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我相信,靈魂和肉體必定有著不同的來源。我隻能相信,不能證明,因為靈魂的來源是神秘的,而一切用肉體解釋靈魂的嚐試都過於牽強。
5
有時候我想,人的肉體是相似的,由同樣的物質組成,服從著同樣的生物學法則,唯有靈魂的不同才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有時候我又想,靈魂是神在肉體中的棲居,不管人的肉體在膚色和外貌上怎樣千差萬別,那棲居於其中的必定是同一個神。
6
靈魂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它總是在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就像遊子渴望回到故鄉一樣。至於這故鄉究竟在哪裏,卻是永恆的謎。我們隻好用寓言的方式,把那裏稱作天國、淨土、仙境等等。
7
古往今來,以那些最優秀的分子為代表,在人類中始終存在著一種精神性的渴望和追求。人身上發動這種渴望和追求的那個核心顯然不是肉體,也不是以求知為鵠的的理智,我們隻能稱之為靈魂。我在此意義上相信靈魂的存在。
8
即使人類精神在宇宙過程中隻有極短暫的存在,它也不可能沒有來源。因此,關於宇宙精神本質的假設是唯一的選擇。這一假設永遠不能證實,但也永遠不能證偽。正因為如此,信仰總是一種冒險。也許,與那些世界征服者相比,精神探索者們是一些更大的冒險家,因為他們想得到的是比世界更寶貴更持久的東西。
9
據我觀察,有靈魂的人對動物的生命往往有著同情的了解。靈魂是什麽?很可能是原始而又永恆的生命在某一個人身上獲得了自我意識和精神表達。因此,一個有靈魂的人決不會隻愛自己的生命,他必定能體悟眾生一體、萬有同源的真理。
追求
1
每個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還有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這就是追求本身。我寧願做一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願是一個不再追求的成功者。如果說成功是青春的一個夢,那麽,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個人心靈年輕的最好證明。誰追求不止,誰就青春長在。一個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結束的。
2
在精神領域的追求中,不必說世俗的成功,社會和歷史所承認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標。在這裏,目標即寓於過程之中,對精神價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這種追求愈執著,就愈是超越於所謂成敗。一個默默無聞的賢哲也許更是賢哲,一個身敗名裂的聖徒也許更是聖徒。如果一定要論成敗,一個偉大的失敗者豈不比一個渺小的成功者更有權被視為成功者?
3
能被失敗阻止的追求是一種軟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種淺薄的追求,它證明了目標的有限。
4
在艱難中創業,在萬馬齊喑時吶喊,在時代舞台上叱吒風雲,這是一種追求。
在淡泊中堅持,在天下沸沸揚揚時沉默,在名利場外自甘於寂寞和清貧,這也是一種追求。
追求未必總是顯示進取的姿態。
5
那個在無盡的道路上追求著的人迷惘了。那個在無路的荒原上尋覓著的人失落了。怪誰呢?誰叫他追求,誰叫他尋覓!
無所追求和尋覓的人們,決不會有迷惘感和失落感,他們活得明智而充實。
6
我不想知道你有什麽,隻想知道你在尋找什麽,你就是你所尋找的東西。
7
有的人總是在尋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從來不尋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種好,隻有天知道。
8
一顆覺醒的靈魂,它的覺醒的鮮明徵兆是對虛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銳的覺察和強烈的排斥。這時候,它就會因為清醒而感到痛苦。
9
如果沒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鋪張,懷念的惆悵在事後演繹,直接的擁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實上,懷念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內容。
10
一個人的靈魂不安於有生有滅的肉身生活的限製,尋求超越的途徑,不管他的尋求有無結果,尋求本身已經使他和肉身生活保持了一個距離。這個距離便是他的自由,他的收穫。
11
人們常常把精神危機當作一個貶義詞。誠然,與健康相比,危機是病態。但是,與麻木相比,危機卻顯示了生機。一個人、一個民族精神上發生危機,至少表明這個人、這個民族有較高的精神追求,追求受挫,於是才有危機。如果時代生病了,一個人也許就隻能在危機與麻木二者中作選擇,隻有那些優秀的靈魂才會對時代的疾病感到切膚之痛。可怕的不是危機,而是麻木。
12
一個精神貧乏、缺乏獨特個性的人,當然不會遭受精神上危機的折磨。可是,對於一個精神需求很高的人來說,危機,即供求關係的某種脫節,卻是不可避免的。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誼、愛和事業,但不是他要的那一種,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飢餓。這樣的人,必須自己來為自己創造精神的食物。
人類精神生活的整體
1
人類的精神生活體現為精神追求的漫長歷史,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這個歷史一開始是外在的,他必須去重新占有它。就最深層的精神生活而言,時代的區別並不重要。無論在什麽時代,每一個個體都必須並且能夠獨自麵對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獲得他的精神個性,而這同時也就是他對人類精神歷史的占有和參與。
