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共同禍害時所做選擇的理由是簡單的,但人性經受的考驗卻並不簡單。這是一個令加繆 煩惱的問題,它構成了《鼠疫》的更深一層內涵。從封城那一天起,奧蘭的市民們實際上開 始過一種流放生活了,不過這是流放在自己的家中。在那些封城前有親人外出的人身上,這 種流放感更為強烈,他們失去了與親人團聚的自由。在瘟神籠罩下,所有留在城裏的人隻有 集體的遭遇,個人的命運不復存在。共同的厄運如此強大,以至於個人的愛情、思念、痛苦 都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人們被迫像沒有個人情感那樣地行事。久而久之,一切個性的東西都 失去了語言,人們不復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和希望,隻活在當前的現實之中。譬如說,那些與 親人別離的人開始用對待疫情統計數字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境況了,別離的痛苦已經消解在 公共的不幸之中。這就是說,人們習慣了瘟疫的境況。加繆認為,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習 慣於絕望的處境是比絕望的處境本身更大的不幸。不過,隻要身處禍害之中,我們也許找不 到辦法來擺脫這種不幸。與任何共同禍害的鬥爭都具有戰爭的性質,犧牲個性是其不得不付 出的代價。
在小說的結尾,鼠疫如同它來臨時一樣突然地結束了。當然,倖存者們為此歡欣鼓舞,他們 慶幸噩夢終於消逝,被鼠疫中斷了的生活又可以繼續下去了。也就是說,他們又可以每天辛 勤工作,然後把業餘時間浪費在賭牌、泡咖啡館和閑聊上了。這是現代人的標準生活方式。 可是,生活應該是這樣的嗎?人們經歷了鼠疫卻沒有任何變化嗎?加繆借小說中一個人物之口 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並且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但鼠疫是怎麽一回事呢?也不過就 是生活罷了。"如果我們不把鼠疫僅僅看做一場噩夢和一個例外,而是看做反映了生活的本 質的一種經歷,也許就會獲得某些重要的啟示。我們也許會認識到,在人類生活中,禍害始 終以各種形式存在著,為了不讓它們蔓延開來,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一定意義 上,這不也正是這次sars之災給予我們的教訓嗎?真正可悲的不是sars,而是在sars之後我 們的生活一切照舊。
20035
: >
走進一座聖殿(1)
周國平
一
那個用頭腦思考的人是智者,那個用心靈思考的人是詩人,那個用行動思考的人是聖徒。倘 若一個人同時用頭腦、心靈、行動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
在我的心目中,聖埃克蘇佩裏就是這樣一位先知式的作家。
聖埃克蘇佩裏一生隻做了兩件事--飛行和寫作。飛行是他的行動,也是他進行思考的方式 。在那個世界航空業起步不久的年代,他一次次飛行在數千米的高空,體味著危險和死亡, 宇宙的美麗和大地的牽掛,生命的渺小和人的偉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張力,既是性 命攸關的投入,又是空靈的超脫。他把他的思考寫進了他的作品,但生前發表的數量不多。 他好像有點兒吝嗇,要把最飽滿的果實留給自己,留給身後出版的一本書,照他的說法,他 的其他著作與它相比隻是習作而已。然而他未能完成這本書,在他最後一次駕機神秘地消失 在海洋上空以後,人們在他留下的一隻皮包裏發現了這本書的草稿,書名叫《要塞》。
經由馬振騁先生從全本中摘取和翻譯,這本書的輪廓第一次呈現在了我們麵前。我是懷著虔 敬之心讀完它的,仿佛在讀一個特殊版本的《聖經》。在聖埃克蘇佩裏生前,他的親密女友 b夫人讀了部分手稿後告訴他:"你的口氣有點兒像基督。"這也是我的感覺,但我覺得我 能理解為何如此。聖埃克蘇佩裏寫這本書的時候,他心中已經有了真理,這真理是他用一生 的行動和思考換來的,他的生命已經轉變成這真理。一個人用一生一世的時間見證和踐行了 某個基本真理,當他在無人處向一切人說出它時,他的口氣就會像基督。他說出的話有著異 乎尋常的重量,不管我們是否理解它或喜歡它,都不能不感覺到這重量。這正是箴言與雋語 的區別,前者使我們感到沉重,逼迫我們停留和麵對,而在讀到後者時,我們往往帶著輕鬆 的心情會心一笑,然後繼續前行。
