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傾塌了。我平靜地望著它們的殘骸隨波漂走,慶幸許多被囚的普通靈魂獲得了解放。
可是,當我發現還有若幹象牙塔依然零星地豎立著時,禁不住向它們深深鞠躬了。我心想,堅守在其中的不知是一些怎樣奇特的靈魂呢。
4
休說精神永存,我知道萬有皆逝,精神也不能倖免。然而,即使歲月的洪水終將盪盡地球上―切生命的痕跡,羅丹的雕塑仍非徒勞;即使徒勞,羅丹仍要雕塑。那麽,一種不怕徒勞仍要閃光的精神豈不超越了時間的判決,因而也超越了死亡?
所以,我仍然要說:萬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5
世紀已臨近黃昏,路上的流浪兒多了。我聽見他們在焦灼地發問:物質的世紀,何處是精神的家園?
我笑答:既然世上還有如許關注著精神命運的心靈,精神何嚐無家可歸?
世上本無家,渴望與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6
“精神貴族”曾經是一個大批判詞彙,可是真正的“精神貴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個精神遭到空前貶值的時代,倘若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精神貴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於物質的清貧,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為了虛榮,而是真正出於精神上的高貴和誠實。
7
自從商業化浪潮席捲中國大陸以來,關於“文化失落”、“人文精神失落”、“知識分子失落”的悲嘆不絕於耳。對於這類談論,我始終感到較隔膜。我相信,一個夠格的知識分子,不論他是學者還是作家、藝術家,他必定是出於自身生命的根本需要而從事精神文化創造的。在精神文化領域內,他不會沒有困惑,毋寧說正因為在人類精神生活和生存意義問題上他比常人有更深刻的困惑,所以才在此領域內比常人有更執著的探索。然而,也正因為此,在是否要關注精神價值和從事精神創造這一點上,他決不會因為世態的變遷而發生動搖。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誌業所在並且一如既往地從事著這一誌業,如果他在此過程中感覺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與歷史責任的某種統一,那麽,應該說他在精神上是充實自足的。信念猶在,誌業猶在,安身立命之本猶在,何嚐失落?他的探索和創造原本是出於他的性情之必然,而不是為了獲取虛名浮利,種瓜得瓜,何失落之有?
理想主義
1
據說,一個人如果在十四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們或許可以引申說,一個民族如果全體都陷入某種理想主義的狂熱,當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難覓理想主義者,又實在太墮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義普遍遭恥笑的時代,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理想主義者,就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覺。
2
有兩種理想。一種是社會理想,旨在救世和社會改造。另一種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個人完善。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個是否切合社會實際的問題,那麽,對於後者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僅僅關涉個人的靈魂,在任何社會條件下,―個人總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隻是因為你不想,決不能以不切實際為由來替自己辯解。
3
理想有何用?
人有靈魂生活和肉身生活。靈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
理想便是靈魂生活的寄託。
所以,就處世來說,如果世道重實利而輕理想,理想主義會顯得不合時宜;就做人來說,隻要一個人看重靈魂生活,理想主義對他便永遠不會過時。
當然,對於沒有靈魂的東西,理想毫無用處。
4
對於一切有靈魂生活的人來說,精神的獨立價值和神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證明也不需證明的公理。
5
聖徒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智者是溫和的理想主義者。
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一個尋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義者會轉而尋求智慧的救助,於是成為智者。
6
實用主義和理想主義都看重價值,但前者看重的是實用價值,後者看重的是精神價值,前者隻問對生存有沒有用,後者卻要追問生存的意義。
在我看來,實用主義哲學夠不上哲學的水平,至於現在流行的處世哲學?營銷哲學之類,則連實用主義哲學的水平也夠不上。
7
我們永遠隻能生活在現在,要偉大就現在偉大,要超脫就現在超脫,要快樂就現在快樂。總之,如果你心目中有了一種生活的理想,那麽,你應該現在就來實現它。倘若你隻是想像將來有一天能夠偉大、超脫或快樂,而現在卻總是委瑣、鑽營、苦惱,則我敢斷定你永遠不會有偉大、超脫、快樂的一天。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理想是現在進行時的,而不是將來時的。
8
“善”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個人的善,即個人道德上、人格上、精神上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是指社會的善,即社會的進步和公正。這兩方麵都牽涉到理想和價值標準的問題。“善”的個人是好人,“善”的社會是好社會,可是好人和好社會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呢?對於個人來說,理想的人性模式是怎樣的,怎樣度過一生才最有意義?對於社會來說,如何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公正,社會進步的目標究竟是什麽?這些問題並無現成的一成不變的答案,需要每個人和每一代人進行獨立的探索。我們隻能確定一點,就是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要有理想,並且為實現理想而努力。沒有理想,個人便是墮落的個人,社會便是腐敗的社會。
天下滔滔,象牙塔一座接一座傾塌了。我平靜地望著它們的殘骸隨波漂走,慶幸許多被囚的普通靈魂獲得了解放。
可是,當我發現還有若幹象牙塔依然零星地豎立著時,禁不住向它們深深鞠躬了。我心想,堅守在其中的不知是一些怎樣奇特的靈魂呢。
4
休說精神永存,我知道萬有皆逝,精神也不能倖免。然而,即使歲月的洪水終將盪盡地球上―切生命的痕跡,羅丹的雕塑仍非徒勞;即使徒勞,羅丹仍要雕塑。那麽,一種不怕徒勞仍要閃光的精神豈不超越了時間的判決,因而也超越了死亡?
