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泰姬陵到紅堡是一條必由之路,我們也不例外。到了紅堡,限於時間我們隻匆匆地走了一轉。莫臥兒王朝的這一座故宮,完全是用紅砂岩築成的。如果說泰姬陵是白色的奇蹟的話,那麽這裏就是紅色的奇蹟。但是,我到了這裏,最關心的卻是一塊小小的水晶。據說,下令修建泰姬陵的沙紮汗,晚年被兒子囚了起來。他本來還準備在閻牟那河這一邊同河對岸泰姬陵遙遙相對的地方,修建一座完全用黑色大理石砌成的陵墓,如果建成的話,那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黑色的奇蹟。然而在這黑色的奇蹟出現以前,他就失去了自由,成為自己兒子的階下囚。他天天坐在紅堡的一個走廊上,背對著泰姬陵,凝神潛思,忍憂含悲,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鑲嵌在一個柱子上的那一塊水晶,裏麵反映出整個泰姬陵的影像。月月如此,天天如此,這位孤獨的老皇帝就這樣度過了他的殘生。


    這個故事很有些浪漫氣息。幾百年來,也打動了千千萬萬好心人的心弦,滴下了無數的同情之淚。但是,我卻是無淚可滴。我上一次來的時候,印度朋友曾告訴過我,就在這走廊下麵那一片空地上,莫臥兒皇帝把囚犯弄了來,然後放出老虎,讓老虎把人活活地吃掉。他們坐在走廊上怡然欣賞這一幕奇景。這樣的人,即使被兒子囚了起來,我難道還能為他流下什麽同情之淚嗎?這樣的人,即使對死去的愛姬有那麽一點情意,這種情意還值得幾文錢嗎?我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紅堡城牆下長著肥大的綠葉子的樹叢中,虎皮鸚鵡又吱吱喳喳叫了起來。這種鳥在中國是會被當作珍禽裝在精緻的籠子裏來養育的。但是在阿格拉,卻多得像麻雀。有那麽一個皇帝,再加上這些吱吱喳喳的虎皮鸚鵡,我的遊興已經索然了。那些充滿了浪漫氣氛的故事對於我已經毫無吸引力了。


    我走下了天堂,回到了現實。人間和現實是充滿了矛盾的;但是它們又確實是美的。就是在阿格拉也並非例外。二十七年前,當我第一次到阿格拉來的時候,我在旅館中遇到的一件小事,卻使我憶念難忘。現在,當我離開了泰姬陵走下天堂的時候,我不由得又回憶起來。


    我們在旅館裏看一個貧苦的印度藝人讓小黃鳥表演識字的本領。又看另一個藝人讓眼鏡蛇與獴決鬥。兩個小動物都拚上命互相搏鬥,大戰了幾十回合,還不分勝負。正在看得入神的時候,我瞥見一個印度青年在外麵探頭探腦。他的衣著不像一個學生,而像一個學徒工。我沒有多加注意,仍然繼續觀戰。又過了不知多少時候,我又一抬頭,看到那個青年仍然站在那裏,我立刻走出去。那個青年猛跑了幾步,緊緊地抓住了我的手,我感覺到他的手有點顫抖。他遞給我一個極小的小盒,透過玻璃罩可以看到,裏麵鋪的棉花上有一粒大米。我真有點吃驚了。這一粒大米有什麽意義呢?青年打開小盒,把大米送到我眼底下,大米上寫著“印中友誼萬歲”幾個字,隻能用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他告訴我,他是一個學徒工,最熱愛新中國,但卻從來沒有機會接觸一個中國人。聽說我們來了,他便帶了大米來看我們。從早晨等到現在,中午早已過了。但是幾次被人攆走。現在終於見到中國朋友了,他是多麽興奮啊!我接過了小盒,深深地被這個淳樸的青年感動了。我握住了他的手,心裏麵思緒萬千,半天沒有說出話來。我一直目送這個青年的背影消失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才轉回身來。


