍郎馬士英的手下。冒辟疆這才了解到一個重要的消息:福王已經在南京稱帝,明朝還在苟延殘喘。南逃的士大夫都是去爭奪官職的。冒辟疆在心裏暗忖:“這是不是一個好機會呢?”


    天氣越來越熱。南逃的人雖未減少,但官宦之家卻少了,普通布衣人家增多了。這時候,冒辟疆的收購活動已告結束,但依舊留在涼風口沒有回家,他想將剩下的銀兩用來賑濟災民。這一舉動深得李元旦的讚賞,他認為自己枉稱俠客之名,冒公子才真正古道熱腸。


    這一天,冒辟疆剛父給五家難民約十八口人分發了一些碎銀子。時近正午,他們相鄰幾家攤販眼見生意不好做了,紛紛推倒棚屋,這些人明知自己也帶不走那些搭屋的材料,但心裏總不願留給別人白住。


    冒辟疆、李元旦、董小宛正在用餐。董小宛看見白晃晃的官道上走來一位虯髯漢子,步伐堅定有力,不像難民。


    那人徑直走到冒辟疆的棚屋前,問道:“可有好酒?”


    李元旦見他腰間掛一柄刀,或許是道上的好漢,便道:“好漢若想喝酒,請坐攏來。”


    虯髯漢子也不客氣,坐在桌邊。單媽送來一壇酒。那人提起酒罈子猛灌一氣,一抹嘴道:“好酒。”也不看眾人,探手取下腰間的布袋,從中掏出一顆人心,紅艷艷的,令董小宛一陣心悸,趕快起身避開。那人旁若無人一般用力將人心切成片,朝嘴裏塞。


    李元旦道:“好漢吃何人之心?”


    漢子道:“這世道人心都被狗吃了,實在可惜,還不如留給人吃。”


    冒辟疆道:“好漢既好吃人心,何不北去吃滿人之心,到南方做甚?”


    “實不相瞞,我正是去投軍,好多吃滿人之心。這心是碰巧在前村遇到個姦淫賊,故而取之。不吃白不吃。”漢子邊說邊大嚼那心片,剎那剩幾點殘渣,他也用舌頭舔盡。


    李元旦道:“敢問高士大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董小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陽並收藏董小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