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的祖師善導大師就說:“西方寂靜無為之樂,畢竟逍遙,離去有無。”“隨佛逍遙以歸自然,自然即是彌陀國。”善導的師父道綽也說過:“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脫自然。”這都是在說,希望能搬到阿彌陀佛的國土,去過逍遙自然的日子。
這種自由逍遙,在《大無量壽經》中說得更清楚: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禮修讓。
──這不是一個最理想的村子嗎?
因此,佛教所說的“淨土”,事實上是阿彌陀佛的“理想村”,是一種終極關懷、終極理想,可嘆的是,我們為什麽不在生前就創建淨土的居所,一定要等到死後呢?這正是創建理想村必要的理由。
慈濟不久前曾推動“預約人間淨土”的活動,也是希望人間很快地成為“理想村”,慈濟裏有無數的大心菩薩,我們何不積極地來建一個
理想村?一個人間的理想村,必會使我們對淨土有更堅強的信心。一個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願,正是一種傾向淨土的心靈歸向!呀!慈濟有現成的菩薩住世,如果再建一個理想村,對於混亂鬥爭的
台灣社會,一定有莫大的啟迪與典範的作用!
一隻毛蟲的圓滿
因緣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圓滿的結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緣成就、圓滿實現的心願。
起居室的牆上,掛了一幅畫家朋友陸詠送的畫,畫麵上是一隻醜醜的毛蟲,爬在幾株野草上,旁邊有陸詠樸素的題字:
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我很喜歡這一幅畫,那是因為美麗的蝴蝶在畫上已經看得多了,美麗的花也不少,卻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蟲,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時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畫家以之入畫,並給予讚美。
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的內心有一種期許,期許它不要一輩子都那樣子踽踽獨行,而有化蝶飛去的一天。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內心裏也多少有一些自況,夢想著能有美麗飛翔的一天。
小時候,我曾經養過一箱毛蟲,所有的人看到毛蟲都會噁心驚叫,但我不會,隻因為我深信毛蟲是美麗蝴蝶的幼年時代。每天去山間采嫩葉來餵食,日久習以為常,竟好像對待寵物一樣。我觀察到那些樣子最醜的毛蟲正是最美的蝴蝶幼蟲,往往貌不驚人,在破繭時卻七彩斑斕。
最記得是把蝴蝶從箱中放走的時刻,仿佛是一朵花飄向空中,到處都有生命美麗的香味。
對毛蟲來說,美麗的蝴蝶是不是一種結局呢?從醜怪到美麗的蛻化是不是一種圓滿呢?對人來說,結局何在?什麽才是圓滿?這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正是我說的自況了。
初生於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圓滿的,原因是這個世界原就是不圓滿的世界,感應道交,不圓滿的人當然投生到不圓滿的世界,這乃是“因緣”所成。圓滿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淨土、菩薩世界了。
幸而,佛經裏留了一個細縫,是說在不圓滿世界也可能有圓滿的人來投胎,凡聖可能同居,那是由於願力的緣故,是先把自己的圓滿隱藏起來,希望不圓滿的人能很快找到圓滿的路徑,一起走向圓滿之路。
“有圓滿之願,人人都能走向圓滿。”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正是佛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意思。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看幾個人字旁的字,像“佛”“仙”“俗”。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誌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後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穀,意思是,人的心誌如果往山穀墮落,最後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邊是人,右邊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轉成白話,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這裏麵有極為深刻的寓意。當一個人的心誌能往山上走,不斷地轉化,使一切負麵的情緒都轉化成正麵的情緒,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覺行圓滿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圓滿的起點,這是為什麽六祖慧能說:“一念覺,即是佛;一念迷,即是眾生了。”
從前讀太虛大師的著作,他常說“人圓即佛成”,那時不能深解,總是問:“為什麽人圓滿了就成佛呢?”當時覺得人要圓滿不是難事,成佛卻艱辛無比,年紀漸長才知道,原來,佛是“圓滿的人”,並不是一個特別的稱呼。
什麽是圓滿之境呢?試以佛的雙足“智慧”與“慈悲”來說。
佛典裏給佛智慧的定義是“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如果把它放到最低標準,我們可以說圓滿的智慧具有這樣四種特質:一是善於觀察世間的實相;二是能平等對待眾生,因了知眾生佛性平等之故;三是有生命的活力,所到之處,一切自然成就;四是有無比廣大的風格,如大圓鏡反映了世界的實相。
也可以說,假如有一個人想走向圓滿,他要在智慧上有細膩的觀察、平等親切的對待、活潑有力的生命、廣大無私的態度。我們試著在黑夜中檢視自己生命的風格,便會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圓成智慧之路。
這種自由逍遙,在《大無量壽經》中說得更清楚: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禮修讓。
──這不是一個最理想的村子嗎?
