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重複一遍:“模糊”一詞絕沒有任何貶義。我們毋寧說,這種模糊性更能反映語言的客觀情況。


    漢語這種模糊性和做詩與參禪有什麽聯繫呢?


    我先談作詩。詩人心中有了“情”,有了“意”,需要表達。但是古往今來的任何國家的任何詩人,不管多麽偉大,也絕不可能言以盡意,總會碰到言不盡意的矛盾。他們隻能把最精彩的東西保留在自己心中,成為千古重複了無數次的悲劇。誰也改變不了,而且永久也不會改變。這是說的作者。


    從讀者方麵來說,審美經驗也是極難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相當模糊的。根據接受理論,其關係是作者→作品→讀者;然後是讀者→作品→作者,是一個倒轉過來的讀者與作者相互猜謎的活動。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幾句非常精彩的分析:“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出必顯。”這種猜謎活動,確實是異常模糊的。中國古人說:“詩無達詁”,可謂慨乎言之矣。


    這樣一來,模糊朦朧的語言,也許比明確清晰的語言,更具有魅力,更具有暗示的能力,更適宜於做詩,更能讓作者和讀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作為詩的語言,漢語在世界眾語言中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中國做詩,講究“煉”字。在中國文學史上這樣的例子多得很,什麽“紅杏枝頭春意鬧”,什麽“春風又綠江南岸”,什麽“雲破月來花弄影”,什麽“僧敲月下門”,等等,簡直俯拾即是,為世界文學史中所僅見。這種情況是由漢語的特點所決定的,而漢語的特點又是與它的不分詞類、沒有時態等等語法特點分不開的,換句話說,就是與它的模糊性分不開。


    現在再談參禪。當年靈山會上,如來拈花,迦葉微笑。師徒二人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我輩凡人,實在弄不清楚。禪宗在中國興起以後,最初是“不立文字”;到了後來,發展成“不離文字”。箇中消息,是頗值得參一參的。流傳於許多《傳燈錄》中的所謂機鋒,絕大部分是語言。從《祖堂集》到《五燈會元》,莫不皆然。這些機鋒都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張中行先生懷著極大的勇氣,居然把這些天書般的機鋒整理成了11類。我真是非常佩服。我現在借花獻佛,從中抄出幾個來,給讀者一點感性的認識:


    雲門海晏禪師——僧問:“如何是衲下衣事?”師曰:“如咬硬石頭。”(《五燈會元》卷三)


    幽溪和尚——問:“如何是祖師禪?”師曰:“泥牛步步出人前。”(同上書,卷五)


    撫州覆船和尚——僧問:“如來是佛?”師曰:“不識。”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莫謗祖師好!”(同上書,卷十)


    龐蘊居士——後參馬祖(道一),問昌:“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麽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同上書,卷三)


    延壽慧輪禪師——僧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師曰:“不在外。”曰:“出匣後如何?”師曰:“不在內。”(同上書,卷八)


    石頭希遷禪師——僧問:“如何是解脫?”師曰:“誰縛汝?”問:“如何是淨土?”師曰:“誰垢汝?”問:“如何是涅盤?”師曰:“誰將生死與汝?”(同上書,卷五)


    清平令遵禪師——問:“如何是有漏?”師曰:“笊籬。”曰:“如何是無漏?”師曰:“木杓。”(同上書,卷五)


    三平義忠禪師——講僧問:“三乘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龜毛拂子,兔角拄杖,大德藏向什麽處?”(同上書,卷五)


    金可觀禪師——問:“從上宗乘如何為人?”師曰:“我今日未吃茶。”(同上書,卷七)


    國清院奉禪師——問:“十二分教是止啼之義,離卻止啼,請師一句。”師曰:“孤峰頂上雙角女。”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釋迦是牛頭獄卒,祖師是馬麵阿旁。”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東壁打西壁。”(《五燈會元》,卷四)


    保福可儔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雲有青天水在瓶。”(同上書,卷八)


    興教唯一禪師——問:“如何是道?”師曰:“刺頭入荒草。”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幹屎橛。”(同上書,卷十)


    中國禪宗機鋒的例子,多得不得了。舉出上麵這一些來,可見一斑了。


    這裏也有一個接受過程。說話者→說出來的話→聽者。然後,聽者→說話者的話→說話者,倒轉過來,以意逆誌。聽者猜到的謎,與說話者要說出來的謎,其間距離究竟有多大,那隻有天曉得了。這同如來拈花,迦葉微笑一樣,是永遠摸不到底的。但是,隻要說者認可,別人也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這些機鋒語言,看來五花八門;但是,據我看,綱隻有一條,這就是中國漢語的模糊性。參禪鬥機鋒,本來就是迷離模糊的。再使用中國朦朧模糊的語言,可謂相得益彰了。在這裏,我必須補充幾句。對鬥禪機來說,漢語的模糊性同做詩不完全一樣。它不表現在語法形態上,而表現在內容含義上。然而其為模糊則一也。


    寫到這裏,我可以回答我在上麵提出來的兩個問題了:為什麽禪宗獨獨在中國產生而又得到了比較充分的發展?為什麽獨獨在中國做詩與參禪才產生了這樣密切的關係?我們回答是,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漢字的模糊性。


    表現在禪機方麵的,除了語言之外,還有動作,比如當頭棒喝,拈杖豎拂,直到畫圓相,做女人拜,等等,等等。因與語言無關,我就不談了。


    文章就算寫完了。義理非吾所好,亦非吾所長,隻是陰差陽錯,成了一隻被趕上了架子的鴨子,實非所願,欲罷不能,不得已而為之。我在文章開始時說到,與其讓別人在自己腦袋裏跑馬,不如自己來跑上一趟。現在終於跑完了。張中行先生自謙是“禪外談禪”。我毫不自謙是“野狐談禪”。“野狐”是否能看到真正內行人所看不到的東西呢?這就要請方家指正了。


    1992年2月1日寫完


    第20章 漫話歷史題材


    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文藝界迎來了百花爭妍、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許多被“四人幫”血口噴人誣陷打擊的老作家恢復了名譽,振奮了心情,正在以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精神,從事寫作,希望在有生之年寫出更好的作品,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力量。一批年輕的小將,思想本來就沒有多少框框,正在鬥誌昂揚,勇闖禁區,提出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寫出了一些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作品。眼前的文藝界確實一派大好形勢,無論誰看到都會感到由衷的喜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季羨林談寫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羨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羨林並收藏季羨林談寫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