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獅子林,又進老虎山。這裏的老虎山也別具特色。我們到的時候,老虎還在山中河畔奔跳嬉戲。飼虎人發出了一聲怪調,老虎立刻跑回到鐵柵欄裏,飼虎人乘機把一個鐵門放下來,擋住了老虎的退路。老虎隻好呆在一個幾丈見方的鐵柵欄裏,來回地繞圈子。這時園主任就親切地招呼我們把手從鐵柱子的縫隙裏伸進鐵柵欄去摸老虎。我們開頭確實有點膽怯,手想伸又縮。中國俗話說"老虎屁股摸不得",這話早已深入人心,老虎如何能去摸呢?但是園主任卻再三敦促解釋,說這老虎是在動物園裏養大的,人撫摩它,它會感到高興,吼上兩聲,是表示它內心的快樂,決無惡意,用不著害怕。他並且還再三示範,親自把手伸進鐵柵欄,撫摩老虎的脖子和屁股。我也就戰戰兢兢地把手伸了進去,摸了一下老虎的屁股。中國俗話說是摸不得的東西我終於摸了,這難道不是一生中難以忘懷的事情嗎?


    我們轉身又去看一隻病豹,它被夾在一個鐵籠子裏,不能轉身,不能亂動,這樣醫生就可以隨意給它紮針注射。我們還去看了一隻小老虎。園主任說,這隻小老虎從小養在他家裏,他的小孩就同它玩,像一隻小貓似的。現在,不過才八個月,但已經知道齜牙咧嘴,大有不遜之意,不像小時候那樣馴服好玩,隻好把它關在籠子裏了。


    我們就這樣參觀了海德拉巴的動物園。這一切都可以說是奇遇,都是畢生難忘的。但是,這一切之所以難忘,並不在於獵奇,而在於印度勞動人民對我們自然流露出來的友好情誼。據我了解,在印度飼養獅虎的人大抵都是出身於低級種姓的勞動人民。我們剛進動物園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他們,因為他們好像影子似的,悄悄地走路,悄悄地幹活,不發出一點聲音。仿佛到了獅子林老虎山,他們才突然出現在我們眼前。獅子林中,老虎山上,飼養員就是他們這一些人。另外還有一個獅子山,裏麵養著幾頭獅子,同前麵講的獅子林不是一回事,在這裏獅子是圈在一片山林中的,人們站在壕溝旁邊來欣賞它們。一個皮膚黝黑的飼養員發出一種類似"來,來"的聲音。這當然不是中文的"來",而好像是獅子的名字。聽到呼喊自己的名字,猛然從密林深處響起一片驚雷似的怒吼,一頭大雄獅狂奔過來。山洞中怒吼的回聲久久不息。我們冷不防吃了一驚,我們下意識地就想躲開,但一看到前麵的壕溝,知道獅子是跳不過來的,才安定了心神,以壕溝對麵的雄獅為背景,大照其相。


    到了此時,我才認真注意到這位飼養員的存在,如果沒有他,我們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把獅子叫過來的。我默默地打量著那位淳樸老實的印度勞動人民,心裏油然興起感激之情。


    在上麵講到獅林虎山中,照管獅子老虎的也同樣是這些皮膚黝黑的勞動人民。他們大都不會講英語,連我在二十七年前住在印度總統府中時遇到的那一位服務員也不例外。我們無法同他們攀談,不管我們的主觀願望是如何地迫切。但是,隻要我們一看他們那樸素的外表、誠懇的麵容,和藹的笑貌、老實的行動,就會被他們吸引住。如果再端詳一下他們那黧黑的膚色,還有上麵那風吹日曬的痕跡,我們就更會感動起來。同我們接觸,他們不免有些拘謹,有些緊張,有些靦腆,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他們那一搖頭、一微笑的神態,卻是充滿了熱情的。此時無言勝有言,這些無言的感受反而似乎勝過千言萬語。語言反而成為畫蛇添足的東西了。至於他們對新中國是怎樣了解的,我說不清楚。恐怕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們可能認為中國是一個很神秘的國家,一個非常遼遠的國家,但又是一個很友好的國家。他們可能對中國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但是他們對中國有感情,對中國人民有感情,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至於像園主任這樣的知識分子,他們都能講英語,我們交流思想是沒有困難的。他們對中國、對中國人的感情可以直接表達出來。此時有言若無言,語言作為表達人民之間的感情也是未可厚非的了。


