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類精神始終在追求某種永恆的價值,這種追求已經形成為一種持久的精神事業和傳統。當我也以自己的追求加入這一事業和傳統時,我漸漸明白,這一事業和傳統超越於一切優秀個人的生死而世代延續,它本身就具有一種永恆的價值,甚至是人世間唯一可能和真實的永恆。
3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肩負著人類的形象向上行進,而人類所達到的高度是由那個攀登得最高的人來代表的。正是通過那些偉人的存在,我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人類的偉大。
當然,能夠達到很高的高度的偉人終歸是少數,但是,隻要我們是在努力攀登,我們就是在為人類的偉大做出貢獻,並且實實在在地分有了人類的偉大。
4
人類精神生活的土壤是統一的,並無學科之分,隻要紮根在這土壤中,生長出的植物都會是茁壯的,不論這植物被怎樣歸類。
5
夜深人靜之時,讀著先哲的作品,分明感覺到人類精神不息的追求,世上自有永恆的精神價值存在,心中很充實。但有時候,忽然想到宇宙之盲目,總有一天會把人類精神這最美麗的花朵毀滅,便感到惶恐和空虛。
6
凡是把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真正當作精神事業和人生使命的人,必定對於人類精神生活的整體懷有堅定的信念。在精神生活的層次上,不存在學科的劃分,真、善、美原是一體,一切努力都體現了同一種永恆的追求。
7
理智上求真,意誌上向善,情感上愛美,三者原是一體,屬於同一顆高貴心靈的追求,是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同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
論信仰
1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當它登高俯視塵世時,它看到限製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恆的缺陷而嚮往完滿,因肉身的限製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
2
人是由兩個途徑走向上帝或某種宇宙精神的,一是要給自己的靈魂生活尋找一個根源,另一是要給宇宙的永恆存在尋找一種意義。這兩個途徑也就是康德所說的心中的道德律和頭上的星空。
3
“上帝”是一個符號,象徵人生不證自明的最高原則,而一切精神跋涉者的困惑便在於總是想去證明它。
4
上帝存在於人的局限性之中。
人在何處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就在何處安放一個上帝。
5
有一天人突然發現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兒,於是就為自己生下了一個父親――上帝。
6
一種信仰無非就是人生根本意義問題的一個現成答案。有兩種人不需要信仰,一種是對此問題從不發問的人,另一種是決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人。前者夠不上信仰,後者超越了信仰。
7
虔誠是對待信仰的一種認真的態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個本無真正信仰的人卻做出虔誠的姿態,必是偽善的。
8
懷疑來自過分認真。無所用心的人從不懷疑,但也沒有信仰。當然,這不妨礙他們以信仰的名義絞殺懷疑者。
9
在任何信仰體製之下,多數人並非真有信仰,隻是做出相信的樣子罷了。於是過分認真的人就起而論究是非,闡釋信仰之真諦,結果被視為異端。
10
有信仰者永遠是少數。利益常常借信仰之名交戰。
11
在信仰崩潰的時代,民族主義往往會抬頭。大神死了,人們便尋求小神祗的庇護。
12
人的心智不可能是全能的,世上一定有人的心智不能達到的領域,我把那不可知的領域稱作神秘。
人的欲望不可能是至高的,世上一定有人的欲望不該褻瀆的價值,我把那不可褻瀆的價值稱作神聖。
宗教的本質不在信神,而在麵對神秘的謙卑和麵對神聖的敬畏。根據前者,人隻是分為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根據後者,人才分為有信仰者和無信仰者。
堅守精神的家園
1
現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們不能脫離這個世界求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這是一個事實。但是,這不是全部事實。我們同時還生活在歷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過程中。所以,對於我們的行為,我們不能隻用交換價值來衡量,而應有更加開闊久遠的參照係。在投入現代潮流的同時,我們要有所堅守,堅守那些永恆的人生價值。一個不能投入的人是一個落伍者,一個無所堅守的人是一個隨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後者令人鄙視。也許有人兩者兼顧,成為一個高瞻遠矚的弄潮兒,那當然就是令人欽佩的了。
2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一切“最高指示”中,至少這一句的確不會過時。
在那個“突出政治”的年代,我對它有自己的讀法,我把它讀作:人不該隻有政治狂熱,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紅彤彤的標語口號海洋裏。
在如今崇拜金錢的氛圍中,我又想起了這句話,並且給它加上新的註解:人不該隻求物質奢華,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花花綠綠的商品海洋裏。
