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是亞熱帶,反正天氣溫暖,常年不結冰,濕度很大。這些都大大有利於花草樹木的成長。出台北以後,山清水秀,綠色成為主要色調。有些樓房前有小花園,栽種鬆柏等常綠樹木,仿佛到了日本。在我的印象中,街頭有不少開花的樹。雖然不是由於“看花苦為譯秦名”,同是中國領土,用不著“譯秦名”,但是,我卻確實是不知道花的名稱,心頭也曾漾起一絲煩惱。
街頭小景,光怪陸離,變幻多端。我被禁錮在汽車小天地中,透過車窗,隻能看到這一些,這當然是很不夠的。但是限於時間,我也隻能看到這個程度了。我現在隻希望,將來能夠再有時機和好運,再來台北一次。到那時候,我一定脫開一切羈絆,從容漫步街頭,把一切都看得更真,更實,更細緻,更完整。
血濃子水
台灣人對大陸的人究竟有什麽看法呢?
說句老實話,我是帶著這樣的問號到台灣去的。
再說一句更老實的話,我是懷著對這個問號的回答到台灣去的,而且我的回答是悲觀的,是消極的。試想大陸和台灣分開已經五十年了,中國人自己製造的一些障礙,加上外國那一個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居心叵測的大國從中攪和,再加上在一段時間內兒戲般的每天炮擊金門、馬祖的記憶,在大陸人心中是無所謂的,但是,在台灣人心中恐怕是填滿了一肚子憤懣,對大陸人不會懷有好感的。
我就是懷著這樣惴惴不安的心情登上了從香港到台北的飛機的。
但是,一走進飛機艙口,幾位空姐亭亭玉立,站在一旁,看我年邁,立即用手攙扶,臉上的笑容,淳樸美好,令人一看就能知道,這是出自內心的微笑。平常照相,拍攝者總會喊一句:“笑一笑!”這種微笑說到壞處,就隻能像電影《瞧,這一家子》中陳強的“微笑”。空姐的微笑與此決不相同。我們現在號召微笑服務,這當然比當年的“訓斥服務”要好上一千倍。但是,其中總免不了偽裝做作的成分,令“上帝們”感到還不如當年滿麵怒容的訓斥那樣容易接受。現在台灣空姐的微笑與此全然異趣。我想,她們會知道,從香港登機到台北去的旅客中決不會缺少大陸人土的。這微笑是否與此有關呢?想到此處,我自己也覺得好笑起來,你這不是想入非非了嗎?可能有點的。但是,在從香港到台北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中,空姐們不但殷勤提供飲料,還給每一位客人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她們行動快捷而態度從容,事情繁忙而有條不紊,其中決沒有任何假冒偽劣的成分,這是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
我終於把惴惴不安的心情打發得一幹二淨,懷著其樂融融的心情,登上了台灣的土地。
一走出機場大廳,又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在台灣的北京大學東方語專的十幾位校友,幾乎是全體都趕到機場來歡迎我們了。他們都已接近或超過古稀之年,舉著長達數丈的大紅布標,上邊寫著歡迎我的字樣。這真是大出我意料,一時感動得淚珠在眼眶裏直滾。
這使我立即想到了我們常說的“血濃於水”四個有深刻意義的字。一講到海峽兩岸的關係,很多人口頭上或文章中就自然而然流出了這四個字。今天我到了台灣,一登上台灣的土地,這四個字竟也毫不勉強完全自然地湧上了我的心頭。這就說明,隻有這四個字才有力量說明兩岸人民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情。
從那以後,在台北的十天中,我至少有兩次親耳聽到台灣朋友說出了這四個字。一次是在台灣北京大學同學會歡迎我們的宴會上,會上的氣氛十分真摯溫暖。校友們幾乎都是在建國前日寇投降後到台灣來的,年齡大都已越過了古稀。論人際關係,校友屬於“朋友”一倫,是列入三綱五常的,如今再加上一個“校”字,關係更變得非同小可。北大校友遍北京,北大校友遍中國,北大校友遍世界,北大校友也遍台灣。“北大”這兩個擲地能作金石聲的大字,有奇妙無比的凝聚力。不管是什麽地方,見到什麽人,隻要一說是北大校友,兩個人的心立即交融在一起,幹言萬語到了此時都黯然失色,無有用武之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想像出今天晚上宴會的氣氛。會長楊西崑先生已經九十二歲高齡,仍然在夫人的陪伴下親臨會場歡迎我們這幾位從大陸來的校友。會上舉杯互慶,共祝長壽。坐在我左邊的是一位看來已達到了耄耋之年的女士,儀容端莊,但步履維艱,已顯出了龍鍾的老態。