    泰姬陵是美的,是不朽的。然而,人們心裏的真摯感情不是比泰姬陵更美、更不朽嗎?上麵說的這件小事,到現在,已經過了二十七年,在人的一生中,二十七年是一段漫長的時間,可是,不管我什麽時候想起這件小事,那個學徒工的影像就栩栩如生地浮現在我的眼前。現在他大概都有四五十歲了吧。中間滄海桑田,世間多變。但是我卻不相信,他會忘掉我,會忘掉中國,正如我不會忘掉他一樣。據我看,這才是真正的美,真正的不朽。是美的、不朽的泰姬陵無法比擬的美,無法比擬的不朽。


    海德拉巴


    我腦海裏有兩個海德拉巴:—個是二十七年以前的,一個是今天的。


    二十七年前,當我第一次訪問印度時,我曾來到這裏,而且住了三四天之久。時間相隔既然是這樣悠久,我對海德拉巴的記憶,就隻剩下了一些斷片,破碎支離,不能形成一個清晰的整體。在一團灰色的回憶的迷霧中,時時閃出了巨大的紅色的斑點,這是木棉花。我當時曾驚詫於這裏木棉樹之高、之大,花朵開得像碗口那樣大,而且開在參天的巨樹上,這對於我這生長在北國的人來說,確實像是一個奇蹟,留在腦海裏的印象就永生難忘了。


    但是,除了木棉花之外,再也不能清晰地回憶起什麽東西來。隻還記得住在尼紮姆的迎賓館中,庭院清幽,台殿闃靜,綠草如茵,雜花似錦;還有一些爬山虎之類的蔓藤,也都開著五彩斑斕的花,綠葉肥大,花朵絢麗,紅彤彤,綠油油,顯出一片茂盛熱鬧的景象。至於室內的情況,房屋的結構,則模糊成一團,幾乎完全回憶不起來了。


    我們到海德拉巴的第一天晚上,就到一個富麗堂皇的宮殿般的邸宅裏去拜會尼紮姆的一位兄弟還是什麽親屬,我記不清楚了。印度著名的女詩人奈都夫人好像同他也有什麽親戚關係。奈都夫人的女兒陪我們遊遍全印,我們就在這裏遇到奈都夫人的弟弟。他對我們非常熱情,同我們談到印度農民的生活情況,他們每年的收入,以及他們養的牛和收成等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印度上流社會的人物談印度農民,這是比較少見的事。從他的言談中,我體會到,他對印度農民懷有深切的關懷。這當然使我很受感動。他說話的情態,說話時的眼神至今一閉眼仿佛就出現在眼前。我的印象:印度各階層的人,許多都是希望同中國加強聯繫,繼承和發揚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


    二十七年前的海德拉巴留給我的印象就隻剩下了這一點點。如果需要歸納一下的話,我可以歸納為八個字:清新美妙,富麗堂皇。


    一轉瞬間,時間竟過去了二十七年,今天我又來到了海德拉巴。我看到的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擁擠不堪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間奔馳著橫衝直撞縱橫交錯的各種車輛。二十世紀的汽車、摩托車,同公元前的馬車、牛車並肩前進,快慢懸殊,而且好像是願意這麽走就這麽走,願意什麽地方停,就什麽地方停,這當然更曾加了混亂。行人的衣著也五光十色,同這一些車輛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調迷亂但又好像有著內在節奏的圖畫;奏成了一曲喧聲沸騰但又不十分刺耳的大合唱。


    這就是我看到的今天的海德拉巴。如果需要歸納一下的話,我也可以歸納為八個字:喧闐吵鬧,煙霧迷騰。


    我有點迷惘,有點不解:難道這就真是海德拉巴嗎?我記憶中的海德拉巴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那一個海德拉巴要美妙得多,幽靜得多。但是我眼前看到的卻確實就是這個樣子。那麽究竟哪一個海德拉巴是真實的呢?兩個當然都是真實的,但是兩個似乎又都不夠真實。最真實的隻有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二十七年前是這樣,今天仍然是這樣。這一點是絲毫也不容懷疑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賢行潤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賢行潤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