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任自卑者遠遠超過信任自信者。
據我所見,自卑者多是兩個極端。其一的確是弱者,並且知道自己的弱,於是自卑。這種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們尊重。其二是具有某種異常天賦的人,他隱約感覺到卻不敢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天賦,於是自卑。這種人往往極其敏感,容易受挫乃至夭折,其幸運者則會成為成功的天才。
相反,我所見到的過於自信者多半是一些淺薄的傢夥,他們雖不低能但也決非大材,大抵屬於中等水平,但由於目標過低,便使他們自視過高,露出了一副躊躇滿誌的嘴臉。我說他們目標過低,是在精神層次的意義上說的。凡狂妄自大者,其所追逐和所誇耀的成功必是功利性的。在有著崇高的精神追求的人中間,我不曾發現過哪怕一個自鳴得意之輩。
一般而言,性格內向者容易自卑,性格外向者容易自信。不過,事實上,這種區分隻具有非常相對的性質。在同一個人身上,自卑和自信往往同時並存,交替出現,乃至激烈格鬥。也許最有力量的東西總是埋藏得最深,當我在哀憐蒼生的麵容背後發現一種大自信,在扭轉幹坤的手勢上讀出一種大自卑,我的心不禁震驚了。
自卑、謙虛、謙恭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在謙虛的風度和謙恭的姿態背後,我們很難找到自卑。毋寧說,謙虛是自信以本來麵目坦然出場,謙恭則是自信戴著自卑的麵具出場。
按照通常的看法,自卑是一種病態心理,自信則是一種健康心態,或者,自卑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自信則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想指出的是,自卑也有其正麵的價值,自信也有其負麵的作用。
我絲毫不否認自信在生活中有著積極的用處。一個人在處世和做事時必須具備基本的自信,否則絕無奮鬥的勇氣和成功的希望。但是,倘若一個人從來不曾有過自卑的時候,則我敢斷定他的奮鬥是比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較渺小的。
也許可以說,自卑的價值是形而上的,自信的用處是形而下的。
的確,我曾說過,一切成功的天才之內心都隱藏著某種自卑。可是,倘若有人因此而要把自卑列入成功之道,向世人推薦,則我對他完全無話可說。如果非說不可,我也隻能告訴他兩個最簡單的道理:
其一,人可以培養自信,卻無法培養自卑;
其二,就世俗的成功而言,自信肯定比自卑有用得多。
那麽,你去教導世人如何培養自信吧??這正是你一向所做的。
我信任每一個懷疑自己的人。我懷疑每一個過於自信的人。
兩種人最自信:無所不知者和一無所知者。後者的那份狂熱自信有時真會動搖我們自己的原本就不堅定的自信,使我們膽怯地以為又遇到了一個無所不知者。
事實上,許多偉大的天才並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幾分自卑,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為這弱點而苦惱,不肯毀於這弱點,於是奮起自強,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驚的業績。
你們圍著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們哪裏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隻是做出來給自己看的,絕沒有料到會驚動你們。
人應該有一種基本的自信,就是做人的自信,作為人類平等一員的自信。在專製政治下,人們的這種自信必然遭到普遍的摧毀。當所有的人都被迫跪下的時候,那惟一站著的人就成了神。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在某方麵??例如權力、財產、知識、相貌等??處於弱勢狀態時,常常也會產生自卑心理。但是,隻要你擁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較容易克服這類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蕩地站立在世界上。
悔恨
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選擇的自由。一個人在可以做出正確選擇的情況下,卻做了錯誤的選擇,並且身受其禍,便會感到悔恨。如果無可選擇,即使禍害發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隻是悲傷。悲傷麵對的是單純的事實,悔恨卻包含著複雜的推理,它在事情發生之後追溯其原因,審視過去的行為,設想別種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於證明已經發生的事情原是可以避免的。
再進一步,當一個選擇的後果不僅關涉到自己,而且關涉到他人尤其是自己所愛的人的命運時,悔恨中必定還包含著內疚,並且被這內疚強化。內疚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對於選擇及其後果的倫理責任而感到的痛苦。如果隻是自食其果,與他人無幹,就隻會悔恨,不會內疚。
悔恨是一種事後的聰明。在悔恨者眼裏,往事是一目了然的。他已經忘記了當初選擇時錯綜複雜的困境和另一種可能的選擇的惡果。此時此刻,已實現的這種選擇的惡果使他成了那種未實現的選擇的狂信者。他相信,如果允許他重新選擇,他將不會有絲毫猶豫。
選擇的困難在於,一個人永遠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經驗來對不同的選擇作比較。無論當時,還是事後,比較都是在想像中進行的。一旦做出一個選擇,即意味著排除了其餘一切可能的選擇,從而也排除了經驗它們的可能性。在做出選擇之後,選擇的困境絲毫沒有消除,遲早會轉化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們。關於這一點,克爾凱郭爾說過一句很準確的話:“在反省的海洋上,我們無法向任何人呼救,因為每一個救生圈都是辯證的。”所以,當一個人麵臨不可逃脫的厄運時,無論他怎麽選擇,悔恨已是他的宿命。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這輕重怎麽衡量?隻要你取了,受了,那身受之害永遠是最重的!
