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太好的女人,我是配不上的。她也不需要我,因為她有天堂等著她。可是,突然發現她有弱點,有致命的會把她送往地獄的弱點,我就依戀她了。我要守在地獄的門前,阻止她進去……


    有時候,我會對人這種小動物忽然生出一種古怪的憐愛之情。他們像別的動物一樣出生和死亡,可是有著一些別的動物無法想像的行為和嗜好。其中,最特別的是兩樣東西:貨幣和文字。這兩樣東西在養育他們的自然中一丁點兒根據也找不到,卻使多少人迷戀了一輩子,一些人熱衷於擺弄和積聚貨幣,另一些人熱衷於擺弄和積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看,那副熱衷的勁頭是同樣地可笑的!


    人天生就是一種浪漫的動物。對於人來說,一切享受若沒有想像力的參與,就不會是真正的享受。人的想像力總是要在單純的物之上添加一些別的價值,那添加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精神價值。如果沒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鋪張,懷念的惆悵在事後演繹,直接的擁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實上,懷念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內容。


    沒有一種人性的弱點是我所不能原諒的,但有的是出於同情,有的是出於鄙夷。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麽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給人帶來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假如海洋上那一個個旋生旋滅的泡沫有了意識,它們一定會用幻想的彩虹映照自己,給自己塗上絢麗的顏色,它們一定會把自己的迸裂想像成一種悲壯的犧牲,覺得自己是悲劇中的英雄。我讚美這些美麗而崇高的泡沫。


    人性


    對人性的一種解釋:人性是介於動物性和神性之間的一種性質,是對動物性的克服和向神性的接近。按照這種解釋,人離動物狀態越遠,離神就越近,人性就越高級、越完滿。


    然而,這會不會是文明的一種偏見呢?譬如說,聚財的狂熱,奢靡的享受,股市,毒品,人工流產,克隆技術,這一切在動物界是絕對不可想像的,現代人離動物狀態的確是越來越遠了,但何嚐因此而靠近了神一步呢?相反,在這裏,人對動物狀態的背離豈不同時也是對神的褻瀆?


    那麽,對人性也許還可以做出另一種解釋:人性未必總是動物性向神性的進步,也可能是從動物性的退步,比動物性距離神性更遠。也許在人類生活日趨複雜的現代,神性隻好以樸素的動物性的方式來存在,回歸生命的單純正是神的召喚。


    貶低人的動物性也許是文化的偏見,動物狀態也許是人所能達到的最單純的狀態。


    叔本華說:人有兩極,即生殖器和大腦,前者是盲目的欲望衝動,後者是純粹的認識主體。對應於太陽的兩種功能,生殖器是熱,使生命成為可能,大腦是光,使認識成為可能。


    很巧妙的說法,但多少有些貶低了性的意義。


    人有生殖器,使得人像動物一樣,為了生命的延續,不得不受欲望的支配和折磨。用自然的眼光看,人在發情、求偶、交配時的狀態與動物並無本質的不同,一樣缺乏理智,一樣盲目衝動,甚至一樣不堪入目。在此意義上,性的確最充分地暴露了人的動物性一麵,是人永遠屬於動物界的鐵證。


    但是,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人隻有大腦,沒有生殖器,會怎麽樣呢?沒有生殖器的希臘人還會為了絕世美女海倫打仗,還會誕生流傳千古的荷馬史詩嗎?沒有旺盛的情慾,還會有拉斐爾的畫和歌德的詩嗎?總之,姑且假定人類能無性繁殖,倘若那樣,人類還會有藝術乃至文化嗎?在人類的文化創造中,性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貢獻決不亞於大腦。


    情慾是卑賤的,把人按倒在獸性的塵土裏。情慾又是偉大的,把人提升到神性的天國裏。


    性是生命之門,上帝用它向人喻示生命的卑賤和偉大。


    柏拉圖把人的心靈劃分為理性、意誌、情感三個部分,並斷定它們的地位由高及低,判然有別,呈現一種等級關係。自他以後,以理性為人性中的最高級部分遂成西方哲學的正統見解。後來也有人試圖打破這一正統見解,例如把情感(盧梭)或者意誌(費希特)提舉為人性之冠,但是,基本思路仍是將理性、意誌、情感三者加以排隊,在其中選舉一個統帥。


    能否有另一種思路呢?譬如說,我們也許可以這樣來看:在這三者之間並無高低之分,而對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劃分。讓我來嚐試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別。低級理性即科學理性、邏輯、康德所說的知性,是對事物知識的追求,高級理性即哲學理性、形上學、康德所說的理性,是對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誌有高低之別。低級意誌是生物性的本能、欲望、衝動,歸根到底是他律,高級意誌則是對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導下的精神性的修煉,歸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別。低級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歡,高級情感是與宇宙眾生息息相通的大愛和大慈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哲思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國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國平並收藏人生哲思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