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在這世界上,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靈歷程的懸殊才在人與人之間鋪下 了鴻溝。
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無聊是把自我消散於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消 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 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理解。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庸人無聊,天才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無聊是喜劇性的,孤獨是悲劇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無聊屬於生物性的人,寂寞屬於社會性的人,孤獨屬於形而上的人。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
孤僻屬於弱者,孤獨屬於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後者是因為精 神上的超群卓絕。
寂寞是決定人的命運的情境。一個人忍受不了寂寞,就尋求方便的排遣辦法,去會朋友,談 天,打牌,看電視,他於是成為一個庸人。靠內心的力量戰勝寂寞的人,必是詩人和哲學家 。
: >
孤獨(2)
周國平
老是聽別人發表同樣的見解和感嘆,我會感到乏味。不過我知道,在別人眼裏我也許更乏味 ,他們從我這裏甚至連見解和感嘆也聽不到,我不願重複,又拿不出新的,於是隻把沉默給 他們。與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來……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 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 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並且嚴加遵 守,那麽,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情感退場,理智維持著秩序。
在任何兩人的交往中,必有一個適合於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會引起 相斥和反感。這一點既適用於愛情,也適用於友誼。
也許,兩個人之間的外在距離稍稍大於他們的內在距離,能使他們之間情感上的吸引力達到 最佳效果。形式應當稍稍落後於內容。
實際上並非心心相印的人,倘若形影不離,難免會互相討厭。
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向反麵 。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 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現了他的孤獨,於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 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麽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 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你們圍著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們哪裏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隻是做出來 給自己看的,絕沒有料到會驚動你們。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隻有你一個人,水遠不能再回地球接觸人類,同時讓你長生不 老,那時你做什麽?"
"寫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遠沒有被人讀到的希望?"
"自殺。"
我相信,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 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類和人類精神的存在,人類精神的基本 價值得到肯定。惟有置身於人類中,你才能堅持對於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從而有精神上的 充實自足。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於對人類精神的泛愛。如果與人類精神永遠隔絕,譬如說 淪入無人地帶或哪怕是野蠻部落之中,永無生還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永無傳回人間的可能 ,那麽,再優秀的靈魂恐怕也難以自足了。
孤獨者必不合時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為時髦,包括孤獨。
語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語言的家。饒舌者扼殺沉默,敗壞語言,犯下了雙重罪過。
: >
真實(1)
周國平
真實是最難的,為了它,一個人也許不得不捨棄許多好東西:名譽,地位,財產,家庭 。但真實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惟有它,一個人隻要願意,總能得到和保持。
人不可能永遠真實,也不可能永遠虛假。許多真實中一點虛假,或許多虛假中一點真實,都 是動人的。最令人厭倦的是一半對一半。
一個人可以承認自己有種種缺點,但決不肯承認自己虛偽,不真誠。承認自己不真誠,這本 身需要極大的真誠。有時候一個人似乎敢承認自己不真誠了,但同時便從這承認中獲得非常 的滿足,覺得自己在本質上是多麽真誠,比別人都真誠:你們不敢承認,我承認了!於是, 在承認的同時,也就一筆抹殺了自己的不真誠。歸根到底還是不承認。對虛偽的承認本身仍 然是一種虛偽。
真正打動人的感情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當一切喧囂靜息下來後,它仍然在工作著,穿透可見或不可見的間隔,直達人心的最深處 。
純潔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真實。真實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糊塗。可是鄭板橋說: 難得糊塗。還是太純潔了。
一個人為了實現自我,必須先在非我的世界裏漫遊一番。但是,有許多人就迷失在這漫遊途 中了,沾沾自喜於他們在社會上的小小成功,不再想回到自我。成功使他們離他們的自我愈 來愈遠,終於成為隨波逐流之輩。另有一類靈魂,時時為離家而不安,漫遊愈久而思家愈切 ,惟有他們,無論成功失敗,都能帶著豐富的收穫返回他們的自我。
我心中有一個聲音,它是頑強的,任何權勢不能把它壓滅。可是,在日常的忙碌和喧鬧中, 它卻會被冷落、遺忘,終於喑啞了。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比真的演員還忙,退場的時 間更少。例如,我整天坐在這桌子前,不停地寫,為出版物寫,按照編輯、讀者的需要寫。 我暗暗懷著一個願望,有一天能抽出空來,寫我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寫我心中的那個聲音 。可是,總抽不出時間。到真空下來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寫什麽,我 心中的那個聲音沉寂了,不知去向了。
