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麵對公眾的兩種姿態:做秀,即迎合公眾的趣味,把自己打扮成討人喜歡的樣子;裝蒜,即迴避公眾的審視,文過飾非,做出天真無辜的樣子。


    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基本病症是權力與市場的結合,一方麵導致權力的腐敗,另一方麵導致市場的無序。因此,唯有讓權力退出市場,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權力腐敗和市場無序的問題。


    在各色領袖中,三等人物恪守民主,顯得平庸,二等人物厭惡民主,有強大的個人意誌和自信心,一等人物超越民主,有一種大智慧和大寬容。


    公園裏,一個人迎麵走來,正打著手機,和我擦身而過。我隻聽見了一句話:“貨到還要十天……”我忽然想到,對於有些人來說,生活的全部內容隻是兩個字:貨和款。哪怕在風景美麗的公園裏,他們也隻說著這兩個字,隻做著這兩件事。


    某個存車處附近停了一些自行車,車胎全被紮了。我從這個現象中看到了法與非法的混淆不清。


    沉默是一口井,這井裏可能藏著珠寶,也可能一無所有。


    孤獨是因為內容獨特而不能交流,孤僻卻並無獨特的內容,隻是因為性格的疾病而使交流發生障礙。


    通過自嘲,人把自己的弱點變成了特權。對於這特權,旁人不但不反感,而且樂於承認。


    誰都是這樣:逝去了的,永遠不能追回;經歷著的,又不願放棄;留戀過去,卻不肯用現在交換。


    與平庸妥協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心愛的人離你而去,你一定會痛苦。愛的激情離你而去,你卻絲毫不感到痛苦,因為你的死去的心已經沒有了感覺痛苦的能力。


    一位朋友說:“我覺得我總是處在兩麵鏡子之間,那是我的兩個自我。它們互相對映,無論朝哪一麵看,鏡象都是無限的,使我非常累。我常常問我的另一個自我:年究竟要我幹什麽?”


    隻有一麵鏡子的人是安寧的。兩麵鏡子互不相幹的人也是安寧的。而他,他自己便是自己的迷宮。


    ------------


    個人態度


    ------------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孩子和女人最能使我真實,使我眷戀人生。


    看見可愛的景物、東西或者女人,我就會喜歡,這喜歡是自然而然的,我不能也不想硬讓自己不喜歡。但是,我喜歡了就夠了,喜歡了就是了,我並不想得到什麽,並不覺得因為我喜歡就有權利得到什麽。


    想到世上有這麽多好書,我肯定來不及讀完了,心中不禁悲哀。


    人世間最讓我留戀的,便是好書和好女人。


    我的確沒有野心,但有追求。就現在所得到的東西而言,外在的方麵已遠超過我的預期,內在的方麵則還遠不能使我滿意。


    當我做著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別人的褒貶是不重要的。對於我來說,不存在正業副業之分,凡是出自內心需要而做的事情都是我的正業。


    我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我的自信恰好達到這個程度,使我能夠不必在乎外來的封賜和獎賞。


    我曾經也有過被虛榮迷惑的年齡,因為那時候我還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尤其還沒有看清我自己的本質。我感到現在我已經站在一個最合宜的位置上,它完全屬於我,所有追逐者的腳步不會從這裏經過。我不知道我是哪一天來到這個地方的,但一定很久了,因為我對它已經如此熟悉。


    一個人單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能確保衣食無憂,無須為生計去做不情願的事,這真是人生莫大的幸運。我嚐設想,倘若中國仍是從前的樣子,個人的命運基本上取決於權力的大小和勾心鬥角的勝負,我必定至今仍是一個倒黴蛋。所以,我真心感激市場經濟。我不是為市場寫作的,但是,市場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給一個不是為它寫作的人也提供了機會。


    我早就養成了自主學習和工作的習慣,區別隻在於,從前這遭到非議,現在卻給我帶來了名聲,可見名聲是多麽表麵的東西。如果沒有這些名聲,我就會停止我的工作了嗎?當然不。這種為自己工作的習慣已經成為我的人格的一部分,把它除去,我倒真的就不是我了。


    我的生活中充滿了變故,每一變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卻依然故我。毋寧說,我愈益是我了。我不相信生活環境的變化能徹底改變一個人,改變的隻是外部形態,核心部分是難變的。


    我突然想到,我這個不信神的人,其實是很有宗教感情的,常常不自覺地用末日審判的眼光來審視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生活,為一切美好價值的毀滅而悲傷,也許這就是我常常感到憂愁的根源吧。


    不過,事情仍無關乎道德。譬如一棵樹,由於季節的變遷和自身的必然,那些枯萎的葉子遲早是要掉落的。如果樹有知覺,它便會為這些枯落的葉子悲哀,但它無法阻止它們的掉落。


    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所謂真性情,一麵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麵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問:在學者、作家、哲學家這些身份中,你認為自己更屬於哪一種?


    答:我更願意把自己看作一個思想者和一個寫作者。


    問:你現在可說是名滿天下,你自己如何對待你的名聲?


    答:順其自然吧。名聲永遠是副產品,可有可無。過去我沒有這些名聲,也不覺得缺了什麽。遲早有一天,人們會忘掉我,那時我也不會感到不安。


    善演講的人有三個特點,而我都缺乏。一是記憶力,名言佳例能夠信手拈來,而我卻連自己寫的東西也記不住。二是自信心,覺得自己是個人物,老生常談也能說得繪聲繪色,而我卻連深思熟慮過的東西說起來也沒有信心。三是表現欲,一麵對聽眾就來情緒,而我卻一上台就心慌怯場。


    每當我接到一張寫滿各種頭銜的名片,我就驚愕自己又結識了一個精力超常的人,並且永遠斷絕了再見這個人的念頭。


    我的生活中沒有用身份標示的目標,諸如院士、議員、部長之類。那些為這類目標奮鬥的人,無論他們為挫折而焦慮,還是為成功而欣喜,我從他們身上都聞到同一種氣味,這種氣味使我不能忍受和他們在一起呆上三分鍾。


    極其自信者多半淺薄。對於那些在言行中表現出大使命感的人,我懷有本能的反感,一律敬而遠之。據我分析,他們基本上屬於兩類人,一是尚未得逞的精神暴君,另一是有強烈角色感的社會戲子。和他們打交道,隻會使我感到疲勞和無聊。


    在我看來,真正的使命感無非是對自己選定並且正在從事的工作的一種熱愛罷了。遇見這樣的人,我的血緣本能就會把他們認作我的親兄弟。


    我在兩種人麵前最克製不住傲氣,一是功名利祿之徒,二是自以為是之輩。


    ------------


    思絮


    ------------


    究竟是時間在流逝,還是我在前行?


    在日記裏留下的是時光,還是我自己,抑或隻是文字的癖好?


    如果堅硬的牙齒也被時光磨損了,那麽,柔軟的內髒又怎麽逃脫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碎句與短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碎句與短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