據我所見,自卑者多是兩個極端。其一的確是弱者,並且知道自己的弱,於是自卑。這種人至少有自知之明,因而值得我們尊重。其二是具有某種異常天賦的人,他隱約感覺到卻不敢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天賦,於是自卑。這種人往往極其敏感,容易受挫乃至夭折,其幸運者則會成為成功的天才。
相反,我所見到的過於自信者多半是一些淺薄的傢夥,他們雖不低能但也決非大材,大抵屬於中等水平,但由於目標過低,便使他們自視過高,露出了一副躊躇滿誌的嘴臉。我說他們目標過低,是在精神層次的意義上說的。凡狂妄自大者,其所追逐和所誇耀的成功必是功利性的。在有著崇高的精神追求的人中間,我不曾發現過哪怕一個自鳴得意之輩。
一般而言,性格內向者容易自卑,性格外向者容易自信。不過,事實上,這種區分隻具有非常相對的性質。在同一個人身上,自卑和自信往往同時並存,交替出現,乃至激烈格鬥。也許最有力量的東西總是埋藏得最深,當我在哀憐蒼生的麵容背後發現一種大自信,在扭轉幹坤的手勢上讀出一種大自卑,我的心不禁震驚了。
自卑、謙虛、謙恭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在謙虛的風度和謙恭的姿態背後,我們很難找到自卑。毋寧說,謙虛是自信以本來麵目坦然出場,謙恭則是自信戴著自卑的麵具出場。
按照通常的看法,自卑是一種病態心理,自信則是一種健康心態,或者,自卑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自信則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我想指出的是,自卑也有其正麵的價值,自信也有其負麵的作用。
我絲毫不否認自信在生活中有著積極的用處。一個人在處世和做事時必須具備基本的自信,否則絕無奮鬥的勇氣和成功的希望。但是,倘若一個人從來不曾有過自卑的時候,則我敢斷定他的奮鬥是比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較渺小的。
也許可以說,自卑的價值是形而上的,自信的用處是形而下的。
的確,我曾說過,一切成功的天才之內心都隱藏著某種自卑。可是,倘若有人因此而要把自卑列入成功之道,向世人推薦,則我對他完全無話可說。如果非說不可,我也隻能告訴他兩個最簡單的道理:
其一,人可以培養自信,卻無法培養自卑;
其二,就世俗的成功而言,自信肯定比自卑有用得多。
那麽,你去教導世人如何培養自信吧??這正是你一向所做的。
我信任每一個懷疑自己的人。我懷疑每一個過於自信的人。
兩種人最自信:無所不知者和一無所知者。後者的那份狂熱自信有時真會動搖我們自己的原本就不堅定的自信,使我們膽怯地以為又遇到了一個無所不知者。
事實上,許多偉大的天才並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幾分自卑,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點,為這弱點而苦惱,不肯毀於這弱點,於是奮起自強,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驚的業績。
你們圍著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們哪裏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隻是做出來給自己看的,絕沒有料到會驚動你們。
人應該有一種基本的自信,就是做人的自信,作為人類平等一員的自信。在專製政治下,人們的這種自信必然遭到普遍的摧毀。當所有的人都被迫跪下的時候,那惟一站著的人就成了神。
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在某方麵??例如權力、財產、知識、相貌等??處於弱勢狀態時,常常也會產生自卑心理。但是,隻要你擁有做人的基本自信,你就比較容易克服這類局部的自卑,依然坦蕩地站立在世界上。
悔恨
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選擇的自由。一個人在可以做出正確選擇的情況下,卻做了錯誤的選擇,並且身受其禍,便會感到悔恨。如果無可選擇,即使禍害發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隻是悲傷。悲傷麵對的是單純的事實,悔恨卻包含著複雜的推理,它在事情發生之後追溯其原因,審視過去的行為,設想別種可能性,而它的全部努力就在於證明已經發生的事情原是可以避免的。
再進一步,當一個選擇的後果不僅關涉到自己,而且關涉到他人尤其是自己所愛的人的命運時,悔恨中必定還包含著內疚,並且被這內疚強化。內疚是因為意識到自己對於選擇及其後果的倫理責任而感到的痛苦。如果隻是自食其果,與他人無幹,就隻會悔恨,不會內疚。
悔恨是一種事後的聰明。在悔恨者眼裏,往事是一目了然的。他已經忘記了當初選擇時錯綜複雜的困境和另一種可能的選擇的惡果。此時此刻,已實現的這種選擇的惡果使他成了那種未實現的選擇的狂信者。他相信,如果允許他重新選擇,他將不會有絲毫猶豫。
選擇的困難在於,一個人永遠不可能依靠自身的經驗來對不同的選擇作比較。無論當時,還是事後,比較都是在想像中進行的。一旦做出一個選擇,即意味著排除了其餘一切可能的選擇,從而也排除了經驗它們的可能性。在做出選擇之後,選擇的困境絲毫沒有消除,遲早會轉化為反省的困境再度折磨我們。關於這一點,克爾凱郭爾說過一句很準確的話:“在反省的海洋上,我們無法向任何人呼救,因為每一個救生圈都是辯證的。”所以,當一個人麵臨不可逃脫的厄運時,無論他怎麽選擇,悔恨已是他的宿命。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這輕重怎麽衡量?隻要你取了,受了,那身受之害永遠是最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