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當你把愛投入到一個對象上麵,你就是在創造。創造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 "。這樣誕生了畫家、雕塑家、手工藝人等等,他們工作一生是為了創造自己用不上的財富 。沒有人在乎自己用得上用不上,生命的意義反倒是寄托在那用不上的財富上。那個瞎眼、 獨腿、口齒不清的老人,一說到他用生命交換的東西,就立刻思路清晰。突然發生了地震, 人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自己的作品的毀滅,那也許是一隻親手製造的銀壺,一條親手編 結的毛毯,或一篇親口傳唱的史詩。生命的終結誠然可哀,但最令人絕望的是那本應比生命 更長久的東西竟然也同歸於盡。
文化與工作是不可分的。那種隻會把別人的創造放在自己貨架上的人是未開化人,哪怕這些 東西精美絕倫,他們又是鑑賞的行家。文化不是一件誰的身上都能披的鬥篷。對於一切創造 者來說,文化隻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艱辛和歡樂。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自己所熱愛的那項工作,他藉此而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這項他能夠全身心投入的 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織成了一個整體。沒有這個 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說,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 勞作,另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閑。
順便說一說所謂"休閑文化"。一個醉心於自己的工作的人,他不會向休閑要求文化。對他 來說,休閑僅是工作之後的休整。"休閑文化"大約隻對兩種人有意義,一種是辛苦勞作但 從中體會不到快樂的人,另一種是沒有工作要做的人,他們都需要用某種特別的或時髦的休 閑方式來證明自己也有文化。我不反對一個人興趣的多樣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熱愛的主要工 作,惟有如此,當他進入別的領域時,才可能添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隻是湊熱鬧。
創造會有成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創造的熱忱。有了這樣的熱忱,無論成敗都是在為 創造做貢獻。還是讓聖埃克蘇佩裏自己來說,他說得太精彩:"創造,也可以指舞蹈中跳錯 的那一步,石頭上鑿壞的那一鑿子。動作的成功與否不是主要的。這種努力在你看來是徒勞 無益,這是由於你的鼻子湊得太近的緣故,你不妨往後退一步。站在遠處看這個城區的活動 ,看到的是意氣風發的勞動熱忱,你再也不會注意有缺陷的動作。"一個人有創造的熱忱, 他未必就能成為大藝術家。一大群人有創造的熱忱,其中一定會產生大藝術家。大家都愛跳 舞,即使跳得不好的人也跳,美的舞蹈便應運而生。說到底,產生不產生大藝術家也不重要 ,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生活本身就是意義。
人在創造的時候是既不在乎報酬,也不考慮結果的。陶工專心致誌地伏身在他的手藝上,在 這個時刻,他既不是為商人、也不是為自己工作,而是"為這隻陶罐以及柄子的彎度工作" 。藝術家廢寢忘食隻是為了一個意象,一個還說不出來的形式。他當然感到了幸福,但幸福 是額外的獎勵,而不是預定的目的。美也如此,你幾曾聽到過一個雕塑家說他要在石頭上鑿 出美?
從沙漠征戰歸來的人,勳章不能報償他,虧待也不會使他失落。"當一個人升華、存在、圓 滿死去,還談什麽獲得與占有?"一切從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義的人都是如此,內在的富有 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對應物。像托爾斯泰、卡夫卡這樣的人,沒有得諾貝爾獎於他們何 損,得了又能增加什麽?隻有那些內心中沒有歡樂源泉的人,才會斤斤計較外在的得失,孜 孜追求教授的職稱、部長的頭銜和各種可笑的獎狀。他們這樣做很可理解,因為倘若沒有這 些,他們便一無所有。
六
如果我把聖埃克蘇佩裏的思想概括成一句話,譬如說"生命的意義在於愛和創造,在於奉獻 ",我就等於什麽也沒有說,隻是在重複一句陳詞濫調。是否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說出一個真 理,這不隻是表達的問題,而是決定了說出的是不是真理。世上也許有共同的真理,但它不 在公共會堂的標語上和人雲亦雲的口號中,隻存在於一個個具體的人用心靈感受到的特殊的 真理之中。那些不擁有自己的特殊真理的人,無論他們怎樣重複所謂共同的真理,說出的始 終是空洞的言辭而不是真理。聖埃克蘇佩裏說:"我瞧不起意誌受論據支配的人。詞語應該 表達你的意思,而不是左右你的意誌。"真理不是現成的出發點,而是千辛萬苦要接近的目 標。凡是把真理當作起點的人,他們的意誌正是受了詞語的支配。
: >
走進一座聖殿(4)
周國平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珍寶,但我不可能一一指給你們看。我在這座聖殿裏走了一圈,把我的所 見所思告訴了你們。現在,請你們自己走進去,你們也許會有不同的所見所思。然而,我相 信,有一種感覺會是相同的。"把石塊砌在一起,創造的是靜默。"當你們站在這座用語言 之石壘建的殿堂裏時,你們一定也會聽見那迫人不得不深思的靜默。
