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鬧燈


    元宵節,中國古代的狂歡節,以鬧燈為中心,又稱燈節。宋代其況最盛,正月十五前後,五晝夜狂歡不止,滿城張燈結彩,鼓吹喧天,人潮如湧,熱鬧非凡。家家傾巢出動,看花燈,看焰火,看百戲,總而言之是看熱鬧,而看熱鬧的實質是人看人。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元宵節的人看人又別有一番情趣。彩燈明月誠然可觀,最可觀的卻正是那觀燈賞月之人。平日幽居深院的閨秀仕女,此時暫獲開禁,三五成群出遊,成為節日最亮麗的風景。於是,在熱鬧的掩護下,或眉目傳情,或私訂幽會,或暗結同心,演出了無數愛情的喜劇和悲劇。


    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節慶熱鬧而歡騰,可是,有誰知道熱鬧反襯下的寂寞,歡騰映照下的孤獨?眼看花枝招展的遊女們嬉笑著走過,一隊隊都消失在燈火輝煌的背景中了,那個尋找了一百次、一千次的人仍然沒有出現。無意中回頭,卻發現那個人煢煢孑立,站在燈火最冷清的地方。


    那個人是誰?有人說,是作者的意中人,一位脫俗的女子。有人說,是作者自況,寄寓了高潔的懷抱。其實,無論哪一說成立,作品的意蘊是一致的,都是對孤高人品的讚美。我們也許可以引申說,不管人世多麽熱鬧,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持一個內在的寧靜的“自我”,這個“自我”是永遠值得“眾裏尋他千百度”的。


    歐陽修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是北宋名臣,學富五車,可是,你看他這首小令寫得多麽清新樸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如此美麗清朗的意境,如此自然天成的句子,叫人看了怎麽忘得了,怎麽會不流傳為千古名句。


    全詞寫一段失落的戀情,景物依舊,歡愛不再,使人不由得傷心落淚。愛情的滋味最是一言難盡,它無比甜美,帶給人的卻常是無奈、惆悵、苦惱和憂傷。不過,這些痛苦的體驗又何嚐不是愛情的豐厚贈禮,一份首先屬於心靈、然後屬於藝術的寶貴財富,古今中外大詩人的作品就是證明。


    第4章 問春


    春來春去,花開花落,原是自然界的現象,似乎不足悲喜。然而,偏是在春季,物象的變化最豐富也最微妙,生命的節奏最熱烈也最急促,詩人的心,天下一切敏感的心,就不免會發生感應了。心中一團朦朧的情緒,似甜卻苦,乍喜還悲,說不清道不明,我們的古人稱之為“愁”。細究起來,這“愁”又是因人因境而異,由不同的成分交織成的。觸景生情,仿佛起了思念,卻沒有思念的具體對象,是籠統的春愁。有思念的對象,但山河阻隔,是離愁。孤身漂泊,睹景思鄉,是旅愁和鄉愁。因季節變遷而悲年華的虛度或平生的不得誌,是閑愁。因季節變遷而悲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常,便是短暫人生的萬古大愁了。


    我們不要譏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捫心自問,在匆忙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的心情與自然的物候之間還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應,我們的心腸是否已經太硬,對於自然界的生命節奏是否已經太麻木?


    宋祁 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彀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個“鬧”字,用得出人意料,卻又極其貼切,把春天蓬勃的生機一下子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因為這一個“鬧”字,宋祁當年一舉成名,後世備受評家讚譽。


    麵對燦爛的春光,作者的感悟是:在短暫的人生中,真正值得珍惜的不是金錢,而是快樂。對於今天看重財富的時代,這不失為一個提醒。


    賀鑄 青玉案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一個想像中的單身美人,和我無緣相會,她自己也在虛度青春年華。這首詞的主題正是閑愁,用情場的寂寞喻仕途的寂寞。妙處在最後三句,用春天的三種景物形容閑愁之濃烈,如同遍地青草,滿城柳絮,下不完的黃梅雨,充斥在天地之間,充斥在胸襟之間。


    蔣捷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這首詞文字和音韻都異常優美,是描寫春愁的名篇。從內容看,短小的篇幅,把春天的幾種愁都寫到了。第一層,風雨中乘舟漂泊,過了以兩個歌女的名字命名的地點,正待上岸去借酒澆愁,這是籠統的春愁,也是旅愁。第二層,盼望歸家,想念著會給自己洗衣、調笙、燒香的妻子,這是離愁。第三層,“流光容易把人拋”,這是人生的大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色彩多麽鮮麗,時光成全了植物,反襯出了它對人的無情。


    李清照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若要推中國古今第一才女,大約非李清照莫屬。她的大部分作品已散失,流傳下來的隻有幾十首詞和詩,鄭振鐸先生曾感嘆道,這個損失不亞於希臘失去了女詩人薩福的大部分作品。不過,流傳下來的幾乎都是精品,已經足夠我們為她舉辦一台專場朗誦音樂會了。


    李清照的詞以大手筆寫小女子情態,清麗又大氣,在兩宋詞壇上獨具一格。最好的抒情詩人,第一情感真實,決不無病呻吟,第二語言質樸,決不刻意雕琢。李清照正是這樣,善於用口語化的尋常語言表達深刻的人生感受。在這一點上,能和她媲美的詞人,也就李煜、蘇軾、辛棄疾三人而已。


    生活在兩宋之交的這位貴族女子,一生被靖康之變斬為兩截,前半生是天堂,後半生是地獄。人到中年,她接連遭遇北方家國淪陷、恩愛丈夫病故、珍貴收藏失盡的災難,由名門才女淪落為亂世流民,從此淒涼而孤單地消度殘年。然而,正是在人生的逆境中,她的創作進入了最佳狀態。比如這一首《武陵春》,我們所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個詞人在遣詞造句,而是一個嚐盡人世辛酸的女人在自言自語,句句都從心底裏流出來。麵對狂風後的滿地落花,她心灰意懶,了無生趣。她生命中的花朵也已經被狂風打盡,她的餘生似乎註定不會有新的花朵開放了。她的境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這個哀傷的旋律貫穿在她後期的全部作品之中。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些作品正是她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會永遠開放在人類藝術的花園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閑情的分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閑情的分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