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且來讀幾段曉雲法師常引的有關靜的詩,來一探靜中消息:
雪裏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飛來;
正對寒燈寂靜,忽將鼻孔沖開.(憨山禪師)
風從何處來,眾響動岩穴;
靜聽本無聲,如何有起滅.(蘇東坡)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寒山禪師)
玲瑰色淡鬆根月,敲磕聲清竹罅風;
獨生獨行誰會我,群星朝北水朝東.(永明禪師)
獨坐窮心寂杏冥,個中無法可當情;
西風吹盡擁門葉,留得空階與月明.(王維)
落落寒鬆石澗間,無琴無語聽潺援;
此翁不戀浮名大,日坐茅亭看遠山.(漸江和尚)
由以上所引的詩句,可以想見"靜中消息"乃不是追求得來,而是一探所得的觸機,最妙的是這個"探"字,問題是忙碌的現代人能享受這一探的人恐怕也寥無幾人了.那好像同樣一株木棉,在鄉間能安然結果,棉絮飄飛,而到了市聲凡塵,則隻能開出嬌艷的花,卻不能結果成棉了,恐怕連一株沉默的木棉都能感受到靜的力量,何況是在木棉樹下還能沉思的人呢?
附註:曉雲法師,俗名遊雲山,1914年生於廣東,為嶺南派繪畫大師高劍父之高足,曾於印度泰戈爾大學研究印度藝術,並教授中國藝術.足跡遍歷世界及中國名山大水.
現任文化大學永久教授兼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1957年剃髮出家,即致力藝術、宗教之推展,所繪禪畫享譽海內外,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展,這是他五十年來首度在台北舉行禪畫個展,觀後甚為感動,略誌其感.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菠蘿蜜
開車載朋友路經天母東路,突然看見路邊貨車掛了一塊大木板:"菠蘿蜜,很好吃."
我問朋友說:"吃過菠蘿蜜嗎?"
"沒有."
"去買一個來吃."雖然我的車子已經開遠,為了讓朋友一嚐菠蘿蜜的滋味,立即迴轉車子,繞了一圈,停在掛著菠蘿蜜牌子的貨車旁.
賣菠蘿蜜的是一個年輕嬌小的小姐,顯得那些菠蘿蜜更為巨大,菠蘿蜜也確實是巨無霸的水果,隻有大西瓜勉強可以與它比大.
"小姐,請幫我稱一個菠蘿蜜."我說.
她有點艱難的把菠蘿蜜放在秤上,說:"三千六百元."我聽了,倒退三步,因為我原來預期一個菠蘿蜜頂多五六百元.想到去年我在高雄縣六龜鄉的不老溫泉,挑了一個最大的菠蘿蜜才五百元,而且現挑現開,老闆把肉挑出,把心包好才交給我們,沒想到在台北挑了一個最小的,竟是七倍的價錢.
小姐看我麵有懼色,說:"不然,你買一半,隻要兩千元左右."我搖搖頭.
她說:"四分之一?大約隻要一千元."
我又搖搖頭.
她說:"我還有剝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最後,我買了一盒剝好的菠蘿蜜,由於凍在冰櫃,十分清涼,可惜隻有十幾粒,實在太貴了,不過,朋友總算也吃過菠蘿蜜了.
我對朋友說,菠蘿蜜會變成這麽貴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從前我們老家山上就種著一棵菠蘿蜜樹,樹形並不高大,隻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產,總會結出二三十顆果實,每顆都有二十幾斤重.
當時在鄉下,菠蘿蜜沒有人要買,因此收成時頂煩惱的,總要捧去送給親戚,有時親戚嫌麻煩,甚至不肯要.
剖菠蘿蜜是一件大工程,因為果實的粘性很強,刀子常會粘在其中,每次父親把菠蘿蜜剖開,衣褲總是汗濕了.
菠蘿蜜的肉取出,肉質金黃色,味道強烈,就像把蜂蜜澆在起司上,我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一種水果比菠蘿蜜更甜了.
菠蘿蜜的種子大如橄欖,用粗海鹽爆炒,味道香脆,還勝過天津炒栗,這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吃的,抓一把藏在口袋,一整天就很快樂了.
菠蘿蜜心,像椰子肉一樣鬆軟,通常我們都用來煮甜湯,夏夜的時候,坐在院子喝著熱乎乎的甜湯,汗水流得暢快,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曾經在南洋生活過的父親,吃菠蘿蜜時,常會提起戰時在南洋的艱苦生活,有時候把菠蘿蜜拿來當飯吃,那時總是嫌菠蘿蜜長得還不夠大,現在則一個都嫌太大,十幾個孩子吃不完.
嫌菠蘿蜜太大,是因為三十幾年前還沒有冰箱,切開的菠蘿蜜要當天吃完,否則隔夜就爛掉了.為了把一顆菠蘿蜜一次吃完,我們也把菠蘿蜜當飯吃,一直到現在,隻要一想到菠蘿蜜,那強烈的特殊芳香,就立刻在心裏湧現出來.
