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醫療腐敗僅是社會腐敗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其整治有賴於整個社會狀況的改善 。但是,由於它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人的生死安危,醫療權利實質上就是生存權利,所以有理 由得到特別的關注。問題的解決無非是從兩方麵入手,一是他律,包括醫生資格的從嚴審定 ,有關醫生責任和病人權利的立法,醫療事故的公正鑑定和製裁等等,另一是自律,即醫生 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水準的提高。


    在我與醫院打交道的經歷中,有一個現象令我非常吃驚,便是一些很年輕的從醫學院畢業不 久的醫生,顯得比年長的醫生更加冷漠、無所謂和不負責任。有一回,我的懷孕的妻子發熱 到四十度,住進我家附近的一所醫院。因為青黴素皮試過敏,那個值班的年輕女醫生便一籌 莫展,入院數小時未採取任何治療措施。徵得她的同意,我通過電話向一家大醫院求援,試 圖從那裏得到某種批號的青黴素,我的妻子當天上午曾在那家醫院注射過這種批號的青黴素 ,已被證明不會引起過敏。可是,我的聯繫很快被這個女醫生製止了,理由竟是這會增加她 們科的電話費支出。麵對高熱不退的妻子和吉凶未卜的胎兒,我心急如焚,這理由如此荒唐 ,使我無法置信,以至於說不出話來。我隻好要求出院而去那家離家較遠的大醫院,誰知這 個女醫生聽罷,白了我一眼,就不知去向了。剩下若幹同樣年輕的醫生,皆作壁上觀,對我 的焦急的請求一律不予理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我不得不說出類似情形使我失去一個女 兒的遭遇,這才得以辦成出院手續。


    記載我的喪女經歷的《妞妞》一書擁有許多讀者,而這些年輕的醫生都不曾聽說過,對此我 沒有什麽好指責的。我感到寒心的是,雖然他們名義上也是知識分子,我卻覺得自己是麵對 著一群野蠻人。直覺告訴我,他們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生活的,因而我無法用我熟悉的 語言對他們說話。托馬斯談到,他上大學時在一家醫院實習,看見一位年輕醫生為一個病人 的死亡而哭泣,死亡的原因不是醫療事故而隻是醫學的無能,於是對這家醫院肅然起敬。愛 心和醫德不是孤立之物,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來的。在這方麵,我們的醫學院肯 定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我隻能期望,有一天,在我們的醫學院培養出的醫生中,多一些有良 知和教養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少一些穿白大褂的蒙昧人。


    199811


    : >


    安靜的位置


    周國平


    前些時候,有一陣聽說我的書賣得挺好。一個人寫書當然希望愛讀的人越多越好 ,我也不例外,所以心裏是高興的。但是,接踵而來的熱鬧,諸如記者採訪、電視亮相、大 學講座之類,我就非常不習慣了。我盡量推辭,有時盛情難卻答應了,結果多半是後悔。人 各有誌,我不反對別人追求和享受所謂文化的社會效應,隻是覺得這種熱鬧與我的天性太不 合。我的性格決定我不能做一個公眾人物。做公眾人物一要自信,相信自己真是一個人物, 二要有表演欲,一到台上就來情緒。我偏偏既自卑又怯場,麵對攝像機和麥克風沒有一次不 感到是在受難。因此我想,萬事不可勉強,就讓我順應天性過我的安靜日子吧。如果確實有 人喜歡我的書,他們喜歡的也一定不是這種表麵的熱鬧,就讓我們的心靈在各自的安靜中相 遇吧。


    世上從來不缺少熱鬧,因為一旦缺少,便必定會有不甘心的人去把它製造出來。不過,大約 隻是到了今日的商業時代,文化似乎才必須成為一種熱鬧,不熱鬧就不成其為文化。譬如說 ,從前,一個人不愛讀書就老老實實不讀,如果愛讀,必是自己來選擇要讀的書籍,在選擇 中貫徹了他的個性乃至怪癖。現在,媒體擔起了指導公眾讀書的職責,暢銷書推出一輪又一 輪,書目不斷在變,不變的是全國熱心讀者同一時期仿佛全在讀相同的書。與此相映成趣的 是,這些年來,學界總有一兩個當紅的熱門話題,話題不斷在變,不變的是不同學科的學者 同一時期仿佛全在研究相同的課題。我不懷疑仍有認真的研究者,但更多的卻隻是憑著新聞 記者式的嗅覺和喉嚨,用以代替學者的眼光和頭腦,正是他們的起鬧把任何學術問題都變成 了熱門話題,亦即變成了過眼煙雲的新聞。


    在這個熱鬧的世界上,我嚐自問:我的位置究竟在哪裏?我不屬於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 反主流的圈子。我也不是現在有些人很喜歡標榜的所謂另類,因為這個名稱也太熱鬧,使我 想起了集市上的叫賣聲。那麽,我根本不屬於這個熱鬧的世界嗎?可是,我絕不是一個出世 者。對此我隻能這樣解釋:不管世界多麽熱鬧,熱鬧永遠隻占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 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裏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這就好像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 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是的, 一個角落--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邊,哪裏找不到這樣一個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卻是整個大 海,也許比那些熱鬧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後的無限廣袤的世界,這也許是最適合 我的性情的一種活法吧。


    19991


    : >


    父母們的眼神


    周國平


    街道上站著許多人,一律沉默,麵孔和視線朝著同一個方向,仿佛有所期待。 我也朝那個方向看去,發現那是一所小學的校門。那麽,這些肅立的人們是孩子們的家長了 ,臨近放學的時刻,他們在等待自己的孩子從那個校門口出現,以便親自領回家。


    遊泳池的柵欄外也站著許多人,他們透過柵欄朝裏麵凝望。遊泳池裏,一群孩子正在教練的 指導下學遊泳。不時可以聽見某個家長從柵欄外朝著自己的孩子呼叫,給予一句鼓勵或者一 句警告。遊泳課持續了一個小時,其間每個家長的視線始終執著地從眾兒童中辨別著自己的 孩子的身影。


    我不忍心看中國父母們的眼神,那裏麵飽含著關切和擔憂,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種既復 雜又空洞的眼神。這樣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長出兩把鐵鉗,把孩子牢牢夾住。我不禁想,中國 的孩子要成長為獨立的人格,必須克服多麽大的阻力啊。


    父母的眼神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打個不太確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動物,生 長在昏暗的燈光下抑或在明朗的陽光下,也會造就成截然不同的品性。對於孩子來說,父母 的眼神正是最經常籠罩他們的一種光線,他們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強弱 的。看到歐美兒童身上的那一股小大人氣概,每每忍俊不禁,覺得非常可愛。相比之下,中 國的孩子便仿佛總也長不大,不論大小事都依賴父母,不肯自己動腦動手,不敢自己做主。 當然,並非中國孩子的天性如此,這完全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我在歐洲時看到,那裏的許多 父母在愛孩子上決不遜於我們,但他們同時又都極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簡直視為 子女教育的第一義。在他們看來,真愛孩子就應當從長計議,使孩子離得開父母,離了父母 仍有能力生活得好,這乃是常識。遺憾的是,對於中國的大多數父母來說,這個不言而喻的 道理尚有待啟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國平自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周國平自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