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毫無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隱蔽的諷刺聽作誇獎,又把善意的玩笑聽作辱罵。


    愛智慧的人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欣賞敵手的聰明的議論,即使聽到罵自己的俏皮話也會寬懷一 笑。


    我忍受不了相反類型的人,他們在爭論中隻看見意見,隻想到麵子,對智慧的東西毫無反應 。


    與過分玩世不恭的人打交道,和他沒法談任何-個嚴肅的問題,我會惱怒。不過,這並不可 怕,我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他對我的拂袖而去也是滿不在乎的。可怕的是與過分認真的人打 交道,因為我無法擺脫他,和他甚至不能開-句善意的玩笑,他對玩笑同樣也是認真對待, 糾纏不休。當我不得不和這樣的人耐心周旋時,我覺得自己是在被迫演戲,扮演-個和他同 樣認真的角色。小心謹慎地扮演一種認真,演這樣的戲未免太沉重了。


    自嘲就是居高臨下地看待自己的弱點,從而加以寬容。自嘲把自嘲者和他的弱點分離開來了 ,這時他仿佛站到了神的地位上,俯視那個有弱點的凡胎肉身,用笑聲表達自己淩駕其上的 優越感。


    但是,自嘲者同時又明白並且承認,他終究不是神,那弱點確實是他自己的弱點。所以,自 嘲混合了優越感和無奈感。


    自嘲使自嘲者居於自己之上,從而也居於自己的敵手之上,占據了一個優勢的地位。自嘲使 敵手的一切可能的嘲笑喪失了殺傷力。


    傻瓜從不自嘲。聰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誤。天才不僅嘲笑自己的失誤,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 看不出人間一切成功的可笑的人,終究還是站得不夠高。


    : >


    讀書(1)


    周國平


    費爾巴哈說: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這句話差不多是對的。從 一個人的讀物可以大致判斷他的精神品級。


    藏書多得一輩子讀不完,可是,一見好書或似乎好的書,還是忍不住要買,仿佛能夠永遠活 下去讀下去似的。嗜好往往使人忘記自己終有一死。


    許多書隻是外表像書罷了。不過,你不必憤慨,倘若你想到這一點:許多人也隻是外表像人 罷了。


    書籍少的時候,我們往往從一本書中讀到許多東西。我們讀到了書中有的東西,還讀出了更 多的書中沒有的東西。


    如今書籍愈來愈多,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東西卻愈來愈少。我們對書中有的東西尚且掛一漏萬 ,更無暇讀出書中沒有的東西了。


    人們總是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他們更應當知道的是怎樣不讀書。


    一個人是有可能被過多的文化傷害的。蒙田把這種情形稱作"文殛",即被文字之斧劈傷。


    我的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麽 詩!"我與他爭論:盡管有歌德,盡管有波德萊爾,卻隻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 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


    開卷有益,但也可能無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發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創造力。


    我衡量一本書的價值的標準是:讀了它之後,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寫點什麽,哪怕我 想寫的東西表麵上與它似乎全然無關。


    在才智方麵,我平生最佩服兩種人:一是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一是有出色口才的人。也許這 兩種才能原是一種,能言善辯是以博聞強記為前提的。我自己在這兩方麵相當自卑,讀過的 書隻留下模糊的印象,談論起自己的見解來也就隻好寥寥數語,無法旁徵博引。


    不過,自卑之餘,我有時又自我解嘲,健忘未必全無益處:可以不被讀過的東西牽著鼻子走 ,易於發揮自己的獨創性;言語簡潔,不誇誇其談,因為實在談不出更多的東西;對事物和 書籍永遠保持新鮮感,不管接觸多少回,總像第一次見到一樣。如果我真能過目不忘,恐怕 腦中不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太陽下也不再有新鮮的事物了。


    近日讀蒙田的隨筆,沒想到他也是記憶力差的人,並且也發現了記憶力差的這三種好處。


    古來賢哲常論博學與智慧的不同。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 西塞羅諷刺這些博學家說:"他們隻學來和別人討論,而不是和自己談心。"蒙田諷刺在學 校裏隻學得許多死知識的學生說:"他應該帶一顆豐盈的靈魂回來,卻隻帶回一顆膨脹的; 他並不把它充實,而隻把它吹脹。"


    靈魂是種子,它可以在知識之水的澆淋下長成參天大樹,也可以在知識之水的浸泡下發成一 顆綠豆芽。


    自我是一個凝聚點。不應該把自我溶解在大師們的作品中,而應該把大師們的作品吸收到自 我中來。對於自我來說,一切都隻是養料。


    有兩種人不可讀太多的書:天才和白癡。天才讀太多的書,就會占去創造的工夫,甚至窒息 創造的活力,這是無可彌補的損失。白癡讀書愈多愈糊塗,愈發不可救藥。


    天才和白癡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識,盡管原因不同。倒是對於處在兩極之間的普通人,知識較 為有用,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可以發展實際的才能。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而貂已足 和沒有貂者是用不著續狗尾的。


    有的人有自己的獨特感受,有的人卻隻是對別人的感受發生同感罷了。兩者都是真情實感, 然而是兩碼事。


    讀書猶如採金。有的人是沙裏淘金,讀破萬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點石成金,隨手翻翻, 便成巨富。


    在讀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時,無論譴責還是辯護都是極狹隘的立場,與所讀對象太不相稱。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對話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鳴,也有抗爭。


    認真說來,一個人受另一個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學家)的"影響"是什麽意思呢?無非 是一種自我發現,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著的東西的被喚醒。對心靈所發生的重大影響決不 可能是一種灌輸,而應是一種共鳴和抗爭。無論一本著作多麽偉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鳴 和抗爭,它對於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前人的思想對於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們去精確地分析這些食物的化學成分吧,至於我, 我隻是憑著我的趣味去選擇食物,品嚐美味,吸收營養。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 樂而健康,這就夠了,哪裏有耐心去編製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世人不計其數,知己者數人而已,書籍汪洋大海,投機者數本而已。我們既然不為隻結識總 人口中一小部分而遺憾,那麽也就不必為隻讀過全部書籍中一小部分而遺憾了。


    某生嗜書,讀書時必專心致誌,任何人不得打擾。一日,正讀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 海德格爾叩門求訪。某生毅然拒之門外,讀書不輟。海德格爾怏然而歸。


    精彩極了!我激動不已。我在思想家b的著作中讀到了思想家a曾經表述過的類似思想,而這 種思想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


    且慢,你是在為誰喝彩:為b,還是a,還是他們之間的相似,還是你自己的共鳴?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國平自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周國平自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