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節:曼穀行(13)


    現在到了泰國的大皇宮。在進門之前,我自然而然地就會回憶起以前看過的所有的皇宮,在潛意識中加以對比,而產生了一種德國接受美學學派所說的"期望視野"。我究竟期望在這座大皇宮裏看到什麽樣的東西呢?我自己也並不十分清楚,隱隱約約地好像要看到一點類似中國故宮似的東西。泰國畢竟是在東方而且是我們的近鄰嘛。


    我腦海裏似乎就晃動著北京故宮的影像,上麵還罩上了一層極薄極薄的無憂宮和紅堡的影子,踏進了大皇宮的大門。然而,第一個印象就帶給了我一點淡淡的失望:宮門一不巍峨,二不精緻,隻是比普通邸宅的大門大了一些,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走了進去,庭院也並不寬敞。這同我的期望,即使是朦朦的期望吧,是有極大的距離的。我真感到失望,感到落寞。然而,當我走近一些宮殿時,我看到一些柱子上鑲嵌著寶石之類的東西,閃出了炫目的光輝。牆壁上則彩繪著壁畫,煙雲繚繞,宮闕巍峨,內容多半是《羅摩衍那》中的故事。原來泰國王室與羅摩有什麽淵源,所以印度古代英雄羅摩十分受到崇敬。皇宮裏壁畫上畫著羅摩的故事,也就絲毫不足怪了。我的眼前豁然開朗,目為之明,耳為之聰,深悔剛才的失望與落寞了。


    但這還不是參觀的高潮,高潮還在後麵。陳博士帶我們走進了崇高宏偉的玉佛宮,金碧輝煌,香菸繚繞。殿非常高,仰頭一望,宛如走進了歐洲哥德式的大教堂,藻井高懸在雲端。一尊龐大的玉佛,高踞在神龕裏,慈眉善目,溢滿慈悲。陳博士跪在大理石的地上禮佛。我雖然不信佛教,但是我對真誠信仰任何宗教的人都懷有敬意,除了個別的陰森古怪的邪教外,任何宗教都是教人做好事的。我因此也順便坐在地上,腿下大理石的清涼立即流遍了我整個身子,同外麵三十多攝氏度的炎熱相比,真無異進入了清涼世界,甚至是清涼的佛土,我立即神清氣爽,好像也頗能分享大殿中跪在地上的善男信女的天福了。


    我們離開了玉佛殿,在黑頭髮、白頭髮、黃頭髮、灰頭髮,黑眼睛,藍眼睛,高鼻樑,低鼻樑,形形色色的人流中,擠出了大皇宮,走到了大馬路上,上了等在那裏的汽車。在我的心中,我默默地說了聲:"再見,大皇宮!我有朝一日,還會回來的。"


    現在,時間已近中午,天氣更熱了。這是我到曼穀來後第一次感到熱。天公好像又有點作美,想彌補我對曼穀這個大火爐的"失望"。"索性熱一下,讓你嚐一嚐熱的滋味!"我好像聽到天老爺這樣說。熱滋味我嚐到了,身上出了汗;但是肚子裏也感到空了。陳博士建議去參觀法政大學,並在那裏進午餐。前一句受到我的歡迎,後一句受到我的讚賞。於是我們就到了法政大學。


    提起法政大學來,真是大大地有名。它同朱拉隆功大學並稱泰國最高學府。據陳博士介紹,這所大學有點像北京大學。歷次學生運動都在這裏湧起,然後波及全曼穀,以至全泰國。校外一片廣場似的地方,學潮一起,就旌旗匝地,呼聲震天。但是,眼前學校是十分平靜的。學生有的上課,有的吃飯,怡怡如也。陳博士請出了校長同我們見麵。又領我們到院長辦公室,同院長和教授們見麵。院長和幾位教授都是德國留學生,都講德國話,一位年輕的教授就用德文給我介紹了情況。我心裏暗暗地發笑:原來這一位陳博士悄沒聲地在這裏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德國派,這在泰國,甚至東南亞國家,都是絕無僅有的,這裏流行的是英語。我們離開了院長辦公室,又去看了陳博士的辦公室,然後走向餐廳。路上碰到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是學生,還是教員。他們都對陳博士合十致敬。看起來這一所擅長鬧學潮的學校,並不那麽可怕。杏壇春暖,程門立雪,老師循循善誘,學生彬彬有禮,師生之間,其樂融融。另一方麵也能看出,陳博士在學生和教員中是很有威望的,離開了法政大學,又乘車到朱拉隆功大學看了看校園。泰國的最高學府我算是都看過了。