所以,我仍然要說:萬有皆逝,唯有精神永存。
5
世紀已臨近黃昏,路上的流浪兒多了。我聽見他們在焦灼地發問:物質的世紀,何處是精神的家園?
我笑答:既然世上還有如許關注著精神命運的心靈,精神何嚐無家可歸?
世上本無家,渴望與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6
“精神貴族”曾經是一個大批判詞彙,可是真正的“精神貴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個精神遭到空前貶值的時代,倘若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精神貴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於物質的清貧,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為了虛榮,而是真正出於精神上的高貴和誠實。
7
自從商業化浪潮席捲中國大陸以來,關於“文化失落”、“人文精神失落”、“知識分子失落”的悲嘆不絕於耳。對於這類談論,我始終感到較隔膜。我相信,一個夠格的知識分子,不論他是學者還是作家、藝術家,他必定是出於自身生命的根本需要而從事精神文化創造的。在精神文化領域內,他不會沒有困惑,毋寧說正因為在人類精神生活和生存意義問題上他比常人有更深刻的困惑,所以才在此領域內比常人有更執著的探索。然而,也正因為此,在是否要關注精神價值和從事精神創造這一點上,他決不會因為世態的變遷而發生動搖。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誌業所在並且一如既往地從事著這一誌業,如果他在此過程中感覺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與歷史責任的某種統一,那麽,應該說他在精神上是充實自足的。信念猶在,誌業猶在,安身立命之本猶在,何嚐失落?他的探索和創造原本是出於他的性情之必然,而不是為了獲取虛名浮利,種瓜得瓜,何失落之有?
理想主義
1
據說,一個人如果在十四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們或許可以引申說,一個民族如果全體都陷入某種理想主義的狂熱,當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難覓理想主義者,又實在太墮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義普遍遭恥笑的時代,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理想主義者,就必定不是因為幼稚,而是因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覺。
2
有兩種理想。一種是社會理想,旨在救世和社會改造。另一種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個人完善。如果說前者還有一個是否切合社會實際的問題,那麽,對於後者來說,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僅僅關涉個人的靈魂,在任何社會條件下,―個人總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隻是因為你不想,決不能以不切實際為由來替自己辯解。
3
理想有何用?
人有靈魂生活和肉身生活。靈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
理想便是靈魂生活的寄託。
所以,就處世來說,如果世道重實利而輕理想,理想主義會顯得不合時宜;就做人來說,隻要一個人看重靈魂生活,理想主義對他便永遠不會過時。
當然,對於沒有靈魂的東西,理想毫無用處。
4
對於一切有靈魂生活的人來說,精神的獨立價值和神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證明也不需證明的公理。
5
聖徒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智者是溫和的理想主義者。
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一個尋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義者會轉而尋求智慧的救助,於是成為智者。
6
實用主義和理想主義都看重價值,但前者看重的是實用價值,後者看重的是精神價值,前者隻問對生存有沒有用,後者卻要追問生存的意義。
在我看來,實用主義哲學夠不上哲學的水平,至於現在流行的處世哲學?營銷哲學之類,則連實用主義哲學的水平也夠不上。
7
我們永遠隻能生活在現在,要偉大就現在偉大,要超脫就現在超脫,要快樂就現在快樂。總之,如果你心目中有了一種生活的理想,那麽,你應該現在就來實現它。倘若你隻是想像將來有一天能夠偉大、超脫或快樂,而現在卻總是委瑣、鑽營、苦惱,則我敢斷定你永遠不會有偉大、超脫、快樂的一天。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理想是現在進行時的,而不是將來時的。
8
“善”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個人的善,即個人道德上、人格上、精神上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是指社會的善,即社會的進步和公正。這兩方麵都牽涉到理想和價值標準的問題。“善”的個人是好人,“善”的社會是好社會,可是好人和好社會應該是什麽樣子的呢?對於個人來說,理想的人性模式是怎樣的,怎樣度過一生才最有意義?對於社會來說,如何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公正,社會進步的目標究竟是什麽?這些問題並無現成的一成不變的答案,需要每個人和每一代人進行獨立的探索。我們隻能確定一點,就是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要有理想,並且為實現理想而努力。沒有理想,個人便是墮落的個人,社會便是腐敗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