別老是想,總有一天會寫的。自我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支使的侍從,你老是把它往後推,它不 耐煩,一去不返了。
我要為自己定一個原則:每天夜晚,每個周末,每年年底,隻屬於我自己。在這些時間裏, 我不做任何履約交差的事情,而隻讀我自己想讀的書,隻寫我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果不想讀 不想寫,我就什麽也不做,寧肯閑著,也決不應付差事。差事是應付不完的,惟一的辦法是 人為地加以限製,確保自己的自由時間。
無聊、寂寞、孤獨是三種不同的心境。無聊是把自我消散於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消 遣。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 之中的欲望,它尋求的是理解。
無聊者自厭,寂寞者自憐,孤獨者自足。
庸人無聊,天才孤獨,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無聊是喜劇性的,孤獨是悲劇性的,寂寞是中性的。
無聊屬於生物性的人,寂寞屬於社會性的人,孤獨屬於形而上的人。
心靈的孤獨與性格的孤僻是兩回事。
孤僻屬於弱者,孤獨屬於強者。兩者都不合群,但前者是因為懼怕受到傷害,後者是因為精 神上的超群卓絕。
寂寞是決定人的命運的情境。一個人忍受不了寂寞,就尋求方便的排遣辦法,去會朋友,談 天,打牌,看電視,他於是成為一個庸人。靠內心的力量戰勝寂寞的人,必是詩人和哲學家 。
: >
孤獨(2)
周國平
老是聽別人發表同樣的見解和感嘆,我會感到乏味。不過我知道,在別人眼裏我也許更乏味 ,他們從我這裏甚至連見解和感嘆也聽不到,我不願重複,又拿不出新的,於是隻把沉默給 他們。與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來……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 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 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在兩個人之間,這種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個界限。但是,一旦這個界限清晰可辨並且嚴加遵 守,那麽,交往的全部魅力就喪失了,從此情感退場,理智維持著秩序。
在任何兩人的交往中,必有一個適合於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離,越過這個距離,就會引起 相斥和反感。這一點既適用於愛情,也適用於友誼。
也許,兩個人之間的外在距離稍稍大於他們的內在距離,能使他們之間情感上的吸引力達到 最佳效果。形式應當稍稍落後於內容。
實際上並非心心相印的人,倘若形影不離,難免會互相討厭。
愛可以撫慰孤獨,卻不能也不該消除孤獨。如果愛妄圖消除孤獨,就會失去分寸,走向反麵 。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 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這是一個孤獨的人。有一天,世上許多孤獨的人發現了他的孤獨,於是爭著要同他交朋友。 他困惑了:他們因為我的孤獨而深信我是他們的朋友,我有了這麽多朋友,就不再孤獨,如 何還有資格做他們的朋友呢?
你們圍著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們哪裏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隻是做出來 給自己看的,絕沒有料到會驚動你們。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隻有你一個人,水遠不能再回地球接觸人類,同時讓你長生不 老,那時你做什麽?"
"寫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遠沒有被人讀到的希望?"
"自殺。"
我相信,一顆優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 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類和人類精神的存在,人類精神的基本 價值得到肯定。惟有置身於人類中,你才能堅持對於人類精神價值的信念,從而有精神上的 充實自足。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於對人類精神的泛愛。如果與人類精神永遠隔絕,譬如說 淪入無人地帶或哪怕是野蠻部落之中,永無生還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永無傳回人間的可能 ,那麽,再優秀的靈魂恐怕也難以自足了。
孤獨者必不合時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為時髦,包括孤獨。
語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語言的家。饒舌者扼殺沉默,敗壞語言,犯下了雙重罪過。
: >
真實(1)
周國平
真實是最難的,為了它,一個人也許不得不捨棄許多好東西:名譽,地位,財產,家庭 。但真實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惟有它,一個人隻要願意,總能得到和保持。
人不可能永遠真實,也不可能永遠虛假。許多真實中一點虛假,或許多虛假中一點真實,都 是動人的。最令人厭倦的是一半對一半。
一個人可以承認自己有種種缺點,但決不肯承認自己虛偽,不真誠。承認自己不真誠,這本 身需要極大的真誠。有時候一個人似乎敢承認自己不真誠了,但同時便從這承認中獲得非常 的滿足,覺得自己在本質上是多麽真誠,比別人都真誠:你們不敢承認,我承認了!於是, 在承認的同時,也就一筆抹殺了自己的不真誠。歸根到底還是不承認。對虛偽的承認本身仍 然是一種虛偽。
真正打動人的感情總是樸實無華的,它不出聲,不張揚,埋得很深。沉默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當一切喧囂靜息下來後,它仍然在工作著,穿透可見或不可見的間隔,直達人心的最深處 。
純潔做不到,退而求其次--真實。真實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糊塗。可是鄭板橋說: 難得糊塗。還是太純潔了。
一個人為了實現自我,必須先在非我的世界裏漫遊一番。但是,有許多人就迷失在這漫遊途 中了,沾沾自喜於他們在社會上的小小成功,不再想回到自我。成功使他們離他們的自我愈 來愈遠,終於成為隨波逐流之輩。另有一類靈魂,時時為離家而不安,漫遊愈久而思家愈切 ,惟有他們,無論成功失敗,都能帶著豐富的收穫返回他們的自我。
我心中有一個聲音,它是頑強的,任何權勢不能把它壓滅。可是,在日常的忙碌和喧鬧中, 它卻會被冷落、遺忘,終於喑啞了。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比真的演員還忙,退場的時 間更少。例如,我整天坐在這桌子前,不停地寫,為出版物寫,按照編輯、讀者的需要寫。 我暗暗懷著一個願望,有一天能抽出空來,寫我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寫我心中的那個聲音 。可是,總抽不出時間。到真空下來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寫什麽,我 心中的那個聲音沉寂了,不知去向了。
別老是想,總有一天會寫的。自我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支使的侍從,你老是把它往後推,它不 耐煩,一去不返了。
我要為自己定一個原則:每天夜晚,每個周末,每年年底,隻屬於我自己。在這些時間裏, 我不做任何履約交差的事情,而隻讀我自己想讀的書,隻寫我自己想寫的東西。如果不想讀 不想寫,我就什麽也不做,寧肯閑著,也決不應付差事。差事是應付不完的,惟一的辦法是 人為地加以限製,確保自己的自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