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翅膀


    我時常想,創作的生命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像恆星或行星一爭,發散出永久而穩定的光芒,這類創作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巨大而深刻的作品;另一類是像彗星或流星一樣,在黑夜的星空一閃,留下了短暫而眩目的光輝,這類作品特別需要靈感,也讓我們在一時之間洗滌了心靈.


    兩種創作的價值無分高下,隻是前者較需要深沉的心靈,後者則較需要飛揚的才氣.


    最近在台北看了義大利電影大師費裏尼(federico fellini)的作品《女人城》,頗為費裏尼彗星似的才華所震懾.那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說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火車上邂逅年輕貌美的女郎而下車跟蹤,誤人了全是女人的城市,那裏有婦女解放運動的成員,有歌舞女郎、蕩婦、潑婦、應召女郎、"第三性"女郎等等,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裏,費裏尼像在寫一本靈感的記事簿,每一段落都表現出光輝耀眼的才華.


    這些靈感的筆記,像是一場又一場的夢,粗看每一場均是超現實而沒有任何意義,細細地思考則仿佛每一場夢我們都經歷過,任何的夢境到最後都是空的,但卻為我們寫下了人世裏不可能實現的想像.


    誠如費裏尼說的:"這部影片有如茶餘飯後的閑談,是由男人來講述女人過去和現在的故事;但是男人並不了解女人,於是就像童話中的小紅帽在森林裏迷失了方向一般.


    既然這部影片是一個夢,就用的是象徵性的語言;我希望你們不要努力去解釋它的涵意;因為沒有什麽好解釋的."有時候靈感是無法解釋的,尤其對創作者而言,有許多靈光一閃的理念,對自己很重要,可是對於一般人可能毫無意義,而對某些閃過同樣理念的人,則是一種共鳴,像在黑夜的海上行舟,遇到相同明亮的一盞燈.


    在我們這個多變的時代裏,藝術創作者真是如鳳凰一般,在多彩的身軀上還拖著一條斑燦的尾羽;它從空中飛過,還唱出美妙的歌聲.記得讀過火鳳凰的故事,火鳳凰是世界最美的鳥,當它自覺到自己處在美麗的顛峰,無法再向前飛的時候,就火焚自己,然後在灰燼中重生.


    這是個非常美的傳奇,用來形容藝術家十分貼切.我認為,任何無法在自己的灰燼中重生的藝術家,就無法飛往更美麗的世界,而任何不能自我火焚的人,也就無法穿破自己,讓人看見更鮮美的景象.


    像是古語說的"破釜沉舟",如果不能在啟帆之際,將岸邊的舟船破沉,則對岸即使風光如畫,氣派恢宏,可能也沒有充足的決心與毅力航向對岸.藝術如此,凡人也一樣,我們的夢想很多,生命的抉擇也很多,我們常常為了保護自己的翅膀而遲疑不決,喪失了抵達對岸的時機.


    人是不能飛翔的,可是思想的翅膀卻可以振風而起,飛到不可知的遠方,這也就是人可以無限的所在.不久以前,我讀到一本叫《思想的神光》的書,裏麵談到人的思想在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光芒和形式,而這種思想的神光雖是肉眼所不能見,新的電子攝影器卻可以在人身上攝得神光,從光的明暗和顏色來推斷一個人的思想.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我們思念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思想神光便已到達他的身側溫暖著我們思念的人;當我們忌恨一個人的時候,思想的神光則書到他的身側和他的神光交戰,兩人的心靈都在無形中受損.而中國人所說的"緣"和"神交",都是因於思想的神光有相似之處,在無言中投合了.


    我覺得這"思想的神光’與"靈感"有相似之處,在"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摟,望盡大涯路"時,靈感是一柱擎天;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推悸"時,靈感是專注的飛向遠方;"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時,靈感是無所不在,像是沉默的、寶相莊嚴的坐在心靈深處燈火闌珊的地方.


