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來到應天,一見趙構就放聲痛哭,君臣二人緬懷舊事,唏噓感嘆。好不容易才止住了悲痛,趙構問李綱怎麽做才能重振朝綱、安撫百姓。李綱給趙構提了十條意見,這十條意見說穿了就兩個核心。第一個就是要殺掉張邦昌。因為天下百姓、忠臣良民拚死拚活地抵抗金軍,保家衛國,都沒有什麽封賞,而張邦昌這個偽皇帝最後卻封郡王、太宰,這不是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嗎?所以必須殺掉張邦昌,不殺他不足以振奮天下人的士氣。第二個就是要練兵。練兵之後北伐,迎回徽欽二帝,洗雪前恥。
我們可以想像,趙構滿心歡喜地把李綱召來,目的是想讓李綱幫自己壓住台,好讓天下的臣民將士都聽自己的,都拿自己當皇帝。結果李綱提的十條意見,核心無非就是讓自己出兵,把徽欽二帝接回來。按照正常人的心理來分析,趙構這時候的心情一定低落到了極點。用老百姓的話說,後悔得腸子都青了:我怎麽把這麽個人給弄進來了啊?
李綱這個人,人品是很忠直,但直得過分就有點迂了。他就一門心思要打敗金軍、迎回二聖,誰反對他都不行。遇到意見與他相左的,定要辯個高低,直到跟他一致才肯罷休。但李綱忽略了一個問題,幹這些事情是需要錢的,是需要軍需物資供應的。當時山河殘破,生靈塗炭,打仗並非當務之急,怎麽收拾人心、穩定殘局才是至關重要的。另外,李綱黨同伐異,對意見不同的大臣打壓得很厲害。這樣一來,朝廷中反對他的人很多,意見也很大。在李綱的堅持下,張邦昌被賜死。對於張邦昌之死,包括南宋的史學家,都有為張邦昌鳴不平的,說張邦昌雖然僭越,當了逆賊,但實出脅迫。他不是非要上趕著當這個偽皇帝,而且,李綱能夠舉出的實證無非就是他淫亂後宮,跟先朝的嬪妃有過那麽一回事兒,不過那也是在醉酒的情況下發生的。過於剛直就沒法團結眾臣,李綱這種決絕的處事態度,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最後,李綱這個宰相做了77天就被罷免了。
【趙構立腳尚且未穩,返回北國的金人就已得知自己冊立的傀儡皇帝張邦昌,把皇位拱手讓給了趙氏皇族,並且建立起了南宋政權,因此金軍再一次大舉南下進犯。麵對來勢洶洶的金國大軍,趙構該怎麽辦呢?】
第八講:書生抗金(2)
看到金軍南下,趙構的第一反應就是跑。但皇帝不能叫跑,叫巡幸。當年金軍南下時,徽宗不就是巡幸東南去了嗎?所以他沿著父親指明的道路,也要巡幸東南。從宋朝開始,中國的經濟中心就轉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區也沒有遭到戰火破壞,比較富庶,民心還可以收拾,於是他決定去往揚州。金軍攻破汴梁城之後,並沒有在中原駐軍,這還得歸功於張邦昌。當初金國撤軍的時候問張邦昌,要不要留一點人馬幫你看場子?張邦昌當下拒絕,說我們大楚有能力保衛自己,所以金軍就都撤走了。這樣一來,廣大中原地區實際上仍舊掌握在漢人的手裏。高宗皇帝逃到揚州之前,任命宗澤為東京留守,負責防守汴梁。宋朝的軍民百姓們以宗澤為核心,繼續抵抗金軍。
宗澤做了東京留守之後,嘔心瀝血,秣馬厲兵,準備大幹一場,他在給皇帝的上疏中說:“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嚐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說以乞盟,終致二聖北遷,宗社蒙恥……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意思是說,金國人一來,奸臣們整天就是嚷嚷著議和,從來沒見朝廷派過一兵一卒去跟金國人決戰,所以造成二聖蒙塵被俘。我雖然駑下怯弱,但願意冒著飛箭滾石,帶領將士抵抗金軍,捐軀報國。這就又回到了老話題,即便你和你手下的將士都願意為國捐軀,可打仗的軍費從哪裏來?所以宋高宗看了宗澤的上疏後,說愛卿忠心可嘉,說完就沒下文了。而且一看到“二聖”這種字眼,宋高宗心裏難免會咯噔一下——又提二聖未還,那你就守在汴梁,替我做第一道抵擋的防線吧。