    第76節:別印度(21)


    我現在不再傷腦筋去思索究竟哪一個海德拉巴是真實的了。兩者都是真實的,或者兩者都不是真實的,這似乎是一個玄學的問題,完全沒有回答的必要。勉強回答,反落言筌。不去回答,更得真意。海德拉巴的人民,同印度全國的人民一樣,都對中國人民友好。因此,對我來講,隻有一個海德拉巴,這就是對中國友好的海德拉巴。這個海德拉巴是再真實不過的,我將永遠懷念這樣一個海德拉巴。


    1979年2月21日


    天雨曼陀羅天雨曼陀羅


    --記加爾各答到了加爾各答,我們的訪問已經接近尾聲。我們已經訪問了十一個印度城市,會見過成千上萬的印度各階層的人士。我自己認為,對印度人民的心情已經摸透了;決不會一見到熱烈的歡迎場麵就感到意外、感到吃驚了。


    然而,到了加爾各答,一下飛機,我就又感到意外、感到吃驚起來了。


    我們下飛機的時候,已經過了黃昏。在淡淡的昏暗中,對麵的人都有點看不清楚。但是,我們還能隱約認出我們的老朋友巴蘇大夫,還有印中友協孟加拉邦的負責人黛維夫人等。在看不到臉上笑容的情況下,他們的雙手好像更溫暖了。一次匆忙的握手,好像就說出了千言萬語。在他們背後,站著黑壓壓的一大群歡迎我們的印度朋友。他們都熱情地同我們握手。照例戴過一通花環之後,我們每個人脖子上、手裏都壓滿了鮮花,就這樣走出了機場。


    因為歡迎的人實在太多了,在機場前麵的廣場上,也就是說,在平麵上,同歡迎的群眾見麵已不可能。在這裏隻好創造發明一下了:我們採用了立體的形式,登上了高樓,在三樓的陽台上,同站在樓下廣場上的群眾見麵。隻見樓下紅旗招展,萬頭攢動,宛如波濤洶湧的大海。口號聲此起彼伏,驚天動地,這就是大海的濤聲。在訇隱洶磕的濤聲中隱約聽到"印中友誼萬歲"的喊聲。我們站在樓上拚命搖晃手中的花束。樓下的群眾就用更高昂的口號聲來響應。樓上樓下,熱成一片,這熱氣好像衝破了黑暗的夜空。


    第二天一大早,旅館樓下的大廳裏就擠滿了人:招待我們的人、拜訪我們的人、為了某種原因想看一看我們的人。其中有白髮蒼蒼的大學教授,有活潑伶俐、滿臉稚氣的青年學生,有學習中國針灸的男女青年赤腳醫生,有柯棣華紀念委員會和印中友好協會的工作人員,也有西孟加拉邦政府派來招待我們的官員。他們都熱情、和藹、親切、有禮。青年人更是充滿了求知慾。他們想了解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他們想了解我們學習印度語言,其中包括梵文和巴利文的情況。他們想了解我們翻譯印度文學作品的數量。他們甚至想了解我們對待中外文學遺產的做法。總之,有關中國的事情,他們簡直什麽都想知道。大概是因為他們知道我是在大學工作的,所以我往往就成了被包圍的對象。隻要我一走進大廳,立刻就有人圍上來,像查百科全書似的問這問那。我看到他們那眼神,深邃像大海,熾熱像烈火,靈動像流水,歡悅像陽春,我簡直無法抑製住內心的激動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生的遠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一生的遠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