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到哥廷根去,這算是大局已定,我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我到處打聽哥廷根的情況,幸遇老學長樂森先生。他正在哥廷根大學讀書,現在來柏林辦事。他對我詳細談了哥廷根大學的情況,我心中的疑團盡釋,大有耳聰目明之感。又在柏林呆了一段時間,最後在大學開學前終於離開了柏林。我萬萬沒有想到,此番一去就是七年,沒有再回來過。我不喜歡柏林,也不喜歡這裏那些成群結隊的中國留學生。


    九哥廷根九哥廷根


    我於1935年10月31日,從柏林到了哥廷根。原來隻打算住兩年,焉知一住就是十年整,住的時間之長,在我的一生中,僅次於濟南和北京,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哥廷根是一個小城,人口隻有十萬,而流轉遷移的大學生有時會到二三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大學城。大學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德國學術史和文學史上許多顯赫的名字,都與這所大學有關。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到處都是。讓你一進城,就感到洋溢全城的文化氣和學術氣,仿佛是一個學術樂園,文化淨土。


    哥廷根素以風景秀麗聞名全德。東麵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綠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綠草埋在白雪下,依然翠綠如春。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從來沒遇到過大風。既無扇子,也無蚊帳,蒼蠅、蚊子成了稀有動物。跳蚤、臭蟲更是聞所未聞。街道潔淨得邪性,你躺在馬路上打滾,決不會沾上任何一點塵土。家家的老太婆用肥皂刷洗人行道,已成為家常便飯。在城區中心,房子都是中世紀的建築,至少四五層。人們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中世紀去。古代的城牆仍然保留著,上麵長滿了參天的橡樹。我在清華念書時,喜歡讀德國短命抒情詩人荷爾德林(h?lderlin)的詩歌,他似乎非常喜歡橡樹,詩中經常提到它。可是我始終不知道,橡樹是什麽樣子。今天於無意中遇之,喜不自勝。此後,我常常到古城牆上來散步,在橡樹的濃陰裏,四麵寂無人聲,我一個人靜坐沉思,成為哥廷根十年生活中最有詩意的一件事,至今憶念難忘。


    第14節:留德十年(13)


    我初到哥廷根時,人地生疏。老學長樂森先生到車站去接我,並且給我安排好了住房。房東姓歐樸爾(oppel),老夫婦倆,隻有一個兒子。兒子大了,到外城去上大學,就把他住的房間租給我。男房東是市政府的一個工程師,一個典型的德國人,老實得連話都不大肯說。女房東大約有五十來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婦女,受過中等教育,能欣賞德國文學,喜歡德國古典音樂,趣味偏於保守,一提到爵士樂,就滿臉鄙夷的神氣,冷笑不止。她有德國婦女的一切優點:善良、正直,能體貼人,有同情心。但也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之處,比如,她有一個最好的朋友,一個寡婦,兩個人經常來往。有一回,她這位女友看到她新買的一頂帽子,喜歡得不得了,想照樣買上一頂,她就大為不滿,對我講了她對這位女友的許多不滿意的話。原來西方婦女--在某些方麵,男人也一樣--絕對不允許別人戴同樣的帽子,穿同樣的衣服。這一點我們中國人無論如何也是難以理解的。從這裏可以看出,我這位女房東小市民習氣頗濃。然而,瑕不掩瑜,她是我生平遇到的最好的婦女之一,善良得像慈母一般。


    我就是在這樣一個隻有一對老夫婦的德國家庭裏住了下來,同兩位老人晨昏相聚,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員,一住就是十年,沒有搬過一次家。我在這裏先交代這個家庭的一般情況,細節以後還要談到。


    我初到哥廷根時的心情怎樣呢?為了真實起見,我抄一段我到哥廷根後第二天的日記:


    終於又來到哥廷根了。這以後,在不安定的漂泊生活裏會有一段比較長一點的安定的生活。我平常是喜歡做夢的,而且我還自己把夢塗上種種的彩色。最初我做到德國來的夢,德國是我的天堂,是我的理想國。我幻想德國有金黃色的陽光,有wahrheit(真),有sch?nheit(美)。我終於把夢捉住了,我到了德國。然而得到的是失望和空虛,我的一切希望都泡影似的幻化了去。然而,立刻又有新的夢浮起來。我夢想,我在哥廷根,在這比較長一點的安定的生活裏,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現在又終於到了哥廷根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夢。其實又有誰能知道呢?