【金軍大舉南下,宋高宗趙構準備逃跑,派出宗澤留守東京,作為抵抗金軍的第一道防線。那麽,麵對來勢洶洶的金國鐵騎,宗澤如何才能抵擋住金軍的進攻?在歷史當中,宗澤又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宗澤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是宋神宗年間的進士,本來不通兵事,但史籍記載他“繕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義勇”。說他修繕城池,加固城牆,完善守城的器械,還招募地方的精壯,做好守城的準備。從中可以看出,宗澤是靠義勇對抗金國,而不是官軍。義勇就是類似於水泊梁山的好漢那樣的人。因為宋金兩軍不斷交戰,百姓反覆遭到戰火塗炭,於是就自發地組織起來保衛家園,誰來搶就打誰。有的義勇慢慢壯大了,就開始為禍一方。據說當時河西巨寇王善擁七十萬眾,揚言要攻打汴梁城。汴梁城百姓很恐慌,金國人還沒打來,自己的巨寇土匪卻先來了,萬一汴梁城守不住怎麽辦?宗澤說不怕,我去招安他。於是宗澤一人一馬,單騎出城前往王善的巢穴。宗澤見到王善後,說現在金人入境,國家處於危難之中,最需要的就是像王公您這樣的人。現在您不救國不說,還要在背後插一刀子,這算怎麽一回事?您麾下有七十萬眾,為國家建功立業正在此時,萬不能光看眼前利,還得想想身後名啊。您是願意青史留名,還是想遺臭萬年呢?宗澤說得入情入理,王善深為感動,當即表示願意率七十萬眾解甲,聽從宗澤調遣。宗澤招募王善的七十萬義勇,如果真能去跟金國對抗的話,中原地區的戰爭形勢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改觀,但是史書上沒有這方麵的記載。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宗澤確實率軍在汴梁城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抵抗,拖住了金軍主力南下的步伐。據說宗澤在河北地區威望很高,當地漢人甚至包括金人,都尊宗澤為宗爺爺。
第八講:書生抗金(3)
【宗澤雖為一介書生,並不通曉軍事,但他卻憑著一顆赤膽忠心,招募義勇,抵抗金兵,贏得了威望。不僅如此,在宗澤的麾下,還有一些為後世所推崇的名將英雄,其中就包括嶽飛。那麽宗澤和嶽飛,他們倆是怎麽認識的呢?】
嶽飛開始隻是一個小兵或者下級官吏,在違反軍法將受處罰的時候被宗澤救了下來。後來宗澤發現嶽飛是個人才,就開始不斷地重用提拔他。
有一天,宗澤把嶽飛叫到自己帳中,對他說,你確實英勇善戰,是個可培養的人才,來日必成大器。但是你打仗太隨心所欲,不按章法,不按套路,老這麽瞎打也不行。我這兒有太宗皇帝留下的陣圖,你拿去好好參考參考,學學正規戰法。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講,宗澤是讓嶽飛學學軍校教的那套東西。嶽飛接過陣圖,當著宗澤的麵草草翻了幾下,就放在了一邊。宗澤很驚訝,問他為什麽不看陣圖。嶽飛回答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爭的形勢是千變萬化的,不能全照陣圖來打,要不我們怎麽老打敗仗呢?隻要能打勝仗,什麽方法都可以用。宗澤一聽,覺得這年輕人說得有道理,但是轉念一想:嶽飛的脾氣也太大了吧,剛立點戰功,就敢頂撞領導,而且還是我這麽大的幹部,他也太目中無人了!於是宗澤就將嶽飛推薦到河北都統製張所帳下任職。結果嶽飛在張所那裏也是屢立戰功,引起了別人的妒忌和不滿,跟同事的關係搞得很僵,就又回到了宗澤的帳下。 從這裏可以看出,嶽飛是一個不世出的名將,比較桀驁不馴,不是特別好管。有才能的人恃才傲物,可能大多都有
我們可以想像,趙構滿心歡喜地把李綱召來,目的是想讓李綱幫自己壓住台,好讓天下的臣民將士都聽自己的,都拿自己當皇帝。結果李綱提的十條意見,核心無非就是讓自己出兵,把徽欽二帝接回來。按照正常人的心理來分析,趙構這時候的心情一定低落到了極點。用老百姓的話說,後悔得腸子都青了:我怎麽把這麽個人給弄進來了啊?