如果把《聖經》看作惟一的最高真理的象徵,那麽,《聖經》的確是有許多不同的版本的, 在每一思考最高真理的人那裏就有一個屬於他的特殊版本。在此意義上,《要塞》就是聖埃 克蘇佩裏版的《聖經》。聖埃克蘇佩裏自己說:"上帝是你的語言的意義。你的語言若有意 義,向你顯示上帝。"我完全相信,在寫這本書時,他看到了上帝。在讀這本書時,他的上 帝又會向每一個虔誠的讀者顯示,因為也正如他所說:"一個人在尋找上帝,就是在為人人 尋找上帝。"聖埃克蘇佩裏喜歡用石頭和神殿作譬:石頭是材料,神殿才是意義。我們能夠 感到,這本書中的語詞真有石頭一樣沉甸甸的分量,而他用這些石頭建築的神殿確實閃放著 意義的光輝。現在讓我們走進這一座神殿,去認識一下他的上帝亦即他見證的基本真理。
二
沙漠中有一個柏柏爾部落,已經去世的酋長曾經給予王子許多英明的教誨,全書就借托這位 王子之口宣說人生的真理。當然,那宣說者其實是聖埃克蘇佩裏自己,但是,站在現代的文 明人麵前,他一定感到自己就是那支遊牧部落的最後的後裔,在宣說一種古老的即將失傳的 真理。
全部真理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因為,人必須區別重要和緊急,生存是 緊急的事,但領悟神意是更重要的事。因為,人應該得到幸福,但更重要的是這得到了幸福 的是什麽樣的人。
沙漠和要塞是書中的兩個主要意象。沙漠是無邊的荒涼,遊牧部落在沙漠上建築要塞,在要 塞的圍牆之內展開了自己的生活。在宇宙的沙漠中,我們人類不正是這樣一個遊牧部落?為 了生活,我們必須建築要塞。沒有要塞,就沒有生活,隻有沙漠。不要去追究要塞之外那無 盡的黑暗。"我禁止有人提問題,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個提問題的人,隻是在尋 找深淵。"明白這一真理的人不再刨根問底,把心也放在圍牆之內,愛那嫩芽萌生的清香, 母羊剪毛時的氣息,懷孕或餵奶的女人,傳種的牲畜,周而復始的季節,把這一切看作自己 的真理。
換一個比喻來說,生活像汪洋大海裏的一隻船,人是船上的居民,把船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以為有家居住是天經地義的,再也看不見海,或者雖然看見,僅把海看做船的裝飾。對人來 說,盲目兇險的大海仿佛隻是用於航船的。這不對嗎?當然對,否則人如何能生活下去。
那個遠離家鄉的旅人,占據他心頭的不是眼前的景物,而是他看不見的遠方的妻子兒女。那 個在黑夜裏亂跑的女人,"我在她身邊放上爐子、水壺、金黃銅盤,就像一道道邊境線", 於是她安靜下來了。那個犯了罪的少婦,她被脫光衣服,栓在沙漠中的一根木樁上,在烈日 下奄奄待斃。她舉起雙臂在呼叫什麽?不,她不是在訴說痛苦和害怕,"那些是廄棚裏普通 牲畜得的病。她發現的是真理。"在無疆的黑夜裏,她呼喚的是家裏的夜燈,安身的房間, 關上的門。"她暴露在無垠中無物可以依傍,哀求大家還給她那些生活的支柱:那團要梳理 的羊毛,那隻要洗滌的盆兒,這一個,而不是別個,要哄著入睡的孩子。她向著家的永恆呼 叫,全村都掠過同樣的晚間祈禱。"
在小說的結尾,鼠疫如同它來臨時一樣突然地結束了。當然,倖存者們為此歡欣鼓舞,他們 慶幸噩夢終於消逝,被鼠疫中斷了的生活又可以繼續下去了。也就是說,他們又可以每天辛 勤工作,然後把業餘時間浪費在賭牌、泡咖啡館和閑聊上了。這是現代人的標準生活方式。 可是,生活應該是這樣的嗎?人們經歷了鼠疫卻沒有任何變化嗎?加繆借小說中一個人物之口 向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並且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但鼠疫是怎麽一回事呢?也不過就 是生活罷了。"如果我們不把鼠疫僅僅看做一場噩夢和一個例外,而是看做反映了生活的本 質的一種經歷,也許就會獲得某些重要的啟示。我們也許會認識到,在人類生活中,禍害始 終以各種形式存在著,為了不讓它們蔓延開來,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一定意義 上,這不也正是這次sars之災給予我們的教訓嗎?真正可悲的不是sars,而是在sars之後我 們的生活一切照舊。
20035
: >
走進一座聖殿(1)
周國平
一
那個用頭腦思考的人是智者,那個用心靈思考的人是詩人,那個用行動思考的人是聖徒。倘 若一個人同時用頭腦、心靈、行動思考,他很可能是一位先知。
在我的心目中,聖埃克蘇佩裏就是這樣一位先知式的作家。