    (1935年11月1日)


    從這一段日記裏可以看出,我當時眼前仍然是一片迷茫,還沒有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十道路終於找到了十道路終於找到了


    在哥廷根,我要走的道路終於找到了,我指的是梵文的學習。這條道路,我已經走了將近六十年,今後還將走下去,直到不能走路的時候。


    這條道路同哥廷根大學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在這裏要講講大學。


    我在上麵已經對大學介紹了幾句,因為,要想介紹哥廷根,就必須介紹大學。我們甚至可以說,哥廷根之所以成為哥廷根,就是因為有這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創建於中世紀,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是歐洲較為古老的大學之一。它共有五個學院:哲學院、理學院、法學院、神學院、醫學院。一直沒有一座統一的建築,沒有一座統一的大樓。各個學院分布在全城各個角落,研究所更是分散得很,許多大街小巷,都有大學的研究所。學生宿舍更沒有大規模的,小部分學生住在各自的學生會中,絕大部分分住在老百姓家中。行政中心叫a,樓下是教學和行政部門。樓上是哥廷根科學院。文法學科上課的地方有兩個:一個叫大講堂(auditorium),一個叫研究班大樓(seminargeb?ude)。白天,大街上走的人中有一大部分是到各地上課的男女大學生。熙熙攘攘,煞是熱鬧。


    在歷史上,大學出過許多名人。德國最偉大的數學家高斯


    (gauss),就是這個大學的教授。在高斯以後,這裏還出過許多大數學家。從19世紀末起,一直到我去的時候,這裏公認是世界數學中心。當時當代最偉大的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雖已退休,但還健在。他對中國學生特別友好。我曾在一家書店裏遇到過他,他走上前來,跟我打招呼。除了數學以外,理科學科中的物理、化學、天文、氣象、地質等,教授陣容都極強大。有幾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這裏任教。蜚聲全球的化學家a?溫道斯


    (windaus)就是其中之一。


    文科教授的陣容,同樣也是強大的。在德國文學史和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格林兄弟,都在哥廷根大學呆過。他們的童話流行全世界,在中國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們的大字典,一百多年以後才由許多德國專家編纂完成,成為德國語言研究中的一件大事。


    哥廷根大學文理科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在這樣一座麵積雖不大但對我這樣一個異域青年來說仍然像迷宮一樣的大學城裏,要想找到有關的機構,找到上課的地方,實際上是並不容易的。如果沒有人協助、引路,那就會迷失方向。我三生有幸,找到了這樣一個引路人,這就是章用。章用的父親是鼎鼎大名的"老虎總長"章士釗。外祖父是在朝鮮統兵抗日的吳長慶。母親是吳弱男,曾做過孫中山的秘書,名字見於錢基博的《現代中國文學史》。總之,他出身於世家大族,書香名門。但卻同我在柏林見到的那些"衙內"完全不同,一點紈絝習氣也沒有。他毋寧說是有點孤高自賞,一身書生氣。他家學淵源,對中國古典文獻有湛深造詣,能寫古文,作舊詩。卻偏又喜愛數學,於是來到了哥廷根這個世界數學中心,讀博士學位。我到的時候,他已經在這裏住了五六年,老母吳弱男陪兒子住在這裏。哥廷根中國留學生本來隻有三四人,章用脾氣孤傲,不同他們來往。我因從小喜好雜學,讀過不少的中國古典詩詞,對文學、藝術、宗教等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樂森先生介紹我認識了章用,經過幾次短暫的談話,簡直可以說是一見如故,情投意合。他也許認為我同那些言語乏味,麵目可憎的中國留學生迥乎不同,所以立即垂青,心心相印。他贈過一首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生的遠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一生的遠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