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裏,許多浪漫之情產生了,又消失了。可是,其中有一些幸運地活了下來,成熟了 ,變成了無比踏實的親情。好的婚姻使愛情走向成熟,而成熟的愛情是更有分量的。當我們 把一個異性喚做戀人時,是我們的激情在呼喚。當我們把一個異性喚做親人時,卻是我們的 全部人生經歷在呼喚。
199712
: >
世上本無奇蹟
周國平
《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二百周年之際,維吉尼亞?伍爾夫發表感想說,她覺得這本 書像是一部萬古常新的無名氏作品,而不像是若幹年前某個人的精心之作,因此,要慶祝它 的生日,就像慶祝史前巨石柱的生日一樣令人感到奇怪。這話道出了我們讀某些經典名著時 的共同感覺。當然,即使在經典名著中,這樣的作品也是不多的,而《魯濱遜漂流記》也許 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故事本身是盡人皆知的,它涉及一樁奇遇: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終 於活著回到了人群中。可是,知道這個故事與讀這本書完全是兩回事。如果你僅僅知道故事 梗概而不去讀這本書,你將錯過最重要的東西。一部偉大的小說,其所以偉大之處不在故事 本身,而在對故事的敘述。在笛福筆下,魯濱遜的孤島奇遇是由許許多多絲毫不是奇遇的具 體事件和平凡細節組成的,他隻是從容道來,絲毫不加渲染,一切都好像是事情自己在那裏 發生著。他的敘事語言樸實,準確,宛若自然天成,因此而極有力量,使我們幾乎不可能懷 疑他所敘述的事情的真實性。我們仿佛身歷其境地看到,隻身落在荒島上的魯濱遜怎樣由驚 恐而到漸漸適應,在習慣了孤獨以後,又怎樣因為在沙灘上發現人的腳印而感到新的驚恐。 我們看到他為了排除寂寞,怎樣辛勤地營建自己的小窩,例如怎樣花費四十二天工夫把一棵 大樹做成一塊簡陋的擱板。我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十分真實的,倘若我們落入那個境遇裏 ,我們也會那樣反應和那樣做。魯濱遜能夠在孤島上活下來,靠的不是超自然的奇蹟,而是 生存本能和一點好運氣罷了。
在過去的評論中,人們常常強調笛福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小說的主旨是鼓吹勤勞求生和致 富。在我看來,即使這部小說含有道德訓誡的意思,也決非如此膚淺。在現實生活中,笛福 是一個很入世的人,曾經經商、從政、辦刊物,在每一個領域都折騰得很厲害,大起大落, 最後失敗得也很慘,是一個喜歡折騰又歷盡坎坷的人。他自己總結說:"誰也沒有經受過這 麽多命運的播弄,我曾經十三回窮了又富,富了又窮。"到了晚年,他才開始寫小說。使我 感到有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借了魯濱遜的眼光,表達了對俗世的一種超脫和批評的 立場。在遠離世界並且毫無返回希望的情形下,魯濱遜發現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完全變了。他 的眼光的變化,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兩點。一是對財富的看法。由於他碰巧落在一個物產豐 富的島上,加上他的勤勉,他稱得上很富有了。可是他發現,財富再多,他所能享受的也隻 是自己能夠使用的部分,而這個部分是非常有限的,其餘多出的部分對於他沒有任何實際價 值。由此他意識到,世人的貪婪乃是出於虛榮,而非出於真實的需要。另一是對宗教的看法 。如果說他還是一個基督徒的話,他的宗教信仰也變得極其單純了,僅限於從上帝的仁慈中 尋求活下去的勇氣和安寧的心境。由此他回想人世間宗教上的一切煩瑣的爭執,看破了它們 的毫無意義。我相信在這兩點認識中包含著某種基本的真理。世上種種紛爭,或是為了財富 ,或是為了教義,不外乎利益之爭和觀念之爭。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我們不免很看重。但是 ,我們每一個人都遲早要離開這個世界,並且絕對沒有返回的希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 妨也用魯濱遜的眼光來看一看世界,這會幫助我們分清本末。我們將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 物質產品和真正值得我們堅持的精神原則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單純的生活中包含著人生的真 諦。
