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培先生長我六歲。我們都是搞德文起家,後來我轉了向,他卻一直堅持不懈。在國內,我們雖然不是一個大學,但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卻是一個人。他就是二三十年代北大德文係主任,同時又兼任清華的德文教授。因此,我們可以說是有同門之誼,我們是朋友。但是,我一向欽佩君培先生的學識,更仰慕其為人,我總把他當老師看待;因此,也可以說是師生。我在這裏想借用陳寅恪師的一句詩:“風義生平師友間。”我們相交將近五十年了。解放後,在一起開過無數次的會,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場合下,我們聚首暢談,我們應該說是彼此互相了解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套用李後主的詞口吟的兩句詞:“春花秋月何時了,開會知多少?”我聽了以後,捧腹大笑,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實獲我心!有不少次開會,我們同住一個房間,上天下地,無所不談。這更增強了我們彼此的了解。總之,一句話,在將近半個世紀內,我們相處得極為融洽。
君培先生八十五歲了。在過去,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高壽,古人不是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嗎?但是,到了今天,時移世轉,應該改一個提法:“人生九十今不稀。”這樣才符合實際情況。我們現在祝人高壽,常說:“長命百歲!”我想,這個說法不恰當。從前說“長命百歲”,是表示期望。今天再說,就成了限製。人們為什麽不能活過百歲呢?隻說百歲,不是限製又是什麽呢?因此,我現在祝君培先生高壽,不再說什麽“長命百歲”,意思就是對他的壽限不加限製。我相信,他還能寫出一些優秀的文章來的。我也相信而且期望他能活過這個限製期限。
何仙槎(思源)先生與山東教育
年紀大一點的山東老鄉和北京人大概都還能記得何仙槎先生這個名字。他當過山東教育廳長和北平市長。
1929年,我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讀書,他當時是教育廳長。在學生眼中,那是一個大官。有一天,他忽然在校長的陪同下,走到了極為擁擠和簡陋的學生宿舍裏去。這頗引起了一陣轟動。時隔六十年,今天回憶起來,當時情景栩栩如在眼前。
到了1935年,我在母校當了一年國文教員之後,考取了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我一介書生,囊內空空,付不起赴德的路費。校長宋還吾老師慨然帶我到教育廳去謁見何思源廳長。沒等我開口,他已早知我的目的,一口回絕。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臉皮太薄,不善於求人,隻好唯唯而退。宋校長責怪我太老實。我天生是一個上不得台盤的人,脫胎換骨,一時難成,有什麽辦法呢?
再見到何思源先生,那已經是十五六年以後“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時候了。解放初期,北京山東中學校董會又開始活動,我同何都是校董。此時他早已卸任北平市長,在傅作義將軍圍城期間,何仙槎先生冒生命危險同一些人出城,同八路軍談判,和平解放北平,為人民立下了功勳。人民給了他回報,除了一些別的職務以外,他還當了山東中學校董。此時,我們之間已經沒有什麽距離,他也已工農化得頗為可觀。最顯眼的是抽菸用小菸袋,一副老農模樣。校董開會時,我故意同他開玩笑,說到他當廳長時我去求幫的情景。彼此開懷大笑,其樂融融。
說句老實話,何仙槎先生對於山東教育是有功的。北伐成功後,山東省主席幾易其人,從國民黨的陳調元一直到割據軍閥韓復榘,而他這教育廳長卻穩坐釣魚船。學生稱他是“五朝元老”,微含不恭之意。然而平心論之,如果沒有他這個“五朝元老”,山東教育將會變成什麽樣子?難道不讓人不寒而慄嗎?陳調元、韓復榘這一幫人是極難對付的。他們手下都有一幫人,唱醜、唱旦、幫閑、篾片、清客、討飯、嘍囉、吹鼓手,一應俱全。教育廳長,雖非肥缺,然而也是全省幾大員之一,他們怎麽肯讓同自己毫無瓜葛的人充當“五朝元老”呢?大概北大畢業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金招牌鎮住了他們,不得不爾。像韓復榘這樣土匪式的人物,胸無點墨,殺人不眨眼,民間流傳著許多笑話,說他反對“靠左邊走”,原因是“都走左邊,誰走右邊呢”?何思源能同他們周旋,其中滋味,恐怕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山東教育經費始終未斷,教育沒有受到破壞,仙槎先生應該說是為人民立了功。
總之,我認為,我們今天紀念何思源先生是完全應該的。
學習菊田的奮鬥拚搏精神