李綱這個人,人品是很忠直,但直得過分就有點迂了。他就一門心思要打敗金軍、迎回二聖,誰反對他都不行。遇到意見與他相左的,定要辯個高低,直到跟他一致才肯罷休。但李綱忽略了一個問題,幹這些事情是需要錢的,是需要軍需物資供應的。當時山河殘破,生靈塗炭,打仗並非當務之急,怎麽收拾人心、穩定殘局才是至關重要的。另外,李綱黨同伐異,對意見不同的大臣打壓得很厲害。這樣一來,朝廷中反對他的人很多,意見也很大。在李綱的堅持下,張邦昌被賜死。對於張邦昌之死,包括南宋的史學家,都有為張邦昌鳴不平的,說張邦昌雖然僭越,當了逆賊,但實出脅迫。他不是非要上趕著當這個偽皇帝,而且,李綱能夠舉出的實證無非就是他淫亂後宮,跟先朝的嬪妃有過那麽一回事兒,不過那也是在醉酒的情況下發生的。過於剛直就沒法團結眾臣,李綱這種決絕的處事態度,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最後,李綱這個宰相做了77天就被罷免了。
【趙構立腳尚且未穩,返回北國的金人就已得知自己冊立的傀儡皇帝張邦昌,把皇位拱手讓給了趙氏皇族,並且建立起了南宋政權,因此金軍再一次大舉南下進犯。麵對來勢洶洶的金國大軍,趙構該怎麽辦呢?】
第八講:書生抗金(2)
看到金軍南下,趙構的第一反應就是跑。但皇帝不能叫跑,叫巡幸。當年金軍南下時,徽宗不就是巡幸東南去了嗎?所以他沿著父親指明的道路,也要巡幸東南。從宋朝開始,中國的經濟中心就轉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區也沒有遭到戰火破壞,比較富庶,民心還可以收拾,於是他決定去往揚州。金軍攻破汴梁城之後,並沒有在中原駐軍,這還得歸功於張邦昌。當初金國撤軍的時候問張邦昌,要不要留一點人馬幫你看場子?張邦昌當下拒絕,說我們大楚有能力保衛自己,所以金軍就都撤走了。這樣一來,廣大中原地區實際上仍舊掌握在漢人的手裏。高宗皇帝逃到揚州之前,任命宗澤為東京留守,負責防守汴梁。宋朝的軍民百姓們以宗澤為核心,繼續抵抗金軍。
宗澤做了東京留守之後,嘔心瀝血,秣馬厲兵,準備大幹一場,他在給皇帝的上疏中說:“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嚐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以言和,暮入一說以乞盟,終致二聖北遷,宗社蒙恥……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意思是說,金國人一來,奸臣們整天就是嚷嚷著議和,從來沒見朝廷派過一兵一卒去跟金國人決戰,所以造成二聖蒙塵被俘。我雖然駑下怯弱,但願意冒著飛箭滾石,帶領將士抵抗金軍,捐軀報國。這就又回到了老話題,即便你和你手下的將士都願意為國捐軀,可打仗的軍費從哪裏來?所以宋高宗看了宗澤的上疏後,說愛卿忠心可嘉,說完就沒下文了。而且一看到“二聖”這種字眼,宋高宗心裏難免會咯噔一下——又提二聖未還,那你就守在汴梁,替我做第一道抵擋的防線吧。
【金軍大舉南下,宋高宗趙構準備逃跑,派出宗澤留守東京,作為抵抗金軍的第一道防線。那麽,麵對來勢洶洶的金國鐵騎,宗澤如何才能抵擋住金軍的進攻?在歷史當中,宗澤又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
