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兒子章用是很聰明的人,對自己母親這種舉動當然是看不慣的。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又是一個很孝順的人。他從不打斷母親的話。但是從他那緊蹙的眉頭來看,他是很不愉快的。他經常好像是在考慮什麽問題,也許是數學問題,也許是什麽別的東西。平日家居,大概不大同母親閑聊。老太太獨處危樓,舉目無親,沒有任何德國朋友,沒有人可以說話,一定是寂寞得難以忍耐。所以一見我們這些"民家",便喜笑顏開,嘴裏連連說著:"我告訴你一件大事!"連氣都喘不上來。她所說"大事",都是屁大的小事。她刺刺不休,話總說不完。但是她一不讀書,二不看報,可談的話題實在有限。往往是三句話過後,就談章士釗。談章士釗同她結婚時的情景。章士釗當了大官,但是對待妻子,總以西方禮節為準。上汽車給她開車門,走路挽著她的胳臂,而且滿嘴喊darling
(親愛的)不止。她自己如坐雲端,認為自己是普天之下最幸福的婦女。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她忽然發現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個樣子。於是立刻從九天之上的雲端墜了下來。適逢章士釗也下了台,於是夫婦同兒子們來到了哥廷根。 福`哇。fv`al網
她談的有關章士釗的情況,遠遠不止這一點。為了為賢者諱,我在這裏就講這一些。在將近二年的時間內,她講丈夫的故事,不知講了多少遍,有時候繪形繪聲,講得瑣細生動之至。這對章用當然更是刺激,他雖然照常是沉默不語,然而眉頭卻蹙得更加厲害了。
就這樣,章伯母歡迎我們到她家去,我自己也願意去看一看這一位簡單天真的老人。我的目的主要是去找章用,聽他談一些問題。他母親說,我一去,章用就好像變了一個人,臉上有了笑容,話也多了起來。這時,老太太顯然也高興了起來,立刻拿點心,沏龍井茶,還多半要留我吃飯。嘴裏一方麵講章士釗,一方麵忙前忙後,忙得不可開交。我同章用談論什麽問題,也談得興致正濃。有幾次,在這樣談話的間隙中,忽然聽到樓外雷聲如擂鼓。從樓頂上的小玻璃窗子裏看出去,天空陰雲翻滾,東麵山上的叢林被亂雲封住,迷濛成一片,頗感到大自然的威力。但是,我們談興不減,稍一注意,就聽到大雨敲窗的聲音。
這樣美好的時光並不很長,可能隻有1936年一個夏天。一轉到1937年,章家的國內經濟來源出了問題,無力供給在德、英、意三個國家的孩子讀書和生活。他們決定,章用先回國去探聽探聽。章用走了以後,老太太孤身一人,留在哥廷根,等候兒子的消息。此時,我同龍丕炎就承擔了照看老太太的責任。我們三個人每天在飯館裏一起吃午飯。每天見麵時,老太太照例氣喘籲籲地說:"我告訴你一件大事!"我們知道,沒有什麽大事。吃過午飯,送老太太回家,天天如此。後來,章用從國內來了信,經濟問題無法解決,章用不能回來了,要老太太也立即回國。我們於是又幫她退房子,收拾東西,辦護照,買車船票,忙成一團。就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老太太還並沒有忘記了自己的"官家"身份。她照了相,要我們幫她挑選"標準相",回國後好送給新聞記者。
老太太終於走了,章用一家在哥廷根長達六七年的生活也終於結束了。章用在德國苦讀了六七年,最終也沒有能再回德國來,沒有能取得博士學位。從此以後,我同他們母子都沒有能再見麵。章用先在浙江大學教書,抗戰軍興,到處播遷,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沒有忘記我,也沒有忘記寫詩。時常有信給我,有時附上自己的詩。我現在還能記住一些他的詩,比如"常歌建德非吾土,豈意祁門來看山"等等。不記得是在哪一年了,他把自己生平寫的不算太多的詩全部寄給了我。我不知道,他是怎樣考慮的。難道他已經預感到自己肺病纏身,將不久於人世,因而盡早把自己的心血的結晶寄給可靠的朋友,傳之其人嗎?他的預感是正確的,不久他就在流離播遷中離開人世,隻剩下我這個受他重託的人還活在人間。綜觀章用一生,他是一個寂寞的人,一個孤傲的人,一個落落寡合的人,一個短命的才人。他是把我這個同他僅僅有一年多交誼的人,看作自己唯一的知己的。此境可悲,此情可感!現在茫茫人世,芸芸眾生,知道章用,想到章用的人,恐怕隻有我一個了。我愈來愈感到,我也失去了一位難得的知己。然而人天懸隔,欲哭無淚,"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恐怕我要抱恨終天了。悲夫!