對於國畫,我似乎還有一點欣賞能力,是好是壞,是美是醜,是精是粗,我似乎能夠辨識;但實際上,我卻是一個門外漢,我連一筆畫都畫不了,談論國畫,不是班門弄斧,就是野狐談禪。這一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因此我對菊田的畫,除了說“畫得很好”之外,不再贊一詞。
但是,在另一方麵,我卻有許多話要說。菊田是自學成家的一個典型,一個很好的典型。在“四人幫”時代,甚至在“四人幫”之外的某些時候,“個人奮鬥”被批得“臭”不可聞。僅僅為了個人名利而奮鬥,我們當然不能提倡。如果為的不是個人,或者不僅僅為個人而努力奮鬥,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我們常常說,人是應該有一點精神的,這一點精神表現的一個方麵就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努力奮鬥,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就是:拚搏精神。
在菊田身上,我們看到的正是這一種奮鬥拚搏的精神。按照他的家庭環境,在舊社會,他本來應該成為一個商店的老闆,或者政府機關的一個小公務員,如果再向下滑一步,他可能成為一個靠吃祖宗遺產過活的浪蕩公子。這樣的人物,我們親眼看到的難道還不夠多嗎?
然而菊田卻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學了書法,學了國畫,學了治印,學了刻竹,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他成了有成就的藝術家。在舊社會不必說他了,到了新社會,他就靠這藝術上的成就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爭光。
今天,我們全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進行四個現代化的建設,全國形勢確確實實是一片大好。但也還是有困難,而且有極大的困難。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多方麵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我認為,就是在全民中提倡艱苦奮鬥的精神,特別是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成才、努力成家的精神。從這方麵來看,我們要向菊田學習的不僅僅是他那高超的國畫藝術,而更重要的是他那鍥而不捨努力奮鬥的精神。
給一個畫冊寫序,本來是應該談畫的,因為我不太懂畫,隻好說些別的話。但我並不認為我這是離題萬裏。我把藝術同努力奮鬥結合起來,順理成章。我還可以說,一切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無一不應該同努力奮鬥聯繫起來。這一點精神,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再把話縮回來,縮到菊田的畫集上,我隻能說兩句話:我們要學習菊田的畫,但我們更要學習他的自學成才、努力奮鬥的精神。
郎靜山先生
實在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在鄭午樓博士盛大的宴會上,有人給我介紹一位老先生:
君培先生八十五歲了。在過去,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高壽,古人不是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嗎?但是,到了今天,時移世轉,應該改一個提法:“人生九十今不稀。”這樣才符合實際情況。我們現在祝人高壽,常說:“長命百歲!”我想,這個說法不恰當。從前說“長命百歲”,是表示期望。今天再說,就成了限製。人們為什麽不能活過百歲呢?隻說百歲,不是限製又是什麽呢?因此,我現在祝君培先生高壽,不再說什麽“長命百歲”,意思就是對他的壽限不加限製。我相信,他還能寫出一些優秀的文章來的。我也相信而且期望他能活過這個限製期限。
何仙槎(思源)先生與山東教育
年紀大一點的山東老鄉和北京人大概都還能記得何仙槎先生這個名字。他當過山東教育廳長和北平市長。
1929年,我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讀書,他當時是教育廳長。在學生眼中,那是一個大官。有一天,他忽然在校長的陪同下,走到了極為擁擠和簡陋的學生宿舍裏去。這頗引起了一陣轟動。時隔六十年,今天回憶起來,當時情景栩栩如在眼前。
到了1935年,我在母校當了一年國文教員之後,考取了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我一介書生,囊內空空,付不起赴德的路費。校長宋還吾老師慨然帶我到教育廳去謁見何思源廳長。沒等我開口,他已早知我的目的,一口回絕。我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臉皮太薄,不善於求人,隻好唯唯而退。宋校長責怪我太老實。我天生是一個上不得台盤的人,脫胎換骨,一時難成,有什麽辦法呢?