孤島遐想是現代人喜歡做的一個遊戲。隻身一人漂流到了一座孤島上,這種情景對於想像力 是一個刺激。不過,我們的想像力往往底氣不足,如果沒有某種浪漫的奇蹟來救助,便難以 為繼。最後,也就隻好滿足於帶什麽書去讀、什麽音樂去聽之類的小情調而已。在魯濱遜的 孤島上也沒有奇蹟。那裏不是桃花源,沒有烏托邦式的社會實驗。那裏不是伊甸園,沒有女 人和艷遇。魯濱遜在他的孤島上所做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憑藉從 一個文明社會中搶救出的少許東西,重新開始建立這個文明社會。世上本無奇蹟,但世界並 不因此而失去了魅力。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時刻不是在上帝向人顯示奇蹟的時候, 而是在人認識到世上並無奇蹟卻仍然對世界的美麗感到驚奇的時候。
19981
: >
都市裏的外鄉人
周國平
我出生在都市,並且在都市裏度過了迄今為止的大部分歲月。可是,我常常覺得,我 隻是都市裏的一個外鄉人。我的活動範圍極其有限,基本上是坐在家裏讀書和寫作,每周去 一趟單位,偶爾到朋友家裏串一串門,或者和朋友們去郊外玩一玩。在偌大都市中,我最熟 悉的僅是住宅附近的一兩家普通商店,那已經足以應付我的基本生活需要了。其餘的廣大區 域,尤其是使都市引以自豪的那許多豪華商場和高級娛樂場所,對於我不過是一種觀念的存 在,是一些我無暇去探究的現代迷宮。
近些年來,我到過別的一些城市。我驚奇地發現,所到之處,即使是從前很偏僻的地方,都 正在迅速湧現一個個新的都市。然而,這些新的都市是何其雷同!古舊的小街和城牆被拆除 了,取而代之的是環城公路和通衢大道。格局相似的豪華商場向每一個城市的中心勝利進軍 ,成為每一個城市的新的標記。可是,這些標記絲毫不能顯示城市的特色,相反卻證明了城 市的無名。事實上,當你徘徊在某一個城市的街頭時,如果單憑眼前的景觀,你的確無法判 斷自己究竟身在哪一個城市。甚至人們的消閑方式也在趨於一致,夜幕降臨之後,延安城裏 不再聞秧歌之聲,時髦的青年男女紛紛走進蘭花花卡拉ok廳。
當然,都市化還可以有另一種模式。我到過歐洲的一些城市,例如世界大都會巴黎,那裏在 更新城市建築的同時,把維護城市的歷史風貌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幾近於神聖不可侵犯。一 個城市的建築風格和和民俗風情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個性,它們源於這個城市的特殊的歷史和 文化傳統。消滅了一個城市的個性,差不多就等於是消滅了這個城市的記憶。這樣的城市無 論多麽繁華,對於它的客人都喪失了學習和欣賞的價值,對於它的主人也喪失了家的意義。 其實,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裏,並不存在真正的主人,每一個居民都隻是無家可歸的外 鄉人而已。
就我的性情而言,我恐怕永遠將是一個遊離於都市生活的外鄉人。不過,我無意反對都市化 。我知道,雖然都市化會帶來諸如人口密集、交通擁擠之類的弊端,但都市化本身畢竟是一 個進步,它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我隻是希望都市化按照一種健康的方式進行。即使作 為一個外鄉人,我也是能夠欣賞都市的美的。有時候,夜深人靜之時,我獨自漫步在燈火明 滅的北京街頭,望著被五光十色的聚光燈照亮的幢幢高樓,一種讚嘆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 浩瀚宇宙的一個小小的角落,可愛的人類竟給自己造出了這麽些精巧的玩具。我還慶幸於自 己的發現:都市最美的時刻,是在白晝和夜生活的喧囂都沉寂了下去的時候。