世事無常,潮流變遷。相同的是,凡潮流都可能(當然不是必定)會淹沒人的那一顆脆弱的靈魂。因此,願我們投入任何潮流時都永遠保持這一種清醒:“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人類精神始終在追求某種永恆的價值,這種追求已經形成為一種持久的精神事業和傳統。當我也以自己的追求加入這一事業和傳統時,我漸漸明白,這一事業和傳統超越於一切優秀個人的生死而世代延續,它本身就具有一種永恆的價值,甚至是人世間唯一可能和真實的永恆。
3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肩負著人類的形象向上行進,而人類所達到的高度是由那個攀登得最高的人來代表的。正是通過那些偉人的存在,我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人類的偉大。
當然,能夠達到很高的高度的偉人終歸是少數,但是,隻要我們是在努力攀登,我們就是在為人類的偉大做出貢獻,並且實實在在地分有了人類的偉大。
4
人類精神生活的土壤是統一的,並無學科之分,隻要紮根在這土壤中,生長出的植物都會是茁壯的,不論這植物被怎樣歸類。
5
夜深人靜之時,讀著先哲的作品,分明感覺到人類精神不息的追求,世上自有永恆的精神價值存在,心中很充實。但有時候,忽然想到宇宙之盲目,總有一天會把人類精神這最美麗的花朵毀滅,便感到惶恐和空虛。
6
凡是把宗教、道德、藝術、科學真正當作精神事業和人生使命的人,必定對於人類精神生活的整體懷有堅定的信念。在精神生活的層次上,不存在學科的劃分,真、善、美原是一體,一切努力都體現了同一種永恆的追求。
7
理智上求真,意誌上向善,情感上愛美,三者原是一體,屬於同一顆高貴心靈的追求,是從不同角度來描述同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
論信仰
1
人的精神性自我有兩種姿態。當它登高俯視塵世時,它看到限製的必然,產生達觀的認識和超脫的心情,這是智慧。當它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它因永恆的缺陷而嚮往完滿,因肉身的限製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
2
人是由兩個途徑走向上帝或某種宇宙精神的,一是要給自己的靈魂生活尋找一個根源,另一是要給宇宙的永恆存在尋找一種意義。這兩個途徑也就是康德所說的心中的道德律和頭上的星空。
3
“上帝”是一個符號,象徵人生不證自明的最高原則,而一切精神跋涉者的困惑便在於總是想去證明它。
4
上帝存在於人的局限性之中。
人在何處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界限,就在何處安放一個上帝。
5
有一天人突然發現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兒,於是就為自己生下了一個父親――上帝。
6
一種信仰無非就是人生根本意義問題的一個現成答案。有兩種人不需要信仰,一種是對此問題從不發問的人,另一種是決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人。前者夠不上信仰,後者超越了信仰。
7
虔誠是對待信仰的一種認真的態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個本無真正信仰的人卻做出虔誠的姿態,必是偽善的。
8
懷疑來自過分認真。無所用心的人從不懷疑,但也沒有信仰。當然,這不妨礙他們以信仰的名義絞殺懷疑者。
9
在任何信仰體製之下,多數人並非真有信仰,隻是做出相信的樣子罷了。於是過分認真的人就起而論究是非,闡釋信仰之真諦,結果被視為異端。
10
有信仰者永遠是少數。利益常常借信仰之名交戰。
11
在信仰崩潰的時代,民族主義往往會抬頭。大神死了,人們便尋求小神祗的庇護。
12
人的心智不可能是全能的,世上一定有人的心智不能達到的領域,我把那不可知的領域稱作神秘。
人的欲望不可能是至高的,世上一定有人的欲望不該褻瀆的價值,我把那不可褻瀆的價值稱作神聖。
宗教的本質不在信神,而在麵對神秘的謙卑和麵對神聖的敬畏。根據前者,人隻是分為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根據後者,人才分為有信仰者和無信仰者。
堅守精神的家園
1
現代世界是商品世界,我們不能脫離這個世界求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這是一個事實。但是,這不是全部事實。我們同時還生活在歷史和宇宙中,生活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過程中。所以,對於我們的行為,我們不能隻用交換價值來衡量,而應有更加開闊久遠的參照係。在投入現代潮流的同時,我們要有所堅守,堅守那些永恆的人生價值。一個不能投入的人是一個落伍者,一個無所堅守的人是一個隨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後者令人鄙視。也許有人兩者兼顧,成為一個高瞻遠矚的弄潮兒,那當然就是令人欽佩的了。
2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一切“最高指示”中,至少這一句的確不會過時。
在那個“突出政治”的年代,我對它有自己的讀法,我把它讀作:人不該隻有政治狂熱,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紅彤彤的標語口號海洋裏。
在如今崇拜金錢的氛圍中,我又想起了這句話,並且給它加上新的註解:人不該隻求物質奢華,把自己的靈魂淹沒在花花綠綠的商品海洋裏。
世事無常,潮流變遷。相同的是,凡潮流都可能(當然不是必定)會淹沒人的那一顆脆弱的靈魂。因此,願我們投入任何潮流時都永遠保持這一種清醒:“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