萬萬沒有想到,從前送人都嫌麻煩的菠蘿蜜,現在竟是台北最昂貴的水果.我和朋友坐在車裏,細細品嚐那用小盒盛裝的冰鎮菠蘿蜜,真有一點世事難料之感.
朋友說:"菠蘿蜜會這麽貴,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緣故,‘菠蘿蜜’是多麽好的名字,好像吃了就會開悟呢!"
"菠蘿蜜"確實是好名字,它原產於印度,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菠蘿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蘿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拿來稱呼一種水果,使人在吃的時候也容易沉入了新的境界,想到那遙遠的彼岸是不是金黃色,而充滿著石蜜與醒醐一樣的芳香呢?
在我童年的時候,每年菠蘿蜜成熟就已經立秋了,熱帶的雨季來臨,每日午後,大雷雨像赴約似的,奔跑飄灑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著窗口,看那雨中的菠蘿蜜樹,看著果實一天天長大,心裏就會為土地與天空的力量感動.然後我會想,有一天我一定會穿過菠蘿蜜的圓葉,翻過背後的山,到一個繁華的地方去.
那繁華,是我的彼岸.
但是,此刻我生活在當時嚮往的繁華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的孩子卻成了我現在的彼岸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蜜多.
在智慧體驗最深的地方,哪裏才是此岸?哪裏才是彼岸?在此岸與彼岸之間,船的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風景?在此岸與彼岸之間,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在呢?
中年以前,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是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愛情、名利、權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風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虛妄的煙塵,俗世的波折成為一場無奈,我們開始為另一個"彼岸"奔忙,解脫、永生、自在、淨土,直到我們觀見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無盡期,菠蘿蜜多永在終極之鄉.
何處有真實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菠蘿蜜到底是最後的解脫?或者隻是一個水果?能好好吃一個水果,是不是也能回味到淨上的芬芳?
童年時被迫把菠蘿蜜當飯吃,是好的,因為"菠蘿蜜多";現在菠蘿蜜如此昂貴,把菠蘿蜜當珍珠來吃,也是好的,因為"菠蘿蜜甜".
菠蘿蜜本無貴賤、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個樣子的.
我們的心也是如此,童年嚮往繁華的心與中年渴望隱遁的心是同一個心;少年訪煌時四散奔馳的心與中年靜定時返觀自在的心是同一顆心.
心的本色是相同的,隻是在時光中浮動而已.
菠蘿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時暗香浮動,有時照見五蘊皆空.
雪裏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飛來;
正對寒燈寂靜,忽將鼻孔沖開.(憨山禪師)
風從何處來,眾響動岩穴;
靜聽本無聲,如何有起滅.(蘇東坡)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寒山禪師)
玲瑰色淡鬆根月,敲磕聲清竹罅風;
獨生獨行誰會我,群星朝北水朝東.(永明禪師)
獨坐窮心寂杏冥,個中無法可當情;
西風吹盡擁門葉,留得空階與月明.(王維)
落落寒鬆石澗間,無琴無語聽潺援;
此翁不戀浮名大,日坐茅亭看遠山.(漸江和尚)
由以上所引的詩句,可以想見"靜中消息"乃不是追求得來,而是一探所得的觸機,最妙的是這個"探"字,問題是忙碌的現代人能享受這一探的人恐怕也寥無幾人了.那好像同樣一株木棉,在鄉間能安然結果,棉絮飄飛,而到了市聲凡塵,則隻能開出嬌艷的花,卻不能結果成棉了,恐怕連一株沉默的木棉都能感受到靜的力量,何況是在木棉樹下還能沉思的人呢?
附註:曉雲法師,俗名遊雲山,1914年生於廣東,為嶺南派繪畫大師高劍父之高足,曾於印度泰戈爾大學研究印度藝術,並教授中國藝術.足跡遍歷世界及中國名山大水.
現任文化大學永久教授兼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1957年剃髮出家,即致力藝術、宗教之推展,所繪禪畫享譽海內外,一九八三年五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在台北太極藝廊舉行個展,這是他五十年來首度在台北舉行禪畫個展,觀後甚為感動,略誌其感.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菠蘿蜜
開車載朋友路經天母東路,突然看見路邊貨車掛了一塊大木板:"菠蘿蜜,很好吃."
我問朋友說:"吃過菠蘿蜜嗎?"
"沒有."
"去買一個來吃."雖然我的車子已經開遠,為了讓朋友一嚐菠蘿蜜的滋味,立即迴轉車子,繞了一圈,停在掛著菠蘿蜜牌子的貨車旁.
賣菠蘿蜜的是一個年輕嬌小的小姐,顯得那些菠蘿蜜更為巨大,菠蘿蜜也確實是巨無霸的水果,隻有大西瓜勉強可以與它比大.
"小姐,請幫我稱一個菠蘿蜜."我說.