因此,佛教所說的“淨土”,事實上是阿彌陀佛的“理想村”,是一種終極關懷、終極理想,可嘆的是,我們為什麽不在生前就創建淨土的居所,一定要等到死後呢?這正是創建理想村必要的理由。
慈濟不久前曾推動“預約人間淨土”的活動,也是希望人間很快地成為“理想村”,慈濟裏有無數的大心菩薩,我們何不積極地來建一個
理想村?一個人間的理想村,必會使我們對淨土有更堅強的信心。一個人心中有理想村的心願,正是一種傾向淨土的心靈歸向!呀!慈濟有現成的菩薩住世,如果再建一個理想村,對於混亂鬥爭的
台灣社會,一定有莫大的啟迪與典範的作用!
一隻毛蟲的圓滿
因緣的究竟是渺不可知的,圓滿的結局也杳不可知,但人不能因此而失去因緣成就、圓滿實現的心願。
起居室的牆上,掛了一幅畫家朋友陸詠送的畫,畫麵上是一隻醜醜的毛蟲,爬在幾株野草上,旁邊有陸詠樸素的題字:
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我很喜歡這一幅畫,那是因為美麗的蝴蝶在畫上已經看得多了,美麗的花也不少,卻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蟲,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時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畫家以之入畫,並給予讚美。
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的內心有一種期許,期許它不要一輩子都那樣子踽踽獨行,而有化蝶飛去的一天。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內心裏也多少有一些自況,夢想著能有美麗飛翔的一天。
小時候,我曾經養過一箱毛蟲,所有的人看到毛蟲都會噁心驚叫,但我不會,隻因為我深信毛蟲是美麗蝴蝶的幼年時代。每天去山間采嫩葉來餵食,日久習以為常,竟好像對待寵物一樣。我觀察到那些樣子最醜的毛蟲正是最美的蝴蝶幼蟲,往往貌不驚人,在破繭時卻七彩斑斕。
最記得是把蝴蝶從箱中放走的時刻,仿佛是一朵花飄向空中,到處都有生命美麗的香味。
對毛蟲來說,美麗的蝴蝶是不是一種結局呢?從醜怪到美麗的蛻化是不是一種圓滿呢?對人來說,結局何在?什麽才是圓滿?這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正是我說的自況了。
初生於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圓滿的,原因是這個世界原就是不圓滿的世界,感應道交,不圓滿的人當然投生到不圓滿的世界,這乃是“因緣”所成。圓滿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淨土、菩薩世界了。
幸而,佛經裏留了一個細縫,是說在不圓滿世界也可能有圓滿的人來投胎,凡聖可能同居,那是由於願力的緣故,是先把自己的圓滿隱藏起來,希望不圓滿的人能很快找到圓滿的路徑,一起走向圓滿之路。
“有圓滿之願,人人都能走向圓滿。”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正是佛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意思。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看幾個人字旁的字,像“佛”“仙”“俗”。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誌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後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穀,意思是,人的心誌如果往山穀墮落,最後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邊是人,右邊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轉成白話,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這裏麵有極為深刻的寓意。當一個人的心誌能往山上走,不斷地轉化,使一切負麵的情緒都轉化成正麵的情緒,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覺行圓滿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圓滿的起點,這是為什麽六祖慧能說:“一念覺,即是佛;一念迷,即是眾生了。”
從前讀太虛大師的著作,他常說“人圓即佛成”,那時不能深解,總是問:“為什麽人圓滿了就成佛呢?”當時覺得人要圓滿不是難事,成佛卻艱辛無比,年紀漸長才知道,原來,佛是“圓滿的人”,並不是一個特別的稱呼。
什麽是圓滿之境呢?試以佛的雙足“智慧”與“慈悲”來說。
佛典裏給佛智慧的定義是“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如果把它放到最低標準,我們可以說圓滿的智慧具有這樣四種特質:一是善於觀察世間的實相;二是能平等對待眾生,因了知眾生佛性平等之故;三是有生命的活力,所到之處,一切自然成就;四是有無比廣大的風格,如大圓鏡反映了世界的實相。
也可以說,假如有一個人想走向圓滿,他要在智慧上有細膩的觀察、平等親切的對待、活潑有力的生命、廣大無私的態度。我們試著在黑夜中檢視自己生命的風格,便會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走向圓成智慧之路。