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說: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德國人說:


    gebrauchter pfiug blinkt.


    (使用過的犁閃閃發光)


    stehendes wasser stinkt.


    (靜止不流的水又臭又髒)


    中國古人說: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英國人說:


    time flies away without dy.


    (時間飛駛,絕不停留)


    time is money.


    (時間就是金錢)


    take time while time is,for time will fly away.


    (時間還在時,要利用它,因為時間要逝去)


    德國人說:


    zeit ist geld.


    (時間就是金錢)


    benutze den tag.


    (利用時光)


    die zeit l uft hinweg wle wasser.


    (時光流逝如水)


    法國人說:


    le temps vaut argent.


    (時間就是金錢)


    metsaprofit le jour pr sent.


    (利用當前的一天)


    這種例子真可以說是俯拾即是,用不著在這裏再舉了。高爾基說過:“諺語和歌曲總是簡短的,然而在它裏麵卻包含著可以寫出整部書來的智慧和感情。”他這句話不但適用於俄國,也適用於中國,適用於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高爾基講的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我上麵舉的那幾個簡單的例子,盡管產生於異時異地,但是誰能否認它們今天對於我們還是非常有用的呢?


    根據上麵陳述的理由,我覺得,編輯這樣一本《名言大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在今天全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意氣風發地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時候,很多名言對於鼓舞我們的鬥誌、增強我們的信心是很有用處的。


    1983年


    第22章 好書的標準


    本書的作者池田大作名譽會長,譯者卞立強教授,以及本書一開頭就提到的常書鴻先生,都是我的朋友。我同他們的友誼,有的已經超過了四十年,至少也有十幾二十年了,都可以算是老朋友了。我尊敬他們,我欽佩他們,我喜愛他們,常以此為樂。


    池田大作名譽會長的著作,隻要有漢文譯本(這些譯本往往就出自卞立強教授之手),我幾乎都讀過。現在又讀了他的《人生箴言》。可以說是在舊的了解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了解。在舊的欽佩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欽佩,我更以此為樂。


    評斷一本書的好與壞有什麽標準呢?這可能因人而異。但是,我個人認為,客觀的能為一般人都接受的標準還是有的。歸納起來,約略有以下幾項:一本書能鼓勵人前進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書能給人以樂觀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觀?一本書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強人的愚蠢?一本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一本書能增強人的倫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壓低?一本書能給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軟弱?一本書能激勵人向困難作鬥爭呢,抑或讓人向困難低頭?一本書能給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給人以低級下流的愉快?類似的標準還能舉出一些來,但是,我覺得,上麵這一些也就夠了。統而言之,能達到問題的前一半的,就是好書。否則,若隻能與後一半相合,這就是壞書。


    拿上麵這些標準來衡量池田大作先生的《人生箴言》,讀了這一本書,誰都會承認,它能鼓勵人前進;它能給人樂觀精神;它能增加人的智慧;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它能增強人的倫理道德水平;它能給人以力量;它能鼓勵人向困難作鬥爭;它能給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總之,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幫助人明辨善與惡,明辨是與非;它能幫助人找到正確的道路,而不致迷失方向。


    因此,我的結論隻能是:這是一本好書。


    如果有人認為我在上麵講得太空洞,不夠具體,我不妨說得具體一點,並且從書中舉出幾個例子來。書中許多精闢的話,洋溢著作者的睿智和機敏。作者是日本蜚聲國際的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宗教活動家。在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中,通過自己的眼睛和心靈,觀察人生、體驗人生,終於參透了人生,達到了圓融無礙的境界。書中的話就是從他深邃的心靈中撒出來的珠玉,句句閃耀著光芒。讀這樣的書,真好像是走入七寶樓台,發現到處是奇珍異寶,揀不勝揀。又好像是行在山陰道上,令人應接不暇。本書中的第一段話,就值得我們細細地玩味:“我認為人生中不能沒有爽朗的笑聲。”第二段話:“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終保持不斷創造新事物的創造性和為人們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社會性。”這是多麽積極的人生態度,真可以振聾發聵!我自己已經到了耄耋之年。我特別欣賞這一段話:“‘老’的美,老而美——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時期的美都要尊貴的美。老年或晚年,是人生的秋天。要說它的美,我覺得那是一種霜葉的美。”我讀了以後,陡然覺得自己真“美”起來了,心裏又溢滿了青春的活力。這樣精彩的話,書中到處都是,我不再作文抄公了。讀者自己去尋找吧。


    現在正是秋天。紅於二月花的霜葉就在我的窗外。案頭上正擺著這一部書的譯稿。我這個霜葉般的老年人,舉頭看紅葉,低頭讀華章,心曠神怡,衰頹的暮氣一掃而光,提筆寫了這一篇短序,真不知老之已至矣。


    1994年11月8日


    第23章 記者要講真話


    記者這個行當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隻是到了近代,出現了報紙和雜誌,記者才能出現。


    我沒有讀過《新聞學概論》一類的書籍,不知道怎樣給“記者”下定義。


    查一查詞典,上麵寫的是“通訊社、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採訪新聞和寫通訊報導的專職人員”。我個人覺得,這樣寫未免有點太實了,我想把它抽象化一點,寫得虛一點。我認為,記者的服務對象,是政府官員和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廣大的人民群眾。他們的作用是傳遞信息,增強人們間、特別是政府與人民間的相互了解,以便向著一個目標共同前進。政府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官員們製定對內、對外的政策,這些政策不一定都立即為人民所理解。這裏就需要記者的中介,他們應該比一般老百姓站得高,看得遠,他們要啟迪群眾,教育群眾。這樣一來,記者的重要作用就昭然若揭了。


    在中國古代奴隸製度和封建製度籠罩下,最高統治者所施行的政策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隻能“由之”,而不能“知之”。看來老百姓也沒有“知”的願望,他們隻是“順帝之則”,隻要能活下去,就心滿意足了。皇帝老爺子也設有充當花瓶的史官,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史官們記的言和事,大概都是報喜不報憂,換句話說,就是隻講謊言,不講實話。


    否則腦袋就會不穩。我在上麵說的“花瓶”,不是給老百姓看的,他們沒有這個資格,意想中的觀者上有天老爺、皇帝的老子,下有後世的子孫萬代。


    在普遍說謊的情況下,倘有一個說了點實話,他就會立即成為名人,先秦時代晉國的董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名垂青史,一直到現在,還常有人提到他。董狐當然不是記者,但在某一點上,他有與記者共同之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羨林談寫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季羨林談寫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