她有點艱難的把菠蘿蜜放在秤上,說:"三千六百元."我聽了,倒退三步,因為我原來預期一個菠蘿蜜頂多五六百元.想到去年我在高雄縣六龜鄉的不老溫泉,挑了一個最大的菠蘿蜜才五百元,而且現挑現開,老闆把肉挑出,把心包好才交給我們,沒想到在台北挑了一個最小的,竟是七倍的價錢.
小姐看我麵有懼色,說:"不然,你買一半,隻要兩千元左右."我搖搖頭.
她說:"四分之一?大約隻要一千元."
我又搖搖頭.
她說:"我還有剝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最後,我買了一盒剝好的菠蘿蜜,由於凍在冰櫃,十分清涼,可惜隻有十幾粒,實在太貴了,不過,朋友總算也吃過菠蘿蜜了.
我對朋友說,菠蘿蜜會變成這麽貴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從前我們老家山上就種著一棵菠蘿蜜樹,樹形並不高大,隻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產,總會結出二三十顆果實,每顆都有二十幾斤重.
當時在鄉下,菠蘿蜜沒有人要買,因此收成時頂煩惱的,總要捧去送給親戚,有時親戚嫌麻煩,甚至不肯要.
剖菠蘿蜜是一件大工程,因為果實的粘性很強,刀子常會粘在其中,每次父親把菠蘿蜜剖開,衣褲總是汗濕了.
菠蘿蜜的肉取出,肉質金黃色,味道強烈,就像把蜂蜜澆在起司上,我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一種水果比菠蘿蜜更甜了.
菠蘿蜜的種子大如橄欖,用粗海鹽爆炒,味道香脆,還勝過天津炒栗,這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吃的,抓一把藏在口袋,一整天就很快樂了.
菠蘿蜜心,像椰子肉一樣鬆軟,通常我們都用來煮甜湯,夏夜的時候,坐在院子喝著熱乎乎的甜湯,汗水流得暢快,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曾經在南洋生活過的父親,吃菠蘿蜜時,常會提起戰時在南洋的艱苦生活,有時候把菠蘿蜜拿來當飯吃,那時總是嫌菠蘿蜜長得還不夠大,現在則一個都嫌太大,十幾個孩子吃不完.
嫌菠蘿蜜太大,是因為三十幾年前還沒有冰箱,切開的菠蘿蜜要當天吃完,否則隔夜就爛掉了.為了把一顆菠蘿蜜一次吃完,我們也把菠蘿蜜當飯吃,一直到現在,隻要一想到菠蘿蜜,那強烈的特殊芳香,就立刻在心裏湧現出來.
萬萬沒有想到,從前送人都嫌麻煩的菠蘿蜜,現在竟是台北最昂貴的水果.我和朋友坐在車裏,細細品嚐那用小盒盛裝的冰鎮菠蘿蜜,真有一點世事難料之感.
朋友說:"菠蘿蜜會這麽貴,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緣故,‘菠蘿蜜’是多麽好的名字,好像吃了就會開悟呢!"
"菠蘿蜜"確實是好名字,它原產於印度,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菠蘿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蘿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拿來稱呼一種水果,使人在吃的時候也容易沉入了新的境界,想到那遙遠的彼岸是不是金黃色,而充滿著石蜜與醒醐一樣的芳香呢?
在我童年的時候,每年菠蘿蜜成熟就已經立秋了,熱帶的雨季來臨,每日午後,大雷雨像赴約似的,奔跑飄灑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著窗口,看那雨中的菠蘿蜜樹,看著果實一天天長大,心裏就會為土地與天空的力量感動.然後我會想,有一天我一定會穿過菠蘿蜜的圓葉,翻過背後的山,到一個繁華的地方去.
那繁華,是我的彼岸.
但是,此刻我生活在當時嚮往的繁華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的孩子卻成了我現在的彼岸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蘿蜜多.
在智慧體驗最深的地方,哪裏才是此岸?哪裏才是彼岸?在此岸與彼岸之間,船的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風景?在此岸與彼岸之間,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在呢?
中年以前,我們的整個生命都是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愛情、名利、權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風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虛妄的煙塵,俗世的波折成為一場無奈,我們開始為另一個"彼岸"奔忙,解脫、永生、自在、淨土,直到我們觀見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無盡期,菠蘿蜜多永在終極之鄉.
何處有真實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菠蘿蜜到底是最後的解脫?或者隻是一個水果?能好好吃一個水果,是不是也能回味到淨上的芬芳?
童年時被迫把菠蘿蜜當飯吃,是好的,因為"菠蘿蜜多";現在菠蘿蜜如此昂貴,把菠蘿蜜當珍珠來吃,也是好的,因為"菠蘿蜜甜".
菠蘿蜜本無貴賤、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個樣子的.
我們的心也是如此,童年嚮往繁華的心與中年渴望隱遁的心是同一個心;少年訪煌時四散奔馳的心與中年靜定時返觀自在的心是同一顆心.
心的本色是相同的,隻是在時光中浮動而已.
菠蘿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時暗香浮動,有時照見五蘊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