199712
: >
世上本無奇蹟
周國平
《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二百周年之際,維吉尼亞?伍爾夫發表感想說,她覺得這本 書像是一部萬古常新的無名氏作品,而不像是若幹年前某個人的精心之作,因此,要慶祝它 的生日,就像慶祝史前巨石柱的生日一樣令人感到奇怪。這話道出了我們讀某些經典名著時 的共同感覺。當然,即使在經典名著中,這樣的作品也是不多的,而《魯濱遜漂流記》也許 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故事本身是盡人皆知的,它涉及一樁奇遇: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終 於活著回到了人群中。可是,知道這個故事與讀這本書完全是兩回事。如果你僅僅知道故事 梗概而不去讀這本書,你將錯過最重要的東西。一部偉大的小說,其所以偉大之處不在故事 本身,而在對故事的敘述。在笛福筆下,魯濱遜的孤島奇遇是由許許多多絲毫不是奇遇的具 體事件和平凡細節組成的,他隻是從容道來,絲毫不加渲染,一切都好像是事情自己在那裏 發生著。他的敘事語言樸實,準確,宛若自然天成,因此而極有力量,使我們幾乎不可能懷 疑他所敘述的事情的真實性。我們仿佛身歷其境地看到,隻身落在荒島上的魯濱遜怎樣由驚 恐而到漸漸適應,在習慣了孤獨以後,又怎樣因為在沙灘上發現人的腳印而感到新的驚恐。 我們看到他為了排除寂寞,怎樣辛勤地營建自己的小窩,例如怎樣花費四十二天工夫把一棵 大樹做成一塊簡陋的擱板。我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十分真實的,倘若我們落入那個境遇裏 ,我們也會那樣反應和那樣做。魯濱遜能夠在孤島上活下來,靠的不是超自然的奇蹟,而是 生存本能和一點好運氣罷了。
在過去的評論中,人們常常強調笛福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小說的主旨是鼓吹勤勞求生和致 富。在我看來,即使這部小說含有道德訓誡的意思,也決非如此膚淺。在現實生活中,笛福 是一個很入世的人,曾經經商、從政、辦刊物,在每一個領域都折騰得很厲害,大起大落, 最後失敗得也很慘,是一個喜歡折騰又歷盡坎坷的人。他自己總結說:"誰也沒有經受過這 麽多命運的播弄,我曾經十三回窮了又富,富了又窮。"到了晚年,他才開始寫小說。使我 感到有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借了魯濱遜的眼光,表達了對俗世的一種超脫和批評的 立場。在遠離世界並且毫無返回希望的情形下,魯濱遜發現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完全變了。他 的眼光的變化,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兩點。一是對財富的看法。由於他碰巧落在一個物產豐 富的島上,加上他的勤勉,他稱得上很富有了。可是他發現,財富再多,他所能享受的也隻 是自己能夠使用的部分,而這個部分是非常有限的,其餘多出的部分對於他沒有任何實際價 值。由此他意識到,世人的貪婪乃是出於虛榮,而非出於真實的需要。另一是對宗教的看法 。如果說他還是一個基督徒的話,他的宗教信仰也變得極其單純了,僅限於從上帝的仁慈中 尋求活下去的勇氣和安寧的心境。由此他回想人世間宗教上的一切煩瑣的爭執,看破了它們 的毫無意義。我相信在這兩點認識中包含著某種基本的真理。世上種種紛爭,或是為了財富 ,或是為了教義,不外乎利益之爭和觀念之爭。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我們不免很看重。但是 ,我們每一個人都遲早要離開這個世界,並且絕對沒有返回的希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 妨也用魯濱遜的眼光來看一看世界,這會幫助我們分清本末。我們將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 物質產品和真正值得我們堅持的精神原則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單純的生活中包含著人生的真 諦。