第20節:留德十年(19)
十四漢學研究所十四漢學研究所
章用一家走了,1937年到了,我的交換期滿了,是我應該回國的時候了。然而,國內"七七"事變爆發,不久我的家鄉山東濟南就被日軍占領,我斷了退路,就同漢學研究所發生了關係。
這個所的歷史,我不清楚,我從來也沒有想去研究過。漢學雖然也屬於東方學的範疇,但並不在高斯-韋伯樓東方研究所內,而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在一座大樓裏麵。樓前有一個大草坪,蓋滿綠草,有許多株參天的古橡樹。整個建築顯得古穆堂皇,頗有一點氣派。一進樓門,有極其寬敞高大的過廳,樓梯也是極寬極高,是用木頭建成的。這裏不見什麽人,但是打掃得也是油光鋥亮。研究所在二樓,有七八間大房子,一間所長辦公室,一間課堂,其餘全是藏書室和閱覽室。這裏藏書之富頗令我吃驚。在這幾間大房子裏,書架從地板一直高達天花板,全整整齊齊地排滿了書,中國書和日本出版的漢籍,占絕大多數,也有幾架西文書。裏麵頗有一些珍貴的古本,我記得有幾種明版的小說,即使放在國內圖書館中,也得算作善本書。其中是否有海內孤本,因為我對此道並非行家裏手,不敢亂說。這些書是怎樣到哥廷根來的,我也沒有打聽。可能有一些是在中國的傳教士帶回去的。
所長是古斯塔夫·哈隆(gustav
haloun)教授,是蘇台德人,在感情上與其說他是德國人,毋寧說他是捷克人。他反對法西斯,自是意內事。我到哥廷根後不久,章用就帶我來看過哈隆。在過去二年內,我們有一些來往,但不很密切。我交換期滿的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裏,他主動跟我談這個問題,問我願意不願意留下。我已是有家歸不得,正愁沒有辦法,他的建議自然使我喜出望外。於是交換期一滿,我立即受命為漢文講師。原來我到漢學研究所來是做客,現在我也算是這裏的主人了。
哈隆教授為人親切和藹,比我約長二十多歲。我到研究所後,我仍然是梵文研究所的博士生,我仍然天天到高斯-韋伯樓去學習,我的據點仍然在梵文研究所。但是,既然當了講師,就有授課的任務,授課地點就在漢學研究所內,我到這裏來的機會就多了起來,同哈隆和他夫人見麵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我們終於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也可以說是忘年交吧。哈隆雖然不會說中國話,但漢學的基礎是十分雄厚的。他對中國古代文獻,比如《老子》、《莊子》之類,是有很高的造詣的。甲骨文尤其是他的拿手好戲,講起來頭頭是道,頗有一些極其精闢的見解。他對古代西域史地鑽研很深,他的名作《月氏考》,蜚聲國際士林。他非常關心圖書室的建設。聞名歐洲的哥廷根大學圖書館,不收藏漢文典籍,所有的漢文書都集中在漢學研究所內。購買漢文書籍的錢好像也由他來支配。我曾經替他寫過不少的信,給中國北平琉璃廠和隆福寺的許多舊書店,訂購中國古籍。中國古籍也確實源源不斷地越過千山萬水,寄到研究所內。我曾特別從國內訂購虎皮宣,給這些線裝書寫好書籤,貼在上麵。結果是整架的藍封套上都貼上了黃色小條,黃藍相映,閃出了異樣的光芒,給這個研究所增添了無量光彩。
