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成敗論人生,也不要以成敗論愛情。
現實中的愛情多半是失敗的,不是敗於難成眷屬的無奈,就是敗於終成眷屈的厭倦。然而, 無奈留下了永久的懷戀,厭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這又未嚐不是愛情本身的成功。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於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 的夢嗎?
愛情既是在異性世界中的探險,帶來發現的驚喜,也是在某一異性身邊的定居,帶來家園的 安寧。但探險不是獵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寧說,好的愛情是雙方以自由為最高贈禮的灑 脫,以及決不濫用這一份自由的珍惜。
: >
愛(2)
周國平
在崇拜者與被崇拜者之間隔著無限的距離,愛便是走完這個距離的衝動。一旦走完,愛也就 結束了。
比較起來,以相互欣賞為基礎的愛要牢靠得多。在這種情形下,距離本來是有限的,且為雙 方所樂於保持,從而形成了一個彈性的場。
性愛是人生之愛的原動力。一個完全不愛異性的人不可能愛人生。
人大約都這樣:自己所愛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寧願給上帝或魔鬼,也不願給他人。
正像戀愛者誇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誇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戀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麽,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麵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夢,再美麗的夢也會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 對夢和性意識的解析就破壞了不少生活的詩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生活本身使夢破滅了 ,這時候,對夢作理性的反省,認清它的美的虛幻,其實是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 屬於這種情況。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 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生命的意義在於愛。"
"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就是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食慾引起初級革命,性慾引起高級革命。
一切迷戀都憑藉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
: >
孤獨(1)
周國平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 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 ,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 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嚮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隻能靠 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 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每逢節日,獨自在燈下,心中就有一種非常濃鬱的寂寞,濃鬱得無可排遣,自斟自飲生命的 酒,別有一番酩酊。
人生作為過程總要逝去,似乎哪種活法都一個樣。但就是不一樣。我需要一種內在的沉靜, 可以以逸待勞地接收和整理一切外來印象。這樣,我才覺得自己具有一種連續性和完整性。 當我被過於紛繁的外部生活攪得不復安寧時,我就斷裂了,破碎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吸收消 化外來印象的能力。
世界是我的食物。人隻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
在靜與鬧、孤獨與合群之間,必有一個適合於我的比例或節奏。如果比例失調,節奏紊亂, 我就會生病--太靜則抑鬱,太鬧則煩躁。抑鬱使我成為詩人,煩躁使我成為庸人。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的,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活動和沉思,哪一種生活更好?
有時候,我渴望活動,漫遊,交往,戀愛,冒險,成功。如果沒有充分嚐試生命的種種可能 性就離開人世,未免太遺憾了。但是,我知道,我的天性更適合於過沉思的生活。我必須休 養我的這顆自足的心靈,惟有帶著這顆心靈去活動,我才心安理得並且確有收穫。
如果沒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麽樂趣?如果沒有好的感受力,頻頻週遊世界有什麽意思? 反之,天天吃宴席的人怎麽會有好胃口,頻頻週遊世界的人怎麽會有好的感受力?
心靈和胃一樣,需要休息和復原。獨處和沉思便是心靈的休養方式。當心靈因充分休息而飽 滿,又因久不活動而饑渴時,它就能最敏銳地品味新的印象。
所以,問題不在於兩者擇一。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後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 是真的。
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 以他比較安於獨處。
有的人隻有在沸騰的交往中才能辨認他的自我。有的人卻隻有在寧靜的獨處中才能辨認他的 自我。
沒有自己獨居的處所是多麽可怕的事,一切都暴露無遺了。在群居中,人不得不掩飾和壓抑 自己的個性。在別人目光的注視下,誰還能坐在那裏恬然沉思,捕捉和記錄自己的細微感受 。住宅危機導致了詩和哲學的生態危機。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 是個可憐蟲。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 麵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於孤獨,這怎麽可能呢?然而,盡管註定孤獨,仍然會感覺到孤 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於人 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
現實中的愛情多半是失敗的,不是敗於難成眷屬的無奈,就是敗於終成眷屈的厭倦。然而, 無奈留下了永久的懷戀,厭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這又未嚐不是愛情本身的成功。
說到底,愛情是超越於成敗的。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你能說你做了一個成功的夢或失敗 的夢嗎?