再見到何思源先生,那已經是十五六年以後“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時候了。解放初期,北京山東中學校董會又開始活動,我同何都是校董。此時他早已卸任北平市長,在傅作義將軍圍城期間,何仙槎先生冒生命危險同一些人出城,同八路軍談判,和平解放北平,為人民立下了功勳。人民給了他回報,除了一些別的職務以外,他還當了山東中學校董。此時,我們之間已經沒有什麽距離,他也已工農化得頗為可觀。最顯眼的是抽菸用小菸袋,一副老農模樣。校董開會時,我故意同他開玩笑,說到他當廳長時我去求幫的情景。彼此開懷大笑,其樂融融。
說句老實話,何仙槎先生對於山東教育是有功的。北伐成功後,山東省主席幾易其人,從國民黨的陳調元一直到割據軍閥韓復榘,而他這教育廳長卻穩坐釣魚船。學生稱他是“五朝元老”,微含不恭之意。然而平心論之,如果沒有他這個“五朝元老”,山東教育將會變成什麽樣子?難道不讓人不寒而慄嗎?陳調元、韓復榘這一幫人是極難對付的。他們手下都有一幫人,唱醜、唱旦、幫閑、篾片、清客、討飯、嘍囉、吹鼓手,一應俱全。教育廳長,雖非肥缺,然而也是全省幾大員之一,他們怎麽肯讓同自己毫無瓜葛的人充當“五朝元老”呢?大概北大畢業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金招牌鎮住了他們,不得不爾。像韓復榘這樣土匪式的人物,胸無點墨,殺人不眨眼,民間流傳著許多笑話,說他反對“靠左邊走”,原因是“都走左邊,誰走右邊呢”?何思源能同他們周旋,其中滋味,恐怕是“不足為外人道也”。然而,山東教育經費始終未斷,教育沒有受到破壞,仙槎先生應該說是為人民立了功。
總之,我認為,我們今天紀念何思源先生是完全應該的。
學習菊田的奮鬥拚搏精神
對於國畫,我似乎還有一點欣賞能力,是好是壞,是美是醜,是精是粗,我似乎能夠辨識;但實際上,我卻是一個門外漢,我連一筆畫都畫不了,談論國畫,不是班門弄斧,就是野狐談禪。這一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因此我對菊田的畫,除了說“畫得很好”之外,不再贊一詞。
但是,在另一方麵,我卻有許多話要說。菊田是自學成家的一個典型,一個很好的典型。在“四人幫”時代,甚至在“四人幫”之外的某些時候,“個人奮鬥”被批得“臭”不可聞。僅僅為了個人名利而奮鬥,我們當然不能提倡。如果為的不是個人,或者不僅僅為個人而努力奮鬥,難道不是應該的嗎?我們常常說,人是應該有一點精神的,這一點精神表現的一個方麵就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而努力奮鬥,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就是:拚搏精神。
在菊田身上,我們看到的正是這一種奮鬥拚搏的精神。按照他的家庭環境,在舊社會,他本來應該成為一個商店的老闆,或者政府機關的一個小公務員,如果再向下滑一步,他可能成為一個靠吃祖宗遺產過活的浪蕩公子。這樣的人物,我們親眼看到的難道還不夠多嗎?
然而菊田卻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學了書法,學了國畫,學了治印,學了刻竹,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他成了有成就的藝術家。在舊社會不必說他了,到了新社會,他就靠這藝術上的成就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爭光。
今天,我們全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進行四個現代化的建設,全國形勢確確實實是一片大好。但也還是有困難,而且有極大的困難。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多方麵的因素,其中主要的,我認為,就是在全民中提倡艱苦奮鬥的精神,特別是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成才、努力成家的精神。從這方麵來看,我們要向菊田學習的不僅僅是他那高超的國畫藝術,而更重要的是他那鍥而不捨努力奮鬥的精神。
給一個畫冊寫序,本來是應該談畫的,因為我不太懂畫,隻好說些別的話。但我並不認為我這是離題萬裏。我把藝術同努力奮鬥結合起來,順理成章。我還可以說,一切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無一不應該同努力奮鬥聯繫起來。這一點精神,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再把話縮回來,縮到菊田的畫集上,我隻能說兩句話:我們要學習菊田的畫,但我們更要學習他的自學成才、努力奮鬥的精神。
郎靜山先生
實在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情——在鄭午樓博士盛大的宴會上,有人給我介紹一位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