20036
: >
古驛道上的失散
周國平
楊絳先生出新書,書名叫《我們仨》。書出之前,已聽說她在寫回憶錄並起好了這個 書名,當時心中一震。這個書名實在太好,自聽說後,我仿佛不停地聽見楊先生說這三個字 的聲音,像在拉家常,但滿含自豪的意味。這個書名立刻使我感到,這位老人在給自己漫長 的一生做總結時,人世的種種沉浮榮辱都已淡去,她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成就隻是這個三口之 家。可是,這個令她如此自豪的家,如今隻有她一人存留世上了。在短短兩年間,女兒錢瑗 和丈夫錢鍾書先後病逝。我們都知道這個令人唏噓的事實,卻不敢想像那時已年近九旬的楊 先生是如何度過可怕的劫難的,現在她又將如何回首悽愴的往事。
回憶錄分作三部。其中,第二部是全書的濃墨,正是寫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的。第一部僅 幾百字,記一個真實的夢,引出第二部的"萬裏長夢"。第三部篇幅最大,回憶與錢先生結 縭以來及有了女兒後的充滿情趣的歲月。前者隻寫夢,後者隻寫實,惟有第二部的"萬裏長 夢",是夢非夢,亦實亦虛,似真似幻。作者採用這樣的寫法,也許是要給可怕的經歷裹上 一層夢的外衣,也許是真正感到可怕的經歷像夢一樣不真實,也許是要借夢說出比可怕的經 歷更重要的真理。
長夢始於錢先生被一輛來路不明的汽車接走,"我"和阿瑗去尋找,自此一家人走上了一條 古驛道,在古驛道上相聚,直至最後失散。這顯然是喻指從錢先生住院到去世--其間包括 錢瑗的住院和去世--的四年半歷程。古驛道上的氛圍撲朔迷離乃至荒誕,很像是夢境。然 而,"我"在這條道上奔波的疲憊和焦慮是千真萬確的,那正是作者數年中奔波於家和兩所 醫院之間境況的寫照。一家三口在這條道上的失散也是千真萬確的,"夢"醒之後,三裏河 寓所裏分明隻剩她孑然一身了。為什麽是古驛道呢?因為這是一條自古以來人人要走上的驛 道,在這條道上,人們為親人送行,後亡人把先亡人送上不歸路。這條道上從來是一路號哭 和淚雨,但在作者筆下沒有這些。她也不去描繪催人淚下的細節或裂人肝膽的場麵,她的用 筆一如既往地節製,卻傳達了欲哭無淚的大悲慟。
當你把愛投入到一個對象上麵,你就是在創造。創造是"用生命去交換比生命更長久的東西 "。這樣誕生了畫家、雕塑家、手工藝人等等,他們工作一生是為了創造自己用不上的財富 。沒有人在乎自己用得上用不上,生命的意義反倒是寄托在那用不上的財富上。那個瞎眼、 獨腿、口齒不清的老人,一說到他用生命交換的東西,就立刻思路清晰。突然發生了地震, 人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自己的作品的毀滅,那也許是一隻親手製造的銀壺,一條親手編 結的毛毯,或一篇親口傳唱的史詩。生命的終結誠然可哀,但最令人絕望的是那本應比生命 更長久的東西竟然也同歸於盡。
文化與工作是不可分的。那種隻會把別人的創造放在自己貨架上的人是未開化人,哪怕這些 東西精美絕倫,他們又是鑑賞的行家。文化不是一件誰的身上都能披的鬥篷。對於一切創造 者來說,文化隻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及工作中的艱辛和歡樂。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自己所熱愛的那項工作,他藉此而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這項他能夠全身心投入的 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織成了一個整體。沒有這個 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說,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 勞作,另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閑。
順便說一說所謂"休閑文化"。一個醉心於自己的工作的人,他不會向休閑要求文化。對他 來說,休閑僅是工作之後的休整。"休閑文化"大約隻對兩種人有意義,一種是辛苦勞作但 從中體會不到快樂的人,另一種是沒有工作要做的人,他們都需要用某種特別的或時髦的休 閑方式來證明自己也有文化。我不反對一個人興趣的多樣性,但前提是有自己熱愛的主要工 作,惟有如此,當他進入別的領域時,才可能添入自己的一份意趣,而不隻是湊熱鬧。
創造會有成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創造的熱忱。有了這樣的熱忱,無論成敗都是在為 創造做貢獻。還是讓聖埃克蘇佩裏自己來說,他說得太精彩:"創造,也可以指舞蹈中跳錯 的那一步,石頭上鑿壞的那一鑿子。動作的成功與否不是主要的。這種努力在你看來是徒勞 無益,這是由於你的鼻子湊得太近的緣故,你不妨往後退一步。站在遠處看這個城區的活動 ,看到的是意氣風發的勞動熱忱,你再也不會注意有缺陷的動作。"一個人有創造的熱忱, 他未必就能成為大藝術家。一大群人有創造的熱忱,其中一定會產生大藝術家。大家都愛跳 舞,即使跳得不好的人也跳,美的舞蹈便應運而生。說到底,產生不產生大藝術家也不重要 ,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生活本身就是意義。
人在創造的時候是既不在乎報酬,也不考慮結果的。陶工專心致誌地伏身在他的手藝上,在 這個時刻,他既不是為商人、也不是為自己工作,而是"為這隻陶罐以及柄子的彎度工作" 。藝術家廢寢忘食隻是為了一個意象,一個還說不出來的形式。他當然感到了幸福,但幸福 是額外的獎勵,而不是預定的目的。美也如此,你幾曾聽到過一個雕塑家說他要在石頭上鑿 出美?