至少也在五六十年前了,她在北大讀經濟係,是趙乃搏教授的門生。她就是在台灣廣有令譽的銘傳大學創辦人包德明女士。我坐在主賓位上,與楊西崑正相對,包女士在我左邊,顯然也是重要的席位。她耳朵不重聽,我的耳朵也還對付著算是耳聰,因此,我們倆談話很多。在觥籌交錯中,她忽然站了起來,顫巍巍地走到兩桌之間,站在那裏,看起來非常激動,欲語淚雙流。她用顫抖的聲音,含著眼淚,大聲說道:“我有一句話,已經在心裏憋了幾年。今天,看到大陸來的親人,忍不住非說出來不行了。常言道:血濃於水。台灣和大陸的人都是炎黃子孫,為什麽竟不能統一起來!台灣富,大陸強,合起來就是一個既富且強的大國,巋然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誰也不敢小看,誰也不敢欺負。這是中華民族絕大的好事,為什麽竟不能實現!”說到這裏,她感情激動得說不下去了,又顫巍巍地回到座位上。全體北大校友,在鼓掌之餘,看上去都為之動容,在歡愉中加上了一點淒涼,在淒涼中又摻上了一片希望。此時,我無法猜度每一位校友內心的活動,但我想,我們大家想的都會是四個大字“祖國統一”吧。
這一位包德明校友還是一位十分信守諾言的人。我在台北,由於氣候條件與大陸相差懸殊,加上以望九之年長途跋涉,患了感冒,發燒接近四十度。感冒本來是小病,可是對一個老人來說,這樣高燒就非同小可了。於是台北的朋友就著實關心起來,其中以台灣大學圖書館館長林光美女士最為積極。她通知了楊西崑先生,西崑先生立即想派他的私人醫生來給我看病。光美又陪我到台大校醫院去請內科主任為我檢查治療,風聲也傳到了包德明校友耳中。在宴會上她告訴我,她有祖傳的治哮喘的靈丹妙藥,答應當能送到我下榻的富都大飯店。我在下意識裏暗自思忖:散會時已經到了晚上10點,送藥不過是一句安慰我的客套話而已。焉知我回到旅館,到了深夜,包女士的妙藥竟真的送到了。我雖然已經睡下,但衷心感謝與敬佩無論如何也抑製不住。包女士還答應我,我回大陸後,她將把藥方寄給我。我回到燕園以後不久,包女士的信立即飛來。到了此時,我真是動了感情。我已至垂暮之年,乎生經歷了幾個時代,自認為已經能“悲歡離合總無情”了。其實這隻是一個假象,台北的朋友們,其中當然有包德明和林光美,一下子就用她們的行動證明了,我並沒有達到“總無情”的境界。“血濃於水”這幾個字讓我不得不丟掉我那個幻覺,承認了,即使自己到了茶壽之年,我仍然是充滿了感情的。對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對友誼,對人間一切美好的事情,我仍然是非動真感情不行的。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街頭小景,光怪陸離,變幻多端。我被禁錮在汽車小天地中,透過車窗,隻能看到這一些,這當然是很不夠的。但是限於時間,我也隻能看到這個程度了。我現在隻希望,將來能夠再有時機和好運,再來台北一次。到那時候,我一定脫開一切羈絆,從容漫步街頭,把一切都看得更真,更實,更細緻,更完整。
血濃子水
台灣人對大陸的人究竟有什麽看法呢?
說句老實話,我是帶著這樣的問號到台灣去的。
再說一句更老實的話,我是懷著對這個問號的回答到台灣去的,而且我的回答是悲觀的,是消極的。試想大陸和台灣分開已經五十年了,中國人自己製造的一些障礙,加上外國那一個以世界警察自居的居心叵測的大國從中攪和,再加上在一段時間內兒戲般的每天炮擊金門、馬祖的記憶,在大陸人心中是無所謂的,但是,在台灣人心中恐怕是填滿了一肚子憤懣,對大陸人不會懷有好感的。
我就是懷著這樣惴惴不安的心情登上了從香港到台北的飛機的。
但是,一走進飛機艙口,幾位空姐亭亭玉立,站在一旁,看我年邁,立即用手攙扶,臉上的笑容,淳樸美好,令人一看就能知道,這是出自內心的微笑。平常照相,拍攝者總會喊一句:“笑一笑!”這種微笑說到壞處,就隻能像電影《瞧,這一家子》中陳強的“微笑”。空姐的微笑與此決不相同。我們現在號召微笑服務,這當然比當年的“訓斥服務”要好上一千倍。但是,其中總免不了偽裝做作的成分,令“上帝們”感到還不如當年滿麵怒容的訓斥那樣容易接受。現在台灣空姐的微笑與此全然異趣。我想,她們會知道,從香港登機到台北去的旅客中決不會缺少大陸人土的。這微笑是否與此有關呢?想到此處,我自己也覺得好笑起來,你這不是想入非非了嗎?可能有點的。但是,在從香港到台北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中,空姐們不但殷勤提供飲料,還給每一位客人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她們行動快捷而態度從容,事情繁忙而有條不紊,其中決沒有任何假冒偽劣的成分,這是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
