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虔誠不是目的
周國平
察看《新約》中記載的耶穌的言行,一個鮮明特點是漠視律法。律法在猶太教中處 於核心的地位,以《舊約》中的摩西十誡為基礎,後來發展出了極其龐大煩瑣的清規戒律體 製。耶穌不但自己帶頭破除了許多戒律,而且常常無情地抨擊那些死守律法的人。他把信仰 的重點從遵守律法轉移到精神修養,從外在的虔誠轉移到內在的覺悟,這大約是他對他所繼 承的那一宗教傳統所作的最重大的改造。
從傳播新教義的立場看,耶穌的主要敵人是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即堅守律法體製的頑固派 。他一生都在與他們鬥爭,最後實際上死於他們之手。他之痛恨他們,矛頭集中於他們的偽 善。他揭露道:"他們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是給別人看的。"這些人佩戴著大的經文袋,在教 堂裏總是坐在最顯眼的位置上,以此誇耀自己的虔誠。律法在他們手中成了壓迫教眾的工具 。"他們綑紮難背的重擔擱在別人的肩膀上,自己卻不肯動一根手指頭去減輕他們的負擔。 "他們熱中於儀式的細節,其實並無真正的信仰,拘泥於律令的條文,內心卻極其骯髒。耶 穌憤怒地譴責道:"你們連調味的香料都獻上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訓 ,如正義、仁慈、信實,你們反而不遵守。""你們把杯盤的外麵洗得幹幹淨淨,裏麵卻盛 滿了貪慾和放縱。"針對猶太教的食物禁忌,他指出:"那從外麵進到人裏麵的不會使人不 潔淨;相反,那從人裏麵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
在我看來,耶穌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對於任何一種信仰來說都十分重要的問題:信仰的實質是 什麽?一個人有無信仰的界限在哪裏,根據什麽來判斷?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東西必是一 種內在的覺醒,是靈魂對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對最高精神價值的追尋和領悟。信仰有不同的 形態,也許冠以宗教之名,也許沒有,宗教又有不同的流派,但是,都不能少了這個核心的 東西,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切偉大的信仰者,不論宗教 上的歸屬如何,他們的靈魂是相通的,往往具有某些最基本的共同信念,因此而能成為全人 類的精神導師。
另一方麵,我們也可看到,不論在何種信仰體製下,許多人並無內在的覺悟,隻是以遵守紀 律和參加儀式來表明自己的信徒身份,他們事實上是盲目的。至於那些以虔誠的外表自誇和 唬人的人,幾乎一定是偽善之徒。歌德說得好:"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 最純潔的寧靜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從本義來說,虔誠是麵對神聖之物的一種恭敬謙卑的 態度。這種態度本身還不是信仰,而隻是信仰的一個表徵,真正的信仰應是對神聖之物有所 領悟。一個人倘若始終停留在這個表徵上,對神聖之物毫無領悟卻竭力維持和顯示其虔誠的 態度,我們就有理由懷疑他的這種態度是否裝出來的。所以,我認為歌德接下來說的話是一 針見血的:"凡是把虔誠當作目的和目標來標榜的人,大多是偽善的。"
: >
耶穌的命運
周國平
耶穌之死的經過很耐人尋味。
他的門徒之一猶大出賣了他,帶著一群猶太人來抓他,最後扭送到了羅馬派遣的總督彼多拉 那裏。群眾要求判他死刑。彼多拉審問後一再說,他查不出這人有什麽罪。但是,在群眾的 起鬧下,他還是把耶穌交給群眾去釘十字架了。
這就是說,事實上並沒有給耶穌定罪名,他死得不明不白。
彼多拉明明知道,按照羅馬法律,耶穌是無罪的,為什麽仍同意判他死刑呢?因為怕猶太民 眾暴動,那樣羅馬當局會追究他的責任,罷他的官。
在剛把耶穌扭送到他那裏時,有一段有趣的對話。耶穌說:"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我為 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他反問:"真理是什麽?"他當時的口吻是怎樣的呢?有兩種可 能。也許是困惑不解的,因為他確實不知道世上有真理這種東西。也許是油腔滑調的,因為 他壓根兒不把真理放在眼裏。總之,在他看來,反正真理是一種奇怪的或可笑的東西。
