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我聽說,在南德慕尼黑城,在一天夜裏,盟軍大批飛機飛臨城市上空,來"鋪地毯"。正在轟炸高峰時,全城到處起火。人們都紛紛從樓上往樓下地下室或防空洞裏逃竄,急急如漏網之魚。然而獨有一個老頭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是從樓下往樓頂上跑,也是健步如飛,急不可待。他是一位地球物理學教授。他認為,這是極其難得的做實驗的機會,在實驗室裏無論如何也不會有這樣的現場:全城震聲沖天,地動山搖。頭上飛機仍在盤旋,隨時可能有炸彈掉在他的頭上。然而他全然不顧,寧願為科學而捨命。對於這樣的學者,我又有什麽話好說呢?
大轟炸就這樣在全國展開。德國人民怎樣反應呢?法西斯頭子又怎樣辦呢?每次大轟炸之後,德國人在地下室或防空洞裏蹲上半夜,饑寒交迫,擔驚受怕,情緒當然不會高。他們天性不會說怪話,至於有否腹誹,我不敢說。此時,法西斯頭子立即宣布,被炸城市的居民每人增加"特別分配"一份,咖啡豆若幹粒,還有一點別的什麽。外國人不在此例。不了解當時德國情況的人,無法想像德國人對咖啡偏愛之深。有一本雜誌上有一幅漫畫:一隻白金戒指,上麵鑲的不是寶石,不是金剛鑽,而是一顆咖啡豆。可見咖啡身價之高。挨過一次炸,正當接近鬧情緒的節骨眼上,忽然皇恩浩蕩,幾粒咖啡豆從天而降,一杯下肚,精神煥發,又大唱德國必勝的濫調了。
第25節:留德十年(24)
在哥廷根第一次被轟炸之後,我再也不敢麻痹大意了。隻要警笛一響,我立即躲避。到了後來,英國飛機幾乎天天來。用不著再在家裏恭候防空警報了。我吃完早點,就帶著一個裝滿稿子的皮包,走上山去,躲避空襲。另外還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加入了這個隊伍,各自攜帶著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走向山中。最奇特的是劉先誌和滕菀君兩夫婦攜帶的東西,他們隻提著一隻籃子,裏麵裝的一非稿子,二非食品,而是一隻烏龜。提起此龜,大有來歷,還必須解釋幾句。原來德國由於糧食奇缺,不知道從哪一個被占領的國家運來了一大批烏龜,供人食用。但是德國人吃東西是頗為保守的,對於這一批敢同兔子賽跑的勇士,有點見而生畏,哪裏還敢往肚子裏填!於是德國政府又大肆宣揚烏龜營養價值之高,引經據典,還不缺少統計圖表,證明烏龜肉簡直賽過仙丹醍醐。劉氏夫婦在柏林時買了這隻烏龜。但看到它笨拙的軀體,靈活的小眼睛,一時慈上心頭,不忍下刀,便把它養了起來。又從柏林帶到哥廷根,陪我們天天上山,躲避炸彈。我們仰臥在綠草上,看空中英國飛機編隊飛過哥廷根上空,一躺往往就是幾個小時。在我們身旁綠草叢中,這一隻烏龜瞪著小眼睛,邁著緩慢的步子,仿佛想同天空中飛馳的大東西,賽一個你輸我贏一般。我們此時顧而樂之,仿佛現在不是亂世,而是樂園淨土,天空中帶著死亡威脅的飛機的嗡嗡聲,霎時間變成了閬苑仙宮的音樂,我們忘掉了周圍的一切,有點忘乎所以了。
十八在飢餓地獄中十八在飢餓地獄中
同轟炸並駕齊驅的是飢餓。
我初到德國的時候,供應十足充裕,要什麽有什麽,根本不知飢餓為何物。但是,法西斯頭子侵略成性,其實法西斯的本質就是侵略,他們早就揚言:要大炮,不要奶油。在最初,德國人桌子上還擺著奶油,肚子裏填滿了火腿,根本不了解這句口號的真正意義。於是,全國翕然響應,仿佛他們真不想要奶油了。大概從1937年開始,逐漸實行了食品配給製度。最初限量的就是奶油,以後接著是肉類,最後是麵包和土豆。到了1939年,希特勒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的腰帶就一緊再緊了。這一句口號得到了完滿的實現。
我雖生也不辰,在國內時還沒有真正挨過餓。小時候家裏窮,一年至多隻能吃兩三次白麵,但是吃糠咽菜,肚子還是能勉強填飽的。現在到了德國,才真受了"洋罪"。這種"洋罪"是慢慢地感覺到的。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悠哉遊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黃油失蹤以後,取代它的是人造油。這玩意兒放在湯裏麵,還能呈現出幾個油珠兒。但一用來煎東西,則在鍋裏嗞嗞幾聲,一縷輕煙,油就煙消雲散了。在飯館裏吃飯時,要經過幾次思想鬥爭,從戰略觀點和全局觀點反覆考慮之後,才請餐館服務員(herr
ober)"煎"掉一兩肉票。倘在湯碗裏能發現幾滴油珠,則必大聲喚起同桌者的注意,大家都樂不可支了。