我終於把惴惴不安的心情打發得一幹二淨,懷著其樂融融的心情,登上了台灣的土地。
一走出機場大廳,又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在台灣的北京大學東方語專的十幾位校友,幾乎是全體都趕到機場來歡迎我們了。他們都已接近或超過古稀之年,舉著長達數丈的大紅布標,上邊寫著歡迎我的字樣。這真是大出我意料,一時感動得淚珠在眼眶裏直滾。
這使我立即想到了我們常說的“血濃於水”四個有深刻意義的字。一講到海峽兩岸的關係,很多人口頭上或文章中就自然而然流出了這四個字。今天我到了台灣,一登上台灣的土地,這四個字竟也毫不勉強完全自然地湧上了我的心頭。這就說明,隻有這四個字才有力量說明兩岸人民內心深處的真摯感情。
從那以後,在台北的十天中,我至少有兩次親耳聽到台灣朋友說出了這四個字。一次是在台灣北京大學同學會歡迎我們的宴會上,會上的氣氛十分真摯溫暖。校友們幾乎都是在建國前日寇投降後到台灣來的,年齡大都已越過了古稀。論人際關係,校友屬於“朋友”一倫,是列入三綱五常的,如今再加上一個“校”字,關係更變得非同小可。北大校友遍北京,北大校友遍中國,北大校友遍世界,北大校友也遍台灣。“北大”這兩個擲地能作金石聲的大字,有奇妙無比的凝聚力。不管是什麽地方,見到什麽人,隻要一說是北大校友,兩個人的心立即交融在一起,幹言萬語到了此時都黯然失色,無有用武之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完全可以想像出今天晚上宴會的氣氛。會長楊西崑先生已經九十二歲高齡,仍然在夫人的陪伴下親臨會場歡迎我們這幾位從大陸來的校友。會上舉杯互慶,共祝長壽。坐在我左邊的是一位看來已達到了耄耋之年的女士,儀容端莊,但步履維艱,已顯出了龍鍾的老態。至少也在五六十年前了,她在北大讀經濟係,是趙乃搏教授的門生。她就是在台灣廣有令譽的銘傳大學創辦人包德明女士。我坐在主賓位上,與楊西崑正相對,包女士在我左邊,顯然也是重要的席位。她耳朵不重聽,我的耳朵也還對付著算是耳聰,因此,我們倆談話很多。在觥籌交錯中,她忽然站了起來,顫巍巍地走到兩桌之間,站在那裏,看起來非常激動,欲語淚雙流。她用顫抖的聲音,含著眼淚,大聲說道:“我有一句話,已經在心裏憋了幾年。今天,看到大陸來的親人,忍不住非說出來不行了。常言道:血濃於水。台灣和大陸的人都是炎黃子孫,為什麽竟不能統一起來!台灣富,大陸強,合起來就是一個既富且強的大國,巋然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誰也不敢小看,誰也不敢欺負。這是中華民族絕大的好事,為什麽竟不能實現!”說到這裏,她感情激動得說不下去了,又顫巍巍地回到座位上。全體北大校友,在鼓掌之餘,看上去都為之動容,在歡愉中加上了一點淒涼,在淒涼中又摻上了一片希望。此時,我無法猜度每一位校友內心的活動,但我想,我們大家想的都會是四個大字“祖國統一”吧。
這一位包德明校友還是一位十分信守諾言的人。我在台北,由於氣候條件與大陸相差懸殊,加上以望九之年長途跋涉,患了感冒,發燒接近四十度。感冒本來是小病,可是對一個老人來說,這樣高燒就非同小可了。於是台北的朋友就著實關心起來,其中以台灣大學圖書館館長林光美女士最為積極。她通知了楊西崑先生,西崑先生立即想派他的私人醫生來給我看病。光美又陪我到台大校醫院去請內科主任為我檢查治療,風聲也傳到了包德明校友耳中。在宴會上她告訴我,她有祖傳的治哮喘的靈丹妙藥,答應當能送到我下榻的富都大飯店。我在下意識裏暗自思忖:散會時已經到了晚上10點,送藥不過是一句安慰我的客套話而已。焉知我回到旅館,到了深夜,包女士的妙藥竟真的送到了。我雖然已經睡下,但衷心感謝與敬佩無論如何也抑製不住。包女士還答應我,我回大陸後,她將把藥方寄給我。我回到燕園以後不久,包女士的信立即飛來。到了此時,我真是動了感情。我已至垂暮之年,乎生經歷了幾個時代,自認為已經能“悲歡離合總無情”了。其實這隻是一個假象,台北的朋友們,其中當然有包德明和林光美,一下子就用她們的行動證明了,我並沒有達到“總無情”的境界。“血濃於水”這幾個字讓我不得不丟掉我那個幻覺,承認了,即使自己到了茶壽之年,我仍然是充滿了感情的。對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對友誼,對人間一切美好的事情,我仍然是非動真感情不行的。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