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季羨林隨想錄1:不完滿才是人生 作者:季羨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懷舊就是有"人味"的一種表現,而有"人味"是有很高的報酬的:懷舊能淨化人的靈魂。親故老友逝去了,或者離開自己遠了。但是,他們身上那一些優良的品質,離開自己越遠,時間越久,越能閃出異樣的光芒。它仿佛成為一麵鏡子,在照亮著自己,在砥礪著自己。懷這樣的舊人,在惆悵中感到幸福,在苦澀中感到甜美。這不是很高的報酬嗎?對逝去者的懷念,更能激發起我們"後死者"的責任感。先死者固然能讓我們哀傷,後死者更值得同情,他們身上的心靈上的擔子更沉重。死者已矣,他們不知不覺了。後死者卻還活著,他們能知能覺。先死者的遺誌要我們去實現,他們沒有完成的工作要我們去做。即使有時候難免有點想懈怠一下,休息一下。但一想到先人的聲音笑貌,立即會振奮起來。這樣的懷舊,報酬難道還不夠高嗎?
古代希臘哲人說,悲劇能淨化(katharsis)人們的靈魂。我看,懷舊也同樣能淨化人們的靈魂。這一種淨化的形式,比悲劇更深刻,更深入靈魂。
這就是我的懷舊觀。
我慶幸我能懷舊,我慶幸我的"人味"支持我懷舊,我慶幸我的《懷舊集》這個書名在含冤蒙塵十幾年以後又得以重見天日,我樂而為之序。
(原文為《懷舊集》自序)
第八部分 3. 我的座右銘
多少年以來,我的座右銘一直是: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老老實實的、樸樸素素的四句陶詩,幾乎用不著任何解釋。
我是怎樣實行這個座右銘的呢?無非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而已,沒有什麽奇招。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到了應該死的時候,你就去死,用不著左思右想),這句話應該是關鍵性的。但是在我幾十年的風華正茂的期間內,"盡"什麽的是很難想到的。在這期間,我當然既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即使在走獨木橋時,好像路上鋪的全是玫瑰花,沒有荊棘。這與"盡"的距離太遠太遠了。
到了現在,自己已經九十多歲了。離人生的盡頭,不會太遠了。我在這時候,根據座右銘的精神,處之泰然,隨遇而安。我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態度。
我不是醫生,我想貿然提出一個想法。所謂老年憂鬱症恐怕十有八九同我上麵提出的看法有關,怎樣治療這種病症呢?我本來想用"無可奉告"來答覆。但是,這未免太簡慢,於是改寫一首打油詩,題曰"無題":
人生在世一百年,
天天有些小麻煩,
最好辦法是不理,
隻等秋風過耳邊。
座右銘(老年時期)
我現在的座右銘是:
老驥伏櫪,誌在十裏。
烈士暮年,壯心難已。
讀起來一副老調,了無新意。其實是有的。即以"誌在十裏"而論,為什麽不寫上百裏、千裏,甚至萬裏呢?那有多麽威武雄壯呀!其實,如果我講"誌在半裏",也是瞎吹。我現在不能走路,活動全靠輪椅,是要別人推的。我說"十裏",是指一個棒小夥子一口氣可以達到的長度。
第八部分 4. 我的美人觀(1)
說清楚一點,就是:我怎樣看待美人。
縱觀動物世界,我們會發現,在雌雄之間,往往是雄的漂亮、高雅,動人心魄,惹人矚目。拿獅子來說,雄獅多麽威武,雄壯,英氣磅礴。如果張口一吼,則震天動地,無怪有人稱之為獸中王。再拿孔雀來看,雄的倘一開屏,則遍體金碧耀目,非言語所能形容。儀態萬方,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是,一講到人美,情況竟完全顛倒過來。我們不知道,造物主囊中賣的是什麽藥。她(他,它)先創造人中雌(女人)。此時她大概心情清爽,興致昂揚,精雕細琢,刮垢磨光。結果是創造出來的女子美妙、漂亮、悅目、閃光。她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十分滿意,不禁笑上臉龐。
但是,她立刻就想到,隻造女人是不行的。這樣怎麽能傳宗接代呢?必須再創造人中雌的對應物人中雄。這樣創造活動才算完成。
這樣想過,她立即著手創造人中雄。此時,她的心情比較粗疏,因此手法難以細膩。結果是,造出來的人中雄,一反禽獸的標格,顯得有點粗陋。連她自己都並不怎樣滿意。但是,既然造出來了,就隻能聽之任之,不必再返工了。
到了此時,造物主老年忽發少年狂,決心在本來已經很秀麗、美妙、賞心悅目的人中雌中再創造幾個出類拔萃、傲視群雌的超級美人。於是人類中就出現了:
西施、明妃、趙飛燕、貂蟬、二喬、楊貴妃、柳如是、董小宛、陳圓圓。