愛情既是在異性世界中的探險,帶來發現的驚喜,也是在某一異性身邊的定居,帶來家園的 安寧。但探險不是獵奇,定居也不是占有。毋寧說,好的愛情是雙方以自由為最高贈禮的灑 脫,以及決不濫用這一份自由的珍惜。
: >
愛(2)
周國平
在崇拜者與被崇拜者之間隔著無限的距離,愛便是走完這個距離的衝動。一旦走完,愛也就 結束了。
比較起來,以相互欣賞為基礎的愛要牢靠得多。在這種情形下,距離本來是有限的,且為雙 方所樂於保持,從而形成了一個彈性的場。
性愛是人生之愛的原動力。一個完全不愛異性的人不可能愛人生。
人大約都這樣:自己所愛的人,如果一定要失去,寧願給上帝或魔鬼,也不願給他人。
正像戀愛者誇大自己的幸福一樣,失戀者總是誇大自己的痛苦。
在失戀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比重。
我愛她,她成了我的一切,除她之外的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存在了。
那麽,一旦我失去了她,是否就失去了一切呢?
不。恰恰相反,整個世界又在我麵前展現了。我重新得到了一切。
未經失戀的人不懂愛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
你是看不到我最愛你的時候的情形的,因為我在看不到你的時候才最愛你。
愛情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倘用理性的刀刃去解析夢,再美麗的夢也會失去它的美。弗洛伊德 對夢和性意識的解析就破壞了不少生活的詩意。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生活本身使夢破滅了 ,這時候,對夢作理性的反省,認清它的美的虛幻,其實是一種解脫的手段。我相信毛姆就 屬於這種情況。
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到世上來一趟,為不多的幾顆心靈所吸引,所陶醉,來不及滿足,也來不及厭倦,又匆匆離 去,把一點迷惘留在世上。
"生命的意義在於愛。"
"不,生命的意義問題是無解的,愛的好處就是使人對這個問題不求甚解。"
食慾引起初級革命,性慾引起高級革命。
一切迷戀都憑藉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
: >
孤獨(1)
周國平
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 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 ,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是的,甚至連愛也不能。凡是領悟人生這樣一種根本性孤獨的人,便已經站到了一切人間歡 愛的上方,愛得最熱烈時也不會做愛的奴隸。
和別人混在一起時,我嚮往孤獨。孤獨時,我又嚮往看到我的同類。但解除孤獨畢竟隻能靠 相愛相知的人,其餘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感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為受到刺激而 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孤獨和喧囂都難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每逢節日,獨自在燈下,心中就有一種非常濃鬱的寂寞,濃鬱得無可排遣,自斟自飲生命的 酒,別有一番酩酊。
人生作為過程總要逝去,似乎哪種活法都一個樣。但就是不一樣。我需要一種內在的沉靜, 可以以逸待勞地接收和整理一切外來印象。這樣,我才覺得自己具有一種連續性和完整性。 當我被過於紛繁的外部生活攪得不復安寧時,我就斷裂了,破碎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吸收消 化外來印象的能力。
世界是我的食物。人隻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
在靜與鬧、孤獨與合群之間,必有一個適合於我的比例或節奏。如果比例失調,節奏紊亂, 我就會生病--太靜則抑鬱,太鬧則煩躁。抑鬱使我成為詩人,煩躁使我成為庸人。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的,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活動和沉思,哪一種生活更好?
有時候,我渴望活動,漫遊,交往,戀愛,冒險,成功。如果沒有充分嚐試生命的種種可能 性就離開人世,未免太遺憾了。但是,我知道,我的天性更適合於過沉思的生活。我必須休 養我的這顆自足的心靈,惟有帶著這顆心靈去活動,我才心安理得並且確有收穫。
如果沒有好胃口,天天吃宴席有什麽樂趣?如果沒有好的感受力,頻頻週遊世界有什麽意思? 反之,天天吃宴席的人怎麽會有好胃口,頻頻週遊世界的人怎麽會有好的感受力?
心靈和胃一樣,需要休息和復原。獨處和沉思便是心靈的休養方式。當心靈因充分休息而飽 滿,又因久不活動而饑渴時,它就能最敏銳地品味新的印象。
所以,問題不在於兩者擇一。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後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
外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總是很少的。內傾者孤獨,一旦獲得朋友,往往 是真的。
健談者往往耐不得寂寞,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 以他比較安於獨處。
有的人隻有在沸騰的交往中才能辨認他的自我。有的人卻隻有在寧靜的獨處中才能辨認他的 自我。
沒有自己獨居的處所是多麽可怕的事,一切都暴露無遺了。在群居中,人不得不掩飾和壓抑 自己的個性。在別人目光的注視下,誰還能坐在那裏恬然沉思,捕捉和記錄自己的細微感受 。住宅危機導致了詩和哲學的生態危機。
學會孤獨,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就這樣去學會深刻。
當然前提是:如果孤獨是可以學會的話。
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 是個可憐蟲。
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 麵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而又不陷於孤獨,這怎麽可能呢?然而,盡管註定孤獨,仍然會感覺到孤 獨的可怕和難以忍受。上帝給了他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卻又賦予他與普通人一樣的對於人 間溫暖的需要,這正是悲劇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