(親愛的)不止。她自己如坐雲端,認為自己是普天之下最幸福的婦女。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她忽然發現真實情況完全不是這個樣子。於是立刻從九天之上的雲端墜了下來。適逢章士釗也下了台,於是夫婦同兒子們來到了哥廷根。 福`哇。fv`al網
她談的有關章士釗的情況,遠遠不止這一點。為了為賢者諱,我在這裏就講這一些。在將近二年的時間內,她講丈夫的故事,不知講了多少遍,有時候繪形繪聲,講得瑣細生動之至。這對章用當然更是刺激,他雖然照常是沉默不語,然而眉頭卻蹙得更加厲害了。
就這樣,章伯母歡迎我們到她家去,我自己也願意去看一看這一位簡單天真的老人。我的目的主要是去找章用,聽他談一些問題。他母親說,我一去,章用就好像變了一個人,臉上有了笑容,話也多了起來。這時,老太太顯然也高興了起來,立刻拿點心,沏龍井茶,還多半要留我吃飯。嘴裏一方麵講章士釗,一方麵忙前忙後,忙得不可開交。我同章用談論什麽問題,也談得興致正濃。有幾次,在這樣談話的間隙中,忽然聽到樓外雷聲如擂鼓。從樓頂上的小玻璃窗子裏看出去,天空陰雲翻滾,東麵山上的叢林被亂雲封住,迷濛成一片,頗感到大自然的威力。但是,我們談興不減,稍一注意,就聽到大雨敲窗的聲音。
這樣美好的時光並不很長,可能隻有1936年一個夏天。一轉到1937年,章家的國內經濟來源出了問題,無力供給在德、英、意三個國家的孩子讀書和生活。他們決定,章用先回國去探聽探聽。章用走了以後,老太太孤身一人,留在哥廷根,等候兒子的消息。此時,我同龍丕炎就承擔了照看老太太的責任。我們三個人每天在飯館裏一起吃午飯。每天見麵時,老太太照例氣喘籲籲地說:"我告訴你一件大事!"我們知道,沒有什麽大事。吃過午飯,送老太太回家,天天如此。後來,章用從國內來了信,經濟問題無法解決,章用不能回來了,要老太太也立即回國。我們於是又幫她退房子,收拾東西,辦護照,買車船票,忙成一團。就在這樣的非常時期,老太太還並沒有忘記了自己的"官家"身份。她照了相,要我們幫她挑選"標準相",回國後好送給新聞記者。
老太太終於走了,章用一家在哥廷根長達六七年的生活也終於結束了。章用在德國苦讀了六七年,最終也沒有能再回德國來,沒有能取得博士學位。從此以後,我同他們母子都沒有能再見麵。章用先在浙江大學教書,抗戰軍興,到處播遷,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沒有忘記我,也沒有忘記寫詩。時常有信給我,有時附上自己的詩。我現在還能記住一些他的詩,比如"常歌建德非吾土,豈意祁門來看山"等等。不記得是在哪一年了,他把自己生平寫的不算太多的詩全部寄給了我。我不知道,他是怎樣考慮的。難道他已經預感到自己肺病纏身,將不久於人世,因而盡早把自己的心血的結晶寄給可靠的朋友,傳之其人嗎?他的預感是正確的,不久他就在流離播遷中離開人世,隻剩下我這個受他重託的人還活在人間。綜觀章用一生,他是一個寂寞的人,一個孤傲的人,一個落落寡合的人,一個短命的才人。他是把我這個同他僅僅有一年多交誼的人,看作自己唯一的知己的。此境可悲,此情可感!現在茫茫人世,芸芸眾生,知道章用,想到章用的人,恐怕隻有我一個了。我愈來愈感到,我也失去了一位難得的知己。然而人天懸隔,欲哭無淚,"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恐怕我要抱恨終天了。悲夫!