宗澤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是宋神宗年間的進士,本來不通兵事,但史籍記載他“繕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義勇”。說他修繕城池,加固城牆,完善守城的器械,還招募地方的精壯,做好守城的準備。從中可以看出,宗澤是靠義勇對抗金國,而不是官軍。義勇就是類似於水泊梁山的好漢那樣的人。因為宋金兩軍不斷交戰,百姓反覆遭到戰火塗炭,於是就自發地組織起來保衛家園,誰來搶就打誰。有的義勇慢慢壯大了,就開始為禍一方。據說當時河西巨寇王善擁七十萬眾,揚言要攻打汴梁城。汴梁城百姓很恐慌,金國人還沒打來,自己的巨寇土匪卻先來了,萬一汴梁城守不住怎麽辦?宗澤說不怕,我去招安他。於是宗澤一人一馬,單騎出城前往王善的巢穴。宗澤見到王善後,說現在金人入境,國家處於危難之中,最需要的就是像王公您這樣的人。現在您不救國不說,還要在背後插一刀子,這算怎麽一回事?您麾下有七十萬眾,為國家建功立業正在此時,萬不能光看眼前利,還得想想身後名啊。您是願意青史留名,還是想遺臭萬年呢?宗澤說得入情入理,王善深為感動,當即表示願意率七十萬眾解甲,聽從宗澤調遣。宗澤招募王善的七十萬義勇,如果真能去跟金國對抗的話,中原地區的戰爭形勢應該會有一個明顯的改觀,但是史書上沒有這方麵的記載。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宗澤確實率軍在汴梁城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抵抗,拖住了金軍主力南下的步伐。據說宗澤在河北地區威望很高,當地漢人甚至包括金人,都尊宗澤為宗爺爺。
第八講:書生抗金(3)
【宗澤雖為一介書生,並不通曉軍事,但他卻憑著一顆赤膽忠心,招募義勇,抵抗金兵,贏得了威望。不僅如此,在宗澤的麾下,還有一些為後世所推崇的名將英雄,其中就包括嶽飛。那麽宗澤和嶽飛,他們倆是怎麽認識的呢?】
嶽飛開始隻是一個小兵或者下級官吏,在違反軍法將受處罰的時候被宗澤救了下來。後來宗澤發現嶽飛是個人才,就開始不斷地重用提拔他。
有一天,宗澤把嶽飛叫到自己帳中,對他說,你確實英勇善戰,是個可培養的人才,來日必成大器。但是你打仗太隨心所欲,不按章法,不按套路,老這麽瞎打也不行。我這兒有太宗皇帝留下的陣圖,你拿去好好參考參考,學學正規戰法。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講,宗澤是讓嶽飛學學軍校教的那套東西。嶽飛接過陣圖,當著宗澤的麵草草翻了幾下,就放在了一邊。宗澤很驚訝,問他為什麽不看陣圖。嶽飛回答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爭的形勢是千變萬化的,不能全照陣圖來打,要不我們怎麽老打敗仗呢?隻要能打勝仗,什麽方法都可以用。宗澤一聽,覺得這年輕人說得有道理,但是轉念一想:嶽飛的脾氣也太大了吧,剛立點戰功,就敢頂撞領導,而且還是我這麽大的幹部,他也太目中無人了!於是宗澤就將嶽飛推薦到河北都統製張所帳下任職。結果嶽飛在張所那裏也是屢立戰功,引起了別人的妒忌和不滿,跟同事的關係搞得很僵,就又回到了宗澤的帳下。 從這裏可以看出,嶽飛是一個不世出的名將,比較桀驁不馴,不是特別好管。有才能的人恃才傲物,可能大多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