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大海,每個人是一隻容量基本確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裏所盛的海水。我看見許多可憐的小碗在海裏拚命翻騰,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為數不多的大碗則很少動作,看去幾乎是靜止的。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大魄力,人情味,二者兼備是難得的。
有兩種人最不會陷入瑣屑的煩惱,最能夠看輕外在的得失。他們似是兩個極端:自信者和厭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價值,後者知道世界的無價值。
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隻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驕傲與謙卑未必是反義詞。有高貴的驕傲,便是麵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不卑不亢,也有高貴的謙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傲視他人,它們是相通的。同樣,有低賤的驕傲,便是憑藉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趾高氣揚,也有低賤的謙卑,便是麵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奴顏婢膝,它們也是相通的。真正的對立存在於高貴與低賤之間。
狂妄者往往有點才氣,但無知,因無知而不能正確估量自己這一點才氣。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閱歷常能把它治癒。
傲慢者卻多半是些毫無才氣的傢夥,不但無知,而且無禮,沒有教養。這差不多是一種人格上的缺陷,極難糾正。
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麵,就看你把哪一麵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潛能有太多未被發現和運用。由於環境的逼迫、利益的驅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隻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裏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隻有一次的生命啊。
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隻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我們的生命何嚐不是如此?
心理學家們說:首先有欲望,然後才有禁忌。但事情還有另一麵:首先有禁忌,然後才有觸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在兒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證。
人在失去較差的之時,就去創造較好的。進步是逼出來的。
人是難變的。走遍天涯海角,誰什麽樣還是什麽樣,改變的隻是場景和角色。
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一端,而有一個論據是相同的。一方說,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說,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的,才智卻難改變。
其實,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要有大的改變都很難。
也許,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隻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不同的形態,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為就必有所不為,而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在於所為所不為的不同取向。
人不由自主地要把自己的困境美化,於是我們有了“懷才不遇”、“紅顏薄命”、“大器晚成”、“好事多磨”等說法。
一個仗義施財的人,如果他被竊,仍然會感到不快。這不快不是來自損失本身,而是來自他的損失缺乏一個正當的理由。可見人是一種把理由看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動物。
每個人的個性是一段早已寫就的文字,事件則給它打上了重點符號。
人永遠是孩子,誰也長不大,有的保留著孩子的心靈,有的保留著孩子的腦筋。誰也不相信自己明天會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覺走到了盡頭,到頭來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塗。
天性健康者之間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態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
套一句托爾斯泰的話??
健康與健康是相似的,病態和病態卻各不相同。
悲觀出哲學家,憂鬱出詩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煩惱出什麽。
理性早熟者的危險是感性發育不良。凡別人必須憑情感和經驗體會的東西,他憑理性就理解了。於是就略去了感性的過程,久而久之,感性機能因為得不到運用而萎縮了。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麵灌輸進去。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種十分巧妙的說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輪迴中,每一個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已經達到大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安於讀小學,就像隻具備小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勝任上大學一樣。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一種譬喻。
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能力的總量也許是一個常數,一個人在某一方麵過了頭,必在另一方麵有欠缺。因此,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弱智兒往往是某個非常方麵的天才。也因此,並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兒,就像並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兒一樣。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
大魄力,人情味,二者兼備是難得的。
有兩種人最不會陷入瑣屑的煩惱,最能夠看輕外在的得失。他們似是兩個極端:自信者和厭世者。前者知道自己的價值,後者知道世界的無價值。
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隻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驕傲與謙卑未必是反義詞。有高貴的驕傲,便是麵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不卑不亢,也有高貴的謙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傲視他人,它們是相通的。同樣,有低賤的驕傲,便是憑藉自己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趾高氣揚,也有低賤的謙卑,便是麵對他人的權勢、財富或任何長處奴顏婢膝,它們也是相通的。真正的對立存在於高貴與低賤之間。
狂妄者往往有點才氣,但無知,因無知而不能正確估量自己這一點才氣。這是少年人易犯的毛病,閱歷常能把它治癒。
傲慢者卻多半是些毫無才氣的傢夥,不但無知,而且無禮,沒有教養。這差不多是一種人格上的缺陷,極難糾正。
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麵,就看你把哪一麵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潛能有太多未被發現和運用。由於環境的逼迫、利益的驅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隻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裏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隻有一次的生命啊。
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隻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我們的生命何嚐不是如此?
心理學家們說:首先有欲望,然後才有禁忌。但事情還有另一麵:首先有禁忌,然後才有觸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在兒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證。
人在失去較差的之時,就去創造較好的。進步是逼出來的。
人是難變的。走遍天涯海角,誰什麽樣還是什麽樣,改變的隻是場景和角色。
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一端,而有一個論據是相同的。一方說,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說,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的,才智卻難改變。
其實,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要有大的改變都很難。
也許,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隻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不同的形態,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為就必有所不為,而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在於所為所不為的不同取向。
人不由自主地要把自己的困境美化,於是我們有了“懷才不遇”、“紅顏薄命”、“大器晚成”、“好事多磨”等說法。
一個仗義施財的人,如果他被竊,仍然會感到不快。這不快不是來自損失本身,而是來自他的損失缺乏一個正當的理由。可見人是一種把理由看得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的動物。
每個人的個性是一段早已寫就的文字,事件則給它打上了重點符號。
人永遠是孩子,誰也長不大,有的保留著孩子的心靈,有的保留著孩子的腦筋。誰也不相信自己明天會死,人生的路不知不覺走到了盡頭,到頭來不是老天真,就是老糊塗。
天性健康者之間容易彼此理解,天性病態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原因何在?
套一句托爾斯泰的話??
健康與健康是相似的,病態和病態卻各不相同。
悲觀出哲學家,憂鬱出詩人,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煩惱出什麽。
理性早熟者的危險是感性發育不良。凡別人必須憑情感和經驗體會的東西,他憑理性就理解了。於是就略去了感性的過程,久而久之,感性機能因為得不到運用而萎縮了。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麵灌輸進去。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種十分巧妙的說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輪迴中,每一個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已經達到大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安於讀小學,就像隻具備小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勝任上大學一樣。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一種譬喻。
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能力的總量也許是一個常數,一個人在某一方麵過了頭,必在另一方麵有欠缺。因此,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弱智兒往往是某個非常方麵的天才。也因此,並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兒,就像並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