第20節:留德十年(19)
十四漢學研究所十四漢學研究所
章用一家走了,1937年到了,我的交換期滿了,是我應該回國的時候了。然而,國內"七七"事變爆發,不久我的家鄉山東濟南就被日軍占領,我斷了退路,就同漢學研究所發生了關係。
這個所的歷史,我不清楚,我從來也沒有想去研究過。漢學雖然也屬於東方學的範疇,但並不在高斯-韋伯樓東方研究所內,而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在一座大樓裏麵。樓前有一個大草坪,蓋滿綠草,有許多株參天的古橡樹。整個建築顯得古穆堂皇,頗有一點氣派。一進樓門,有極其寬敞高大的過廳,樓梯也是極寬極高,是用木頭建成的。這裏不見什麽人,但是打掃得也是油光鋥亮。研究所在二樓,有七八間大房子,一間所長辦公室,一間課堂,其餘全是藏書室和閱覽室。這裏藏書之富頗令我吃驚。在這幾間大房子裏,書架從地板一直高達天花板,全整整齊齊地排滿了書,中國書和日本出版的漢籍,占絕大多數,也有幾架西文書。裏麵頗有一些珍貴的古本,我記得有幾種明版的小說,即使放在國內圖書館中,也得算作善本書。其中是否有海內孤本,因為我對此道並非行家裏手,不敢亂說。這些書是怎樣到哥廷根來的,我也沒有打聽。可能有一些是在中國的傳教士帶回去的。
所長是古斯塔夫·哈隆(gustav
haloun)教授,是蘇台德人,在感情上與其說他是德國人,毋寧說他是捷克人。他反對法西斯,自是意內事。我到哥廷根後不久,章用就帶我來看過哈隆。在過去二年內,我們有一些來往,但不很密切。我交換期滿的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裏,他主動跟我談這個問題,問我願意不願意留下。我已是有家歸不得,正愁沒有辦法,他的建議自然使我喜出望外。於是交換期一滿,我立即受命為漢文講師。原來我到漢學研究所來是做客,現在我也算是這裏的主人了。
哈隆教授為人親切和藹,比我約長二十多歲。我到研究所後,我仍然是梵文研究所的博士生,我仍然天天到高斯-韋伯樓去學習,我的據點仍然在梵文研究所。但是,既然當了講師,就有授課的任務,授課地點就在漢學研究所內,我到這裏來的機會就多了起來,同哈隆和他夫人見麵的機會也就多了起來。我們終於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也可以說是忘年交吧。哈隆雖然不會說中國話,但漢學的基礎是十分雄厚的。他對中國古代文獻,比如《老子》、《莊子》之類,是有很高的造詣的。甲骨文尤其是他的拿手好戲,講起來頭頭是道,頗有一些極其精闢的見解。他對古代西域史地鑽研很深,他的名作《月氏考》,蜚聲國際士林。他非常關心圖書室的建設。聞名歐洲的哥廷根大學圖書館,不收藏漢文典籍,所有的漢文書都集中在漢學研究所內。購買漢文書籍的錢好像也由他來支配。我曾經替他寫過不少的信,給中國北平琉璃廠和隆福寺的許多舊書店,訂購中國古籍。中國古籍也確實源源不斷地越過千山萬水,寄到研究所內。我曾特別從國內訂購虎皮宣,給這些線裝書寫好書籤,貼在上麵。結果是整架的藍封套上都貼上了黃色小條,黃藍相映,閃出了異樣的光芒,給這個研究所增添了無量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