最困難的問題是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裏麵摻了什麽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隻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裏製造氣體。在公共場合出虛恭,俗話就是放屁,在德國被認為是極不禮貌,有失體統的。然而肚子裏帶著這樣的麵包去看電影,則在影院裏實在難以保持體統。我就曾在看電影時親耳聽到虛恭之聲,此伏彼起,東西應和。我不敢恥笑別人,我自己也正在同肚子裏過量的氣體做殊死鬥爭,為了保持體麵,想把它鎮壓下去,而終於還以失敗告終。
但是也不缺少令人興奮的事:我打破了紀錄,是自己吃飯的紀錄。有一天,我同一位德國女士騎自行車下鄉,去幫助農民摘蘋果。在當時,城裏人誰要是同農民有一些聯繫,別人會垂涎三尺的,其重要意義決不亞於今天的走後門。這一位女士同一戶農民掛上了鉤,我們就應邀下鄉了。蘋果樹都不高,隻要有一個短梯子,就能照顧全樹了。德國蘋果品種極多,是本國的主要果品。我們摘了半天,工作結束時,農民送了我一籃子蘋果,其中包括幾個最優品種的;另外還有五六斤土豆。我大喜過望,跨上了自行車,有如列子禦風而行,一路青山綠水看不盡,輕車已過數重山。到了家,把土豆全部煮上,蘸著積存下的白糖,一鼓作氣,全吞進肚子,但仍然還沒有飽意。
"挨餓"這個詞兒,人們說起來,比較輕鬆。但這些人都是沒有真正挨過餓的。我是真正經過飢餓煉獄的人,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我非常佩服東西方的宗教家們,他們對人情世事真是了解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在他們的地獄裏,飢餓是被列為最折磨人的項目之一。中國也是有地獄的,但卻是舶來品,其來源是印度。談到印度的地獄學,那真是博大精深,蔑以加矣。"死鬼"在梵文中叫preta,意思是"逝去的人"。到了中國譯經和尚的筆下,就譯成了"餓鬼",可見"飢餓"在他們心目中占多麽重要的地位。漢譯佛典中,關於地獄的描繪,比比皆是。《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品》的描繪可能是有些代表性的。這裏麵說,共有八大地獄:第一大地獄名想,其中有十六小地獄:第一小地獄名曰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釘,四名飢,五名渴,六名一銅釜,七名多銅釜,八名石磨,九名膿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鐵丸,十三名鉞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劍樹,十六名寒冰。地獄的內容,一看名稱就能知道。飢餓在裏麵占了一個地位。這個飢餓地獄裏是什麽情況呢?《長阿含經》說:
大轟炸就這樣在全國展開。德國人民怎樣反應呢?法西斯頭子又怎樣辦呢?每次大轟炸之後,德國人在地下室或防空洞裏蹲上半夜,饑寒交迫,擔驚受怕,情緒當然不會高。他們天性不會說怪話,至於有否腹誹,我不敢說。此時,法西斯頭子立即宣布,被炸城市的居民每人增加"特別分配"一份,咖啡豆若幹粒,還有一點別的什麽。外國人不在此例。不了解當時德國情況的人,無法想像德國人對咖啡偏愛之深。有一本雜誌上有一幅漫畫:一隻白金戒指,上麵鑲的不是寶石,不是金剛鑽,而是一顆咖啡豆。可見咖啡身價之高。挨過一次炸,正當接近鬧情緒的節骨眼上,忽然皇恩浩蕩,幾粒咖啡豆從天而降,一杯下肚,精神煥發,又大唱德國必勝的濫調了。
第25節:留德十年(24)
在哥廷根第一次被轟炸之後,我再也不敢麻痹大意了。隻要警笛一響,我立即躲避。到了後來,英國飛機幾乎天天來。用不著再在家裏恭候防空警報了。我吃完早點,就帶著一個裝滿稿子的皮包,走上山去,躲避空襲。另外還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加入了這個隊伍,各自攜帶著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走向山中。最奇特的是劉先誌和滕菀君兩夫婦攜帶的東西,他們隻提著一隻籃子,裏麵裝的一非稿子,二非食品,而是一隻烏龜。提起此龜,大有來歷,還必須解釋幾句。原來德國由於糧食奇缺,不知道從哪一個被占領的國家運來了一大批烏龜,供人食用。但是德國人吃東西是頗為保守的,對於這一批敢同兔子賽跑的勇士,有點見而生畏,哪裏還敢往肚子裏填!於是德國政府又大肆宣揚烏龜營養價值之高,引經據典,還不缺少統計圖表,證明烏龜肉簡直賽過仙丹醍醐。劉氏夫婦在柏林時買了這隻烏龜。但看到它笨拙的軀體,靈活的小眼睛,一時慈上心頭,不忍下刀,便把它養了起來。又從柏林帶到哥廷根,陪我們天天上山,躲避炸彈。我們仰臥在綠草上,看空中英國飛機編隊飛過哥廷根上空,一躺往往就是幾個小時。在我們身旁綠草叢中,這一隻烏龜瞪著小眼睛,邁著緩慢的步子,仿佛想同天空中飛馳的大東西,賽一個你輸我贏一般。我們此時顧而樂之,仿佛現在不是亂世,而是樂園淨土,天空中帶著死亡威脅的飛機的嗡嗡聲,霎時間變成了閬苑仙宮的音樂,我們忘掉了周圍的一切,有點忘乎所以了。