從沙漠征戰歸來的人,勳章不能報償他,虧待也不會使他失落。"當一個人升華、存在、圓 滿死去,還談什麽獲得與占有?"一切從工作中感受到生命意義的人都是如此,內在的富有 找不到、也不需要世俗的對應物。像托爾斯泰、卡夫卡這樣的人,沒有得諾貝爾獎於他們何 損,得了又能增加什麽?隻有那些內心中沒有歡樂源泉的人,才會斤斤計較外在的得失,孜 孜追求教授的職稱、部長的頭銜和各種可笑的獎狀。他們這樣做很可理解,因為倘若沒有這 些,他們便一無所有。
六
如果我把聖埃克蘇佩裏的思想概括成一句話,譬如說"生命的意義在於愛和創造,在於奉獻 ",我就等於什麽也沒有說,隻是在重複一句陳詞濫調。是否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說出一個真 理,這不隻是表達的問題,而是決定了說出的是不是真理。世上也許有共同的真理,但它不 在公共會堂的標語上和人雲亦雲的口號中,隻存在於一個個具體的人用心靈感受到的特殊的 真理之中。那些不擁有自己的特殊真理的人,無論他們怎樣重複所謂共同的真理,說出的始 終是空洞的言辭而不是真理。聖埃克蘇佩裏說:"我瞧不起意誌受論據支配的人。詞語應該 表達你的意思,而不是左右你的意誌。"真理不是現成的出發點,而是千辛萬苦要接近的目 標。凡是把真理當作起點的人,他們的意誌正是受了詞語的支配。
: >
走進一座聖殿(4)
周國平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珍寶,但我不可能一一指給你們看。我在這座聖殿裏走了一圈,把我的所 見所思告訴了你們。現在,請你們自己走進去,你們也許會有不同的所見所思。然而,我相 信,有一種感覺會是相同的。"把石塊砌在一起,創造的是靜默。"當你們站在這座用語言 之石壘建的殿堂裏時,你們一定也會聽見那迫人不得不深思的靜默。
20036
: >
古驛道上的失散
周國平
楊絳先生出新書,書名叫《我們仨》。書出之前,已聽說她在寫回憶錄並起好了這個 書名,當時心中一震。這個書名實在太好,自聽說後,我仿佛不停地聽見楊先生說這三個字 的聲音,像在拉家常,但滿含自豪的意味。這個書名立刻使我感到,這位老人在給自己漫長 的一生做總結時,人世的種種沉浮榮辱都已淡去,她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成就隻是這個三口之 家。可是,這個令她如此自豪的家,如今隻有她一人存留世上了。在短短兩年間,女兒錢瑗 和丈夫錢鍾書先後病逝。我們都知道這個令人唏噓的事實,卻不敢想像那時已年近九旬的楊 先生是如何度過可怕的劫難的,現在她又將如何回首悽愴的往事。
回憶錄分作三部。其中,第二部是全書的濃墨,正是寫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的。第一部僅 幾百字,記一個真實的夢,引出第二部的"萬裏長夢"。第三部篇幅最大,回憶與錢先生結 縭以來及有了女兒後的充滿情趣的歲月。前者隻寫夢,後者隻寫實,惟有第二部的"萬裏長 夢",是夢非夢,亦實亦虛,似真似幻。作者採用這樣的寫法,也許是要給可怕的經歷裹上 一層夢的外衣,也許是真正感到可怕的經歷像夢一樣不真實,也許是要借夢說出比可怕的經 歷更重要的真理。
長夢始於錢先生被一輛來路不明的汽車接走,"我"和阿瑗去尋找,自此一家人走上了一條 古驛道,在古驛道上相聚,直至最後失散。這顯然是喻指從錢先生住院到去世--其間包括 錢瑗的住院和去世--的四年半歷程。古驛道上的氛圍撲朔迷離乃至荒誕,很像是夢境。然 而,"我"在這條道上奔波的疲憊和焦慮是千真萬確的,那正是作者數年中奔波於家和兩所 醫院之間境況的寫照。一家三口在這條道上的失散也是千真萬確的,"夢"醒之後,三裏河 寓所裏分明隻剩她孑然一身了。為什麽是古驛道呢?因為這是一條自古以來人人要走上的驛 道,在這條道上,人們為親人送行,後亡人把先亡人送上不歸路。這條道上從來是一路號哭 和淚雨,但在作者筆下沒有這些。她也不去描繪催人淚下的細節或裂人肝膽的場麵,她的用 筆一如既往地節製,卻傳達了欲哭無淚的大悲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