我相信,靈魂和肉體必定有著不同的來源。我隻能相信,不能證明,因為靈魂的來源是神秘的,而一切用肉體解釋靈魂的嚐試都過於牽強。
5
有時候我想,人的肉體是相似的,由同樣的物質組成,服從著同樣的生物學法則,唯有靈魂的不同才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有時候我又想,靈魂是神在肉體中的棲居,不管人的肉體在膚色和外貌上怎樣千差萬別,那棲居於其中的必定是同一個神。
6
靈魂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它總是在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就像遊子渴望回到故鄉一樣。至於這故鄉究竟在哪裏,卻是永恆的謎。我們隻好用寓言的方式,把那裏稱作天國、淨土、仙境等等。
7
古往今來,以那些最優秀的分子為代表,在人類中始終存在著一種精神性的渴望和追求。人身上發動這種渴望和追求的那個核心顯然不是肉體,也不是以求知為鵠的的理智,我們隻能稱之為靈魂。我在此意義上相信靈魂的存在。
8
即使人類精神在宇宙過程中隻有極短暫的存在,它也不可能沒有來源。因此,關於宇宙精神本質的假設是唯一的選擇。這一假設永遠不能證實,但也永遠不能證偽。正因為如此,信仰總是一種冒險。也許,與那些世界征服者相比,精神探索者們是一些更大的冒險家,因為他們想得到的是比世界更寶貴更持久的東西。
9
據我觀察,有靈魂的人對動物的生命往往有著同情的了解。靈魂是什麽?很可能是原始而又永恆的生命在某一個人身上獲得了自我意識和精神表達。因此,一個有靈魂的人決不會隻愛自己的生命,他必定能體悟眾生一體、萬有同源的真理。
追求
1
每個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還有比成功更寶貴的東西,這就是追求本身。我寧願做一個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願是一個不再追求的成功者。如果說成功是青春的一個夢,那麽,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個人心靈年輕的最好證明。誰追求不止,誰就青春長在。一個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結束的。
2
在精神領域的追求中,不必說世俗的成功,社會和歷史所承認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標。在這裏,目標即寓於過程之中,對精神價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這種追求愈執著,就愈是超越於所謂成敗。一個默默無聞的賢哲也許更是賢哲,一個身敗名裂的聖徒也許更是聖徒。如果一定要論成敗,一個偉大的失敗者豈不比一個渺小的成功者更有權被視為成功者?
3
能被失敗阻止的追求是一種軟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種淺薄的追求,它證明了目標的有限。
4
在艱難中創業,在萬馬齊喑時吶喊,在時代舞台上叱吒風雲,這是一種追求。
在淡泊中堅持,在天下沸沸揚揚時沉默,在名利場外自甘於寂寞和清貧,這也是一種追求。
追求未必總是顯示進取的姿態。
5
那個在無盡的道路上追求著的人迷惘了。那個在無路的荒原上尋覓著的人失落了。怪誰呢?誰叫他追求,誰叫他尋覓!
無所追求和尋覓的人們,決不會有迷惘感和失落感,他們活得明智而充實。
6
我不想知道你有什麽,隻想知道你在尋找什麽,你就是你所尋找的東西。
7
有的人總是在尋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從來不尋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種好,隻有天知道。
8
一顆覺醒的靈魂,它的覺醒的鮮明徵兆是對虛假的生活突然有了敏銳的覺察和強烈的排斥。這時候,它就會因為清醒而感到痛苦。
9
如果沒有追求的激情在事前鋪張,懷念的惆悵在事後演繹,直接的擁有必定是十分枯燥的。事實上,懷念和追求構成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內容。
10
一個人的靈魂不安於有生有滅的肉身生活的限製,尋求超越的途徑,不管他的尋求有無結果,尋求本身已經使他和肉身生活保持了一個距離。這個距離便是他的自由,他的收穫。
11
人們常常把精神危機當作一個貶義詞。誠然,與健康相比,危機是病態。但是,與麻木相比,危機卻顯示了生機。一個人、一個民族精神上發生危機,至少表明這個人、這個民族有較高的精神追求,追求受挫,於是才有危機。如果時代生病了,一個人也許就隻能在危機與麻木二者中作選擇,隻有那些優秀的靈魂才會對時代的疾病感到切膚之痛。可怕的不是危機,而是麻木。
12
一個精神貧乏、缺乏獨特個性的人,當然不會遭受精神上危機的折磨。可是,對於一個精神需求很高的人來說,危機,即供求關係的某種脫節,卻是不可避免的。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誼、愛和事業,但不是他要的那一種,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飢餓。這樣的人,必須自己來為自己創造精神的食物。
人類精神生活的整體
1
人類的精神生活體現為精神追求的漫長歷史,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這個歷史一開始是外在的,他必須去重新占有它。就最深層的精神生活而言,時代的區別並不重要。無論在什麽時代,每一個個體都必須並且能夠獨自麵對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獲得他的精神個性,而這同時也就是他對人類精神歷史的占有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