十八在飢餓地獄中十八在飢餓地獄中
同轟炸並駕齊驅的是飢餓。
我初到德國的時候,供應十足充裕,要什麽有什麽,根本不知飢餓為何物。但是,法西斯頭子侵略成性,其實法西斯的本質就是侵略,他們早就揚言:要大炮,不要奶油。在最初,德國人桌子上還擺著奶油,肚子裏填滿了火腿,根本不了解這句口號的真正意義。於是,全國翕然響應,仿佛他們真不想要奶油了。大概從1937年開始,逐漸實行了食品配給製度。最初限量的就是奶油,以後接著是肉類,最後是麵包和土豆。到了1939年,希特勒悍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的腰帶就一緊再緊了。這一句口號得到了完滿的實現。
我雖生也不辰,在國內時還沒有真正挨過餓。小時候家裏窮,一年至多隻能吃兩三次白麵,但是吃糠咽菜,肚子還是能勉強填飽的。現在到了德國,才真受了"洋罪"。這種"洋罪"是慢慢地感覺到的。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悠哉遊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黃油失蹤以後,取代它的是人造油。這玩意兒放在湯裏麵,還能呈現出幾個油珠兒。但一用來煎東西,則在鍋裏嗞嗞幾聲,一縷輕煙,油就煙消雲散了。在飯館裏吃飯時,要經過幾次思想鬥爭,從戰略觀點和全局觀點反覆考慮之後,才請餐館服務員(herr
ober)"煎"掉一兩肉票。倘在湯碗裏能發現幾滴油珠,則必大聲喚起同桌者的注意,大家都樂不可支了。
最困難的問題是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裏麵摻了什麽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隻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裏製造氣體。在公共場合出虛恭,俗話就是放屁,在德國被認為是極不禮貌,有失體統的。然而肚子裏帶著這樣的麵包去看電影,則在影院裏實在難以保持體統。我就曾在看電影時親耳聽到虛恭之聲,此伏彼起,東西應和。我不敢恥笑別人,我自己也正在同肚子裏過量的氣體做殊死鬥爭,為了保持體麵,想把它鎮壓下去,而終於還以失敗告終。
但是也不缺少令人興奮的事:我打破了紀錄,是自己吃飯的紀錄。有一天,我同一位德國女士騎自行車下鄉,去幫助農民摘蘋果。在當時,城裏人誰要是同農民有一些聯繫,別人會垂涎三尺的,其重要意義決不亞於今天的走後門。這一位女士同一戶農民掛上了鉤,我們就應邀下鄉了。蘋果樹都不高,隻要有一個短梯子,就能照顧全樹了。德國蘋果品種極多,是本國的主要果品。我們摘了半天,工作結束時,農民送了我一籃子蘋果,其中包括幾個最優品種的;另外還有五六斤土豆。我大喜過望,跨上了自行車,有如列子禦風而行,一路青山綠水看不盡,輕車已過數重山。到了家,把土豆全部煮上,蘸著積存下的白糖,一鼓作氣,全吞進肚子,但仍然還沒有飽意。
"挨餓"這個詞兒,人們說起來,比較輕鬆。但這些人都是沒有真正挨過餓的。我是真正經過飢餓煉獄的人,其中滋味實不足為外人道也。我非常佩服東西方的宗教家們,他們對人情世事真是了解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在他們的地獄裏,飢餓是被列為最折磨人的項目之一。中國也是有地獄的,但卻是舶來品,其來源是印度。談到印度的地獄學,那真是博大精深,蔑以加矣。"死鬼"在梵文中叫preta,意思是"逝去的人"。到了中國譯經和尚的筆下,就譯成了"餓鬼",可見"飢餓"在他們心目中占多麽重要的地位。漢譯佛典中,關於地獄的描繪,比比皆是。《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品》的描繪可能是有些代表性的。這裏麵說,共有八大地獄:第一大地獄名想,其中有十六小地獄:第一小地獄名曰黑沙,二名沸屎,三名五百釘,四名飢,五名渴,六名一銅釜,七名多銅釜,八名石磨,九名膿血,十名量火,十一名灰河,十二名鐵丸,十三名鉞斧,十四名豺狼,十五名劍樹,十六名寒冰。地獄的內容,一看名稱就能知道。飢餓在裏麵占了一個地位。這個飢餓地獄裏是什麽情況呢?《長阿含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