    靈感和夢想都是不可解的,但是可以鍛鍊,也可以培養.一個人在生命中千迴百折,是不是能打開智慧的視境,登上更高的心靈層次,端看他能不能將仿佛不可知的靈感錘鍊成遍滿虛空的神光,任所邀翔.


    人的思考是鳳凰一樣多彩,人一閃而明的夢想則是鳳凰的翅膀,能沖向高處,也能飛向遠方,更能歷千百世而不消磨——因此,人是有限的,人也是無限的.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四日


    震盪教徒


    看完"雲門舞集"今年的夏季公演,有一出美國名舞蹈家杜麗絲·韓福瑞編作的"震盪教徒",特別使我無法忘懷.這齣以有力的群舞表達宗教狂喜與虔誠情操的舞作,在舞台上散發著魔笛一樣的力量,把人牽到想像的遠方.


    "震盪教"是十八世紀中葉源於英國,清教徒教派中的一支,他們堅信"父神曾說,必以永生賞給那把罪抖掉的少數選民",教徒恆以身體抖顫的舞蹈來進行宗教崇拜,因而得名.震盪教提倡清心寡欲的生活,男女分居,嚴守獨身主義,兩百年後的今日,僅存二十多名年邁的教徒.


    他們在做禮拜時的情形大致是這樣的:


    禮拜堂內,在女長老的監視下,震盪教男女教徒以白線為界進行禱告.


    一位男教徒狂呼:"我的生命!啊!我的生命!我要捨棄這肉體的生命,因為它已沉淪!"


    女長老宣稱:"那至高者曾說,你必得拯救,隻要你抖淨了你的罪!"教徒們遂以狂熱的顫抖之舞來獲取內心的安寧.


    以上的一段震盪教記載,幾乎讓我們看見了一幕充滿熱力與虔誠的形像.在無邊的黑夜裏,在空寂的教堂中,因為靈魂與肉體的共同舞動,竟有一種無可言宣的美.


    在這擾攘的塵世,我不相信人有原罪,生命的誕生與消沉全是一種自然的推演,怎麽會有人一生下來就有罪呢?如果說是前世的罪衍,前世到底在哪裏?


    人如果有罪,是在塵世裏打滾,逐漸受到汙染,到成長以後,會在有形無形中造成一些罪業,這些罪業不是邪惡的罪,而是錯失了生命機會的罪,錯失了情感的罪,錯失了友誼與親情的罪,這些罪業是人在社會中沉淪以後無意中造成的.


    "震盪教"的美是在於他們懂得,沉淪的罪業是可以用狂熱的舞蹈來抖掉的,當熱情之舞過後就得到了生命的安慰,有勇氣再麵對新的生活.


    他們的層次是認為人的罪不是從內心中來的,而是像灰塵、像汙垢,它附著在身上,是可以用人的力量消除和抖落的.


    震盪教的教義使我想起印度的一個寓言:


    有一個人觸怒了一頭大象,被大象追趕,跑著跑著,不幸卻落入一口枯井,井下有一隻猛虎正在等候著掉進來的獵物,幸而在井上有一條枯藤,那人就緊緊抓住枯藤.


    可怕的是,枯藤上頭又有兩隻老鼠在啃噬著,那個人落在井中抓著枯藤,井外有大象,井底有老虎,藤上又有兩隻老鼠隨時會咬斷枯藤,真是進退不得,險惡無比.


    印度人用這個寓言來比喻生命.大象是生前的罪業,一直追趕著我們;老虎是死亡的深淵,隨時在盡頭處窺視;那一條枯藤則象徵人的本生,黑白老鼠是歲月啃噬著生命;黑老鼠是黑夜;白老鼠是白天.


    這一則寓言是我多年前讀到的,卻一直無法忘懷,一直警醒著:人生真是非常的急促與險阻,絲毫大意不得.每次遇到生活與情感的波折時,總把自己設想成是抓著生命枯藤的人,稍一鬆手,可能就墜入了萬劫不能復的深淵.由於這樣的警醒,使我時時保持著一絲清明的奮力,也因此不易被外來的事物擊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清玄散文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清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清玄並收藏林清玄散文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