孤島遐想是現代人喜歡做的一個遊戲。隻身一人漂流到了一座孤島上,這種情景對於想像力 是一個刺激。不過,我們的想像力往往底氣不足,如果沒有某種浪漫的奇蹟來救助,便難以 為繼。最後,也就隻好滿足於帶什麽書去讀、什麽音樂去聽之類的小情調而已。在魯濱遜的 孤島上也沒有奇蹟。那裏不是桃花源,沒有烏托邦式的社會實驗。那裏不是伊甸園,沒有女 人和艷遇。魯濱遜在他的孤島上所做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憑藉從 一個文明社會中搶救出的少許東西,重新開始建立這個文明社會。世上本無奇蹟,但世界並 不因此而失去了魅力。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時刻不是在上帝向人顯示奇蹟的時候, 而是在人認識到世上並無奇蹟卻仍然對世界的美麗感到驚奇的時候。
19981
: >
都市裏的外鄉人
周國平
我出生在都市,並且在都市裏度過了迄今為止的大部分歲月。可是,我常常覺得,我 隻是都市裏的一個外鄉人。我的活動範圍極其有限,基本上是坐在家裏讀書和寫作,每周去 一趟單位,偶爾到朋友家裏串一串門,或者和朋友們去郊外玩一玩。在偌大都市中,我最熟 悉的僅是住宅附近的一兩家普通商店,那已經足以應付我的基本生活需要了。其餘的廣大區 域,尤其是使都市引以自豪的那許多豪華商場和高級娛樂場所,對於我不過是一種觀念的存 在,是一些我無暇去探究的現代迷宮。
近些年來,我到過別的一些城市。我驚奇地發現,所到之處,即使是從前很偏僻的地方,都 正在迅速湧現一個個新的都市。然而,這些新的都市是何其雷同!古舊的小街和城牆被拆除 了,取而代之的是環城公路和通衢大道。格局相似的豪華商場向每一個城市的中心勝利進軍 ,成為每一個城市的新的標記。可是,這些標記絲毫不能顯示城市的特色,相反卻證明了城 市的無名。事實上,當你徘徊在某一個城市的街頭時,如果單憑眼前的景觀,你的確無法判 斷自己究竟身在哪一個城市。甚至人們的消閑方式也在趨於一致,夜幕降臨之後,延安城裏 不再聞秧歌之聲,時髦的青年男女紛紛走進蘭花花卡拉ok廳。
當然,都市化還可以有另一種模式。我到過歐洲的一些城市,例如世界大都會巴黎,那裏在 更新城市建築的同時,把維護城市的歷史風貌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幾近於神聖不可侵犯。一 個城市的建築風格和和民俗風情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個性,它們源於這個城市的特殊的歷史和 文化傳統。消滅了一個城市的個性,差不多就等於是消滅了這個城市的記憶。這樣的城市無 論多麽繁華,對於它的客人都喪失了學習和欣賞的價值,對於它的主人也喪失了家的意義。 其實,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裏,並不存在真正的主人,每一個居民都隻是無家可歸的外 鄉人而已。
就我的性情而言,我恐怕永遠將是一個遊離於都市生活的外鄉人。不過,我無意反對都市化 。我知道,雖然都市化會帶來諸如人口密集、交通擁擠之類的弊端,但都市化本身畢竟是一 個進步,它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我隻是希望都市化按照一種健康的方式進行。即使作 為一個外鄉人,我也是能夠欣賞都市的美的。有時候,夜深人靜之時,我獨自漫步在燈火明 滅的北京街頭,望著被五光十色的聚光燈照亮的幢幢高樓,一種讚嘆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 浩瀚宇宙的一個小小的角落,可愛的人類竟給自己造出了這麽些精巧的玩具。我還慶幸於自 己的發現:都市最美的時刻,是在白晝和夜生活的喧囂都沉寂了下去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