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互不相讓,麵對外地人卻能同仇敵愾。我看見一個農民模樣的男子乘車,他坐在他攜 帶的一隻大包裹上,激起了公憤,嗬斥聲此起彼伏:"上海就是被這種人搞壞了!""扣住 他,不讓他下車!"我厭惡盲流,但也鄙夷上海人的自大欺生。畢竟上海從來不是幽靜的樂 園,用不著擺出這副失樂園的憤激姿態。


    寫到這裏,我該承認,我也是一個上海人。據說上海人的家鄉意識很重,我卻常常意識不到 上海是我的家。誠然,我生於斯,長於斯,在這喧鬧都市的若幹小角落裏,藏著隻有我自己 知道和銘記不忘的兒時記憶。當我現在偶爾嚐到或想起從小熟悉的某幾樣上海菜蔬的滋味時 ,還會有一絲類似鄉思的情緒掠過心頭。然而,每次回到上海,我並無遊子歸家的親切感。 "家鄉"這個詞提示著生命的源頭,家族的繁衍,人與土地的血肉聯繫。一種把人與土地隔 絕開來的裝置是不配被稱作家鄉的。上海太擁擠了,這擁擠於今尤甚,但並非自今日始。我 始終不解,許多上海人為何寧願死守上海,擠在鴿籠般窄小封閉的空間裏,忍受最悲慘的放 逐--被陽光和土地放逐。擁擠導致人與人的碰撞,卻堵塞了人與自然的交流。人與人的碰 撞隻能觸發生活的精明,人與自然的交流才能開啟生命的智慧。所以,上海人多小聰明而少 大智慧。


    我從小受不了喧囂和擁擠,也許這正是出於生命的自衛本能。受此本能驅策,當初我才乘考 大學的機會離開了上海,就像一個寄養在陌生人家的孩子,長大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出 發去尋找自己真正的家。我不能說我的尋找有了滿意的結果。時至今日,無論何處,土地都 在成為一個愈來愈遙遠的回憶。我僅獲得了一種海德格爾式的安慰:"語言是存在的家。" 如果一個人寫出了他真正滿意的作品,你就沒有理由說他無家可歸。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惟 有作品不是。對家園的渴望使我終了找到了語言這個家。我設想,如果我是一個心滿意足的 上海人,我的歸宿就會全然不同。


    19894


    : >


    愛書家的樂趣(1)


    周國平


    一


    上大學時,一位愛書的同學有一天突然對我說:"誰知道呢,也許我們-輩子別無成就,到 頭來隻是染上了戒不掉的書癖。"我從這自嘲中聽出一種淒涼,不禁心中黯然。誠然,天下 之癖,無奇不有,嗜書不過是其中一癖罷了。任何癖好,由旁人觀來,都不免有幾分可笑, 幾分可悲,書癖也不例外。


    有一幅題為《書癡》的版畫,畫麵是一間藏書室,四壁書架直達天花板。一位白髮老人站在 高高梯凳頂上,脅下、兩腿間都夾著書,左手持一本書在讀,右手從架上又抽出一本。天花 板有天窗,一縷陽光斜射在他的身上和書上。


    如果我看見這幅畫,就會把它揣摩成一幅善意的諷刺畫。偌大世界,終老書齋的生活畢竟狹 窄得可憐。


    然而,這隻是局外人的眼光,身在其中者會有全然不同的感想。葉靈鳳先生年輕時見到這幅 畫,立刻"深刻地迷戀著這張畫麵上所表現的一切",毫不躊躇地花費重金托人從遼遠的紐 約買來了一張原版。


    讀了葉先生的三集《讀書隨筆》,我能理解他何以如此喜歡這幅畫。葉先生自己就是一個" 書癡",或用他的話說,是一位"愛書家",購書、藏書、品書幾乎成了他畢生的主要事業 。他完完全全是此道中人,從不像我似的有時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書癡。他津津樂道和書有 關的一切,舉凡版本印次,書中雋語,作家軼事,文壇掌故,他都用簡潔的筆觸娓娓道來, 如數家珍。借他的書話,我仿佛不僅參觀了他的藏書室,而且遊覽了他的既單純又豐富的精 神世界,領略了一位愛書家的生活樂趣。於是我想,人生在世的方式有千百種而每個人隻能 選擇一種,說到底誰的生活都是狹窄的。一個人何必文垂千秋,才蓋天下,但若能品千秋之 文,善解蓋世之才,也就算不負此生了。尤當嗜權嗜物惡癖風行於世,孰知嗜書不是一種潔 癖,做愛書家不是淡泊中的一種執著,退避中的一種追求呢?


    二


    葉先生自稱"愛書家",這可不是謙辭。在他眼裏,世上合格的愛書家並不多。學問家務求 "開卷有益",版本家挑剔版本格式,所愛的不是書,而是收益或古董。他們都不是愛書家 。


    愛書家的讀書,是一種超越了利害和技術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談心,獲得的是精神上的 安慰。葉先生喜歡把書比作"友人"或"伴侶"。他說常置案頭的"座右書"是些最知己的 朋友,又說翻開新書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為自己搜尋新的伴侶,而隨手打開一本 熟悉的書則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還借吉辛之口嘆息那些無緣再讀一遍的好書如同從前 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臨終時記起它們,"這最後的訣別之中將含著怎樣的惋惜"!可見愛 書家是那種把書和人生親密無間地結合起來的人,書在他那裏有了生命,像活生生的人一樣 牽扯著他的情懷,陪伴著他的人生旅程。


    凡是真正愛書的人,想必都領略過那種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靜,獨坐燈下,攤開一冊喜歡的 書,漸覺塵囂遠遁,雜念皆消,忘卻了自己也獲得了自己。然而,這種"心境澄澈的享受" 不易得。對於因為工作關係每天離不開書的職業讀書人來說,更是難乎其難。就連葉先生這 樣的愛書家也覺得自己常常"並非在讀書,而是在翻書、查書、用書",以致在某個新年給 自己許下大願:"今年要少寫多讀。如果做不到,那麽,就應該多讀多寫。萬萬不能隻寫不 讀。"


    這是因為以讀書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種寂寞的境遇的。由於寂寞,現實中缺少或 遠離友人,所以把書當友人,從書中找安慰。也由於寂寞,沒有紛繁人事的攪擾,所以能沉 醉在書中,獲得澄明的享受。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這不僅是因為社會的責任往往難於堅辭 ,而且是因為人性中固有不甘寂寞的一麵。試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門庭冷落, 清閑下來,我擔保十有八九會耐不住寂寞,緬懷起往日的熱鬧時光。大凡人隻要有法子靠實 際的交往和行動來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諸書本。隻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剝奪了靠交往和 行動排遣寂寞的機會,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懷著一種靠交往和行動排遣不了的寂寞,他才 會用書來排遣這無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來,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於讀書的。葉先生說:" 真正的愛書家和藏書家,他必定是一個在廣闊的人生道上嚐遍了哀樂,而後才走入這種狹隘 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我相信這是葉先生的既沉痛又欣慰的自白。一個人終於成了愛書家 ,多半是無緣做別的更顯赫的家的結果,但他卻也品嚐到了別的更顯赫的家所無緣品嚐的靜 謐的快樂。


    三


    愛書家不但嗜愛讀書,而且必有購書和藏書的癖好。那種隻借書不買書的人是稱不上愛書家 的。事實上,在書的樂趣中,購和藏占了相當一部分。愛書的朋友聚到一起,說起自己購得 一本好書時的那份得意,聽到別人藏有一本好書時的那股羨慕,就是明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國平自選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周國平自選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