聖埃克蘇佩裏一生隻做了兩件事--飛行和寫作。飛行是他的行動,也是他進行思考的方式 。在那個世界航空業起步不久的年代,他一次次飛行在數千米的高空,體味著危險和死亡, 宇宙的美麗和大地的牽掛,生命的渺小和人的偉大。高空中的思考具有奇特的張力,既是性 命攸關的投入,又是空靈的超脫。他把他的思考寫進了他的作品,但生前發表的數量不多。 他好像有點兒吝嗇,要把最飽滿的果實留給自己,留給身後出版的一本書,照他的說法,他 的其他著作與它相比隻是習作而已。然而他未能完成這本書,在他最後一次駕機神秘地消失 在海洋上空以後,人們在他留下的一隻皮包裏發現了這本書的草稿,書名叫《要塞》。
經由馬振騁先生從全本中摘取和翻譯,這本書的輪廓第一次呈現在了我們麵前。我是懷著虔 敬之心讀完它的,仿佛在讀一個特殊版本的《聖經》。在聖埃克蘇佩裏生前,他的親密女友 b夫人讀了部分手稿後告訴他:"你的口氣有點兒像基督。"這也是我的感覺,但我覺得我 能理解為何如此。聖埃克蘇佩裏寫這本書的時候,他心中已經有了真理,這真理是他用一生 的行動和思考換來的,他的生命已經轉變成這真理。一個人用一生一世的時間見證和踐行了 某個基本真理,當他在無人處向一切人說出它時,他的口氣就會像基督。他說出的話有著異 乎尋常的重量,不管我們是否理解它或喜歡它,都不能不感覺到這重量。這正是箴言與雋語 的區別,前者使我們感到沉重,逼迫我們停留和麵對,而在讀到後者時,我們往往帶著輕鬆 的心情會心一笑,然後繼續前行。
如果把《聖經》看作惟一的最高真理的象徵,那麽,《聖經》的確是有許多不同的版本的, 在每一思考最高真理的人那裏就有一個屬於他的特殊版本。在此意義上,《要塞》就是聖埃 克蘇佩裏版的《聖經》。聖埃克蘇佩裏自己說:"上帝是你的語言的意義。你的語言若有意 義,向你顯示上帝。"我完全相信,在寫這本書時,他看到了上帝。在讀這本書時,他的上 帝又會向每一個虔誠的讀者顯示,因為也正如他所說:"一個人在尋找上帝,就是在為人人 尋找上帝。"聖埃克蘇佩裏喜歡用石頭和神殿作譬:石頭是材料,神殿才是意義。我們能夠 感到,這本書中的語詞真有石頭一樣沉甸甸的分量,而他用這些石頭建築的神殿確實閃放著 意義的光輝。現在讓我們走進這一座神殿,去認識一下他的上帝亦即他見證的基本真理。
二
沙漠中有一個柏柏爾部落,已經去世的酋長曾經給予王子許多英明的教誨,全書就借托這位 王子之口宣說人生的真理。當然,那宣說者其實是聖埃克蘇佩裏自己,但是,站在現代的文 明人麵前,他一定感到自己就是那支遊牧部落的最後的後裔,在宣說一種古老的即將失傳的 真理。
全部真理圍繞著一個中心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因為,人必須區別重要和緊急,生存是 緊急的事,但領悟神意是更重要的事。因為,人應該得到幸福,但更重要的是這得到了幸福 的是什麽樣的人。
沙漠和要塞是書中的兩個主要意象。沙漠是無邊的荒涼,遊牧部落在沙漠上建築要塞,在要 塞的圍牆之內展開了自己的生活。在宇宙的沙漠中,我們人類不正是這樣一個遊牧部落?為 了生活,我們必須建築要塞。沒有要塞,就沒有生活,隻有沙漠。不要去追究要塞之外那無 盡的黑暗。"我禁止有人提問題,深知不存在可能解渴的回答。那個提問題的人,隻是在尋 找深淵。"明白這一真理的人不再刨根問底,把心也放在圍牆之內,愛那嫩芽萌生的清香, 母羊剪毛時的氣息,懷孕或餵奶的女人,傳種的牲畜,周而復始的季節,把這一切看作自己 的真理。
換一個比喻來說,生活像汪洋大海裏的一隻船,人是船上的居民,把船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以為有家居住是天經地義的,再也看不見海,或者雖然看見,僅把海看做船的裝飾。對人來 說,盲目兇險的大海仿佛隻是用於航船的。這不對嗎?當然對,否則人如何能生活下去。
那個遠離家鄉的旅人,占據他心頭的不是眼前的景物,而是他看不見的遠方的妻子兒女。那 個在黑夜裏亂跑的女人,"我在她身邊放上爐子、水壺、金黃銅盤,就像一道道邊境線", 於是她安靜下來了。那個犯了罪的少婦,她被脫光衣服,栓在沙漠中的一根木樁上,在烈日 下奄奄待斃。她舉起雙臂在呼叫什麽?不,她不是在訴說痛苦和害怕,"那些是廄棚裏普通 牲畜得的病。她發現的是真理。"在無疆的黑夜裏,她呼喚的是家裏的夜燈,安身的房間, 關上的門。"她暴露在無垠中無物可以依傍,哀求大家還給她那些生活的支柱:那團要梳理 的羊毛,那隻要洗滌的盆兒,這一個,而不是別個,要哄著入睡的孩子。她向著家的永恆呼 叫,全村都掠過同樣的晚間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