等等出類拔萃的超級美人。這樣一來,在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史觀中,就憑空增添了幾分靚麗,幾分滋潤,幾分光彩,幾分清芬。
打油一首:
中華自古重美人,
西施貂蟬論紛紜。
美人至今仍然在,
各為神州添馨淳。
第八部分 5. 我的美人觀(2)
但是,我還是有問題的。世界文明古國,特別是亞洲文明古國,不止中國一個。為什麽隻有中國傳留下來這麽多超級美人,而別的國家則毫無所聞呢?我個人認為,這決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問題。如果研究比較文化史,這個問題絕對躲不過去的。目前,我對於這個問題考慮得還不夠深透。我隻能說,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史觀,是豐富多彩的,有滋有味的,不是一堆幹巴巴的相斫書。
我現在越來越不安分了,越來膽子越大了。我想在太歲頭上動一下土,探討一下"美人"這個美字的含義。我沒有研究過美學,隻記得在很多年以前,中國美學論壇上忽然爆發了一場論戰。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從窗外向論壇上瞥了一眼,隻見專家們意氣風發,舌劍唇槍爭得極為激烈。有的學者主張,美是主觀的。有的學者主張美是客觀的。有的學者主張,美是主客觀相結合的。像美這樣撲朔迷離、玄之又玄的現象或者問題,一向難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的結論或者解釋的。專家們討論完了,一鬧而散,問題仍然擺在那裏,原封未動。
我想從一個我認為是新的觀點中解決問題。我認為,美人之所以被稱為美人,必然有其異於非美人者。但是,她們也隻具有五官四肢,造物主並沒有給她們多添上一官一肢,也沒有挪動官肢的位置,隻在原有的排列上賣弄了一點手法,使這個排列顯得更勻稱,更和諧,更能賞心悅目。
美人身上有多處美的亮點,我現在不可能一一研究。我隻選其中一個最引人注意的來談一談,這就是,細腰的問題。這是一個極老的問題;但是,無論多麽古老,也古老不到蒙昧的遠古。那時候,人類首要的問題是採集野果,填飽肚子。男女都整天奔波,男女的腰都是粗而又粗的。哪裏有什麽餘裕來要婦女細腰呢?大概到了先秦時期,情況有了改變。《詩經》第一篇中的"苗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苗條二字,無論怎樣解釋也離不開婦女的腰肢。先秦典籍中還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記載。可見此風在高貴不勞動的婦女中已經形成。流風所及,沿續未斷,可以說到今天也並沒有停住。
古代希臘哲人說,悲劇能淨化(katharsis)人們的靈魂。我看,懷舊也同樣能淨化人們的靈魂。這一種淨化的形式,比悲劇更深刻,更深入靈魂。
這就是我的懷舊觀。
我慶幸我能懷舊,我慶幸我的"人味"支持我懷舊,我慶幸我的《懷舊集》這個書名在含冤蒙塵十幾年以後又得以重見天日,我樂而為之序。
(原文為《懷舊集》自序)
第八部分 3. 我的座右銘
多少年以來,我的座右銘一直是: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老老實實的、樸樸素素的四句陶詩,幾乎用不著任何解釋。
我是怎樣實行這個座右銘的呢?無非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而已,沒有什麽奇招。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到了應該死的時候,你就去死,用不著左思右想),這句話應該是關鍵性的。但是在我幾十年的風華正茂的期間內,"盡"什麽的是很難想到的。在這期間,我當然既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即使在走獨木橋時,好像路上鋪的全是玫瑰花,沒有荊棘。這與"盡"的距離太遠太遠了。
到了現在,自己已經九十多歲了。離人生的盡頭,不會太遠了。我在這時候,根據座右銘的精神,處之泰然,隨遇而安。我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態度。
我不是醫生,我想貿然提出一個想法。所謂老年憂鬱症恐怕十有八九同我上麵提出的看法有關,怎樣治療這種病症呢?我本來想用"無可奉告"來答覆。但是,這未免太簡慢,於是改寫一首打油詩,題曰"無題":
人生在世一百年,
天天有些小麻煩,
最好辦法是不理,
隻等秋風過耳邊。
座右銘(老年時期)
我現在的座右銘是:
