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個心思詭譎的女神,但她的眼光並不勢利。權力能支配一切,卻支配不了命運。金 錢能買來一切,卻買不來幸福。


    一切災禍都有-個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個平庸的結尾。


    歡樂與歡樂不同,痛苦與痛苦不同,其間的區別遠遠超過歡樂與痛苦的不同。對於沉溺於眼 前瑣屑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對於沉溺於眼前瑣屑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 苦。


    逝去的感情事件,無論痛苦還是歡樂,無論它們一度如何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 再看,都是美麗的。我們還會發現,痛苦和歡樂的差別並不像當初想像的那麽大。歡樂的回 憶夾著憂傷,痛苦的追念摻著甜蜜,兩者又都同樣令人惆悵。


    對於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帳本上沒有支出。 這種人盡管敏感,卻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在他眼裏,現實生活中的禍福得失已經降為次要 的東西,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穫而得到了補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賭場上輸掉的,卻在他 描寫賭徒心理的小說中極其輝煌地贏了回來。


    隻要生存本能猶在,人在任何處境中都能為自己編織希望,哪怕是極可憐的希望。陀思妥耶 夫斯基筆下的終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鐵鏈拴在牆上,可他們照樣有他們的希望:有朝一 日能像別的苦役犯一樣,被允許離開這堵牆,戴著腳鐐走動。如果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一個 人能夠活下去。即使是最徹底的悲觀主義者,他們的徹底也僅是理論上的,在現實生活中, 生存本能仍然驅使他們不斷受小小的希望鼓舞,從而能忍受這遭到他們否定的人生。


    健康是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為了活得長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長久在天。而且,活得長 久本身未必是愉快。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沒有歡樂,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經歡樂滋潤的心靈太 硬,它缺乏愛和寬容。


    請不要責備"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 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過多少傷疤,如果一一記住它 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人類是在忘卻中前進的。


    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嚐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


    生命連同它的快樂和痛苦都是虛幻的--這個觀念對於快樂是一個打擊,對於痛苦未嚐不是 一個安慰。


    人生的重大苦難都起於關係。對付它的方法之一便是有意識地置身在關係之外,和自己的遭 遇拉開距離。例如,在失戀、親人死亡或自己患了絕症時,就想-想戀愛關係、親屬關係乃 至自己的生命的純粹偶然性,於是獲得一種類似解脫的心境。佛教的因緣說庶幾近之。然而 ,畢竟身在其中,不是想跳就能跳出來的。無我的空理易明,有情的塵緣難斷。認識到因緣 的偶然是-回事,真正看破因緣又是一回事。所以,佛教要建立一套煩瑣複雜的戒律,藉以 把它的哲學觀念轉化為肉體本能。


    對於人生的苦難,除了忍,別無他法。一切透徹的哲學解釋不能改變任何-個確鑿不移的災 難事實。例如麵對死亡,最好的哲學解釋也至多隻能解除我們對於恐懼的恐懼,而不能解除 恐懼本身,因為這後一層恐懼屬於本能,我們隻能帶著它接受宿命。


    定理一: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 的苦難。


    人得救不是靠哲學和宗教,而是靠本能。正是生存本能使人類和個人歷盡劫難而免於毀滅。 各種哲學和宗教的安慰也無非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自勉罷了。


    人天生是軟弱的,惟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我厭惡那種號稱鐵石心腸 的強者,蔑視他們一路旗開得勝的驕橫。隻有以軟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著尋常苦難的人們, 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我們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輕鬆的,因為他有淨化和升華。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為他要演戲 。我們隻是忍受著人間尋常苦難的普通人。


    幸福的反麵是災禍,而非痛苦。痛苦中可以交織著幸福,但災禍絕無幸福可言。另一方麵, 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無聊。可是,當我們從一個災禍中脫身出來的時候,我 們差不多是幸福的了。


    : >


    幸福和痛苦(2)


    周國平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其實,"大難不死"即福,何需乎後福?


    離一種災禍愈遠,我們愈覺得其可怕,不敢想像自己一旦身陷其中會怎麽樣。但是,當我們 真的身陷其中時,猶如落入颱風中心,反倒有了一種意外的平靜。我們會發現,人的忍受力 和適應力是驚人的,幾乎能夠在任何境遇中活著,或者--死去,而死也不是不能忍受和適 應的。


    對於別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下去,同情就會消退。 我們在這方麵的耐心遠遠不如對於別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仿 佛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


    我並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 得自己忍受,盡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


    麵對無可逃避的厄運和死亡,絕望的人在失去一切慰藉之後,總還有一個慰藉,便是在勇敢 承受命運時的尊嚴感。由於降災於我們的不是任何人間的勢力,而是大自然本身,因此,在 我們的勇敢中體現出的乃是人的最高尊嚴--人在神麵前的尊嚴。


    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劑,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 愚。


    : >


    超脫(1)


    周國平


    "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明白這一道理的人可謂已經得道,堪稱智者了。 多數人恰好相反,他們永遠自詡在為有益之事,永遠不知生之有涯。


    沒有空玩兒,沒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沒有空看看自己的靈魂……我的回答是:永遠沒有空 --隨時都有空。


    你說,得活出個樣兒來。我說,得活出個味兒來。名聲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 對人對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換來換去,我還是我。脫盡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距離說"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適用的。理解與欣賞一樣,必須同對象保持相當的距離 ,然後才能觀其大體。不在某種程度上超脫,就決不能對人生有深刻見解。


    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 的瑣屑限製太多,人就不易感覺到人生的大限製。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


    人生了病,會變得更有人情味一些的。一方麵,與種種事務疏遠了,功名心淡漠了,縱然是 迫不得已,畢竟有了一種閑適的心境。另一方麵,病中寂寞,對親友的思念更殷切了,對愛 和友誼的體味更細膩了。疾病使人更輕功利也更重人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國平自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周國平自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