人們常說,邪惡者是真理的敵人。我忽然覺得,這麽說真是抬高了他們。他們根本不知真理 為何物,怎麽懂得反對和仇恨真理呢?在許多時候,他們不過是出於自己極狹隘的私利而下 毒手的,至於那犧牲者是一個先知還是一個愚夫,他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相信,仔細查一 查歷史,必能發現遭到與耶穌同樣命運的偉人決不是少數。
20002~20025
: >
一 版 序
周國平
這是我六年裏隨手寫下的小雜感,每次寫完就鎖進抽屜,誰也不讓看,沒想到現在 一下子攤在讀者麵前了。
我反正豁出來了。
有兩樣東西,我寫時是決沒有考慮發表的,即使永無發表的可能也是一定要寫的,這就是詩 和隨感。前者是我的感情日記,後者是我的思想日記。如果我去流浪,隻許帶走最少的東西 ,我就帶這兩樣。因為它們是我最真實的東西,有它們,我的生命線索就不致中斷。
我的所感所思,不實際,也不深奧,多半是些空闊平易的人生問題,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 之類。我的天性大約不宜做深奧的學問或實際的事務,卻極易受這類大而無當的問題吸引和 折磨,欲罷不能。我把我的理解和困惑都寫了下來。我的理解聽憑讀者處置,我的困惑隻屬 於我自己。
由於這些隨感是許多年裏陸續寫下的,對同一問題難免有不同的說法,現在歸類放到一起, 也許會給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我不想抹平這些矛盾,追求表麵的統一。我想,人生種種大 謎,誰也不可能找到最終的謎底。說不定每個謎都有無數個謎底,因而也就沒有謎底。我的 興趣在猜謎,而當我每次似乎猜中了謎底,卻發現真正的謎底似乎又離我後退了一步之時, 我就覺得這謎更加有趣了。
我把書中第一個題目和最後一個題目合併為全書的標題--人與永恆。在世間萬物中,人是 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兩極之間又幻化出無窮的人生之謎,展現了人 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女人和 男人,無不是人與永恆相溝通的形式或體驗。當然,我不是在做玄學文章,書中收集的隻是 點滴感想。中國也許會出創建新體係的大哲學家,但我有自知之明,確信我非其人。倘若讀 者覺得我的某些感想不無道理,我的態度還算誠實,我的文字還算樸實,我就心滿意足了。
198710
: >
二 版 序
周國平
我無意像培根那樣,一生中時時把自己的格言集帶在身邊,不斷精雕細刻。原因很 簡單:我不是一個格言家,這本書也不是一部格言集,它不過是我平時隨手記下的小感想的 一個彙編罷了。此次再版,隻作了若幹刪節和較多增補,章目有所添加,篇幅有所擴充,因 為從初版至今,畢竟四年過去了,手頭又有了一些積累。十年的積累僅成這麽一本小書,我 發現自己實在算不上一個勤快的人。
虔誠不是目的
周國平
察看《新約》中記載的耶穌的言行,一個鮮明特點是漠視律法。律法在猶太教中處 於核心的地位,以《舊約》中的摩西十誡為基礎,後來發展出了極其龐大煩瑣的清規戒律體 製。耶穌不但自己帶頭破除了許多戒律,而且常常無情地抨擊那些死守律法的人。他把信仰 的重點從遵守律法轉移到精神修養,從外在的虔誠轉移到內在的覺悟,這大約是他對他所繼 承的那一宗教傳統所作的最重大的改造。
從傳播新教義的立場看,耶穌的主要敵人是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即堅守律法體製的頑固派 。他一生都在與他們鬥爭,最後實際上死於他們之手。他之痛恨他們,矛頭集中於他們的偽 善。他揭露道:"他們無論做什麽事情都是給別人看的。"這些人佩戴著大的經文袋,在教 堂裏總是坐在最顯眼的位置上,以此誇耀自己的虔誠。律法在他們手中成了壓迫教眾的工具 。"他們綑紮難背的重擔擱在別人的肩膀上,自己卻不肯動一根手指頭去減輕他們的負擔。 "他們熱中於儀式的細節,其實並無真正的信仰,拘泥於律令的條文,內心卻極其骯髒。耶 穌憤怒地譴責道:"你們連調味的香料都獻上十分之一給上帝,但是法律上真正重要的教訓 ,如正義、仁慈、信實,你們反而不遵守。""你們把杯盤的外麵洗得幹幹淨淨,裏麵卻盛 滿了貪慾和放縱。"針對猶太教的食物禁忌,他指出:"那從外麵進到人裏麵的不會使人不 潔淨;相反,那從人裏麵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
在我看來,耶穌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對於任何一種信仰來說都十分重要的問題:信仰的實質是 什麽?一個人有無信仰的界限在哪裏,根據什麽來判斷?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東西必是一 種內在的覺醒,是靈魂對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對最高精神價值的追尋和領悟。信仰有不同的 形態,也許冠以宗教之名,也許沒有,宗教又有不同的流派,但是,都不能少了這個核心的 東西,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切偉大的信仰者,不論宗教 上的歸屬如何,他們的靈魂是相通的,往往具有某些最基本的共同信念,因此而能成為全人 類的精神導師。