老驥伏櫪,誌在十裏。
烈士暮年,壯心難已。
讀起來一副老調,了無新意。其實是有的。即以"誌在十裏"而論,為什麽不寫上百裏、千裏,甚至萬裏呢?那有多麽威武雄壯呀!其實,如果我講"誌在半裏",也是瞎吹。我現在不能走路,活動全靠輪椅,是要別人推的。我說"十裏",是指一個棒小夥子一口氣可以達到的長度。
第八部分 4. 我的美人觀(1)
說清楚一點,就是:我怎樣看待美人。
縱觀動物世界,我們會發現,在雌雄之間,往往是雄的漂亮、高雅,動人心魄,惹人矚目。拿獅子來說,雄獅多麽威武,雄壯,英氣磅礴。如果張口一吼,則震天動地,無怪有人稱之為獸中王。再拿孔雀來看,雄的倘一開屏,則遍體金碧耀目,非言語所能形容。儀態萬方,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是,一講到人美,情況竟完全顛倒過來。我們不知道,造物主囊中賣的是什麽藥。她(他,它)先創造人中雌(女人)。此時她大概心情清爽,興致昂揚,精雕細琢,刮垢磨光。結果是創造出來的女子美妙、漂亮、悅目、閃光。她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十分滿意,不禁笑上臉龐。
但是,她立刻就想到,隻造女人是不行的。這樣怎麽能傳宗接代呢?必須再創造人中雌的對應物人中雄。這樣創造活動才算完成。
這樣想過,她立即著手創造人中雄。此時,她的心情比較粗疏,因此手法難以細膩。結果是,造出來的人中雄,一反禽獸的標格,顯得有點粗陋。連她自己都並不怎樣滿意。但是,既然造出來了,就隻能聽之任之,不必再返工了。
到了此時,造物主老年忽發少年狂,決心在本來已經很秀麗、美妙、賞心悅目的人中雌中再創造幾個出類拔萃、傲視群雌的超級美人。於是人類中就出現了:
西施、明妃、趙飛燕、貂蟬、二喬、楊貴妃、柳如是、董小宛、陳圓圓。
等等出類拔萃的超級美人。這樣一來,在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史觀中,就憑空增添了幾分靚麗,幾分滋潤,幾分光彩,幾分清芬。
打油一首:
中華自古重美人,
西施貂蟬論紛紜。
美人至今仍然在,
各為神州添馨淳。
第八部分 5. 我的美人觀(2)
但是,我還是有問題的。世界文明古國,特別是亞洲文明古國,不止中國一個。為什麽隻有中國傳留下來這麽多超級美人,而別的國家則毫無所聞呢?我個人認為,這決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問題。如果研究比較文化史,這個問題絕對躲不過去的。目前,我對於這個問題考慮得還不夠深透。我隻能說,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史觀,是豐富多彩的,有滋有味的,不是一堆幹巴巴的相斫書。
我現在越來越不安分了,越來膽子越大了。我想在太歲頭上動一下土,探討一下"美人"這個美字的含義。我沒有研究過美學,隻記得在很多年以前,中國美學論壇上忽然爆發了一場論戰。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從窗外向論壇上瞥了一眼,隻見專家們意氣風發,舌劍唇槍爭得極為激烈。有的學者主張,美是主觀的。有的學者主張美是客觀的。有的學者主張,美是主客觀相結合的。像美這樣撲朔迷離、玄之又玄的現象或者問題,一向難以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的結論或者解釋的。專家們討論完了,一鬧而散,問題仍然擺在那裏,原封未動。
我想從一個我認為是新的觀點中解決問題。我認為,美人之所以被稱為美人,必然有其異於非美人者。但是,她們也隻具有五官四肢,造物主並沒有給她們多添上一官一肢,也沒有挪動官肢的位置,隻在原有的排列上賣弄了一點手法,使這個排列顯得更勻稱,更和諧,更能賞心悅目。
美人身上有多處美的亮點,我現在不可能一一研究。我隻選其中一個最引人注意的來談一談,這就是,細腰的問題。這是一個極老的問題;但是,無論多麽古老,也古老不到蒙昧的遠古。那時候,人類首要的問題是採集野果,填飽肚子。男女都整天奔波,男女的腰都是粗而又粗的。哪裏有什麽餘裕來要婦女細腰呢?大概到了先秦時期,情況有了改變。《詩經》第一篇中的"苗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苗條二字,無論怎樣解釋也離不開婦女的腰肢。先秦典籍中還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記載。可見此風在高貴不勞動的婦女中已經形成。流風所及,沿續未斷,可以說到今天也並沒有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