    就這樣,我們在曼穀的最後一天,是很充實很有意義很愉快的一天。這當然都要感謝陳貞煜博士。這一位今雨而又似舊雨的朋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臨別時,我心裏像對大皇宮說的話那樣,對陳貞煜博士說:"親愛的朋友!再見了,有朝一日,我們還會見麵的,或在曼穀,或在北京!"


    1994年5月21日


    奇 石 館奇 石 館


    石頭有什麽奇怪的呢?隻要是山區,遍地是石頭,磕磕絆絆,走路很不方便,讓人厭惡之不及,哪裏還有什麽美感呢?


    但是,欣賞奇石,好像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的審美情趣。南南北北,且不說那些名園,即使是在最普通的花園中,都能夠找到幾塊大小不等的太湖石,甚至假山。這些石頭都能夠給花園增添情趣,增添美感,再襯托上古木、修竹、花欄、草坪、曲水,清池、台榭、畫廊等等,使整個花園成為一個審美的整體,錯綜與和諧統一,幽深與明朗並存,充分發揮出東方花園的魅力。


    第109節:曼穀行(14)


    我現在所住的燕園,原是明清名園,多處有怪石古石。據說都是明末米萬鍾花費了驚人的巨貲,從南方運來的。連頤和園中樂壽堂前那一塊巨大的石頭,也是米萬鍾運來的,因為花費太大,他這個富翁因此而破了產。


    這些石頭之所以受人青睞,並不是因為它大,而是因為它奇,它美,美在何處呢?據行家說,太湖石必須具備四個條件,才能算是美而奇:透、漏、秀、皺。用不著一個字一個字地來分析解釋。歸納起來,可以這樣理解:太湖石最忌平板。如果不忌的話,則從山上削下任何一塊石頭來,都可以充數。那還有什麽奇特,有什麽詭異呢?它必須是玲瓏剔透,才能顯現其美,而能達到這個標準,必須是在水中已經被波浪沖刷了億萬年。夫美豈易言哉!豈易言哉!


    以上說的是大石頭。小石頭也有同樣的情況。中國人愛小石頭的激情,決不下於大石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南京的雨花石。雨花大名垂宇宙,由來久矣。其主要特異之處在於小石頭中能夠辨認出來的形象。我曾在某一個報刊上讀到一則關於雨花石的報導,說某一塊石頭中有一幅觀音菩薩的像,宛然如書上畫的或廟中塑的,形態畢具,絲毫不爽。又有一塊石頭,花紋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也是形象生動,不容同任何人、神、鬼、怪混淆。這些都是鬼斧神工,本色天成,人力在這裏實在無能為力。另外一種小石頭就是有小山小石的盆景。一座隻有幾寸至多一尺來高的石頭山,再陪襯上幾棵極為矮小卻具有參天之勢的樹,望之有如泰嶽,巍峨崇峻,咫尺千裏,真的是"一覽眾山小"了。


    總之,中國人對奇特的石頭,不管大塊與小塊,都情有獨鍾,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審美情趣,為其他國家所無。美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香山飯店時,利用幾麵大玻璃窗當作前景,窗外小院中聳立著一塊太湖石,窗子就成了畫麵。這種設計思想,極為中國審美學家所稱讚。雖然貝聿銘這個設計獲得了西方的國際大獎,我看這也是為了適應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碧眼黃髮人未必理解與欣賞。現在文化一詞極為流行,什麽東西都是文化,什麽茶文化、酒文化,甚至連鹽和煤都成了文化。我們現在來一個石文化,恐怕也未可厚非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生的遠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一生的遠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