另一方麵,我們也可看到,不論在何種信仰體製下,許多人並無內在的覺悟,隻是以遵守紀 律和參加儀式來表明自己的信徒身份,他們事實上是盲目的。至於那些以虔誠的外表自誇和 唬人的人,幾乎一定是偽善之徒。歌德說得好:"虔誠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過靈魂的 最純潔的寧靜達到最高修養的手段。"從本義來說,虔誠是麵對神聖之物的一種恭敬謙卑的 態度。這種態度本身還不是信仰,而隻是信仰的一個表徵,真正的信仰應是對神聖之物有所 領悟。一個人倘若始終停留在這個表徵上,對神聖之物毫無領悟卻竭力維持和顯示其虔誠的 態度,我們就有理由懷疑他的這種態度是否裝出來的。所以,我認為歌德接下來說的話是一 針見血的:"凡是把虔誠當作目的和目標來標榜的人,大多是偽善的。"
: >
耶穌的命運
周國平
耶穌之死的經過很耐人尋味。
他的門徒之一猶大出賣了他,帶著一群猶太人來抓他,最後扭送到了羅馬派遣的總督彼多拉 那裏。群眾要求判他死刑。彼多拉審問後一再說,他查不出這人有什麽罪。但是,在群眾的 起鬧下,他還是把耶穌交給群眾去釘十字架了。
這就是說,事實上並沒有給耶穌定罪名,他死得不明不白。
彼多拉明明知道,按照羅馬法律,耶穌是無罪的,為什麽仍同意判他死刑呢?因為怕猶太民 眾暴動,那樣羅馬當局會追究他的責任,罷他的官。
在剛把耶穌扭送到他那裏時,有一段有趣的對話。耶穌說:"我的使命是為真理作證,我為 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上。"他反問:"真理是什麽?"他當時的口吻是怎樣的呢?有兩種可 能。也許是困惑不解的,因為他確實不知道世上有真理這種東西。也許是油腔滑調的,因為 他壓根兒不把真理放在眼裏。總之,在他看來,反正真理是一種奇怪的或可笑的東西。
人們常說,邪惡者是真理的敵人。我忽然覺得,這麽說真是抬高了他們。他們根本不知真理 為何物,怎麽懂得反對和仇恨真理呢?在許多時候,他們不過是出於自己極狹隘的私利而下 毒手的,至於那犧牲者是一個先知還是一個愚夫,他們不知道也不在乎。我相信,仔細查一 查歷史,必能發現遭到與耶穌同樣命運的偉人決不是少數。
20002~20025
: >
一 版 序
周國平
這是我六年裏隨手寫下的小雜感,每次寫完就鎖進抽屜,誰也不讓看,沒想到現在 一下子攤在讀者麵前了。
我反正豁出來了。
有兩樣東西,我寫時是決沒有考慮發表的,即使永無發表的可能也是一定要寫的,這就是詩 和隨感。前者是我的感情日記,後者是我的思想日記。如果我去流浪,隻許帶走最少的東西 ,我就帶這兩樣。因為它們是我最真實的東西,有它們,我的生命線索就不致中斷。
我的所感所思,不實際,也不深奧,多半是些空闊平易的人生問題,諸如生與死、愛與孤獨 之類。我的天性大約不宜做深奧的學問或實際的事務,卻極易受這類大而無當的問題吸引和 折磨,欲罷不能。我把我的理解和困惑都寫了下來。我的理解聽憑讀者處置,我的困惑隻屬 於我自己。
由於這些隨感是許多年裏陸續寫下的,對同一問題難免有不同的說法,現在歸類放到一起, 也許會給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我不想抹平這些矛盾,追求表麵的統一。我想,人生種種大 謎,誰也不可能找到最終的謎底。說不定每個謎都有無數個謎底,因而也就沒有謎底。我的 興趣在猜謎,而當我每次似乎猜中了謎底,卻發現真正的謎底似乎又離我後退了一步之時, 我就覺得這謎更加有趣了。
我把書中第一個題目和最後一個題目合併為全書的標題--人與永恆。在世間萬物中,人是 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恆是最大的謎。兩極之間又幻化出無窮的人生之謎,展現了人 生意義探求的廣闊領域。生與死、愛與孤獨、真實、美、哲學與藝術、寫作、天才、女人和 男人,無不是人與永恆相溝通的形式或體驗。當然,我不是在做玄學文章,書中收集的隻是 點滴感想。中國也許會出創建新體係的大哲學家,但我有自知之明,確信我非其人。倘若讀 者覺得我的某些感想不無道理,我的態度還算誠實,我的文字還算樸實,我就心滿意足了。
198710
: >
二 版 序
周國平
我無意像培根那樣,一生中時時把自己的格言集帶在身邊,不斷精雕細刻。原因很 簡單:我不是一個格言家,這本書也不是一部格言集,它不過是我平時隨手記下的小感想的 一個彙編罷了。此次再版,隻作了若幹刪節和較多增補,章目有所添加,篇幅有所擴充,因 為從初版至今,畢竟四年過去了,手頭又有了一些積累。十年的積累僅成這麽一本小書,我 發現自己實在算不上一個勤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